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立新 朱育启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2期274-275,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16例,总有效率为54.90%;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13例,总有效率为37.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例。结论依达拉奉对脑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胼胝体出血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育启 周农 《医师进修杂志》 2000年第5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胼胝体出血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朱育启 王长青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18期848-849,共2页
血小板形态与脑梗塞的关系研究较多,多数认为血小板的活性增强是脑梗塞的始动因素之一,而血小板的形态与其功能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血小板形态变化的观察,初步探讨了脑梗塞与血小板形态的关系,有利于临床上对脑梗塞的防治。1 资料与方... 血小板形态与脑梗塞的关系研究较多,多数认为血小板的活性增强是脑梗塞的始动因素之一,而血小板的形态与其功能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血小板形态变化的观察,初步探讨了脑梗塞与血小板形态的关系,有利于临床上对脑梗塞的防治。1 资料与方法1.1 分组 脑梗塞组:为我科收治的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87例。男性53例,女性34例,年龄49~88(65.90±8.66)岁。发病时间明确,病前2周内未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除外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及低灌注压性脑梗塞。87例中影像学显示:与本次发病相关的脑梗塞灶中大面积(>5cm)18例,小面积(2~5cm)27例,腔隙性梗塞4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小板形态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脑出血外科手术和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吴立新 朱育启 何祥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9期486-487,共2页
目的针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分析采用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的将8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外科手术组和内科治疗组,外科组采用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法,内科组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压等的方法。结果外科... 目的针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分析采用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的将8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外科手术组和内科治疗组,外科组采用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法,内科组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压等的方法。结果外科治疗组较内科保守治疗组在治疗半年后,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采用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自发性脑出血较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内科保守治疗
下载PDF
脑出血内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吴立新 朱育启 何祥云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佳治疗方式,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出血量>20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均为半球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分别采用保守治疗(A组)和手术治疗(B组),A组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压等治疗方法,B组主...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佳治疗方式,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出血量>20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均为半球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分别采用保守治疗(A组)和手术治疗(B组),A组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压等治疗方法,B组主要采用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法。结果:出血量<40ml患者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40ml患者B组较A组在治疗半年后,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根据病情不同,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保守治疗 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