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量对麻竹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林美霞 苏建霖 +5 位作者 朱芃铠 陈凌艳 何天友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本试验以麻竹为材料,分别设置0 g/丛(N0,对照)、11.2 g/丛(N1)、13.5 g/丛(N2)、22.5 g/丛(N3)共4个施氮量水平,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出笋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出笋数量与各出笋期叶片光... 本试验以麻竹为材料,分别设置0 g/丛(N0,对照)、11.2 g/丛(N1)、13.5 g/丛(N2)、22.5 g/丛(N3)共4个施氮量水平,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出笋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出笋数量与各出笋期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强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提高出笋数量。麻竹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及出笋数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3处理即施氮量为22.5 g/丛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而胞间二氧化碳(Ci)则呈相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出笋期叶片Pn、Gs、Tr和NR、GS、GOGAT活性与出笋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看出,施氮量22.5 g/丛(N3)能够更好地协调碳氮代谢水平,增强麻竹光合特性,提高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增加麻竹出笋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施氮量 光合特性 氮代谢 出笋数量
下载PDF
福州地区乌桕色叶观赏期模型预报
2
作者 徐晓慧 陈昱星 +3 位作者 朱芃铠 何天友 郑郁善 陈凌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55-61,67,共8页
利用2003─2022年中12 a的福州地区乌桕物候资料及同年气象资料,研究了乌桕叶变色与前期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建立了乌桕叶开始变色期与完全变色期的预报模型。研究表明:(1)福州地区的气候总体特征呈温暖湿润的变化趋势;(2)福州地区乌桕叶... 利用2003─2022年中12 a的福州地区乌桕物候资料及同年气象资料,研究了乌桕叶变色与前期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建立了乌桕叶开始变色期与完全变色期的预报模型。研究表明:(1)福州地区的气候总体特征呈温暖湿润的变化趋势;(2)福州地区乌桕叶开始变色期的平均日序值为315.75 d,呈缓慢延迟的趋势;完全变色期的平均日序值为367.56 d,呈缓慢提前的趋势,两者的变率均较大,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3)乌桕叶开始变色期与当年8月上旬和9月下旬平均温度、8月上旬和9月下旬平均最高温度、8月上旬平均最低温度、7月中旬和8月下旬日照时数、2月下旬累积降水存在显著相关性;(4)乌桕叶完全变色期与当年8月上旬、9月下旬和12月中旬平均气温、11月下旬平均最高温度及8月上旬和12月中旬平均最低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日照时数和累积降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5)选择与两者具有显著相关的气象要素作为影响因子建立预报模型并代回检验,得出乌桕叶开始变色期的平均误差为2.50 d,乌桕叶完全变色期的平均误差为1.39 d,误差值均较小;(6)通过2022年独立样本检验,可知这2个模型均具有比较高的准确率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色叶 观赏期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预报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