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段脊柱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曹建华 朱小建 +2 位作者 成红兵 朱蔚俊 陈普建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为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时棒的折弯角度个性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在50例正常人胸腰椎侧位片上测量T10到L3各运动节段及各椎体的矢状面成角,目标椎体运动节段的矢状面成角以上下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均值替代(均值法),预测目... 目的:为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时棒的折弯角度个性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在50例正常人胸腰椎侧位片上测量T10到L3各运动节段及各椎体的矢状面成角,目标椎体运动节段的矢状面成角以上下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均值替代(均值法),预测目标椎体的cobb角并与实际测量值统计学分析。结果:T11、T12、L2各椎体cobb角的预测值并与其实际测量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椎体cobb角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差值均值1.06°,最高2.56°。结论:脊柱胸腰段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存在分布规律,采用"均值法"得出目标椎体的矢状面成角,并以此角度来参与计算预测目标椎体的cobb角,可较为准确的预测目标椎体cobb角,从而为临床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时预测骨折椎体的cobb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矢状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