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词“殊”的产生及其发展
1
作者 朱诗娇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53-57,共5页
"殊"在先秦就已经语法化为副词,最初是"特别"义程度副词"殊_1",它是由表"不同的"义的形容词语法化而来的。随后又发展出"根本"义否定性副词"殊_2""还"义情状副... "殊"在先秦就已经语法化为副词,最初是"特别"义程度副词"殊_1",它是由表"不同的"义的形容词语法化而来的。随后又发展出"根本"义否定性副词"殊_2""还"义情状副词"殊_3"和"竟然"义语气副词"殊_4"等主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产生 发展
下载PDF
副词“差”的产生及其发展
2
作者 朱诗娇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10期55-57,共3页
"差"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作为程度副词的"差1"分为两类,即表轻度的程度副词"差11"和表高度的程度副词"差12"。"差11"是由"选择"义动词"差"和"差别&... "差"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作为程度副词的"差1"分为两类,即表轻度的程度副词"差11"和表高度的程度副词"差12"。"差11"是由"选择"义动词"差"和"差别"义名词"差"语法化而来,到了现代汉语中,只作为文言词语使用。"差12"到了清代,几乎已经不见用例。从六朝时期开始,由"差12"发展出的表"毫"义的否定性副词"差2"被广泛使用,发展至现代汉语,已不见用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产生 发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芪术抗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若岚 梁研 +6 位作者 赵凡 朱诗娇 万林鹭 王旭 殷启航 尹刚 唐德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13,共10页
目的探讨芪术抗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对芪术抗癌方中活性成分和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靶点进行分析,对芪术抗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功能注释(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 目的探讨芪术抗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对芪术抗癌方中活性成分和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靶点进行分析,对芪术抗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功能注释(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分子对接预测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通过建立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验证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出的芪术抗癌方干预结直肠癌的关键靶点。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芪术抗癌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进行结肠癌原位移植瘤造模。造模后隔天开始5-Fu组给予5-Fu 30 mg/kg,每3天1次,腹腔注射;芪术抗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芪术抗癌方2.925、5.85、11.7 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以0.1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共21天。比较各组原位瘤质量及肿瘤肝转移灶数目,HE染色观察结肠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肿瘤组织中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PTPN1)、黏着斑蛋白(vinculin)、整合素亚单位αν、整合素亚单位β3、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芪术抗癌方干预结直肠癌的核心活性成分前六位为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苷元、熊果酸,其作用靶点有212个,排列前3位的环加氧酶1(PTGS1)、环加氧酶2(PTGS2)、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PTPN1),可能是芪术抗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靶点。这些关键靶点主要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黏着斑和黏附连接中显著富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除PTGS1与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的结合活性较好外(结合能≥-7.0 kcal/mol),PTGS1与木犀草素、黄芩苷元、熊果酸,PTGS2、PTPN1与6个核心活性成分均有强烈的结合活性(结合能<-7.0 kcal/mol)。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肿瘤组织PTPN1、vinculin、整合素亚单位αν、整合素亚单位β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术抗癌方高、中剂量组原位瘤质量降低,肝转移结节数减少(P<0.05),芪术抗癌方各剂量组及5-Fu组PTNP1、vinculin、整合素亚单位αν、整合素亚单位β3、E-cadherin表达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调,芪术抗癌方各剂量组各指标改变呈一定的剂量依赖(P<0.05)。HE染色观察到模型组肿瘤细胞核多呈分裂象,芪术抗癌方各剂量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核碎裂,中、高剂量组更多。结论芪术抗癌方能够抑制结直肠癌原位瘤生长和肝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TPN1调节了肿瘤细胞-细胞间和肿瘤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芪术抗癌方 细胞黏附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