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沉积物不仅记录了湖泊演化的过程,还蕴含了丰富的碳储量。本文以青藏高原西部郭扎错407 cm长的湖芯为例,探讨了8.7 ka BP以来该湖由淡水湖演变到咸水湖的过程中,有机碳和无机碳沉积通量与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郭扎错无机碳沉积通...湖泊沉积物不仅记录了湖泊演化的过程,还蕴含了丰富的碳储量。本文以青藏高原西部郭扎错407 cm长的湖芯为例,探讨了8.7 ka BP以来该湖由淡水湖演变到咸水湖的过程中,有机碳和无机碳沉积通量与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郭扎错无机碳沉积通量范围为4.6~35.1 g·m^(-2)·a^(-1),平均值为17 g·m^(-2)·a^(-1),无机碳储量范围为2.5×10^(6)~19.1×10^(6) t/a,平均值为9.2×10^(6) t/a,无机碳总储量约为18.5×10^(9) t。有机碳沉积通量范围为1.6~7.3 g·m^(-2)·a^(-1),平均值为4.0 g·m^(-2)·a^(-1),有机碳储量范围为1.5×10^(6)~3.3×10^(6) t/a,平均值为2.2×10^(6) t/a,有机碳总储量约为1.63×10^(9) t。8.7 ka BP以来,三个不同环境演化阶段(8.7~4.0 ka BP,4.0~1.5 ka BP,以及1.5 ka BP至今)中,4.0~1.5 ka BP气候寒冷干旱,湖泊为淡水湖,但无机碳和有机碳的沉积通量和储量都表现为低值。根据碳沉积通量和储量的变化特征发现,无机碳的沉积与碳酸盐矿物成因有关,而有机碳沉积则与黏土矿物的成因有关,二者都与环境、湖水性质变化有关,其中温度对无机碳沉积通量和储量的影响大于盐度的影响,而温度对有机碳沉积通量和储量的影响小于盐度的影响。展开更多
通过对藏南沉错湖芯TC1孔的研究,分析了TC1孔的粒度、TOC、TN、C/N、Fe/Mn、Sr/Ba以及环境磁学参数等环境代用指标,基本上获得了这一地区2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记录.结果显示约19800~18000 Cal aBP的温度下降在各指标中具有明显的反映;约...通过对藏南沉错湖芯TC1孔的研究,分析了TC1孔的粒度、TOC、TN、C/N、Fe/Mn、Sr/Ba以及环境磁学参数等环境代用指标,基本上获得了这一地区2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记录.结果显示约19800~18000 Cal aBP的温度下降在各指标中具有明显的反映;约16000Cal aBP左右,温度在一次跃动上升之后,随即出现急剧下降;约15200~12000 Cal aBP,是降温之后的缓慢回升过程;约12000~9500Cal aBP,各种指标均显示湖区环境处于不适宜阶段,特别是11600~10400 Cal aBP,湖区环境显著恶化.进入全新世后,湖区环境经历了3次明显的暖期(约9 500~7600 Cal aBP、约6800~5800Cal aBP、约4800~3800 Cal aBP)和2次冷期(约7600~6800 Cal aBP、约5 800~4800 Cal aBP),呈现出暖干/冷湿的交替规律,具有南亚季风(西南季风)区气候变化的特征.沉错湖区2万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中的某些特征时段与格陵兰冰芯记录和青藏高原其他记录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了湖区及藏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具有全球性特征.展开更多
用小剂量 PHA(0.15μg/ml)诱导人 T 细胞从 Go 相进入 G_((?)a)和 G_((?)b)相,但不能进入 S 相和 G_2/M 相,和用人 rIL-2诱导上述活化的 T 细胞进入 S 相和 G_2/M 相作模型,用 AO 和 PI 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了雷公藤总甙 T Ⅱ对 T ...用小剂量 PHA(0.15μg/ml)诱导人 T 细胞从 Go 相进入 G_((?)a)和 G_((?)b)相,但不能进入 S 相和 G_2/M 相,和用人 rIL-2诱导上述活化的 T 细胞进入 S 相和 G_2/M 相作模型,用 AO 和 PI 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了雷公藤总甙 T Ⅱ对 T 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T Ⅱ在细胞周期 Go→G_(?),G_(?)→G_((?)b),G_(?)→S,和 S→G_2/M 多个关键点上抑制 T 细胞的增殖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湖泊沉积物不仅记录了湖泊演化的过程,还蕴含了丰富的碳储量。本文以青藏高原西部郭扎错407 cm长的湖芯为例,探讨了8.7 ka BP以来该湖由淡水湖演变到咸水湖的过程中,有机碳和无机碳沉积通量与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郭扎错无机碳沉积通量范围为4.6~35.1 g·m^(-2)·a^(-1),平均值为17 g·m^(-2)·a^(-1),无机碳储量范围为2.5×10^(6)~19.1×10^(6) t/a,平均值为9.2×10^(6) t/a,无机碳总储量约为18.5×10^(9) t。有机碳沉积通量范围为1.6~7.3 g·m^(-2)·a^(-1),平均值为4.0 g·m^(-2)·a^(-1),有机碳储量范围为1.5×10^(6)~3.3×10^(6) t/a,平均值为2.2×10^(6) t/a,有机碳总储量约为1.63×10^(9) t。8.7 ka BP以来,三个不同环境演化阶段(8.7~4.0 ka BP,4.0~1.5 ka BP,以及1.5 ka BP至今)中,4.0~1.5 ka BP气候寒冷干旱,湖泊为淡水湖,但无机碳和有机碳的沉积通量和储量都表现为低值。根据碳沉积通量和储量的变化特征发现,无机碳的沉积与碳酸盐矿物成因有关,而有机碳沉积则与黏土矿物的成因有关,二者都与环境、湖水性质变化有关,其中温度对无机碳沉积通量和储量的影响大于盐度的影响,而温度对有机碳沉积通量和储量的影响小于盐度的影响。
文摘通过对藏南沉错湖芯TC1孔的研究,分析了TC1孔的粒度、TOC、TN、C/N、Fe/Mn、Sr/Ba以及环境磁学参数等环境代用指标,基本上获得了这一地区2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记录.结果显示约19800~18000 Cal aBP的温度下降在各指标中具有明显的反映;约16000Cal aBP左右,温度在一次跃动上升之后,随即出现急剧下降;约15200~12000 Cal aBP,是降温之后的缓慢回升过程;约12000~9500Cal aBP,各种指标均显示湖区环境处于不适宜阶段,特别是11600~10400 Cal aBP,湖区环境显著恶化.进入全新世后,湖区环境经历了3次明显的暖期(约9 500~7600 Cal aBP、约6800~5800Cal aBP、约4800~3800 Cal aBP)和2次冷期(约7600~6800 Cal aBP、约5 800~4800 Cal aBP),呈现出暖干/冷湿的交替规律,具有南亚季风(西南季风)区气候变化的特征.沉错湖区2万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中的某些特征时段与格陵兰冰芯记录和青藏高原其他记录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了湖区及藏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具有全球性特征.
文摘用小剂量 PHA(0.15μg/ml)诱导人 T 细胞从 Go 相进入 G_((?)a)和 G_((?)b)相,但不能进入 S 相和 G_2/M 相,和用人 rIL-2诱导上述活化的 T 细胞进入 S 相和 G_2/M 相作模型,用 AO 和 PI 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了雷公藤总甙 T Ⅱ对 T 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T Ⅱ在细胞周期 Go→G_(?),G_(?)→G_((?)b),G_(?)→S,和 S→G_2/M 多个关键点上抑制 T 细胞的增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