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傅毅 孙家兰 +6 位作者 郭正良 孙鑑 辛晓瑜 朱立菁 吴导琦 宋永建 陈生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住院的TIA发展至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60.0%),女24例(40.0%),年龄44~87岁,平均(67±12)岁。本组患者最近1次TIA发展至脑梗死均在7d内发生。...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住院的TIA发展至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60.0%),女24例(40.0%),年龄44~87岁,平均(67±12)岁。本组患者最近1次TIA发展至脑梗死均在7d内发生。结果按照"ABCD"评分1~2分、3~4分和5~6分为3组,进行脑梗死发病时血压、血糖、血脂和表达患者残损程度的NIHSS评分的比较,显示3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系统TIA发生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生脑梗死之间的性别、年龄、颈动脉斑块、脑梗死家族史、入院时的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评分法虽然能够识别TIA后有无近期脑梗死的危险,但是该评分的高低可能与血压、血糖、血脂和表达患者残损程度的NIHSS评分无直接相关;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某些脑梗死相关因素的差异可能没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干预治疗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萍华 孙金监 +2 位作者 朱立菁 黄坚 赵忠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和叶酸(Fa)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32例正常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对...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和叶酸(Fa)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32例正常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将急性脑梗死组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联合叶酸治疗,治疗4周后复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1),予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甲钴胺)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与非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制剂有助于降低血浆Hcy水平,有利于脑梗死疾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影响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预后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家兰 傅毅 +3 位作者 孙鑑 朱立菁 刘建荣 陈生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58例脑梗死后梗死区内出血的患者和58例单纯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有无颈动脉斑块、有无脑梗死家族史、累及的动脉系统和出入院时...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58例脑梗死后梗死区内出血的患者和58例单纯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有无颈动脉斑块、有无脑梗死家族史、累及的动脉系统和出入院时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有无颈动脉斑块、有无脑梗死家族史、累及的动脉系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性脑梗死组、点状及片状出血性脑梗死组、颈内动脉系统出血性脑梗死组及多个部位出血性脑梗死组的预后与单纯脑梗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基底动脉系统出血性脑梗死组、单个部位出血脑梗死组与单纯脑梗死组预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脑梗死出血性转化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出血量、出血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预后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1α介导缺氧皮质神经元损伤及相关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杜芸兰 孙(钅监) +4 位作者 朱立菁 陈生弟 孙家兰 陆国强 江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阻断酸敏感离子通道1α(acid sensing ion channels 1α,ASIC1α)对大鼠皮质神经元存活及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以及缺氧对皮质神经元ASIC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ASIC1α阻断剂、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阻断酸敏感离子通道1α(acid sensing ion channels 1α,ASIC1α)对大鼠皮质神经元存活及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以及缺氧对皮质神经元ASIC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ASIC1α阻断剂、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电压门控通道阻断剂,利用fura-3/AM荧光显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等技术,比较观察对缺氧皮质神经元存活以及钙离子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ASIC1的表达变化。结果酸性环境中,缺氧皮质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与加入NMDA受体阻断剂、电压门控通道阻断剂相比较,加入ASIC1α阻断剂明显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P<0.05),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神经元ASIC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酸性环境中,缺氧皮质神经元的损伤与ASIC1α开放以及表达增加有关;阻断ASIC1α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皮质神经元 酸敏感离子通道
下载PDF
卒中单元模式下的综合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菲菲 孙鑑 +3 位作者 朱立菁 孙家兰 周人凤 刘陟清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3-805,共3页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病死率、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OHS)等指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治疗组...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病死率、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OHS)等指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OH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能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单元 综合疗法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糖水平对卒中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杨萍华 孙鑑 +2 位作者 朱立菁 黄坚 赵忠新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按入院次日清晨血糖水平,将1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血糖升高组49例,血糖正常组147例,观察血糖与梗死部位、病灶大小、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按入院次日清晨血糖水平,将1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血糖升高组49例,血糖正常组147例,观察血糖与梗死部位、病灶大小、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高血糖的发生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灶部位、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梗死病灶的大小有关,高血糖多见于大脑中线部位梗死及临床症状严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糖升高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 结论高血糖可能加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糖 预后
下载PDF
齐聪运用膏方治疗不孕症验案1则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华 常卓琳 +2 位作者 顾明君 朱立菁 齐聪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1期40-41,49,共3页
膏方又称膏滋,是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熬,去渣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而成,是中药丸、散、膏、丹、汤五大剂型之一,具有剂量小、便于久服、服用可口等优点。膏方不仅有滋补强壮的功效,还具有调理脏腑气血阴阳等作用,多用于治疗慢性疾... 膏方又称膏滋,是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熬,去渣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而成,是中药丸、散、膏、丹、汤五大剂型之一,具有剂量小、便于久服、服用可口等优点。膏方不仅有滋补强壮的功效,还具有调理脏腑气血阴阳等作用,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及虚证。女性因其特有的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容易耗气伤血,因此膏方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膏方在妇科临床上多用于调经、止带及冬令保健滋补,而用于治疗不孕症的报道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 膏方 医案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朱立菁 钱可久 《新医学》 2000年第10期602-602,共1页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症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阵发性单纯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立菁 孙家兰 +3 位作者 孙鉴 杨萍华 黄澍 江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3238-324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单纯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52例老年阵发性单纯性眩晕患者为研究组,并设47例无阵发性眩晕的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行血脂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 目的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单纯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52例老年阵发性单纯性眩晕患者为研究组,并设47例无阵发性眩晕的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行血脂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测。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结果研究组的年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不稳定斑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的年数和LDL-C升高与眩晕相关。结论年龄、高血压年数、LDL-C升高、HDL-C降低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老年人阵发性单纯性眩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老年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50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朱立菁 陆晓培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脑梗塞 临床分析
下载PDF
21例脑干脑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立菁 蔡志伟 +1 位作者 孙监 钱可久 《中国综合临床》 2000年第8期578-579,共2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脑干脑炎 (BB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1例脑干脑炎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特点、MRI及激素疗效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对病因进行探讨。结果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以青壮年居多 ,多侵犯脑桥 ,第 、 对颅神经损害最多 ,... 目的 进一步了解脑干脑炎 (BB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1例脑干脑炎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特点、MRI及激素疗效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对病因进行探讨。结果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以青壮年居多 ,多侵犯脑桥 ,第 、 对颅神经损害最多 ,锥体束受损较轻 ,MRI病灶与临床定位相符率低。结论 脑干脑炎的病因未明 ,可能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有关 ,激素治疗有效 ,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脑炎 磁共振成像 临床分析 症状 治疗
原文传递
采用ABCD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朱立菁 孙家兰 +1 位作者 辛晓瑜 傅毅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7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ABCD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按照Rothwell对TIA的ABCD评分标准,测定103例TIA患者的评分和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评分≤3分的TIA患者有41例,脑梗死的... 目的探讨采用ABCD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按照Rothwell对TIA的ABCD评分标准,测定103例TIA患者的评分和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评分≤3分的TIA患者有41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零;评分4分的TIA患者有27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8%;评分5分的TIA患者有22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40%;评分6分的TIA患者13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5%。在年龄≥60岁、血压140/90mmHg、偏瘫伴口齿含糊、症状持续时间≥60min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在单纯偏瘫和单纯口齿含糊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无明显增高。结论TIA患者不同的ABCD评分值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不同,分值越高,发生率越高;反之,分值越低,发生率越低;Rothwell的ABCD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预测
原文传递
山莨菪碱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朱立菁 孙监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5-836,共2页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治疗不宁腿综合征 ( RL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78例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 38例用阿普唑仑 ,治疗组40例在应用阿普唑仑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 ,30天为 1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 6 5 % ,显效率 18% ;治疗组总有效率 9...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治疗不宁腿综合征 ( RL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78例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 38例用阿普唑仑 ,治疗组40例在应用阿普唑仑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 ,30天为 1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 6 5 % ,显效率 18%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 ,显效率4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结论山莨菪碱能有效控制 RL S患者症状 ,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不安宁腿综合征 药物疗法 治疗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