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临床和影像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良付 曾进胜 +3 位作者 洪华 杨智云 盛文利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分析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定位错误的原因。方法 连续1年观察发病 6h内收治的首发脑梗死 118例 ,先行OCSP(the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分型、NIHSS评分 (the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 目的 分析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定位错误的原因。方法 连续1年观察发病 6h内收治的首发脑梗死 118例 ,先行OCSP(theOxfordshirecommunitystrokeproject)分型、NIHSS评分 (the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和超早期头颅CT平扫 ,再结合 72h内的头颅MR筛出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结果  118例中首诊分型 5 0例为腔隙梗死 ,其中 4 4例行MR复查并证实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 12例。头颅CT均未检出脑干病灶 ,MR准确检出了脑干责任灶。病灶多在脑桥的三叉神经根平面、脑桥旁正中动脉的血供分布区。 11例病灶小于 2 0mm ,呈纵向条状、片状。结论 早期行MR有助于明确诊断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对有糖尿病病史、起病有头晕、临床呈单纯运动性轻偏瘫或单纯性偏瘫的LACI,要注意其病灶有可能在脑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分型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我国首次应用移动卒中单元行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一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朱良付 李天晓 +5 位作者 燕重远 王丽娜 郭潆 秦历杰 万震 顾建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6-318,共3页
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 h"于2017年8月1日17时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8月1日14时06分,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30 min呼叫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14时26分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北京建优成业汽车销售有... 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 h"于2017年8月1日17时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8月1日14时06分,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30 min呼叫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14时26分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北京建优成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救护人员接到郑州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科呼叫电话,14时30分出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移动卒中单元
下载PDF
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无创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4 位作者 陈颖贤 高庆春 刘春岭 盛文利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的无创测定方法。方法选择青年健康志愿者32人,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监测和记录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流速、桡动脉血压,用常规法和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定两组临界关闭压(CCP)和LLCA值。结果... 目的探讨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的无创测定方法。方法选择青年健康志愿者32人,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监测和记录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流速、桡动脉血压,用常规法和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定两组临界关闭压(CCP)和LLCA值。结果用常规法测定CCP有4例为负值,这4例经傅立叶变换法测定均为正值。常规法测定的LLCA值为(66.76±9.14)mmHg,傅立叶变换法测定的LLCA值为(60.79±10.12)mmHg,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无创测定LLCA宜用傅立叶变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量 经颅多普勒 临界关闭压 自动调节
下载PDF
无创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3 位作者 索爱琴 苏镇培 曾进胜 盛文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傅立叶变换法无创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有效性。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名为研究对象。用TCD、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两组MCA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CO2监测仪持续... 目的探讨傅立叶变换法无创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有效性。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名为研究对象。用TCD、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两组MCA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CO2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CO2分压。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两组的临界关闭压和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结果高血压组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为(70±17)mmHg,较对照组[(60±11)mmHg]高约10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5,P=0.012);而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临界关闭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傅立叶变换法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是可行的,可望将来应用于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自动调节 临界关闭压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对健康志愿者脑循环临界关闭压、有效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1 位作者 盛文利 曾进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对健康志愿者脑循环临界关闭压(pCC)和有效脑灌注压(pCP)的影响。方法: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16位健康志愿者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桡动... 目的:探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对健康志愿者脑循环临界关闭压(pCC)和有效脑灌注压(pCP)的影响。方法: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16位健康志愿者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分压。低碳酸血症由过度换气实现,高碳酸血症通过吸入混合气体(体积分数5%CO2、21%O2和74%N2)实现。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计算3个阶段的pCC和有效pCP。结果:与正常呼吸时比较,低碳酸血症时,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平均动脉压下降,pCC升高,有效pCP降低;高碳酸血症时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平均动脉压增加,pCC降低,而有效pC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CO2分压可以反映pCC和有效pCP的生理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临界关闭压 脑灌注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突破脑卒中救治瓶颈,全方位提升脑卒中急救效率 被引量:9
6
作者 朱良付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9-953,共5页
突破脑卒中救治瓶颈、全方位提升脑卒中急救效率需做好群众知晓、及时进院和专病专治3个方面的工作。公众脑卒中防治知识欠缺是制约我国脑卒中救治效率提升的瓶颈,健康宣教克服该瓶颈是我国脑卒中获得及时救治的基础。罹患脑卒中后能否... 突破脑卒中救治瓶颈、全方位提升脑卒中急救效率需做好群众知晓、及时进院和专病专治3个方面的工作。公众脑卒中防治知识欠缺是制约我国脑卒中救治效率提升的瓶颈,健康宣教克服该瓶颈是我国脑卒中获得及时救治的基础。罹患脑卒中后能否及时到达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是提升脑卒中救治效率的另一重要瓶颈,优化转诊体制、建设区域性脑卒中急救网络和使用现代化转诊工具、信息网络等均有助于实现及时进院。专病专治是指患者入院后能迅捷地获得专业的脑卒中救治,这需突破院内延误的瓶颈,建设和优化脑卒中绿色通道是有效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管再通 急诊处理 效率
下载PDF
无创测定临界关闭压变化率对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3 位作者 陈颖贤 张健 曾进胜 盛文利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无创测定临界关闭压变化率,并评价其对高血压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例为研究对象。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高血压组及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的... 目的无创测定临界关闭压变化率,并评价其对高血压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例为研究对象。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高血压组及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CO2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PCO2。高碳酸血症通过吸入混合气体(5%CO2、21%O2和74%N2)获得。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两组吸入混合气体前后的临界关闭压(CCP)。分别计算两组吸入混合气体后流速增加率和CCP变化率。结果两组试验对象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CCP在吸入混合气体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1·008,P=0·318;t=0·059,P=0·437)。吸入混合气体后,高血压组的流速增加率低于对照组的流速增加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25,P=0·000),但两组的CCP减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459,P=0·648)。结论传统的流速变化率对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价要优于CCP变化率,进一步评价脑血管储备能力仍宜测定流速变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临界关闭压 脑血管储备能力 超声 多普勒 经颅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动脉触摸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的改良定位价值
8
作者 朱良付 成巧梅 +4 位作者 张杰文 高云 张健 董凤娇 索爱琴 《中原医刊》 2007年第17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触摸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的定位应用价值。方法共124例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传统定位法和动脉触摸定位法组(改良组)。动脉触摸定位法组通过参照触摸锁骨下动脉进行穿刺点定位。结果传统定位法组发生误穿动脉5例,动脉触... 目的探讨动脉触摸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的定位应用价值。方法共124例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传统定位法和动脉触摸定位法组(改良组)。动脉触摸定位法组通过参照触摸锁骨下动脉进行穿刺点定位。结果传统定位法组发生误穿动脉5例,动脉触摸定位法组未发生误穿动脉。两组误穿动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0,ν=1,P=0.022)。传统定位法组的穿刺失败率高于动脉触摸定位法组(χ^2=3.916,ν=1,P=0.048)。结论动脉触摸定位法可有效降低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率及避免误穿动脉的发生,在将来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置管 穿刺 动脉 改良
下载PDF
无创测定人体PCO_2变化对平均动脉血压的影响
9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2 位作者 盛文利 张健 曾进胜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无创测定PCO2变化对人体平均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6例健康志愿者,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人体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持续... 目的无创测定PCO2变化对人体平均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6例健康志愿者,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人体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分压。低碳酸血症由试验对象过度换气获得;高碳酸血症通过经面罩吸入混合气体(5%CO2、21%O2和74%N2)获得。结果低碳酸血症阶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较正常呼吸时明显下降,高碳酸血症阶段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则较正常呼吸时明显增快,三个阶段的平均流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42.411,P=0.000)。MAP在低碳酸血症阶段有轻度下降,在高碳酸血症阶段MAP则有轻度上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784,P=0.030),但两者与正常呼吸时的MA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CO2的波动可导致MAP变化,且MAP的变化的程度与PCO2的变化幅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超声 多普勒 经颅 二氧化碳
下载PDF
3059例卒中危险因素20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春岭 黄如训 +3 位作者 解龙昌 林健雯 朱良付 师晓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分析卒中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为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资料 完整的3059例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 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卒中家族史以及吸烟... 目的 分析卒中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为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资料 完整的3059例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 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卒中家族史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性,并进 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 结果 3059例卒中患者中共有危险因素3286例次,依次为高血 压1645例次、吸烟622例次、酗酒357例次、冠心病272例次、糖尿病191例次、风湿性心脏病 105例次、卒中家族史94例次。 结论 高血压、吸烟与酗酒为卒中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的主 要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有助于卒中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危险因素 吸烟 高血压 患者 酗酒 回顾性分析 中共 理论依据 目的
下载PDF
脑卒中发作的常见诱因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春岭 黄如训 +3 位作者 解龙昌 朱良付 曾进胜 苏镇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分析与脑卒中发作有关的常见诱因 ,为更好地预防中风提供依据。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 30 5 9例脑卒中进行回顾性总结 ,着重分析脑卒中发作的常见诱因 ,并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  30 5 9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明确诱因的有 82 6例 ,占总... 目的 分析与脑卒中发作有关的常见诱因 ,为更好地预防中风提供依据。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 30 5 9例脑卒中进行回顾性总结 ,着重分析脑卒中发作的常见诱因 ,并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  30 5 9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明确诱因的有 82 6例 ,占总患病人数的 2 7 0 0 % ;出血性脑卒中 5 4 2例 (36 2 1% ) ;缺血性脑卒中 2 84例 (18 18% )。诱因的频数依次为过度劳累、用力大小便、情绪紧张、饮酒过多、洗澡时间过长、饮食失调、过远行走、做家务过多、玩牌 (含打麻将 )、心脏病等 ;脑卒中在冬季寒冷时较其他季节多发。结论 脑卒中的诱因有的可使机体在一短时间内处于易发病状态 ,有的可即时引起发作 ,积极控制诱因有助于明显减少脑卒中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诱因 卒中前状态 启动因子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的效度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振东 朱良付 +3 位作者 杨智云 黄海威 苏镇培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评价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的真实性。方法  1名神经科医生将连续就医、首次发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4 3例按 0CSP分型法分型 ,然后与脑CT/MR结果盲法比较分型的准确性。结果 分型总正确率70 6 % (10 1/ 14 3) ,敏感度 :TACI 76 ... 目的 评价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的真实性。方法  1名神经科医生将连续就医、首次发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4 3例按 0CSP分型法分型 ,然后与脑CT/MR结果盲法比较分型的准确性。结果 分型总正确率70 6 % (10 1/ 14 3) ,敏感度 :TACI 76 % (95 %CI:5 8%~ 94 % ) ,PACI 85 % (95 %CI:74 %~ 96 % ) ,LACI 6 0 % (95 %CI:4 8%~ 72 % ) ,POCI 73% (95 %CI:5 1%~ 95 % ) ;特异度 :TACI 98% (95 %CI:95 %~ 10 1% ) ,PACI 70 % (95 %CI:6 1%~79% ) ,LACI 93% (95 %CI:87%~ 99% ) ,POCI 96 % (95 %CI:92 6 %~ 99 4 % ) ;阳性预测值TACI 89% (95 %CI:75 %~10 3% ) ,PACI 5 2 % (95 %CI:4 0 %~ 6 4 % ) ,LACI89% (95 %CI:80 %~ 98% ) ,POCI73% (95 %CI :5 1%~ 95 % ) ;阴性预测值TACI 96 % (95 %CI:93%~ 99% ) ,PACI92 % (95 %CI:86 %~ 98% ) ,LACI72 % (95 %CI :6 3%~ 81% ) ,POCI96 % (95 %CI:92 6 %~ 99 4 %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的效度较好 ,神经体征变动和评价时间是影响分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OCSP分型 效度
下载PDF
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再通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贺迎坤 李钊硕 +4 位作者 李天晓 薛绛宇 王子亮 朱良付 白卫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7-801,共5页
目的分析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支架再通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策略。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例非急性期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支架再通治疗。其中12例为单纯椎动脉闭塞(闭塞未累及基底动脉),9例... 目的分析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腔内支架再通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策略。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例非急性期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支架再通治疗。其中12例为单纯椎动脉闭塞(闭塞未累及基底动脉),9例为基底动脉闭塞(闭塞累及基底动脉)。记录和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2%)成功开通,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发生率14.3%:1例术中导丝通过时出现动脉夹层,手术终止,未成功再通;1例再通术后急性闭塞,尽管成功再通,但病情无缓解,术后3个月死于系统性并发症;1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及时球囊扩张再通,无新发症状。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中,椎动脉组1例(1/12,8.3%),基底动脉组2例(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结论腔内支架再通术治疗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病变技术上可行,但较高的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复杂的手术操作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闭塞 再通 并发症
下载PDF
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腾飞 朱良付 +4 位作者 李天晓 邵秋季 吴立恒 周志龙 宋朝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记录围手术期栓塞事件以及术后3个月内颅内出血或死亡。结果 31例患者共使用33枚Solitaire AB支架,其中19例首次机械取栓即实现血管再通;11例进一步行支架植入术,9例实现血管再通,最终总体血管再通率为90.32%(28/31)。术后1周NIHSS评分(8.81±3.40)分,低于术前的(16.06±4.82)分(t=-7.104,P=0.00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6例(51.61%)。围手术期发生栓塞事件3例,随访期间发生颅内出血4例,共死亡6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安全、有效,首次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失败可以联合支架植入术作为补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钊硕 李天晓 +7 位作者 薛绛宇 冯光 王子亮 白卫星 朱良付 赵同源 许岗勤 杨博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8-482,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6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按瘤体大小分为大型-巨大型组和中小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并发症...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6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按瘤体大小分为大型-巨大型组和中小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26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获得成功治疗,其中接受单纯支架植入9例,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17例。围手术期共发生5例并发症,其中3例为后循环梗死(单纯支架组1例,支架结合弹簧圈组2例),2例为小脑出血(均发生于支架结合弹簧圈组),随后4例恢复良好出院,1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死亡。22例患者获得DSA随访,结果显示12例改善,7例稳定,3例复发(2例有新发症状)。亚组分析显示单纯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支架结合弹簧圈组,两组远期疗效相当;大型-巨大型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残死率均高于中小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Z=3.247)。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多重支架技术仍然是目前优先推荐的术式,需依据不同病变特点确定是否使用弹簧圈辅助。大型和巨大型夹层动脉瘤治疗仍然棘手,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夹层 动脉瘤 支架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和颅内段狭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立 李天晓 +6 位作者 薛绛宇 朱良付 王子亮 白卫星 赵同源 李钊硕 许岗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85-589,共5页
目的比较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和颅内段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单发狭窄103例患者的资料,共103处狭窄,根据狭窄部位分为椎动脉起始部组(33例)... 目的比较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和颅内段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单发狭窄103例患者的资料,共103处狭窄,根据狭窄部位分为椎动脉起始部组(33例)和椎动脉颅内段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再狭窄率及并发症。结果①支架到位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率<10%的有86处,其余16处的残余狭窄率均<20%,1处因出血用弹簧圈闭塞。②有3例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占2.9%(3/103),其中1例并发脑出血,2例并发脑梗死,均为椎动脉颅内段组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组并发症的发生率(0/33)与颅内段组(3/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③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67例,其中1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椎动脉起始部组再狭窄的发生率(32.1%,9/28)高于颅内段组(10.3%,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④术后临床随访94例,平均9个月,无死亡病例。有8例再次发生后循环脑梗死,其中椎动脉起始部组3例(3/30,10.0%),颅内段组5例(5/64,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椎动脉颅内段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起始部组,而椎动脉起始部组再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内段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巴曲酶预防气温骤降所致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如训 陈立云 +5 位作者 刘冰 高庆春 曾进胜 苏镇培 卢林 朱良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寒潮促发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的卒中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 用持续高血压1 0周、1 2周、1 4周、1 6周的RHRSP分巴曲酶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寒潮来临前1天经股静脉注射巴曲酶( 2BU/kg) ,1天后...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寒潮促发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的卒中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 用持续高血压1 0周、1 2周、1 4周、1 6周的RHRSP分巴曲酶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寒潮来临前1天经股静脉注射巴曲酶( 2BU/kg) ,1天后处死,TTC染色,HE染色。结果 脑卒中发生率在巴曲酶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 0 5) ,其中以出血性脑卒中为著。结论 巴曲酶可预防寒潮促发的高血压性脑卒中的发生,对出血性卒中的作用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脑卒中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 气象因素
下载PDF
急性重型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型取栓装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邵秋季 朱良付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6-790,共5页
急性重型缺血性脑卒中保守治疗预后极差,血管内治疗可及时开通颅内急性闭塞的大血管而改善预后。近年来,以SolitaireAB/FR为代表的支架型复流取栓装置克服了药物溶栓和MERCI、Penumbra等早期机械开通装置的不足,实现了即刻复流和安全取... 急性重型缺血性脑卒中保守治疗预后极差,血管内治疗可及时开通颅内急性闭塞的大血管而改善预后。近年来,以SolitaireAB/FR为代表的支架型复流取栓装置克服了药物溶栓和MERCI、Penumbra等早期机械开通装置的不足,实现了即刻复流和安全取栓的结合,延长了脑卒中开通时间窗,提高了闭塞血管开通率并改善了预后。本文对此类装置机械开通急性重型缺血性脑卒中颅内闭塞血管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取栓 支架 SOLITAIRE 再通
下载PDF
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19
作者 周腾飞 朱良付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4,共6页
随着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发布,血管内治疗(或联合静脉溶栓)被推荐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选治疗措施。然而,血管内再通治疗预后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该文就影响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可能因素作一综述。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预后因素
下载PDF
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的腔内再通治疗 被引量:5
20
作者 贺迎坤 王子亮 +4 位作者 李天晓 朱良付 薛绛宇 白卫星 冯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评价对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4月对12例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时再发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改良Ra... 目的评价对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4月对12例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24h患者行腔内再通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时再发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2例中,11例闭塞动脉(91.7%)成功开通。术后评估6例病情好转,4例稳定,2例恶化。中位mRS评分由术前5[R(极值范围),3~5]恢复至出院时的4.5(R,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Z=2.333)。住院期间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术中出现夹层,1例术后急性闭塞。12例临床中位随访17.5个月(0.5~36个月),mRS为3(0~6)。在此期间死亡3例,再发脑卒中2例(1例导致死亡),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8例患者影像中位随访12个月(R,6—30),再发狭窄2例,均为症状性。结论针对闭塞超过24h的非急性期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腔内再通技术上可行,可改善患者中期预后,但准确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非急性期 再通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