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磁共振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朱耀旻 郑苍尚 +2 位作者 邓永强 梁志刚 钟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研究MRI对颞下颌紊乱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方法:利用MRI对19例单侧关节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38侧关节完成开闭口斜矢状位T1和T2加权成像,观察盘突关系、盘形态改变及关节腔内积液情况。利用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判定MR... 目的:研究MRI对颞下颌紊乱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方法:利用MRI对19例单侧关节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38侧关节完成开闭口斜矢状位T1和T2加权成像,观察盘突关系、盘形态改变及关节腔内积液情况。利用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判定MRI诊断的准确率。同期行灌洗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AS)变化。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在患侧89.47%(17/19)显示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10.53%(2/19)显示可复性关节盘移位,47.37%(9/19)关节上腔前隐窝出现积液。在健侧15.79%(3/19)显示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和腔内积液出现。通过关节镜手术对患侧进行检查,关节盘移位在MRI片上均得到证实,MRI检查的准确率为100%,灌洗术后疼痛100%有显著缓解(P<0.001)。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关节盘移位和腔内积液密切相关,通过MRI检查可以准确有效的对颞下颌紊乱病进行诊断,灌洗术对关节疼痛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 关节盘 关节镜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镜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耀旻 郑苍尚 +1 位作者 邓永强 王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内镜手术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所致张口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07~2009年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术前MRI检查发现关节盘出现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内紊乱患者23名(28侧关节),... 目的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内镜手术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所致张口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07~2009年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术前MRI检查发现关节盘出现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内紊乱患者23名(28侧关节),局麻下进行行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治疗,采用关节上腔前后隐窝双通道手术(包括灌洗术、粘连松解术、关节盘盘前松解+盘复位术)。主客观评价资料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张口度及MRI检查在术前和术后7,30和60d及以上收集分析,评价颞下颌关节镜手术的疗效。结果术后各时间段开口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6个月最大张口度平均值由(20.4±4.5)mm改善至(38.9±3.2)mm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AS),由术前的(56.4±9.9)改善至(9.2±2.7),差异有显著性(P=0.0023)。术前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可见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其中18侧(18/28,64%)关节可见关节盘变形,5侧(5/28,18%)关节腔内可见积液。术后60d复查MRI,发现14侧关节盘与术前相比位置明显改善,13侧关节盘与术前相比位置少许改善,1侧关节盘无改变。所有颞下颌关节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该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并能有效改善关节区疼痛和下颌运动受限的治疗方法,并且关节盘位置明显改善。与开放手术相比较拥有风险性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成功率高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前景光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颞下颌关节 内紊乱病 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耀旻 郑苍尚 +1 位作者 邓永强 梁志刚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内镜上腔灌洗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的26例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合并关节疼痛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颞下颌关节镜上腔灌洗术,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疼痛直观模... 目的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内镜上腔灌洗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的26例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合并关节疼痛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颞下颌关节镜上腔灌洗术,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AS)、张口度的变化,并通过MRI检测治疗前后关节盘位置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张口度≥35mm的患者占88.5%(23/26),不同时期的张口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特别在治疗后1个月内增加明显,疼痛亦有显著缓解(P<0.01),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MRI显示有4例患者的关节盘部分复位。结论颞下颌关节内镜下的上腔灌洗术直视下操作准确,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明显改善张口度和缓解疼痛。颞下颌关节镜治疗技术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 关节镜 关节镜灌洗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上腔灌洗术治疗中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耀旻 郑苍尚 +2 位作者 邓永强 梁志刚 钟波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镜上腔灌洗术治疗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合并关节区疼痛的中老年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的1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引起张口受限合并关节疼痛的中老年患者,行颞下颌关节镜上腔灌洗术,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镜上腔灌洗术治疗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合并关节区疼痛的中老年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保守治疗无效的1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引起张口受限合并关节疼痛的中老年患者,行颞下颌关节镜上腔灌洗术,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AS)、张口度和健侧侧向运动度变化,并通过MRI检测治疗前后关节盘位置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张口度≥35mm、健侧侧向运动≥6mm的患者占87.5%(14/16),不同时期的张口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01),特别在治疗后1个月内增加明显,疼痛亦有显著缓解(P<0.001),无并发症的发生。MRI显示,有1例患者的关节盘部分复位。结论:颞下颌关节内窥镜下的上腔灌洗术直视下操作准确,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明显改善张口度和缓解疼痛。颞下颌关节镜治疗技术安全有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 关节镜 关节镜灌洗术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对体外培养颌下腺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耀旻 王洋 +1 位作者 王玉新 郑苍尚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对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GCs)生长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第2代大鼠颌下腺细胞用于实验,按加入不同浓度LN分4组(0、5.0、25.0和50.0mg/L)进行培养,相差显微镜...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对鼠颌下腺细胞(rat 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GCs)生长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第2代大鼠颌下腺细胞用于实验,按加入不同浓度LN分4组(0、5.0、25.0和50.0mg/L)进行培养,相差显微镜的观察,绘制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LN对细胞增殖及淀粉酶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培养的RSGCs免疫组化鉴定CK8.13、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阴性。培养72h后MTT法检测5.0-50.0mg/LLN组细胞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96h后检测培养液中淀粉酶的含量,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能促进RSGCs的黏附和增殖并保持RSGCs的正常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 颌下腺 颌下腺细胞 淀粉酶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3对鼠颌下腺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耀旻 周青 王玉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对鼠颌下腺细胞 (rat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GCs)分泌淀粉酶功能的影响。 方法 原代及传代培养 Wistar大鼠 RSGCs,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来源 ,按加入不同浓度...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对鼠颌下腺细胞 (ratsubmandibular gland cells,RSGCs)分泌淀粉酶功能的影响。 方法 原代及传代培养 Wistar大鼠 RSGCs,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来源 ,按加入不同浓度 TGF-β3(0 .5、1.0、5 .0、10 .0、2 5 .0 ng/ ml)分组 ,未加入 TGF-β3的为对照组。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免疫印迹法检测 2 4、4 8、72和 96小时后 TGF-β3对细胞增殖及淀粉酶分泌功能的影响。 结果 培养的 RSGCs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CK 8.13、S- 10 0蛋白染色呈阳性 ,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阴性。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 A值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72和 96小时后 ,0 .5~ 10 .0 ng/ ml TGF-β3组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分泌的淀粉酶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免疫印迹法检测颌下腺组织及培养细胞的淀粉酶提取物形成蛋白表达一致的电泳带。 结论  TGF-β3能促进 RSGCs的分化和淀粉酶的分泌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3 颌下腺细胞 淀粉酶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1例特殊病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耀旻 郑苍尚 +1 位作者 邓永强 梁志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65-568,共4页
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SC)是一种少见的、进展缓慢的良性关节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在关节滑膜组织中形成多个附着其中的软骨小瘤或间隙内的游离体,需要手术切除。SC多发生在大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发生于颞下颌... 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SC)是一种少见的、进展缓慢的良性关节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在关节滑膜组织中形成多个附着其中的软骨小瘤或间隙内的游离体,需要手术切除。SC多发生在大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发生于颞下颌关节者罕见。近年来,关节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本文报告1例SC患者应用关节镜摘除112颗游离体,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手术过程及病理学特点进行讨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镜 滑膜软骨瘤病
下载PDF
表面修饰化明胶海绵支架与颌下腺种子细胞复合培养的研究
8
作者 朱耀旻 王洋 +1 位作者 郑苍尚 王玉新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5期234-238,共5页
目的应用表面修饰技术处理的明胶海绵与颌下腺种子细胞复合培养,研究表面修饰技术对颌下腺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附着、生长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明胶海绵36块,随机分A、B、C 3组,每组12块。分别用单纯明胶海绵、层粘连蛋白表面修... 目的应用表面修饰技术处理的明胶海绵与颌下腺种子细胞复合培养,研究表面修饰技术对颌下腺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附着、生长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明胶海绵36块,随机分A、B、C 3组,每组12块。分别用单纯明胶海绵、层粘连蛋白表面修饰的明胶海绵材料、转化生长因子β3表面修饰的明胶海绵材料与鼠颌下腺细胞在体外复合培养。培养后第3、7、15天行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第15天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来源,测定上清淀粉酶含量。结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培养后第3天各组细胞分散于材料表面,无细胞突起形成;第7天B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和C组,细胞突起形成并锚定于胶原海绵表面;第15天B组细胞数量仍多于A组和C组,并可见细胞之间有触突联系和腺管样结构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复合培养的颌下腺细胞B rdU呈强阳性。随着接种后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颌下腺细胞分泌的淀粉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第15天C组淀粉酶含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应用层粘连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3对明胶海绵进行表面修饰,可促进颌下腺种子细胞在材料上的附着、增殖和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技术 明胶海绵支架 颌下腺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材料 明胶海绵 支架 颌下腺
下载PDF
原代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青 王玉新 +3 位作者 朱耀旻 王绪凯 卢利 孙长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分离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 取 Wistar大鼠颌下腺分别采用直接分离法与胰酶消化法分离获取颌下腺细胞 ,并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 ;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苔盼蓝染色法测细胞成活率 ,MTT法检测培...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分离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 取 Wistar大鼠颌下腺分别采用直接分离法与胰酶消化法分离获取颌下腺细胞 ,并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 ;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苔盼蓝染色法测细胞成活率 ,MTT法检测培养细胞活性 ,并检测 2 4、4 8、72和 96小时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淀粉酶的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来源及比例。结果 直接分离法获取的细胞活性为 70 % ,活力值为 0 .16± 0 .0 14 ,功能欠佳 ,经胰酶消化法所获取的细胞活性为 85 % ,活力值为 0 .4 5± 0 .0 13,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 ,且功能强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颌下腺细胞α- SMA抗体、CK8.13抗体、keratin抗体呈阳性反应 ,胰酶消化法颌下腺细胞反应强度大于直接分离法。结论 胰酶消化分离获取颌下腺细胞的方法优于直接分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细胞 分离 胰酶消化法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细胞形态 细胞学
下载PDF
109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胡欣欣 朱耀旻 +3 位作者 何柳婷 顾颖 梁志刚 郑苍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并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109例纳入病例组,随机抽取10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并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者109例纳入病例组,随机抽取10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中女性患者占76.1%,20~29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占44%。病例组中有夜磨牙或紧咬牙习惯、偏侧咀嚼习惯、颌面部外伤史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常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咀嚼硬物、有正畸治疗史的人数比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轻女性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高发人群;夜磨牙或紧咬牙习惯、偏侧咀嚼习惯、颌面部外伤史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未见经常熬夜、工作生活压力大、咀嚼硬物、正畸治疗史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影响因素 预防
下载PDF
体外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青 付松军 +1 位作者 王玉新 朱耀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颌下腺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胰酶消化法进行颌下腺细胞的分离纯化 ,然后进行颌下腺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绘制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 ;MTT法检测培养细胞活力大小。透射电镜 (TEM )观察结合免疫组化检测鉴定细胞来...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颌下腺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胰酶消化法进行颌下腺细胞的分离纯化 ,然后进行颌下腺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绘制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 ;MTT法检测培养细胞活力大小。透射电镜 (TEM )观察结合免疫组化检测鉴定细胞来源及性质。结果 :整个颌下腺细胞生长期间为呈多样性的上皮细胞 ,细胞可传 4~ 5代 ,成活 3 0~ 40d。随培养时间延长 ,各组细胞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比较培养 72h原代、第 2代与第 4代细胞吸光度值 ,原代、第 2代与第 4代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超微结构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培养细胞表现为腺上皮细胞的特征。结论 :原代和传代培养第 1代、第 2代颌下腺细胞活性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颌下腺细胞 生物学 免疫组化 细胞培养 涎腺组织
下载PDF
腓骨及髂骨组织瓣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永强 郑苍尚 +1 位作者 朱耀旻 张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比较腓骨和髂骨组织瓣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血管化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2例;应用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9例,其中血管化骨瓣5例,非血管化骨瓣14例。结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的形态及功能。结果:血管化... 目的:比较腓骨和髂骨组织瓣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血管化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2例;应用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9例,其中血管化骨瓣5例,非血管化骨瓣14例。结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的形态及功能。结果:血管化腓骨瓣全部成活,骨组织改建良好,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满意,未发现供区组织功能明显障碍。5例血管化髂骨瓣中3例成活,2例血管化失败。另14例非血管化髂骨瓣中有4例出现受区伤口感染。非血管化骨瓣骨组织改建缓慢。髂骨瓣移植患者下颌骨外形恢复欠佳,供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血管化骨组织瓣移植其骨组织改建快速、稳定,抗感染能力强。血管化腓骨瓣移植因血管吻合成功率高、取骨量充分且可多点截骨塑形重建、供区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最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瓣 髂骨瓣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联合应用对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永强 郑苍尚 朱耀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组试验组,对照组病例在切除腮腺肿瘤后直接关闭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组则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组试验组,对照组病例在切除腮腺肿瘤后直接关闭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组则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腮腺筋膜瓣组为保留腮腺筋膜瓣用以覆盖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采用先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再以保留的腮腺筋膜瓣覆盖手术创面。病例随访6~60个月。结果: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和胸锁乳突肌瓣组在手术区域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优于腮腺筋膜瓣组和对照组(P<0.01);而腮腺筋膜瓣组和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在减少Frey综合征发生方面强于对照组和胸锁乳突肌瓣组(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涎瘘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锁乳突肌瓣可作为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缺损的优先选择,腮腺筋膜瓣在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的作用突出,二者的结合应用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瓣 腮腺筋膜瓣 腮腺良性肿瘤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 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欣欣 朱耀旻 +4 位作者 沈佩 罗晓 何柳婷 顾颖 杨驰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6期369-37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前后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前后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者19例,共28侧关节纳入研究,治疗前后均拍摄MRI,测量治疗前后关节盘前后径、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关节盘形态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例患者28侧关节盘均存在可复性前移位,经过改良Twin-block治疗后,24侧关节盘位置恢复正常,4侧关节盘在闭口时仍处于前移位状态。治疗后关节盘前后径增加,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盘形态治疗前以V形最多(16侧),其次为双面平滑形(9侧);治疗后以双凹形(16侧)和双面平滑形(10侧)为主;治疗后关节盘形变程度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侧关节盘复位失败者,治疗前盘髁距离及盘髁角度相对较大,关节盘形变相对较重。结论改良Twin-block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发生移位的关节盘前后径及位置恢复,使关节盘形变减小。但对于关节盘移位及形变程度较重者,其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分层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改良Twin-block 磁共振成像 关节盘位置 关节盘形态
下载PDF
特发性髁突吸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欣欣 朱耀旻 郑苍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特发性髁突吸收(ICR)是一种髁突进行性的不明原因吸收,会导致髁突体积减小、下颌升支高度降低、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前牙进行性开,形成骨性Ⅱ类高角开的不协调面型。本文将对近年来ICR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 特发性髁突吸收 颞下颌关节 开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治疗非生长发育期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骨性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欣欣 朱耀旻 +3 位作者 何柳婷 顾颖 梁志刚 郑苍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对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采取改良Twin-block矫治成功的20~40岁...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对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采取改良Twin-block矫治成功的20~40岁患者2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个月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SNA、SNB、ANB、SN-PP、PP-MP、N-ANS、ANS-Me的变化。使用SPSS19.0软件以配对t检验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矫治后ANS-Me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SNA、SNB、ANB、SN-PP、PPMP、N-ANS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在治疗非生长发育期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时,会少量增加下面高,未见对颌骨生长发育产生其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win-block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咏梅 刘文佳 +3 位作者 辜岷 金爱琼 朱耀旻 段银钟 《安徽医学》 2008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不协调研究应用正畸方法去除引起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之间的功能的因素以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方法对于仅处于功能紊乱阶段且无口系统器质性损害的患者,可利用垫与固定矫治器相结合的方法升高咬,必要时与调相... 目的不协调研究应用正畸方法去除引起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之间的功能的因素以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方法对于仅处于功能紊乱阶段且无口系统器质性损害的患者,可利用垫与固定矫治器相结合的方法升高咬,必要时与调相结合,以减轻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结果正畸矫治能明显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维持和恢复髁突的正常位置,即正中关系位。结论正畸矫治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症状减轻、张口自如、关节弹响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正畸治疗 关节杂音 髁突位置
下载PDF
应用颞颌关节镜治疗颞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永强 郑苍尚 朱耀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镜治疗颞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8例颞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分别采用颞颌关节镜进行关节盘前松解复位灌洗、关节上腔粘连松解灌洗、单纯关节上腔灌洗等治疗方法,通过观察疼痛程度、张...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镜治疗颞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8例颞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分别采用颞颌关节镜进行关节盘前松解复位灌洗、关节上腔粘连松解灌洗、单纯关节上腔灌洗等治疗方法,通过观察疼痛程度、张口度及侧向运动度的改变,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灌洗治疗后患者张口度、侧向运动度和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关节盘前松解复位灌洗组和粘连松解灌洗组治疗后疼痛减少值、张口度及侧向运动度增加值明显高于单纯灌洗组。关节盘前松解复位灌洗组在张口度增加值及疼痛减少值的改变优于粘连松解灌洗组。结论:关节上腔灌洗可以作为颞颌关节内紊乱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而针对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颞颌关节镜下关节盘前松解复位灌洗治疗则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 关节盘 关节镜
下载PDF
舌肌黏膜瓣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巨大穿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永强 郑苍尚 朱耀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舌肌黏膜瓣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蒂舌肌黏膜瓣对15例先天性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患者进行手术修复。在腭部穿孔区周缘偏口腔侧环形切开粘骨膜,向内反转并对位缝合,以封闭穿孔区的鼻腔侧... 目的:探讨舌肌黏膜瓣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蒂舌肌黏膜瓣对15例先天性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患者进行手术修复。在腭部穿孔区周缘偏口腔侧环形切开粘骨膜,向内反转并对位缝合,以封闭穿孔区的鼻腔侧;在舌背部设计相对应的前蒂舌肌黏膜瓣,将其向前翻转后覆盖腭部创面对位缝合,以关闭穿孔区的口腔侧。结果:除1例患者舌肌黏膜瓣与腭部穿孔区边缘出现微小裂孔外,其他14例患者的伤口均愈合良好。所有病例未发现舌体运动受限、感觉及味觉减退,术后语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舌肌黏膜瓣血供丰富,应用方便灵活,是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肌黏膜瓣 腭裂 腭穿孔
下载PDF
表面修饰化材料对颌下腺种子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洋 朱耀旻 +2 位作者 王玉新 郑苍尚 韩漫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07-1310,131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修饰技术处理的生物支架材料与颌下腺种子细胞复合培养研究对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附着、生长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明胶海绵36块,均分为3组。A组:明胶海绵材料与鼠颌下腺细胞复合培养物;B组:层黏连蛋白(laminin...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修饰技术处理的生物支架材料与颌下腺种子细胞复合培养研究对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附着、生长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明胶海绵36块,均分为3组。A组:明胶海绵材料与鼠颌下腺细胞复合培养物;B组:层黏连蛋白(laminin,LN)表面修饰的明胶海绵材料与鼠颌下腺细胞复合培养物;C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3)表面修饰的明胶海绵材料与鼠颌下腺细胞复合培养物。各组在体外进行复合培养,3、7和15 d各时间点行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15 d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来源,测定上清淀粉酶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见培养第3天各组细胞分散于材料表面,无细胞突起形成;第7天见B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和C组,细胞突起形成并锚定于胶原海绵表面;第15天,B组细胞数量仍多于A组和C组,并可见细胞之间有触突联系和腺管样结构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复合培养的颌下腺细胞Brdu呈强阳性。随着接种后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颌下腺细胞分泌的淀粉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5 d,C组淀粉酶含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应用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成分对生物支架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可促进颌下腺种子细胞在材料上的附着、增殖和分泌,有利于组织工程化颌下腺研究的进一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技术 颌下腺细胞 明胶海绵支架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