目的:评估可吸收胶原膜与颗粒状异种骨在下颌后牙区水平骨增量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3例下颌单颗后牙缺失后接受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前磨牙组(n=16)和第一磨牙组(n=17)。将...目的:评估可吸收胶原膜与颗粒状异种骨在下颌后牙区水平骨增量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3例下颌单颗后牙缺失后接受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前磨牙组(n=16)和第一磨牙组(n=17)。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8个月的锥形束CT(CBCT)数据经三维重建后进行拟合,测量种植体平台根方0、3、6 mm处植骨区轮廓的变化,评估水平骨增量的效果。结果:前磨牙组和第一磨牙组在不同高度处的植骨量、吸收量、成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在种植体平台根方0、3 mm处的植骨量与吸收量均高于6 mm处(P<0.05),不同高度处的成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可吸收胶原膜与颗粒状异种骨在下颌后牙区行GBR时,植骨区冠方的轮廓在愈合期间发生明显的收缩;对于二壁或三壁型骨缺损,下颌后牙区GBR能够获得约2.0~2.5 mm的水平骨增量。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