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建构——科学的利益机制视角 被引量:8
1
作者 朱继胜 谭培文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54,共4页
价值认同是人们通过实践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种价值的一致认可和同意。价值认同的建构是一个从知、情、意、念到行的意识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过程。对于以科学的利益机制建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社会实践回答了"是否可能"... 价值认同是人们通过实践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种价值的一致认可和同意。价值认同的建构是一个从知、情、意、念到行的意识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过程。对于以科学的利益机制建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社会实践回答了"是否可能",理论逻辑证明了"何以可能"。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价值认同 利益机制
下载PDF
论现代技术生存的危机及其出路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继胜 高剑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26,共5页
人类经历了由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两个阶段。自然生存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自然能力,技术生存主要依靠技术和技术物。现代技术生存蕴含技术物与自然物、技术物与人两大矛盾,引发了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解决之道在于走新技术生存之路。... 人类经历了由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两个阶段。自然生存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自然能力,技术生存主要依靠技术和技术物。现代技术生存蕴含技术物与自然物、技术物与人两大矛盾,引发了生态危机和人性危机,解决之道在于走新技术生存之路。新技术生存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技术的"新",二是技术观念的"新",三是生存方式的"新"。它是技术生存因素与自然生存因素的优化和平衡。在具体实践中应遵循真理与价值有机统一原则、生态协调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存 技术生存 生态危机 人性危机 新技术生存
下载PDF
“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的物权塑造 被引量:37
3
作者 朱继胜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43,共12页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目标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此,须对土地经营权进行物权塑造。其途径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之上,通过合同与登记创设"次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次级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物权法定...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目标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此,须对土地经营权进行物权塑造。其途径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之上,通过合同与登记创设"次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次级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物权法定意义上仍然是一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人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可将该权利设定抵押或作其他法律处分。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应将次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负担在登记簿中加以记载,并颁发不动产权属证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土地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次级土地承包经营权
下载PDF
论创新学科建设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继胜 谭培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3-176,共4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建设现状与之不相适应。以创新学科建设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需要又有可能。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新学科建设观念,创新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学科队伍建设机制、...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建设现状与之不相适应。以创新学科建设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需要又有可能。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新学科建设观念,创新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学科队伍建设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从理论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化机制,以及建立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学科建设 机制
下载PDF
自然法思想与CAFTA争端解决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继胜 高剑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年第7期114-116,共3页
自然法学派认为,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文章据此分析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根本理性",认为争端解决机制至少应该具有如下四种品格:第一,"规则取向";第二,公正性;第三,效率性;第四,拘束力。CAFTA... 自然法学派认为,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文章据此分析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根本理性",认为争端解决机制至少应该具有如下四种品格:第一,"规则取向";第二,公正性;第三,效率性;第四,拘束力。CAFTA争端解决机制既遵循了争端解决机制的"根本理性",也考量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性质和特点,内容上比较完备,但在救济措施、仲裁程序、执行程序和准据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争端解决机制 CAFTA
下载PDF
论法学课程思政特点、难点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8
6
作者 朱继胜 谭洁 朱振明 《高教论坛》 2021年第9期56-59,共4页
法学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于法学课程教学。在实施中,要求德法兼修、与思政教育天然共通、职业导向、追求公平正义等是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既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条件,也导致以下难点:(1)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目标有别、融合不易;(2... 法学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于法学课程教学。在实施中,要求德法兼修、与思政教育天然共通、职业导向、追求公平正义等是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既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条件,也导致以下难点:(1)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目标有别、融合不易;(2)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思政知识欠缺,执行不易;(3)协同育人机制只初步具备,尚不配套。要提升实效,应按照以下路径来实施:首先,以德法兼修实现目标融合;其次,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弥补教师思政意识、思政知识的不足;再次,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健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最后,重视挖掘校本、院本思政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法学 德法兼修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被引量:4
7
作者 朱继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2,共8页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隐藏着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法律风险。在宏观风险中,对土地私有化的防范,应着重于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对突破耕地红线,应构建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强化土地用途监管。在微观风险中,要防范违约风...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隐藏着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法律风险。在宏观风险中,对土地私有化的防范,应着重于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对突破耕地红线,应构建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强化土地用途监管。在微观风险中,要防范违约风险,应完善契约形式、发展农业保险;对失地风险的防范,应从端正规模经营观念、约束政绩冲动和严格追责着手;对生活保障风险的防范,应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设置保障性自留地、解决"薄利风险"和强化社会保障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法律风险 宏观风险 微观风险
下载PDF
经济正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继胜 谭培文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8-152,共5页
经济正义与核心价值认同是开启和谐社会之门缺一不可的两把钥匙。价值认同是指社会多元个体通过实践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种价值的一致认可和同意。物质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基础。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必须深化制度改革... 经济正义与核心价值认同是开启和谐社会之门缺一不可的两把钥匙。价值认同是指社会多元个体通过实践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种价值的一致认可和同意。物质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基础。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必须深化制度改革在物质利益上实现经济正义的历史回归。思想机制是把经济正义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经济正义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认同 思想机制
下载PDF
农地“三权分置”的意旨和路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嬗变为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继胜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99-104,共6页
农村土地由"两权分离"变革为"三权分置",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形式的创新。"两权分离"在土地利用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存在缺陷,不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权分置"的意旨在于克服"... 农村土地由"两权分离"变革为"三权分置",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形式的创新。"两权分离"在土地利用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存在缺陷,不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权分置"的意旨在于克服"两权分离"的缺陷;其路径是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化,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土地资源。资本化模式有二:一是权能变更模式,资本化后,土地承包经营权用以实现、表彰自身的权能由占有、使用变更为收益;二是权利性质变更模式,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成股份合作组织,或入股农业企业,土地承包经营权由物权变更为股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 资本化
下载PDF
论法学隐性知识的传授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继胜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8-141,共4页
法学隐性知识传授,是知识势能高的主体(法学教师)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法科学生)发送、转移法学隐性知识,学生吸收进而形成自身隐性知识的过程。隐性知识相较于显性知识,具有情境性、个人性、意会性与实践性等特点,在传授上更为困难。要... 法学隐性知识传授,是知识势能高的主体(法学教师)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法科学生)发送、转移法学隐性知识,学生吸收进而形成自身隐性知识的过程。隐性知识相较于显性知识,具有情境性、个人性、意会性与实践性等特点,在传授上更为困难。要实现法学隐性知识的传授,应重视案例研习与实践教学,构建良好的知识环境、技术环境与组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法学教学 SECI模型
下载PDF
党对中国现代化的伟大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唯物史观透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继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82,共4页
人类迄今只发明了两种组织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计划经济以政府权力来组织扩大再生产,市场经济以资本力量来组织扩大再生产。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选择计划经济来建设中国现代化,这是党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第一个伟大成果。经过资本"祛魅&... 人类迄今只发明了两种组织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计划经济以政府权力来组织扩大再生产,市场经济以资本力量来组织扩大再生产。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选择计划经济来建设中国现代化,这是党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第一个伟大成果。经过资本"祛魅"与社会主义的"生成主义"阐释,党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这是党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第二个伟大成果。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一脉相承与伟大创新的关系,统一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政府权力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逻辑生成——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继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越南将"官僚集中包给制"革新为"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是一个逻辑生成过程。从内外交困的经济社会形势的逻辑基点开始,经过社会主义"生成主义"阐释和资本"祛魅"思想解放的逻辑进程,实现社会... 越南将"官僚集中包给制"革新为"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是一个逻辑生成过程。从内外交困的经济社会形势的逻辑基点开始,经过社会主义"生成主义"阐释和资本"祛魅"思想解放的逻辑进程,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新,最后达到"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逻辑结论。这一逻辑生成过程及其成功实践的有益启示是:社会主义建设并无统一模式,一切必须从本国的"历史环境"出发,独立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定向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论知识财产发生的外部条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继胜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9-53,共5页
知识财产发生的外部条件,是法律的确认。知识财产要获得法律确认,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客观上,知识产品从依附于物质财产,走向经济价值上的独立。它涉及三个方面,即知识产品的效用性、稀缺性和可控性。这一条件只是到了近代资本主义时... 知识财产发生的外部条件,是法律的确认。知识财产要获得法律确认,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客观上,知识产品从依附于物质财产,走向经济价值上的独立。它涉及三个方面,即知识产品的效用性、稀缺性和可控性。这一条件只是到了近代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才最终得以具备。二是在主观上,知识财产观念的确立。财产观念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从"有形的物"到"无形利益"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开始到整个19世纪,是财产的"有形物"时代。随着财产外延从有形物拓展到无形财产,财产内涵由有形的物嬗变为无形利益,知识财产观念得以确立。法律在确认知识财产时,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限制,以达到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利益平衡作为知识财产制度的基本精神,应当贯穿于知识财产制度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财产 知识产品 外部条件 法律确认
下载PDF
世界知识产权秩序的现状、困境与根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继胜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当今世界的知识产权秩序,是以TRIPS协议为中心确立的。TRIPS协议存在下列缺陷:在正常的制度安排上,使赋权与限制之间失衡;引入异常的制度安排,使知识产权异化为"知识霸权";在制度运行上,为知识产权滥用推波助澜。这些缺陷使... 当今世界的知识产权秩序,是以TRIPS协议为中心确立的。TRIPS协议存在下列缺陷:在正常的制度安排上,使赋权与限制之间失衡;引入异常的制度安排,使知识产权异化为"知识霸权";在制度运行上,为知识产权滥用推波助澜。这些缺陷使知识产权的对价平衡机制遭到破坏,导致保护理念的偏差、利益机制的倾斜、保护机制的蜕变、利益平衡的破坏、国家主权的削弱与国际关系的重塑,从而陷入秩序与公正背离的困境。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这一知识产权秩序必须予以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知识产权 TRIPS协议 秩序 保护机制 重建
下载PDF
论民法教学中的知识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继胜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5期178-180,共3页
民法教学是一个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同化"和"顺应"的有机统一是知识建构的内在机制。为了促进知识建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理论阐释与案例研习并重,在教学方式上多管齐下,在教学过程中营造"... 民法教学是一个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同化"和"顺应"的有机统一是知识建构的内在机制。为了促进知识建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理论阐释与案例研习并重,在教学方式上多管齐下,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情境"、师生"会话"、学生"协作"和自我"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教学 知识建构 同化 顺应
下载PDF
以案例研习培育“智能技能”教学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继胜 《高教论坛》 2017年第6期49-51,共3页
法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智能技能,即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能力。案例研习是培育智能技能的最佳方式。案例研习包括四个步骤,即个体研习、小组讨论、班上讲述和教师点评、总结。为使案例研习取得实效,应在课程设置、规则制定、案例... 法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智能技能,即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能力。案例研习是培育智能技能的最佳方式。案例研习包括四个步骤,即个体研习、小组讨论、班上讲述和教师点评、总结。为使案例研习取得实效,应在课程设置、规则制定、案例选择和授课人数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教学 案例研习 智能技能
下载PDF
论知识财产的社会文化功能
17
作者 朱继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3-176,共4页
知识财产的社会文化功能以知识财产的性能为基础。知识财产的性能包括两个方面:内在性能,是对不确定性的消除;外在性能,是对主体行为的导引和规范。知识财产的社会文化功能表现为知识财产对一国社会、文化的重新塑造。其中,知识财产的... 知识财产的社会文化功能以知识财产的性能为基础。知识财产的性能包括两个方面:内在性能,是对不确定性的消除;外在性能,是对主体行为的导引和规范。知识财产的社会文化功能表现为知识财产对一国社会、文化的重新塑造。其中,知识财产的社会功能表现为:平衡私益与公益、维护和强化有序竞争、节约社会成本;知识财产的文化功能表现为:涵蕴与弘扬科学理性、涵蕴与弘扬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财产 社会功能 文化功能 性能
下载PDF
论知识财产的外在结构
18
作者 朱继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58,共5页
知识财产的外在结构,是知识财产与外部环境之间相对稳定的、有一定规则的联系方式的总和。知识财产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知识财产的利用与知识财产的交换。通过知识财产的利用,实现知识财产的使用价值,即以信息过程主导物质... 知识财产的外在结构,是知识财产与外部环境之间相对稳定的、有一定规则的联系方式的总和。知识财产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知识财产的利用与知识财产的交换。通过知识财产的利用,实现知识财产的使用价值,即以信息过程主导物质能量过程,以及进一步推动知识创新,促进知识信息本身的增长。知识财产的交换,以信息的垄断使用权为前提,其实质是财富的重新分配。交换有其内在限度,应将交换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使信息垄断与信息共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财产 外在结构 利用 交换
下载PDF
法律硕士实务能力的培养方式探析
19
作者 朱继胜 《高教论坛》 2019年第12期32-35,共4页
法律实务能力属于实践能力,在知识构成上包含三大知识模块:法律知识,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能力,依据法律规定作合乎事理的规划、决策和执行的能力。应根据三大知识模块各自的特点来确定教学方式。第一模块属于显性知识,课堂讲授最有效率。... 法律实务能力属于实践能力,在知识构成上包含三大知识模块:法律知识,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能力,依据法律规定作合乎事理的规划、决策和执行的能力。应根据三大知识模块各自的特点来确定教学方式。第一模块属于显性知识,课堂讲授最有效率。第二、第三模块都是技能,属于隐性知识。第三模块为情境实践能力,其培养的最佳途径在社会而不在学校,适合在学校培养的是第二模块。应将第二模块作为法律硕士教育的核心。第二知识模块属于专项实践能力,其最佳的培养方式是案例研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硕士 法律实务能力 知识构成 案例研习
下载PDF
论习惯法之形成——以瑶族习惯法为例
20
作者 朱继胜 《知与行》 2015年第2期49-53,共5页
习惯法是约定俗成的强制性行为规范,由习惯规则发展、演变而来。习惯规则来源于禁忌与交换。禁忌包括食物禁忌、性禁忌和图腾禁忌。交换包括商品交换以及"互酬""再分配"。习惯规则分两个层次:个体习惯与习俗。个体... 习惯法是约定俗成的强制性行为规范,由习惯规则发展、演变而来。习惯规则来源于禁忌与交换。禁忌包括食物禁忌、性禁忌和图腾禁忌。交换包括商品交换以及"互酬""再分配"。习惯规则分两个层次:个体习惯与习俗。个体习惯经社会化而获得社会强制性,即演变为习俗。习俗衍生出"次级规则",完成"双重制度化",从而获得强制执行力,即嬗变为习惯法。"次级规则"包括"承认规则""变更规则"和"裁判规则",是在补救初级规则的缺陷中衍生的。"双重制度化"的实现,是一个由"偶然性"社会控制发展为"模式化"社会控制的过程。"模式化"社会控制意味着,有明确、稳定的执行主体、裁判方式及责任形式。"模式化"社会控制的完成,标志着习俗获得强制执行力,变成一种"法"——习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习惯 习俗 瑶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