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密达加口腔溃疡胶浆治愈巨大癌性溃疡一例
1
作者 朱继庆 吴晓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7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癌性溃疡 口腔溃疡 思密达 治愈 胶浆 全身情况 免疫力低下 皮肤表现
下载PDF
血清CK-MB与晚期肿瘤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判断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晓明 胡承章 +2 位作者 李宁 朱继庆 吴艳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6-508,共3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肿瘤患者常并发心功能障碍,心功能的监测是晚期肿瘤患者临床观察的重要指标。血清肌酸激酶MB型(CK鄄MB)是心肌损伤的一种生化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CK鄄MB升高与晚期肿瘤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以... 背景与目的:晚期肿瘤患者常并发心功能障碍,心功能的监测是晚期肿瘤患者临床观察的重要指标。血清肌酸激酶MB型(CK鄄MB)是心肌损伤的一种生化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CK鄄MB升高与晚期肿瘤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以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鄄MB,观察组为34例血清CK鄄MB升高的晚期肿瘤患者,对照组为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34例无血清CK鄄MB升高的晚期肿瘤患者。结果:血清CK鄄MB升高与Ⅲ、Ⅳ级心功能不全呈显著正相关(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K鄄MB升高尤其多见于原发性肝癌和有肝脏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CK鄄MB升高的患者心功能状况差、病情重、死亡率高。血清CK鄄MB升高可作为判定晚期肿瘤患者预后差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心功能不全 肌酸激酶 预后
下载PDF
阿片类联合激素及抗惊厥药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晓明 李宁 +7 位作者 朱继庆 吴艳芳 杜亦陶 迟.依荷巴丽 孙力 杨文芳 黄镜 王志强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癌痛应用阿片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选择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分3组,第一组36例,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单药治疗;第二组19例,用奥施康定和甲强龙联合治疗;第三组25例,用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观... 目的探讨晚期癌痛应用阿片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选择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分3组,第一组36例,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单药治疗;第二组19例,用奥施康定和甲强龙联合治疗;第三组25例,用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单用奥施康定组完全缓解率为63.9%,奥施康定联合甲强龙组为68.4%,奥施康定和加巴喷丁联用组为48.0%。主要毒副反应为便秘,其次为恶心、呕吐。第二组毒副反应最轻,第三组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和嗜睡。结论阿片类药物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奥施康定联合甲强龙尤其适合肺癌伴脑转移或骨转移患者,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肿瘤 癌症疼痛 阿片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皮质激素
下载PDF
部分容积效应对双探头符合探测图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耿建华 陈盛祖 +3 位作者 陈英茂 朱继庆 曹秀华 赵卫强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探头符合探测 (DHC)图像中热灶的部分容积效应。方法 双探头符合探测设备 :GEHawkeye。模型 :东芝AZ 6 18ECT模型。核素 :1 8F 脱氧葡萄糖 (FDG) ,活度为 2 0 4~ 15MBq ,分 18次扫描。图像重建 :OSEM ,Hanning后滤波。由... 目的 探讨双探头符合探测 (DHC)图像中热灶的部分容积效应。方法 双探头符合探测设备 :GEHawkeye。模型 :东芝AZ 6 18ECT模型。核素 :1 8F 脱氧葡萄糖 (FDG) ,活度为 2 0 4~ 15MBq ,分 18次扫描。图像重建 :OSEM ,Hanning后滤波。由模型热灶区的重建数据确定热灶的恢复系数及半高宽 ,分析部分容积效应。结果 ①恢复系数随热灶增大而减小 ;②同一热灶的恢复系数随感兴趣区增大而减小 ;③热灶恢复系数随其实际放射性浓度增高而降低 ;④热灶半高宽随其实际放射性浓度增加而展宽。结论 DHC图像的部分容积效应随病灶减小和病灶放射性浓度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探头符合探测图像 部分容积效应 模型 肿瘤 放射疗法 热灶
下载PDF
用双探头符合探测计算FDG图像像素的放射性浓度 被引量:5
5
作者 耿建华 陈盛祖 +1 位作者 陈英茂 朱继庆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由双探头SPECT符合探测 (DHC)图像像素计数值确定体内放射性浓度的方法。方法 利用模型确定定标系数 ,将图像像素计数转换成放射性浓度。在模型中注入脱氧葡萄糖 (FDG)水溶液 ,对 18种活度 (15 .15~ 2 0 4 .33MBq)的模型分... 目的 探讨由双探头SPECT符合探测 (DHC)图像像素计数值确定体内放射性浓度的方法。方法 利用模型确定定标系数 ,将图像像素计数转换成放射性浓度。在模型中注入脱氧葡萄糖 (FDG)水溶液 ,对 18种活度 (15 .15~ 2 0 4 .33MBq)的模型分别进行扫描。结果 ①由探测单计数率确定定标系数 ,其关系满足 1个四阶多项式。②由图像像素的累积计数、采集时间及定标系数确定像素的放射性浓度 ,其关系可以一经验公式表示。结论 建立了计算病灶放射性浓度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探头符合探测计算 FDG 图像像素 放射性浓度 SPECT 脱氧葡萄糖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要洁 张湘茹 +1 位作者 朱继庆 罗扬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4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单发者 61例 ( 3 1.4% ) ,多发者 13 2例 ( 68.0 % ) ;腺癌 117例 ( 60 .3 % ) ,鳞癌 46例 ( 2 3 .7% ) ,腺鳞...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4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单发者 61例 ( 3 1.4% ) ,多发者 13 2例 ( 68.0 % ) ;腺癌 117例 ( 60 .3 % ) ,鳞癌 46例 ( 2 3 .7% ) ,腺鳞癌 8例( 4 .1% ) ,低分化癌 2 2例 ( 11.3 % ) ,大细胞癌合并腺癌 1例 ( 0 .5 % )。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 17例 ( 8.8% ) ,91例 ( 4 6.9% )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后全面检查时发现 ,86例 ( 4 4.3 % )在治疗后出现骨转移。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骨盆、腰椎。影像学检查发现有骨损害者中 ,溶骨性损害 84例 ,成骨性损害 2例 ,混合性损害 1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者 72例。发生骨转移后 1年生存率为3 0 .5 % ,中位生存期为 7个月。骨转移后行化疗者与未行化疗者生存期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和溶骨性损害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相对较高。血清AKP的检测为骨转移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 腺癌 临床特点分析 生存期 损害 结论 混合性 发现
下载PDF
53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玥 杨敏 +6 位作者 刘姗 李建英 朱继庆 李宁 王延风 吴晓明 于雷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5期899-900,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有典型症状时,多属晚期,且病死率极高,近年来其发病有增高趋势。现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间住院死亡的53例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死亡原因 转移 生存期
下载PDF
357例癌痛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姗 杨敏 +15 位作者 王延风 吴艳芳 李建英 吴熙 徐海燕 邓颖冰 宋晨鑫 邹宝华 丛明华 边志民 李宁 杨渤彦 田乐 朱继庆 吴晓明 于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进入癌痛临床路径管理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方法:对2013.3.22-2015.3.26进入癌痛临床路径的357例病人进行研究,总结并分析其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爆发痛(breakthrough pain,BTP)及癌痛治疗... 目的:总结并分析进入癌痛临床路径管理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方法:对2013.3.22-2015.3.26进入癌痛临床路径的357例病人进行研究,总结并分析其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爆发痛(breakthrough pain,BTP)及癌痛治疗过程等情况。结果:入院时根据其NRS评分,轻度疼痛病人135例(37.8%),中度疼痛155例(43.4%),重度疼痛67例(18.8%)。172例(48.2%)有爆发痛,其中21例(5.9%)爆发痛≥3次/日。死亡病人共68例(19.0%)。其余病人出院时轻度疼痛病人273例(76.5%),中度疼痛病人15例(4.2%),重度疼痛病人1例(0.3%)。39例(10.9%)病人有爆发痛,其中4例(1.1%)爆发痛≥3次/日。结论:进入癌痛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经治疗其癌痛程度及爆发痛都显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临床路径
下载PDF
恶性心包积液38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玥 于雷 +3 位作者 吴晓明 刘姗 杨敏 朱继庆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持续引流并心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均接受了全身化疗及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其中15例心包灌注白介素-2,13例心包灌注化疗药,10例未行心包灌注。结果:白介素-2组的有效率...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持续引流并心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均接受了全身化疗及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其中15例心包灌注白介素-2,13例心包灌注化疗药,10例未行心包灌注。结果:白介素-2组的有效率与化疗药组相当,均优于未灌注组,且白介素-2组及未灌注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特别是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化疗药组低。结论:心包穿刺持续引流并心包灌注白介素-2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好、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治疗 心包穿刺术/方法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方法
下载PDF
食管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继庆 杨渤彦 林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年第11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1981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 383例接受骨扫描检查的食管癌患者,分析其中131例骨扫描确诊骨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食管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9.5%,自确诊食管癌至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 目的探讨食管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1981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 383例接受骨扫描检查的食管癌患者,分析其中131例骨扫描确诊骨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食管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9.5%,自确诊食管癌至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8.4个月,骨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6.6个月,1年生存率为26.2%。脊柱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骨转移部位,其中尤以胸椎转移率最高(23.4%),其次为骨盆49例(20.8%)、肋骨42例(18.2%)、腰椎36例(15.6%)。多发病灶82例(62.6%),单发病灶49例(37.4%)。食管癌不同原发部位间在骨转移部位的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初诊时有淋巴结转移者骨盆转移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转移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痛治疗后缓解、骨转移的治疗、骨盆转移与食管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的治疗、骨盆转移是食管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食管癌骨转移预后较差,骨盆转移影响预后,放化疗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骨转移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继庆 吴晓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0年第1期93-94,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共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26例。所有患者先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进行积液引流,引流后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2~5ml和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10ml,夹闭引流管48h,...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共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26例。所有患者先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进行积液引流,引流后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2~5ml和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10ml,夹闭引流管48h,再开放引流管,根据引流情况连续注药2~3次。结果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0例,有效18例(90.0%);恶性心包积液10例均有效,不良反应为胸痛、气短、发热。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应用于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的治疗,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心包积液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原文传递
脑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宁 杨渤彦 +5 位作者 李峻岭 朱继庆 邹宝华 王延风 于雷 姚晓英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癌(L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77例L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分析影响LM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77例LM患者...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癌(L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77例L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分析影响LM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77例LM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8d,1年生存率为14.3%(11/77)。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原发肿瘤控制情况和全身治疗情况与LM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全身治疗组和未全身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0d和60d(P=0.001)。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脑脊膜放疗或鞘内化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和KPS评分是影响LM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KtXS评分和近期疗效是影响L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全身化疗和(或)靶向治疗可提高LM患者的生存时间,建议首选全身系统治疗(包括全身化疗、靶向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全身治疗联合全脑放疗或鞘内注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肿瘤转移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喉镜图像解剖部位自动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美玲 朱继庆 +5 位作者 李莹 铁成炜 王士旭 张玮 王贵齐 倪晓光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的人工智能(AI)质控系统对电子喉镜检查中的20个解剖站点的自动识别和分类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2018年1月至12月电子喉镜检查的图像资料,采用Inception-ResNet-V2+SENe...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的人工智能(AI)质控系统对电子喉镜检查中的20个解剖站点的自动识别和分类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2018年1月至12月电子喉镜检查的图像资料,采用Inception-ResNet-V2+SENet模型训练CNN。使用14 000张电子喉镜图像作为训练集,将这些图像分类到包含整个头颈部的20个具体解剖站点,并通过2000张喉镜图像和10个喉镜录像测试其性能。结果:训练后的CNN模型对每张喉镜图片识别的平均时间为(20.59±1.55) ms,对喉镜图像中20个解剖站点识别的总准确率为97.75%(1955/2000),平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9.88%、97.76%和99.88%。该模型对喉镜录像中20个解剖站点识别的准确率≥99%。结论:基于CNN的AI系统可对电子喉镜图片及录像中的解剖部位进行准确、快速的分类识别,可用于喉镜检查中照片文档的质量控制,在监督喉镜检查质量方面表现出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 喉镜检查 解剖分类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公宇 张月明 +9 位作者 朱继庆 贺舜 窦利州 刘勇 柯岩 刘旭东 刘雨蒙 伍海锐 律颖 王贵齐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63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SD术后密切随访患者的...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63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SD术后密切随访患者的迟发性出血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637例患者共699处病变,其中696处病变整块切除,治愈性切除率为92.1%(644/699)。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6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1处,癌582处。74处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625处病变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6%。迟发性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术中出血控制情况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病变≥3.0 cm(OR=1.958,95%CI:1.162~3.299)、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OR=10.598,95%CI:1.313~85.532)的患者ESD术后亦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ESD术后,应重点关注病变≥3 cm、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的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晓娟 刘勇 +7 位作者 朱继庆 窦利州 张月明 贺舜 柯岩 刘旭东 刘雨蒙 王贵齐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的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SMT)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STER治疗的31例食管胃结合部固有肌层来源S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切除肿...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的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SMT)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STER治疗的31例食管胃结合部固有肌层来源S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切除肿瘤的长径为(2.5±1.3)cm,平均手术时间为(95.9±56.7)min。3例患者出现术中穿孔,均使用金属夹成功夹闭,1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29例,间质瘤2例。其中20例患者术后经过平均15.4个月的随访,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长径≥3.5 cm组手术时间为(134.0±70.6)min,较长径<3.5 cm组[(80.3±42.6)min]有所延长(P=0.014),但两组间整块取出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块取出组较整块取出组肿瘤长径较长、肿瘤形态不规则发生率高、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是食管胃结合部固有肌层来源SMT进行STER治疗整块取出的危险因素(OR=18.000, 95% CI为1.885~171.880, P=0.012)。结论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固有肌层来源的SMT具备较好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 黏膜下肿瘤 固有肌层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原文传递
支气管内超声结合引导鞘对肺磨玻璃密度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蕾 李蒙 +3 位作者 贺舜 童润 朱继庆 王贵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5-849,共5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超声结合引导鞘(EBUS-GS)技术对肺磨玻璃密度影(GGO)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用EBUS-GS技术进行诊断的27例患者27个GGO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为(5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超声结合引导鞘(EBUS-GS)技术对肺磨玻璃密度影(GGO)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用EBUS-GS技术进行诊断的27例患者27个GGO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为(59 ±11)岁.病变长径为(2.9±1.2)cm,27例病变中混合磨玻璃密度影(mGGO) 24例,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病变3例.回顾GGO的超声图像特征,统计EBUS-GS细胞学标本的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结果、病理联合细胞学诊断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7例病变细支气管镜下除2例支气管狭窄,1例支气管狭窄伴黏膜肿胀外,其余24例患者细支气管镜下均未见异常.27例患者中25例EBUS找到了GGO,包括22例mGGO和3例pGGO.22例mGGO中18例EBUS图像为“混合暴风雪征”,3例为弥漫性不均匀回声影,1例为“暴风雪征”.3例pGGO的EBUS图像均为“暴风雪征”.26例取得了EBUS-GS细胞学标本,其中16例明确诊断;27例均获得病理组织标本,其中18例明确诊断.EBUS-GS病理联合细胞学共诊断19例.27例中有1例发生并发症,为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EBUS-GS技术对GGO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发症少,较为安全.GGO超声图像可表现为“混合暴风雪征”“暴风雪征”或弥漫性不均匀回声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磨玻璃密度影
原文传递
薄层CT导航联合径向超声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亭 贺舜 +2 位作者 朱继庆 王贵齐 张蕾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88-894,共7页
目的 探讨薄层CT导航联合径向超声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薄层CT导航联合径向超声诊断的肺外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薄层CT导航引导径向超声显示... 目的 探讨薄层CT导航联合径向超声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薄层CT导航联合径向超声诊断的肺外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薄层CT导航引导径向超声显示病变的成功率,分析薄层CT联合径向超声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在诊断过程中对薄层CT联合径向超声诊断率的影响因素,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140例患者145个病变,136例139个病变经薄层CT导航引导发现病变,引导成功率为95.86%;135例患者137个病变进行了病理和(或)细胞学取样,诊断敏感度为88.45%,特异度为99.96%,诊断率为77.37%.其中经活检病理诊断敏感度为70.58%,特异度为100%,诊断率为72.18%;细胞学诊断敏感度为66.85%,特异度为88.23%,诊断率为63.50%;影响薄层CT导航联合径向超声诊断率的因素包括病变与目标支气管的关系、探头与病变的位置关系、病变大小以及病变所在支气管级数与支气管镜进镜最远级数差.取样的135例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少量出血,1支超声探头发生损坏.结论 薄层CT对径向超声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的引导成功率高,该方法对肺外周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超声 介入性 诊断 肺肿瘤
原文传递
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建 贺舜 +14 位作者 朱继庆 薛丽燕 安澜 张月明 窦利州 刘勇 柯岩 刘旭东 刘雨蒙 伍海锐 刘平平 荀华英 张雪 贾新璋 王贵齐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经内镜下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经内镜下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切除病灶大小为0.5~2.8 cm,整块切除19例,分块切除2例。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4%(11/21)。术后迟发性出血8例(38.1%),5例患者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3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穿孔2例(9.5%),经过抗炎、腹腔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愈合;术后胰腺炎5例(23.8%),给予生长抑素和消炎痛栓肛塞处理后好转。术前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慢性炎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腺癌4例,腺瘤17例。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的吻合率为38.1%(8/21),其中术前活检病理低估11例(52.4%),高估2例(9.5%)。切缘阳性4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早期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应当采取积极的切除治疗策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 内镜下切除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公宇 张月明 +9 位作者 朱继庆 贺舜 窦利州 刘勇 柯岩 刘旭东 刘雨蒙 伍海锐 律颖 王贵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9期691-694,共4页
目的评价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2019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下咽部ESD治疗,经病理确诊为早期下咽... 目的评价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2019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下咽部ESD治疗,经病理确诊为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的41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手术完成率、手术用时、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ESD,手术成功率为100.0%,平均用时49.1 min(10~110 min)。54处病变实施整块切除,整块切除率为98.2%(54/55),其中41处水平和垂直切缘均阴性,R0切除率为74.5%(41/55)。55处病变切除过程中均存在创面少量渗血,予热活检钳电凝成功止血。无一例发生穿孔,有2例(4.3%)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于急诊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复查内镜,1例(2.2%)出现食管入口狭窄,经多次水囊扩张后解除梗阻。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1例发现下咽部同部位黏膜病变再次行ESD治疗。随访至2020年10月,未再见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ESD治疗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早期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