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剂对异育银鲫消化酶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侯晓莹 李忠平 +5 位作者 侯艳君 朱立麒 牛延萍 谢志华 陈敏 周岩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8-420,共3页
选取800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处理2重复,每重复2000尾,分别饲喂含乳化剂0%和0.05%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62 d。试验结果表明,饲养31 d后,添加乳化剂使异育银鲫的肝胰脏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 选取800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处理2重复,每重复2000尾,分别饲喂含乳化剂0%和0.05%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62 d。试验结果表明,饲养31 d后,添加乳化剂使异育银鲫的肝胰脏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胰蛋白酶活性也表现出升高的趋势(P=0.08);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1)。饲养62 d后,添加乳化剂使异育银鲫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乳化剂能够提高异育银鲫的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脂肪代谢和蛋白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消化酶 血清生化指标 异育银鲫
下载PDF
重组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拮抗H_9N_2禽流感病毒对树突状细胞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雪 朱立麒 +3 位作者 栗云云 吴海琴 朱怡蕾 庾庆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1-887,共7页
[目的]乳酸杆菌S层蛋白可结合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的非整合蛋白(DC-SIGN)受体调节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分化,禽流感病毒同样可以通过与DC-SIGN的结合促进病毒在人源树突状细胞内的复制。为了探究S层蛋白是否竞争性与DC-S... [目的]乳酸杆菌S层蛋白可结合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的非整合蛋白(DC-SIGN)受体调节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分化,禽流感病毒同样可以通过与DC-SIGN的结合促进病毒在人源树突状细胞内的复制。为了探究S层蛋白是否竞争性与DC-SIGN结合,进而拮抗禽流感病毒侵袭树突状细胞,本试验构建表达嗜酸乳杆菌ATCC4356 S层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并探究重组S层蛋白抑制H9N2禽流感病毒侵袭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嗜酸乳杆菌ATCC4356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S层蛋白基因并携带GST标签,构建重组质粒p GEX-4t-2-S并转化E.coli Rosetta-gami2(DE3),18℃低温诱导重组S层蛋白的表达,提取S层蛋白后经亲和层析进一步纯化;用纯化的重组S层蛋白提前作用于小鼠和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随后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检测S层蛋白对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拮抗作用。[结果]电泳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出1 295 bp的带有同源臂的嗜酸乳杆菌ATCC4356 S层蛋白基因;酶切得到2条带,分别为载体骨架4 951 bp,目的基因1 263 bp,表示成功构建p GEX-4t-2-S质粒,并且测序结果正确;电泳结果显示转化子中带有S层蛋白的基因,表明构建的质粒成功转入到DE3中并成功表达;电泳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70×103处有1条带,灰度分析表明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纯度为95%的重组S层蛋白,产量为每1011CFU大肠杆菌11.9 mg;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证明S层蛋白能够使入侵小鼠和鸡树突状细胞中的H9N2病毒量减少25%~3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A、NA、NP和PB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均达20%以上。[结论]重组大肠杆菌Rosetta-gami2(DE3)表达的S层蛋白能够有效地拮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和鸡树突状细胞的侵袭,为预防禽流感疫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ATCC4356 S层蛋白 树突状细胞 禽流感病毒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立麒 朱宸 +5 位作者 孙靖谕 曹舒扬 谢灵志 钱淼 殷俊 张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CDV可感染多种动物,并且给犬业和其他毛皮动物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CDV的受体是与C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主要是SLAM(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和PVRL4(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样蛋白4,...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CDV可感染多种动物,并且给犬业和其他毛皮动物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CDV的受体是与C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主要是SLAM(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和PVRL4(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样蛋白4,又称连接蛋白4)。除了这两种受体外,CDV还可能通过其他受体感染动物。本文就CDV感染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CDV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受体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动物福利理念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立麒 杨玲 +1 位作者 王怡 张泉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第7期63-65,共3页
文章从实验动物学的角度出发,围绕动物福利的应用展开讨论。首先,简要说明了将动物福利用于动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其次,归纳总结了动物福利对动物实验的提出要求,最后,提出有助于动物福利理念融入、教学质效提高的策略,如树立正确理念... 文章从实验动物学的角度出发,围绕动物福利的应用展开讨论。首先,简要说明了将动物福利用于动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其次,归纳总结了动物福利对动物实验的提出要求,最后,提出有助于动物福利理念融入、教学质效提高的策略,如树立正确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和引入信息技术等。希望能使相关人员受到启发,真正做到利用动物福利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实验活动可发挥出应有作用,同时为动物福利提供全方位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学 动物福利理念
下载PDF
肝螺杆菌感染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志浩 沈宸 +2 位作者 殷俊 朱立麒 张泉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肝螺杆菌(Helicobacbter hepaticus,Hh)感染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 um,DS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IL-10^(-/-)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H.h组、DSS组和H.h+DSS组,H.h组和H.h+DSS组经灌... 目的探讨肝螺杆菌(Helicobacbter hepaticus,Hh)感染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 um,DS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IL-10^(-/-)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H.h组、DSS组和H.h+DSS组,H.h组和H.h+DSS组经灌胃感染H.h。H.h感染5 d后,DSS组和H.h+DSS组小鼠连续饮用2%DSS水7 d,然后恢复正常饮水5 d,再连续饮用2%DSS水7 d;其余组正常饮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结肠并测量其长度,然后分为3份,分别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检测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DSS组相比,H.h+DSS组小鼠的淋巴细胞浸润增多,上皮缺失严重,纤维化程度加重,隐窝萎缩明显,同时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转录水平上调,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H.h感染会加剧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螺杆菌 慢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小鼠
下载PDF
肝螺杆菌感染促进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宸 吴志浩 +2 位作者 殷俊 朱立麒 张泉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22-130,共9页
目的探讨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感染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方法 20只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HFD组、H.h组和H.h+HFD组。H.h+HFD组感染H.h后... 目的探讨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感染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方法 20只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HFD组、H.h组和H.h+HFD组。H.h+HFD组感染H.h后喂养高脂饲料。各组饲喂1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含量,并采用油红O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 C 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估肝脏病变情况。结果 H. h+H F D组小鼠血清中TG、A L T和A S T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且高于H.h组和HFD组(均P<0.05)。H.h+HFD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出现脂肪沉积、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和点状坏死灶,胶原纤维大量沉积;H. h组出现炎性细胞聚集和少量胶原纤维沉积;H F D组出现脂滴堆积和脂肪样变,以及少量胶原纤维沉积。H. h+HFD组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转录水平均比其他3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且α-SMA和CollagenⅠ蛋白也出现大量表达。结论 H.h感染可以促进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螺杆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脂饲料 肝纤维化 小鼠
下载PDF
肝螺杆菌Cdt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验证
7
作者 朱宸 曹舒扬 +3 位作者 吴志浩 殷俊 朱立麒 张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试验旨在敲除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epaticus)的CdtB基因,采用pcDNA质粒构建自杀质粒,用于敲除肝螺杆菌ATCC 51449菌株CdtB基因。根据同源重组原理,通过电击转化方法将质粒转入肝螺杆菌构建肝螺杆菌CdtB基因缺失株(ΔCdtB... 试验旨在敲除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epaticus)的CdtB基因,采用pcDNA质粒构建自杀质粒,用于敲除肝螺杆菌ATCC 51449菌株CdtB基因。根据同源重组原理,通过电击转化方法将质粒转入肝螺杆菌构建肝螺杆菌CdtB基因缺失株(ΔCdtB)。采用PCR及测序技术对ΔCdtB缺失株进行鉴定。采用生化试验、生长曲线测定检测ΔCdtB缺失株与野生型肝螺杆菌区别。结果显示,获得以质粒pcDNA构建的同源重组敲除质粒pcDNA-ΔCdtB,电击转化肝螺杆菌后经过传代筛选可获得氯霉素阳性转化子。缺失株替换片段的PCR产物为964 bp,大于野生型肝螺杆菌对应产物884 bp,测序结果表明,氯霉素抗性基因已替换了CdtB基因。比较发现,ΔCdtB缺失株与野生型菌株的尿素酶试验结果均呈阳性,并且在生长速率方面与普通血琼脂平板上无显著差异,但最终缺失株在含氯霉素的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更多。除此之外,将获得的缺失株持续传代并进行PCR鉴定未发现回复突变,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基因敲除质粒pcDNA-ΔCdtB实现了对肝螺杆菌中目标基因的敲除,为肝螺杆菌基因功能研究和致病因子的发掘提供了有效的基因操作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螺杆菌 基因敲除 质粒 同源重组
下载PDF
肝螺杆菌感染促进四氯化碳导致的BALB/c小鼠肝纤维化研究
8
作者 喻虹锦 曹舒扬 +3 位作者 钱淼 王涛 朱立麒 张泉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141,共7页
为探讨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感染对四氯化碳(CCl_(4))致BALB/c小鼠肝纤维化病程的影响,选取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H.h组、CCl_(4)组、H.h+CCl_(4)组)。H.h和CCl_(4)组分别采用灌胃法和腹腔注... 为探讨肝螺杆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H.h)感染对四氯化碳(CCl_(4))致BALB/c小鼠肝纤维化病程的影响,选取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H.h组、CCl_(4)组、H.h+CCl_(4)组)。H.h和CCl_(4)组分别采用灌胃法和腹腔注射法处理,分别于H.h感染后4和12周进行采样,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分别采用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小鼠肝脏纤维化情况。结果显示:处理4周时,CCl_(4)组和H.h+CCl_(4)组小鼠出现轻度肝纤维化,其他组未见明显病变;处理12周时,与H.h组相比,H.h+CCl_(4)组小鼠肝脏中H.h活菌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ALT和AST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中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炎症和纤维化相关因子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1)。研究表明,H.h可加剧CCl_(4)诱导的BALB/c小鼠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螺杆菌 肝纤维化 BALB/C小鼠 四氯化碳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兽医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牟春晓 朱立麒 +1 位作者 吴慧光 陈振海 《畜禽业》 2022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兽医微生物课程作为面向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检疫学等多个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基础课,会给学生今后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但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时,较易出现内容杂乱和记忆难度大的问题,改变教学模式成为大势所趋。以此为背景... 兽医微生物课程作为面向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检疫学等多个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基础课,会给学生今后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但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时,较易出现内容杂乱和记忆难度大的问题,改变教学模式成为大势所趋。以此为背景,首先简要说明了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介绍了翻转课堂、雨课堂所具有的特点,并归纳了该门课程的特征,其次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说明了要想使翻转课堂得到更加高效的应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 翻转课堂 雨课堂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饲料氮营养素水平对断奶仔猪回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密 胡唯伟 +5 位作者 朱立麒 刘浩飞 伍力 李铁军 杨倩 庾庆华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1,共5页
为了检测日粮氮营养素水平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和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25日龄仔猪12头,分别饲喂17.09%(低蛋白质组)和20.05%(NRC标准)的粗蛋白水平日粮,饲养至第25天采样。结果显示:低蛋白组和标准... 为了检测日粮氮营养素水平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和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25日龄仔猪12头,分别饲喂17.09%(低蛋白质组)和20.05%(NRC标准)的粗蛋白水平日粮,饲养至第25天采样。结果显示:低蛋白组和标准日粮组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以及细胞连接蛋白(claudin-1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和绒毛中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低蛋白日粮组中回肠Ig A分泌细胞的面积和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数量与高蛋白日粮组一致。结果表明:在NRC标准日粮基础上适当降低粗蛋白水平,不影响断奶仔猪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黏膜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粗蛋白 紧密连接蛋白 黏膜屏障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基因主要抗原位点A和D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牟春晓 朱立麒 +1 位作者 邢宪平 杨倩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6-360,共5页
为建立一种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基因主要抗原位点A和D克隆到pET-28a(+)载体中,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pLysS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为38ku,表达形式为包涵体。通过Western-blot证... 为建立一种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基因主要抗原位点A和D克隆到pET-28a(+)载体中,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pLysS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为38ku,表达形式为包涵体。通过Western-blot证实,表达产物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将重组蛋白经过8mol/L的尿素溶解后,作为间接ELISA的包被抗原,通过优化条件初步建立了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该方法与纯化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包被的间接ELISA相比,符合率达到91.53%。本研究结果对大规模地推广应用猪传染性胃肠炎间接ELISA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S基因 主要抗原位点A和D 间接ELISA
原文传递
枯草芽孢杆菌刺激小鼠肠上皮细胞分泌的IL-33在活化树突状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牟春晓 孟慧 +1 位作者 朱立麒 陈振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06-2814,共9页
【目的】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诱导肠道黏膜免疫应答,但活化黏膜下树突状细胞(DC)的具体机制不完全清楚。【方法】本研究首先用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刺激小鼠肠上皮CMT93细胞,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然后将枯草芽孢杆... 【目的】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诱导肠道黏膜免疫应答,但活化黏膜下树突状细胞(DC)的具体机制不完全清楚。【方法】本研究首先用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刺激小鼠肠上皮CMT93细胞,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然后将枯草芽孢杆菌刺激细胞的培养上清与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进行共孵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活化标志,最后用RNA干扰技术证明IL-33在活化BMDC中的作用。【结果】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刺激CMT93细胞分泌IL-6、IL-33和IFN-g等细胞因子,对刺激IL-33表达呈现剂量依赖性;枯草芽孢杆菌刺激CMT93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活化BMDC,在RNA干扰IL-33基因表达和枯草芽孢杆菌刺激后,CMT93细胞培养上清活化BMDC的能力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刺激肠上皮细胞产生的IL-33在BMDC活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肠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33 树突状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