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马鱼jak2a载体构建及其对红系造血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贤敏 姜利军 +3 位作者 赵磊 关军 肖湘慧 张义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9-702,共4页
目的构建jak2a野生型(wilde type,wt)载体并完成其在斑马鱼体内的过表达,运用邻联茴香胺染色观察其对红系造血的影响,为后续探讨斑马鱼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模型的Jak/Stat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根据jak2... 目的构建jak2a野生型(wilde type,wt)载体并完成其在斑马鱼体内的过表达,运用邻联茴香胺染色观察其对红系造血的影响,为后续探讨斑马鱼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模型的Jak/Stat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根据jak2a基因GenBank NM_131093序列V581F突变位点上下游序列设计引物,以pGM-T-jak2a V581F质粒载体为模板进行PCR后,用DpnⅠ酶对产物进行消化去除模板,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通过蓝白筛选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小量提取质粒,NdeⅠ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pGM-T-jak2a-wt质粒,运用T7Transcript Aid酶对jak2a基因进行体外转录及加帽。经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定。以200ng/μL浓度jak2a-wt mRNA加帽产物显微注射斑马鱼单胞期受精卵,运用邻联茴香胺染色检测其对红系增殖的影响。结果完成pGM-T-jak2aV581F的定点突变,成功构建pGM-T-jak2a-wt载体,DNA序列分析的结果与GenBank上的序列(NM_131093)一致,酶切线性化及体外转录加帽pGM-T-jak2a-wt,凝胶电泳鉴定RNA分子大小与预期完全一致。对过表达jak2a的鱼卵进行邻联茴香胺染色,发现斑马鱼卵黄囊及ICM区红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成功完成斑马鱼pGM-T-jak2aV581F基因定点突变并体外转录及加帽pGM-T-jak2a-wt,体内过表达jak2a对红系发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a基因 定点突变 体外转录 邻联茴香胺染色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贤敏 董爽 +4 位作者 汤静 谢蓉 钟易 吴辉菁 胡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34-636,共3页
0引言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常见于青、少年,发病率仅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1])。ASPS的特点是肿瘤生长缓慢,因症状不明显而常被忽视。与其他类型肉瘤不同的是,ASPS极易发生... 0引言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常见于青、少年,发病率仅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1])。ASPS的特点是肿瘤生长缓慢,因症状不明显而常被忽视。与其他类型肉瘤不同的是,ASPS极易发生转移,如肺转移(90%)、骨转移(26%)、脑转移(11%~19%)和其他部位转移(24%)^([1])。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对于化疗不敏感,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国内外较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甲磺酸阿帕替尼 多发转移
下载PDF
ABVD方案成功解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辉菁 于丁 +4 位作者 杨业勤 谢蓉 汤静 吴月兵 朱贤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8-1010,共3页
0引言ABVD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该方案用于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鲜有报道。本研究收治1例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 0引言ABVD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该方案用于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鲜有报道。本研究收治1例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经ABVD成功解救并获持续缓解,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VD方案 难治性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4
作者 董爽 朱贤敏 +2 位作者 钟易 蔡茜 胡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78-483,共6页
2011年,FDA批准了第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CTLA-4抑制剂Ipilimumab,以ICIs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治疗(ICT)取得了突破进展。ICIs可诱导某些肿瘤患者亚群产生持久的抗肿瘤反应,但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获益人群的选择、严重免疫... 2011年,FDA批准了第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CTLA-4抑制剂Ipilimumab,以ICIs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治疗(ICT)取得了突破进展。ICIs可诱导某些肿瘤患者亚群产生持久的抗肿瘤反应,但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获益人群的选择、严重免疫毒性的管理,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组合策略克服原发和适应性耐药机制来改善治疗反应等。本综述全面分析了当前对ICIs的反应和抵抗机制,并提出了通过更好的患者选择和合理组合来实现疗效最大化和毒性最小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耐药 毒性
下载PDF
独立生长因子Gfi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张晓梅 徐金环 +3 位作者 朱贤敏 黄敏 王佳琪 张义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患者骨髓中独立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independence 1,Gfi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的63例PT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eripheral ...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患者骨髓中独立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independence 1,Gfi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的63例PT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29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5例,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8例,鼻NK/T细胞肿瘤17例,肝T细胞淋巴瘤4例。对照组是10例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reactive hyperplastic lymphadenitis,RHL)。应用RT-PCR法扩增Gfi1引物,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PTCL的淋巴瘤组织和作为对照组的RHL患者淋巴组织中Gfi1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生存资料进行分析,用log-rank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RT-PCR结果显示,PTCL患者的淋巴瘤组织中Gfi1表达呈阳性,RHL患者的淋巴组织中Gfi1表达为阴性。63例PTCL患者中只有42例保存有石蜡块标本,31例检出Gfi1蛋白阳性表达(73.81%,31/42),而Gfi1在对照组RHL中表达均为阴性。生存分析显示Gfi1是与患者生存期及预后相关的因素,其阳性表达组的预后明显差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Gfi1是判断PTCL预后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生长因子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SiC-SiO2涂层/三维碳/玻纤维编织体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
6
作者 朱贤敏 汪进前 +1 位作者 盖燕芳 吴明星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获得具有抗氧化性能的三维碳/玻纤维编织体,以三维碳/玻纤维编织体为预制体,通过原位浸渍法-惰性气氛热处理在纤维表面形成SiC-SiO2涂层。利用SEM、FTIR、XRD、氧化失重等对涂层试样的组成、形貌、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 为获得具有抗氧化性能的三维碳/玻纤维编织体,以三维碳/玻纤维编织体为预制体,通过原位浸渍法-惰性气氛热处理在纤维表面形成SiC-SiO2涂层。利用SEM、FTIR、XRD、氧化失重等对涂层试样的组成、形貌、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在三维碳/玻纤维编织体的纤维表面制备出SiC-SiO2涂层,当水、正硅酸乙酯(TEOS)、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和无水乙醇溶液比例为7∶7∶0.5∶11,溶胶粘度范围为3.17~4.20 mPa·s,溶胶与编织体的浸渍时间大约为35 min时,试样(碳纤维与玻璃纤维涂层厚度分别约为0.50、0.76μm)的抗氧化性能较好;涂层/三维碳/玻纤维编织体相较于初始试样的氧化转变温度提高了100℃。涂层不仅可改善编织体的抗氧化性,其力学性能比初始试样提高约65%,具备作为高温抗氧化材料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三维编织碳/玻纤维 涂层 抗氧化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石墨烯/棉织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朝利 汪进前 +2 位作者 盖燕芳 邓成浩 朱贤敏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为获得柔性导电纺织复合材料,以纯棉织物和石墨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然后利用浸渍法将Go与纯棉织物结合,得到Go/棉织物复合材料,最后使用水合肼通过化学还原法得到石墨烯/棉织物导电复合材料。通过XRD、... 为获得柔性导电纺织复合材料,以纯棉织物和石墨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然后利用浸渍法将Go与纯棉织物结合,得到Go/棉织物复合材料,最后使用水合肼通过化学还原法得到石墨烯/棉织物导电复合材料。通过XRD、SEM、FTIR、TEM、四探针测试仪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进Hummers法可制备得到单片层Go,经还原后的石墨烯/棉织物具有良好导电性;随着Go质量浓度和浸渍次数的增加,Go与棉织物结合能力增强;所得石墨烯/棉织物复合材料的方阻降低,导电性增强,具有可做为柔性导电材料使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化学还原法 浸渍 导电
下载PDF
医用感绿X射线胶片的研制
8
作者 朱贤敏 《影像技术》 CAS 2002年第2期17-18,共2页
本文扼要报导了一种新型的感绿医用X射线胶片的研制工作。研制过程中重点研究和克服了一系列关键性难题,如:富碘核心的碘溴化银乳剂、抗交迭(交叉)效应技术、防静电技术、涂布技术等。新研制的感绿X射线胶片的照相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 本文扼要报导了一种新型的感绿医用X射线胶片的研制工作。研制过程中重点研究和克服了一系列关键性难题,如:富碘核心的碘溴化银乳剂、抗交迭(交叉)效应技术、防静电技术、涂布技术等。新研制的感绿X射线胶片的照相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绿X射线胶片 医用X线胶片 乳剂 抗交迭效应 涂布技术 防静电技术
下载PDF
银复合棉织物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朝利 汪进前 +2 位作者 盖燕芳 邓成浩 朱贤敏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纯棉织物与硝酸银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银复合棉织物。利用XRD、UV-Vis、激光粒度仪、SEM、四探针测试仪等对银复合棉织物进行表征及性能测试。分析硝酸银质量浓度、还原反应时长、反应温度、浴比、还原剂质量浓度对银... 以纯棉织物与硝酸银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银复合棉织物。利用XRD、UV-Vis、激光粒度仪、SEM、四探针测试仪等对银复合棉织物进行表征及性能测试。分析硝酸银质量浓度、还原反应时长、反应温度、浴比、还原剂质量浓度对银复合棉织物方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为硝酸银质量浓度1.5 mg/mL、反应温度80℃、还原反应时长60 min、还原剂质量浓度1.5 mg/mL、浴比1∶50时,能够得到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银复合棉织物,此时方阻最低可达45Ω/sq,具有作为导电材料使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硝酸银质量浓度 化学还原法 方阻 导电
下载PDF
胚系来源RUNX1新突变致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一家系研究
10
作者 关军 王兰兰 +6 位作者 王春艳 朱贤敏 帅华洲 易雪 邹亮 余丹 程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3-400,共8页
目的:探讨伴胚系来源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1突变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FPD)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伴RUNX1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伴胚系来源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1突变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FPD)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伴RUNX1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伴胚系来源RUNX1突变的FPD患者,对其进行家系分析、体细胞基因检测和胚系基因验证,分析其临床表现、生物学演变等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评估胚系突变位点的致病性,预测基因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34例携带RUNX1突变的MDS/AML患者中,有3例患者携带胚系来源RUNX1突变。其中1个确诊的FPD家系携带RUNX1 c.562A>C和RUNX1 c.1415T>C突变。该基因变异为先证者父系来源,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其2个突变位点分别引起变异型RUNX1基因(AML-1G型)上第188、472位氨基酸的改变,这2个位点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可能导致蛋白结构不稳定,进而影响蛋白功能,评价为很可能具有致病性。携带父系来源RUNX1突变的9例成员中,2例进展至AML死亡;1例表现为AML,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无病存活;4例表现为轻中度血小板减少,2例无血小板减少。在先证者及其儿子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RUNX1、NRAS和/或CEBPA、KIT等基因突变,肿瘤细胞在免疫表型上表现为CD7的表达逐渐增强;4例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的成员未检测出肿瘤相关热点基因变异,至随访截止均存活。结论:RUNX1相关FPD(RUNX1-FPD)临床罕见,RUNX1 c.562A>C和c.1415T>C突变可能是导致本家系发生RUNX1-FPD的致病基因,获得性突变可促使其发生恶性转化。对RUNX1-FPD家系成员需定期监测疾病生物学演变,必要时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RUNX1突变
原文传递
斑马鱼Gfi1.1基因的克隆及其体外转录
11
作者 朱贤敏 姜利军 +3 位作者 赵磊 关军 尹琎 张义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0期1818-1820,1812,共4页
目的:克隆斑马鱼Gfi1.1基因的全长cDNA,运用T7 RNA聚合酶对含有Gfi1.1基因的ORF区进行体外转录,在体外合成5端带有帽子结构的Gfi1.1 mRNA分子,为后续研究斑马鱼Gfi1.1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应用RT-PCR从斑马鱼组织中扩增出Gfi1.1 c... 目的:克隆斑马鱼Gfi1.1基因的全长cDNA,运用T7 RNA聚合酶对含有Gfi1.1基因的ORF区进行体外转录,在体外合成5端带有帽子结构的Gfi1.1 mRNA分子,为后续研究斑马鱼Gfi1.1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应用RT-PCR从斑马鱼组织中扩增出Gfi1.1 cDNA片段,经回收纯化与pGM-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通过蓝白筛选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小量提取质粒,Nde 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pGM-T-Gfi1.1质粒,运用T7 RNA聚合酶对Gfi1.1基因进行体外转录及加帽。经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定。结果:RT-PCR扩增获得约1.2 kb的DNA片段,DNA序列分析的结果与GenBank上的序列(NM_001020776)一致,酶切线性化及体外转录加帽pGM-T-Gfi1.1,凝胶电泳鉴定RNA分子大小与预期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斑马鱼Gfi1.1基因并体外转录及加帽pGM-T-Gfi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i1 1基因 克隆 体外转录
原文传递
应用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Gfi1蛋白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梅 朱贤敏 +3 位作者 徐金环 王佳琪 黄敏 张义成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量子点(QDs)荧光探针检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中独立生长因子(Gf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7例确诊为ENKT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Gfi1蛋白的表达分别用QDs荧光探针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探讨应用量子点(QDs)荧光探针检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中独立生长因子(Gf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7例确诊为ENKT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Gfi1蛋白的表达分别用QDs荧光探针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2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生存资料进行分析,并比较Gfi1蛋白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结果 QDs荧光探针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Gfi1蛋白在ENKTCL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7%、73.13%,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Gfi1蛋白定位相同(细胞核),但荧光探针法的荧光强度较大,亮度较高。Gfi1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2.90%、54.70%,Gfi1阳性表达组的预后差于Gfi1阴性表达组(P<0.05)。Gfi1蛋白表达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QDs荧光探针法较免疫组化法能有效识别ENKTCL瘤组织中的Gfi1蛋白,Gfi1蛋白在ENKTCL瘤组织中的表达与ENKTCL的预后有关,Gfi1可作为判断ENKTCL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荧光探针 独立生长因子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腹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辉菁 于丁 +4 位作者 杨业勤 谢蓉 汤静 吴月兵 朱贤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年第10期1279-1280,共2页
患者男性,55岁,于2013年11月24日因进食后腹部绞痛就诊,无发热、恶心、呕吐、黑便、便血等症状。腹部彩超结果示肝内胆管结石并钙化;下腹肠间隙少量积液。经解痉治疗后疼痛缓解。20 d后再次出现腹部隐痛,剑突下明显,伴腹胀、盗汗,体温... 患者男性,55岁,于2013年11月24日因进食后腹部绞痛就诊,无发热、恶心、呕吐、黑便、便血等症状。腹部彩超结果示肝内胆管结石并钙化;下腹肠间隙少量积液。经解痉治疗后疼痛缓解。20 d后再次出现腹部隐痛,剑突下明显,伴腹胀、盗汗,体温仍正常。肠镜、胃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体检:ECOG评分为2分;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膨隆,未触及明显肿块,移动性浊音阳性,心肺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 腹膜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原癌基因Gfi1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张晓梅 徐金环 +2 位作者 朱贤敏 黄敏 张义成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患者骨髓中原癌基因独立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independence-1,Gfi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74例MPD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患者骨髓中原癌基因独立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independence-1,Gfi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74例M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polycythaemia vera,PV)2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ET)49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2例。另选22例捐献骨髓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骨髓标本以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Gfi1的表达。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Gfi1引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分析各组MPD患者Gfi1阳性表达与MPD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74例MPD患者中52例检出Gfi1阳性表达,分别为ET患者67.35%(33/49)阳性表达,PV患者78.26%(18/23)阳性表达,IMF患者50.00%(1/2)阳性表达。Gfi1水平增高影响患者的预后,Gfi1阳性表达者,预后较差。结论 Gfi1可作为判断MPD预后的重要指标。随着对Gfi1的认识的深入,该基因很可能成为MPD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生长因子 骨髓增殖性疾病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