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害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宇 王龙 +5 位作者 王自杰 王月英 徐梦蕾 朱诗禹 韩子鑫 史树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农业害虫是一项重要且经济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一些大豆害虫的性信息素被相继鉴定和应用。本文从大豆害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组分及组分间的作用、性信息素的多态性、性信息素生态功能的多样性、性信息素与植...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农业害虫是一项重要且经济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一些大豆害虫的性信息素被相继鉴定和应用。本文从大豆害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组分及组分间的作用、性信息素的多态性、性信息素生态功能的多样性、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的协同与抑制作用、性信息素的合成途径和化学感受机制、田间应用技术6个方面综述了研究与应用进展,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害虫 性信息素 信息化学物质 化学通讯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大豆田双斑萤叶甲成虫发生动态及其经济阈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史树森 王小奇 +3 位作者 田径 高宇 崔娟 朱诗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4,共6页
为明确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成虫危害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小区罩网接虫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春地区,双斑萤叶甲成虫在大豆田间... 为明确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成虫危害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小区罩网接虫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春地区,双斑萤叶甲成虫在大豆田间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为7月26日到8月22日,共40 d,随着该害虫虫口密度上升,大豆植株有效结荚数降低,瘪荚率上升,百粒重下降,同时大豆的产量显著降低。双斑萤叶甲成虫密度与大豆瘪荚率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模型y=8.720/(1+e^((0.718 9-0.026 0x))),与百粒重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模型y=19.608 5-0.155x+0.002 4x^2,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符合修正指数模型(y=53.207 8+33.408 9×0.940 8x,p<0.000 1),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函数模型(y=-0.602 8+1.812 6x-0.025 8x^2,p<0.01)。目前,大豆生产中使用有效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135m L/hm^2)和90%灭多威DP(180g/hm^2)防治双斑萤叶甲时,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别为2.81%、2.91%,经济阈值分别为193.63头/百株和199.47头/百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萤叶甲 大豆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 经济阈值
下载PDF
温度对大造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史树森 崔娟 +2 位作者 徐伟 张青玲 朱诗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712,共6页
为大豆田间大造桥虫发生危害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以大豆为寄主食料,研究了22、25、28、31、34℃共5个温度处理对大造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成虫繁殖的影响,测算了各虫态的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2-31℃范围内,... 为大豆田间大造桥虫发生危害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以大豆为寄主食料,研究了22、25、28、31、34℃共5个温度处理对大造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成虫繁殖的影响,测算了各虫态的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2-31℃范围内,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且卵、幼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34℃高温对卵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1-5龄幼虫可以正常发育,但6龄幼虫无法存活;卵在22-28℃时孵化率均在98%以上,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均在28℃时最高。大造桥虫卵、幼虫和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68,9.10和10.97℃,有效积温分别为88.96,333.41和33.97日·度。成虫单雌产卵量在31℃时最高为754.83粒,28℃时次之为726.28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造桥虫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存活率 繁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Ⅱ基因的中国大豆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朱诗禹 徐伟 +3 位作者 高宇 崔娟 欧师琪 史树森 《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486,共12页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我国大豆Glycina max最重要的蛀荚害虫。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大豆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方法】通过测定大豆食心虫19个地理种群208头老熟幼虫的线粒体COⅡ基...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我国大豆Glycina max最重要的蛀荚害虫。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大豆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方法】通过测定大豆食心虫19个地理种群208头老熟幼虫的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723 bp),利用MEGA6.0和Dna SP 5.0等软件分析大豆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的基因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情况。【结果】在19个大豆食心虫地理种群中共获得208条COⅡ基因序列,发现61个变异位点,包含57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d=0.8522,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度范围在0.1818~0.9546间,总群体的固定系数Fst=0.4619,总遗传分化系数Gst=0.1186,总基因流Nm=0.29。总群体Tajima’s D检验结果不显著,表明大豆食心虫在较近的历史时期未出现群体扩张现象,群体大小稳定。单倍型网络图、ML单倍型系统树及采用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发育树均显示,贵阳(GY)和都安(DA)种群与其余地理种群分化明显。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东北组、西北组、黄淮组、华南组及西南组种群组间所占总变异的比例大于组内。【结论】大豆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较少,整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分化主要来自地理种群组间,且地理距离是影响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线粒体COⅡ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细辛根系浸提液和腐解液对小麦和黄瓜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秋菊 朱诗禹 张连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及基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辛根系浸提液(Asarum heterotroidees root extracts,ARE)和根系腐解液(Asarum heterotroidees root decomposition,ARD)以及灭菌根系腐解液(sterilized ARD,SARD)对小麦和黄瓜...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及基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辛根系浸提液(Asarum heterotroidees root extracts,ARE)和根系腐解液(Asarum heterotroidees root decomposition,ARD)以及灭菌根系腐解液(sterilized ARD,SARD)对小麦和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测定其根系活力、叶片中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等生理指标,探索细辛对2种受体作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①25 mg/mL(低浓度)细辛根系浸提液对2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均无明显影响,100 mg/mL(高浓度)处理对受体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辛根系浸提液均降低了黄瓜和小麦的根系活力、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增强。②细辛根系腐解液处理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活动的抑制程度均显著高于同质量浓度的根系浸提液处理(P<0.05),高、中(50 mg/mL)低浓度根系腐解液处理后黄瓜的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5.5%,43.8%和62.8%。③同质量浓度的灭菌根系腐解液处理对二者生长的影响明显低于未灭菌腐解液处理,3种处理液的化感抑制效应表现为根系腐解液处理组最强,根系浸提液处理组最弱。细辛可以通过残根腐解的形式向土壤中释放某些化感物质来干扰小麦和黄瓜早期的生长及生理过程,微生物可能影响细辛根系腐解物的化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须根 浸提物 腐解物 化感物质 小麦 黄瓜
下载PDF
色板对大豆害虫的诱集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杰 刘丹竹 +4 位作者 朱诗禹 王迪 赖文玉 史树森 高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119-119,122,共2页
利用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害虫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常见的小型食叶性害虫均具有一定的诱集作用,供试黄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到的豆黄蓟马数量最多。
关键词 色板 大豆害虫 诱集效果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现状观察
7
作者 秦小冬 张英楠 朱诗禹 《文教资料》 2018年第31期106-107,共2页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机载体,是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主要阵地。本课题以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为高等农业院...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机载体,是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主要阵地。本课题以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对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现状
下载PDF
大豆主要害虫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宇 朱诗禹 +3 位作者 田径 毕锐 崔娟 史树森 《大豆科技》 2022年第3期18-25,共8页
害虫是大豆高产优质的制约因素之一。提高害虫防控技术水平是大豆稳定增产、增强我国大豆自给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介绍了当前国内大豆害虫的发生概况,对地下害虫、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豆荚螟、点蜂缘蝽、豆秆黑潜蝇、筛豆龟蝽和食... 害虫是大豆高产优质的制约因素之一。提高害虫防控技术水平是大豆稳定增产、增强我国大豆自给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介绍了当前国内大豆害虫的发生概况,对地下害虫、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豆荚螟、点蜂缘蝽、豆秆黑潜蝇、筛豆龟蝽和食叶类害虫发生和危害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保障大豆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害虫综合治理 植物保护
下载PDF
精异丙甲草胺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诗禹 崔娟 +3 位作者 徐伟 史树森 张文芳 李淮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682,共6页
为明确精异丙甲草胺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大豆幼苗在不同浓度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后28 d的相关农艺性状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 224 g(a.i.)/hm^2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对大豆生长的促进... 为明确精异丙甲草胺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大豆幼苗在不同浓度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后28 d的相关农艺性状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 224 g(a.i.)/hm^2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对大豆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可使植株显著增高27.06%,根显著增长10.53%,茎叶鲜重显著增加35.62%、干重显著增加33.33%,根系鲜重显著增加70.45%。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随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383~1 530 g(a.i.)/hm^2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各药剂处理浓度均可增强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3 060 g(a.i.)/hm^2处理最高,比对照显著增强32.10%;在765、1 224 g(a.i.)/hm^2浓度下均可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1 224 g(a.i.)/hm^2处理时分别比对照提高20.72%和2.88%。表明精异丙甲草胺苗前封闭处理在一定使用浓度范围内对大豆苗期植株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其叶绿素合成无显著影响,可有效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是一种对大豆田环境友好且安全性高的除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精异丙甲草胺 抗氧化酶 叶绿素 生长促进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大豆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树森 崔娟 +2 位作者 朱诗禹 徐伟 王小奇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4-222,共9页
为揭示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通过测定19个地理种群214头老熟幼虫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 6.0和Dna SP 5.0软件对不同地理种群间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14条408... 为揭示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通过测定19个地理种群214头老熟幼虫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 6.0和Dna SP 5.0软件对不同地理种群间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14条408 bp的COI基因序列中发现46个变异位点,获得49种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8277,固定系数为0.59,基因流为0.17。总群体Tajima’s D检验结果不显著,说明在较近时间内大豆食心虫未经历群体扩张。大豆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较少,贵阳种群、都安种群与其它地理种群分化明显,整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地理距离是影响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线粒体COI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分化 基因流
原文传递
5种药剂对斑鞘豆叶甲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小奇 崔娟 +4 位作者 张萌 刘丹竹 朱诗禹 秦昊东 史树森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目的]筛选出防治斑鞘豆叶甲成虫的高效低毒药剂。[方法]采用浸叶法进行5种杀虫剂对斑鞘豆叶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5%苦参碱SL对斑鞘豆叶甲具有较高的毒性,24 h后LC50值为0.23 mg/L,72 h后... [目的]筛选出防治斑鞘豆叶甲成虫的高效低毒药剂。[方法]采用浸叶法进行5种杀虫剂对斑鞘豆叶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5%苦参碱SL对斑鞘豆叶甲具有较高的毒性,24 h后LC50值为0.23 mg/L,72 h后LC50值为0.10 mg/L,其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1.1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72 h后LC50值分别为1.17、3.39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斑鞘豆叶甲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效,0.5%苦参碱SL及10%吡虫啉WP具有更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结论]防治斑鞘豆叶甲最适药剂为0.5%苦参碱SL及10%吡虫啉WP,1.1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可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斑鞘豆叶甲 毒力测定 田间试验
原文传递
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史树森 朱诗禹 +2 位作者 马帅 崔娟 王海东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明确唑嘧磺草胺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0(清水)、30、60、120、240、480 g a.i./hm^2共6个剂量处理,药后28 d测定大豆幼苗的相关农艺性状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唑... [目的]明确唑嘧磺草胺苗前封闭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0(清水)、30、60、120、240、480 g a.i./hm^2共6个剂量处理,药后28 d测定大豆幼苗的相关农艺性状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唑嘧磺草胺施用剂量为30~240 g a.i./hm^2时,大豆幼苗的株高、根长、茎叶鲜重、茎叶干重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根鲜重显著低于对照;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随唑嘧磺草胺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在30 g a.i./hm^2和60 g a.i./hm^2用量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大豆叶片SOD和CAT活性在30~120 g a.i./hm^2处理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OD活性在30 g a.i./hm^2处理下显著升高23.29%;在30~120 g a.i./hm^2用量下MDA含量略低于对照,但当用量达到480 g a.i./hm^2时显著升高30.63%。[结论]唑嘧磺草胺在30~60 g a.i./hm^2范围内对大豆幼苗生长无抑制作用,对大豆无药害,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唑嘧磺草胺 抗氧化酶 叶绿素 丙二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