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钼靶X线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西琪 丁怀银 +1 位作者 谢正平 袁莉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802-1803,1806,共3页
目的比较钼靶X线摄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50例患者共63枚病灶,其中恶性29例34枚病灶,良性21例29枚病灶。钼靶X线摄影采用参数自动优化(AOP)曝光模式;DCE-MRI采用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常规... 目的比较钼靶X线摄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50例患者共63枚病灶,其中恶性29例34枚病灶,良性21例29枚病灶。钼靶X线摄影采用参数自动优化(AOP)曝光模式;DCE-MRI采用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常规扫描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T1加权像(T1WI)、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抑脂序列以及Vibrant动态增强序列。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符合度。结果钼靶X线摄影与DCE-MRI检查显示拟诊恶性病灶数均为32枚,但与病理对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65%(23/34)6、8.97%(20/29)、71.88%(23/32)、64.52%(20/31)和85.29%(29/34)、89.66%(26/29)、90.63%(29/32)、83.87%(26/31);良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Ⅲ型,恶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Ⅰ型或Ⅱ型。结论 DCE-MR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钼靶X线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部分脾栓塞在继发性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9
2
作者 朱西琪 程永德 陈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7-630,共4页
脾功能亢进(脾亢)发生于各种原因的脾淤血,是一种常见病,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部分脾栓塞术(PSE)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其在继发性脾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有多种栓塞材料可用于PSE,且各有优缺点。由于脾脏血管的解剖特点,栓塞体积大小... 脾功能亢进(脾亢)发生于各种原因的脾淤血,是一种常见病,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部分脾栓塞术(PSE)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其在继发性脾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有多种栓塞材料可用于PSE,且各有优缺点。由于脾脏血管的解剖特点,栓塞体积大小直接影响PSE治疗效果。评价PSE的疗效,可以根据外周血象、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肝功能进行观察。由于种种原因,PSE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栓塞
下载PDF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朱西琪 刘林祥 +2 位作者 程永德 王永利 周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38-641,共4页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外周血管 再狭窄 内皮化
下载PDF
76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西琪 许传军 +1 位作者 戴峰 丁怀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6-96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影像学资料,将所有病例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分为三组:第1组(n=50):门诊病例或是住院时间很短的病例;第2组(n=14):临床上有急性呼吸衰竭但未用机械通...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影像学资料,将所有病例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分为三组:第1组(n=50):门诊病例或是住院时间很短的病例;第2组(n=14):临床上有急性呼吸衰竭但未用机械通气的病例;第3组(n=12):急性呼吸衰竭同时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例。观察所有患者平片、CT表现,并对病变的大小、形态、数目和分布加以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的磨玻璃样改变、实变或混合型病变,第1组以磨玻璃样改变为主,病变一般多发,可侵及所有肺叶,但主要发病部位为双肺下叶,多呈周围性分布;第2组以实变为主,可合并磨玻璃样改变或局灶性实变,恢复期可有少数病例呈纤维性修复;第3组以实变为主,可合并间质性改变,单纯磨玻璃样改变少见;少数病例可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肺不张;第3组部分病例可伴有继发性气胸、纵膈气肿、皮下气肿以及霉菌感染,继发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肝脾淤血。结论:在不同的临床病程中患者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轻症病例影像学表现比较轻微,恢复也比较彻底,一些重症病例可呈纤维性修复,而危重病例,尤其是需要机械性通气的病例其并发症尤其是气胸的发生概率较高,且病情变化比较反复,在病变进展期及时复查X线胸片以了解影像的变化,对于正确地评估病情、采取积极恰当的治疗措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肺炎 呼吸功能不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序列与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周平 李国栋 +2 位作者 朱西琪 丁怀银 谢正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33-738,共6页
目的比较钼靶X线摄影、MRI动态增强序列(DEC)及扩散加权序列(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资料与方法50例患者共63枚病灶,钼靶X线摄影取常规头足位和侧斜位,采用AOP全自动数字曝光参数;MRI采用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常规扫描短时... 目的比较钼靶X线摄影、MRI动态增强序列(DEC)及扩散加权序列(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资料与方法50例患者共63枚病灶,钼靶X线摄影取常规头足位和侧斜位,采用AOP全自动数字曝光参数;MRI采用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常规扫描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T1加权(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脂肪饱和抑脂序列双b值DWI以及Vibrant动态增强序列。通过钼靶X线摄影、时间-信号曲线类型以及DWI-表观弥散系数(ADC)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3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3种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结果 63枚病灶中钼靶X线摄影与DEC-MRI阳性均为32枚,DWI-表观弥散系数(ADC)阳性31枚,钼靶X线摄影、DEC-MRI、DWI-ADC与病理对照的灵敏度分别为67.65%、85.29%、87.50%,特异度分别为68.97%、89.66%、90.32%,准确度分别为68.30%、87.30%、87.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90%、88.20%、90.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50%、86.20%、87.50%;良性病灶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多为Ⅲ型,恶性病灶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多为Ⅰ型或Ⅱ型。结论乳腺DEC-MRI、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钼靶X线摄影;DWI敏感性及特异性与DCE-MRI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的多层CT与磁共振成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丁怀银 朱西琪 +1 位作者 许传军 刘杜先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在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孤立性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对有肝硬化背景的64例患者(64个孤立性病灶)分别行MSCT和MRI增强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SCT和MRI的检出率、准确度、...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在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孤立性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对有肝硬化背景的64例患者(64个孤立性病灶)分别行MSCT和MRI增强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SCT和MRI的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6%、65.31%、37.50%、78.79%、72.22%、46.15%和87.50%、85.71%、66.67%、97.14%、82.93%、93.33%,MRI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MS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优于M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肝脏孤立性结节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TAE前后血清HIF-1α、VEGF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戴峰 张秀明 +2 位作者 陈骏 朱西琪 胡亮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诊HCC并行TAE36例,分别在TAE前1 d、TAE后3 d和1个月采集血清并行...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诊HCC并行TAE36例,分别在TAE前1 d、TAE后3 d和1个月采集血清并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HIF-1α和VEGF。根据TAE治疗后1个月复查疗效结果,将HCC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与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进展组。结果:TAE前1 d血清HIF-1α和VEGF值分别为(136.56±69.36)和(287.83±125.74)ρg·ml^(-1),TAE后3 d分别为(325.15±36.21)和(395.17±98.36)ρg·ml^(-1),均显著高于TAE治疗前(P<0.05)。TAE后1个月,完全缓解组血清HIF-1α和VEGF值均低于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进展组(P<0.05)。血清HIF-1α、VEGF表达与疗效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HCC患者TAE后短期内血清HIF-1α与VEGF均呈高表达,TAE后1个月血清HIF-1α及VEGF表达与疗效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经肝动脉栓塞术 乏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胃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中扩散敏感因子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许传军 刘林祥 +3 位作者 李晓东 王金亮 蒋学美 朱西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25-62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中合适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肿瘤性病变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常规MRI及不同b值的DWI(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运用GEADW4.2工作... 目的:初步探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中合适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肿瘤性病变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常规MRI及不同b值的DWI(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运用GEADW4.2工作站,应用Functool2.0软件分析记录不同b值的ADC值及水背景信号强度比(SIR水-背景噪声)。然后把手术标本制成切片,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单位面积内细胞密度。最后运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细胞密度和不同b值时获得胃肿瘤ADC值之间相关性。综合细胞密度与ADC值相关性和SIR水-背景噪声,确定合适的b值。结果: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时,细胞密度和ADC值之间相关性r分别为:-0.3458、-0.3789、-0.5865、-0.5231;P值均小于0.05。水背景信号强度比(SIR水-背景噪声)分别为:2.036、1.541、1.148、1.109(F=40.12,P<0.05)。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时,SIR水-背景噪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加越接近1;b值为800s/mm2,1000s/mm2时,SIR水-背景噪声接近1,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中,b值为800s/mm2时ADC值与细胞密度间相关性最高,并且胃内自由水背景噪声比接近1,可近似认为消除了T2透射效应,最能反映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可作为较合适的成像b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许传军 李晓东 +5 位作者 刘林祥 邵长青 蔡世峰 朱西琪 蓝海洋 贾绍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肠梗阻108例,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102例,肠镜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肠梗阻108例,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102例,肠镜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建处理,获得兴趣区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病因作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结果: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肠梗阻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7%。肠道本身病变39例,诊断符合数34例(87.2%);肠道外病变50例,诊断符合数46例(92%);肠道内病变19例,诊断符合数18例(94.7%),以上三种分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8.79,P<0.05)。结论: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SCT及MPR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传军 李晓东 +3 位作者 刘林祥 邵长青 蔡世峰 朱西琪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拟诊肠梗阻的189例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行后处理,分别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及程度作出诊断,然后与术后病理结果逐一对照.比较... 目的:探讨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拟诊肠梗阻的189例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行后处理,分别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及程度作出诊断,然后与术后病理结果逐一对照.比较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图像诊断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2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及肠梗阻诊断的信心指数评分.结果:在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图像诊断肠梗阻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和95.6%,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P>0.05),但诊断一致性进一步提高(K值分别为0.61、0.76),2种方法间信心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观察横断面图像与横断面结合MPR诊断肠梗阻符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利用MPR技术能够增加肠梗阻的诊断信心,并可使不同阅片者间诊断一致性增加.MPR技术是肠梗阻诊断的重要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多层CT在小肠Crohn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怀银 朱西琪 +2 位作者 杜超 戴峰 袁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Crohn病的MS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小肠Crohn病患者的MSCT征象,评价增强扫描不同期相(动脉期和门脉期)中病变肠管的强化方式及其意义。结果:45例中病变多发38例,单发7例;所有病例均出现肠壁增厚,表... 目的:探讨小肠Crohn病的MS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小肠Crohn病患者的MSCT征象,评价增强扫描不同期相(动脉期和门脉期)中病变肠管的强化方式及其意义。结果:45例中病变多发38例,单发7例;所有病例均出现肠壁增厚,表现为环形或偏心性增厚。增强扫描示病变段肠壁有较明显强化,呈多层状或均一强化,各种增厚及强化方式多混合存在于同一病例中;门脉期病变强化更加充分。36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3例患者出现肠系膜改变,主要表现为系膜密度升高、模糊(10例),系膜血管增生及"梳样征"(7例);21例合并肠外器官改变,包括肛周脓肿2例、腰大肌脓肿1例、骶髂关节炎1例、肾结石6例、胆囊结石及胆囊炎13例;并发瘘管穿孔1例,不全梗阻5例。结论:小肠Crohn病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在小肠Crohn病的早期诊断及疾病发展阶段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CT及MRI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代欣 朱西琪 +4 位作者 田玉亭 孙晓东 许传军 丁怀银 杜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CT及MRI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2.7岁。总结其CT和MRI表现。CT及MRI图像分析主要包括:胆囊壁的增厚情况及其强化方式... 目的探讨CT及MRI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2.7岁。总结其CT和MRI表现。CT及MRI图像分析主要包括:胆囊壁的增厚情况及其强化方式、胆囊壁内结节、胆囊内壁黏膜线是否完整、胆囊内是否合并结石、胆囊周围有无渗出及邻近肝脏情况。术后病变组织送病理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3例均有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3例,弥漫性增厚10例。8例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多发壁内结节,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表现为胆囊黏膜线完整;增强扫描5例可见"夹心饼干征",7例邻近的肝实质内动脉期可见一过性强化。术后病理诊断XGC 13例,其中1例合并胆囊颈部腺癌。结论 CT及MRI诊断XGC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XG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性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 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索拉非尼在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戴峰 朱西琪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在中晚期肝细胞肝癌联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口服索拉非尼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单纯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例患者行超声聚焦刀和生物治疗,4例患者行TACE结合...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在中晚期肝细胞肝癌联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口服索拉非尼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单纯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例患者行超声聚焦刀和生物治疗,4例患者行TACE结合微波消融治疗,3例患者行TACE、微波消融和生物综合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9.5%),部分缓解(PR)3例(14.3%),疾病稳定(SD)10例(47.6%),疾病进展(PD)6例(28.6%),临床获益率(CBR)为71.4%。结论:索拉非尼在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综合治疗中明显提高患者临床获益率,延长肿瘤进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索拉非尼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两种不同脾栓塞方法临床结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莉莉 朱西琪 戴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部分脾栓塞方法治疗原发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外周栓塞组和下极栓塞组,分别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于术前3 d、术后2周采集外周血,对比两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和外周... 目的:探讨两种部分脾栓塞方法治疗原发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外周栓塞组和下极栓塞组,分别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于术前3 d、术后2周采集外周血,对比两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和外周血象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比较肝功能无明显变化。两组栓塞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都较术前升高,其中A组较B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大于B组。结论:外周栓塞法比脾脏下极栓塞法缓解脾功能亢进效果更为明显,但相应的并发症也更容易出现,临床实际应用中应权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脾动脉栓塞
下载PDF
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传军 丁怀银 +4 位作者 朱西琪 杜超 袁军 张全安 童金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经皮经肺微波热凝固(MCT)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MS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CT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32例(共34个病灶)。微波频率2 500MHz,功率60~80W,每个固化点加热10~15...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经皮经肺微波热凝固(MCT)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MS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CT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32例(共34个病灶)。微波频率2 500MHz,功率60~80W,每个固化点加热10~15min。根据肿瘤的直径及形状进行单点固化或者多点多次固化。结果:肿瘤MCT治疗后即刻,MSCT表现为病灶密度减低或出现气化灶。治疗后2个月复查MSCT显示病灶消失者(CR)4例,病灶缩小>50%者(PR)19例,有效率(CR+PR)为67.6%。随访3~40个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2/32),46.9%(15/32),28.1%(9/32)。相关并发症为气胸4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MSCT引导经皮穿刺MCT治疗周围型肺癌是有效、微创和安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微波热凝固疗法 非小细胞肺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29例临床观察
16
作者 陈刚 朱西琪 邱少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88-89,共2页
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B组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A组总有效率为31.03%(9/29);甲胎蛋白(AFP... 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B组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A组总有效率为31.03%(9/29);甲胎蛋白(AFP)异常率为20.68%(6/29);B组总有效率为22.58%(7/ 31),AFP异常率为41.93%(13/3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AF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TACE联合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好且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肝动脉栓塞 注射治疗 无水乙醇 肝肿瘤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陈刚 朱西琪 +1 位作者 李宏波 邱少敏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予经导管TACE联合PEI治疗,B组(29例)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予经导管TACE联合PEI治疗,B组(29例)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每次复查AFP、血常规、肝功能与CT,1个疗程后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4个月,分析两组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术后不良反应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个疗程后复查结果A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8例、进展(PD)14例,B组CR 0例、PR 7例、SD 5例、PD 17例;至随访结束A组失访8例,B组失访5例,共失访13例;术后6、12、18、24个月生存率A组依次为80.09%、58.06%、32.25%、22.27%,B组则分别为78.87%、52.39%、44.65%、37.0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ACE联合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疗效和晚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 经皮无水乙醇注射 肝细胞性肝癌
下载PDF
两种不同脾栓方法后门脉压力变化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茂美 程永德 朱西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部分脾栓塞方法(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统计学差异。方法6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作外周栓塞组和下极栓塞组,两组分别行PSE。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 目的:探讨两种部分脾栓塞方法(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统计学差异。方法6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作外周栓塞组和下极栓塞组,两组分别行PSE。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厚度。结果栓塞面积60%-80%者52例,〉80%者10例。术后患者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较术前降低;脾脏长径和厚度两组均较术前变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SE能有效地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同时选择性外周动脉栓塞对门脉压力的减低比脾脏下极栓塞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部分性脾栓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部虚拟平扫与常规CT平扫影像质量比较分析
19
作者 穆荣华 李鑫 +3 位作者 黄光仪 杨旭日 邓梅梅 朱西琪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3-389,共7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平扫(VNC)在肺鳞癌与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鳞癌或腺癌病人98例,男46例,女52例,平均年龄(55.4±7.7)岁。所有病人均于术前1周行胸部DL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别获...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平扫(VNC)在肺鳞癌与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鳞癌或腺癌病人98例,男46例,女52例,平均年龄(55.4±7.7)岁。所有病人均于术前1周行胸部DL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别获得CT真实平扫(TNC)、动脉期VNC(VNCA)及静脉期VNC(VNCV)影像。2名放射诊断医师分别在3种影像上测量病灶、肺动脉干、胸主动脉、左心房、竖脊肌、胸壁皮下脂肪的CT值及SD值,并计算相应影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对3种影像的影像质量采用5分法进行主观评价。分别记录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种影像的客观评价指标进行比较,以TNC影像是的CT值为因变量,通过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对双期VNC影像的CT值进行校正,然后绘制Bland-Altmanplot散点图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FriedmanH检验比较3种影像的影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对3种影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VNCA及VNCV影像上病灶、肺动脉干、胸主动脉、左心房、竖脊肌及胸壁皮下脂肪的CT值均高于TNC影像(均P<0.05),VNCA影像上肺动脉干、胸主动脉、左心房的CT值均高于VNCV影像(均P<0.05),VNCA影像上胸壁皮下脂肪的背景噪声高于TNC影像(P<0.05);经线性回归校正后,动脉期肺动脉干、胸主动脉、左心房、竖脊肌以及静脉期病灶、胸主动脉、左心房、竖脊肌、胸壁皮下脂肪VNC与TNC影像中CT值的差值在一致性界限外的数据点比例均≤5%,在上述各组织中2种影像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名医师对3种影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较TNC影像的总辐射剂量减少4.73mSv,降低约33.4%。结论DLCT的VNC技术在肺部具有较好的碘抑制能力,VNC影像可替代TNC影像进行肺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肺癌 虚拟平扫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的早期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西琪 吕健 +2 位作者 蒋洪春 林薇 张建梅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 评价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栓栓塞的早期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SMA血栓栓塞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介入疗法,对照组使用保守疗法,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随访1个月对死亡率和疾病... 目的 评价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栓栓塞的早期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SMA血栓栓塞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介入疗法,对照组使用保守疗法,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随访1个月对死亡率和疾病复发率进行记录,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 对72例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发现主干动脉、回肠动脉、空肠动脉、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的例数分别为53例(73.61%)、6例(8.33%)、9例(12.50%)、4例(5.55%),充盈缺损长度为4.3~9.7cm,无肠坏死,50例(69.44%)肠腔积液、积气,9例(12.50%)显示出现内膜片;研究组治愈、无效分别为30例(83.33%)、2例(5.56%),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安全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例(2.77%)、4例(11.11%),其中研究组没有死亡患者,复发率为1例(2.77%),对照组有1例(2.77%)死亡,复发率为3例(8.33%)。结论 血管造影联合介入治疗用于急性SMA血栓栓塞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肠系膜血管闭塞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