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及上海提升国际会展之都能级的对策
1
作者 朱贻文 张旭敏 曾刚 《科学发展》 CAS 2023年第8期34-41,共8页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会展业对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对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践行创新驱动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借鉴国际顶尖会展城市经验,在存量竞争激烈、现有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从增量入手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九大战略...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会展业对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对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践行创新驱动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借鉴国际顶尖会展城市经验,在存量竞争激烈、现有空间有限的背景下,从增量入手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整套相关产业的顶尖会展群,形成“上海牌”会展品牌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业 进博会 国际会展之都
下载PDF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结网影响因子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曹贤忠 曾刚 朱贻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01-1309,共9页
在界定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基于上海市科委高技术企业年报系统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4类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子... 在界定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基于上海市科委高技术企业年报系统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4类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子、影响路径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网络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影响力等因子的核心影响,且为正向促进作用;(2)高新技术产业不同行业创新网络的影响因子存有较大差异,如政府干预因子对新材料产业创新结网影响较大,且通过投入创新活动资金的形式干预创新网络构建,但对其他产业创新结网影响相对较小;(3)所有制、空间区位和中介服务等影响因子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结网的影响均较小,甚至不产生作用。通过4个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影响因子的实证分析,总结归纳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结网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高新技术产业 结构方程模型 上海市
下载PDF
不同空间视角下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贻文 曾刚 +1 位作者 曹贤忠 司月芳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7-125,共9页
经济地理学界对创新的研究越来越多,知识流动被认为是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且创新可看作是知识流动的结果。作为创新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重要载体,创新网络已成为经济地理学者近来关注的核心领域。本文基于经济地理学视角,对国内外学者的... 经济地理学界对创新的研究越来越多,知识流动被认为是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且创新可看作是知识流动的结果。作为创新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重要载体,创新网络已成为经济地理学者近来关注的核心领域。本文基于经济地理学视角,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探讨了知识流动研究的兴起以及全球、地方、全球-地方等不同空间视角下的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有关知识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动力机制、空间效应以及不同类型知识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创新网络形成、演化的作用机理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知识流动 全球-地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与选择 被引量:3
4
作者 尚勇敏 曾刚 +1 位作者 倪外 朱贻文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0,共8页
碳排放控制与经济增长的双重挑战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成为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7—2011年中国5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类城市,并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特征与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 碳排放控制与经济增长的双重挑战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成为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7—2011年中国5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类城市,并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特征与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经济规模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绿色增长、棕色增长和黑色增长三种类型,且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轨迹上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个由黑色增长、棕色增长向绿色增长螺旋式演进的过程;不同城市应综合考虑当前的经济条件和功能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城市 经济增长方式 绿色增长
下载PDF
国外临时性产业集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单双 曾刚 +1 位作者 朱贻文 马双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由于可以有效避免永久性产业集群面临的知识锁定困境,较好地解析流动空间的价值,临时性产业集群正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在临时性产业集群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其代表性文献从地理临近与面对面交流、知识流动与关系... 由于可以有效避免永久性产业集群面临的知识锁定困境,较好地解析流动空间的价值,临时性产业集群正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在临时性产业集群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其代表性文献从地理临近与面对面交流、知识流动与关系平台、区位选择、临时性产业集群与永久性产业集群的关系等四方面进行了梳理。最后针对临时性产业集群研究与实践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与薄弱环节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临时性产业集群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性产业集群 地理邻近 知识流动 关系平台
下载PDF
展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研究——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单双 曾刚 朱贻文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7期843-846,共4页
当前,关于企业技术创新途径的讨论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以国际博览会为例的临时性产业集群研究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作为案例,通过定性访谈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了展会中产生的知识流动及其... 当前,关于企业技术创新途径的讨论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以国际博览会为例的临时性产业集群研究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作为案例,通过定性访谈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了展会中产生的知识流动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展会中企业通过交流信息、建立关系等方式促进了知识流动,这不仅意味着新知识的获取,同样意味着新知识的大量应用,尤其是后者,能显著地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会 知识流动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参展者在展会中的学习与创新——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朱贻文 曾刚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94,共13页
以往研究大多仅将展会视为市场营销的平台。近期研究发现,展会已成为知识循环和知识创造的重要场所,对于产业创新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梳理国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对象—行动—效果"三层路径模型,对参展者在展会中的学习... 以往研究大多仅将展会视为市场营销的平台。近期研究发现,展会已成为知识循环和知识创造的重要场所,对于产业创新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梳理国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对象—行动—效果"三层路径模型,对参展者在展会中的学习与创新过程进行分析,并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为案例,检验了该路径在我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展会可以从了解客户需求变化、发现新兴技术发展、把握行业总体趋势3个方面促进参展者的创新活动。具体来看,直接交谈与间接观察等交流方式,在面对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等不同对象时的效果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展者 展会 学习 知识 创新
下载PDF
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创新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78
8
作者 司月芳 曾刚 +1 位作者 曹贤忠 朱贻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0-609,共10页
全球化、创新驱动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网络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在评述现有创新网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特征,论述了其类型、结构、作用机理和分析方法,并得出结论:全球创... 全球化、创新驱动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网络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在评述现有创新网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特征,论述了其类型、结构、作用机理和分析方法,并得出结论:全球创新网络与地方创新网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地方创新网络是全球创新网络的子系统,知识流是创新网络各主体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行业协会、技术联盟与成员之间的多次协商是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重要组织方式,而网络知识测量方法则能较好地实现定性分析结论与统计计算结论的融合,能较好地刻画、模拟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形态、结构、演变和机理。从服务国家建设和推动中国创新地理学发展的目标出发,有必要开展基于中国国情和视角的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机理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启动不同产业领域的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比较分析,检验网络知识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方化 创新网络 网络知识 创新地理学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创新网络研究进展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20
9
作者 邹琳 曾刚 +2 位作者 司月芳 朱贻文 陈斐然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2,67,共7页
创新网络解读主要从网络尺度、网络演化及网络机理等方面展开研究,本文对创新网络已有研究成果及新转向进行评述及展望:(1)网络尺度视角,已有研究多对不同尺度进行区分研究,缺乏对不同尺度的整合;多强调发达国家网络发展模式,忽略对发... 创新网络解读主要从网络尺度、网络演化及网络机理等方面展开研究,本文对创新网络已有研究成果及新转向进行评述及展望:(1)网络尺度视角,已有研究多对不同尺度进行区分研究,缺乏对不同尺度的整合;多强调发达国家网络发展模式,忽略对发展中国家特有结构及路径的理论总结;因此多尺度耦合网络研究成为未来的方向。(2)网络演化视角,经历了从网络节点结构到网络联系演化的转向,将多层联系结合进行整体网络演化的研究需更关注包括各类组织、个人、技术及空间等网络情境在内的整体分析。(3)网络机理研究关注多维邻近、网络管制及外部创新情境作用,而多维临近综合作用分析及我国特定情境嵌入全球网络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尺度 演化 机理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绩效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贻文 曾刚 +1 位作者 邹琳 曹贤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54-1962,共9页
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等,通过Ward聚类对相似绩效水平的地区进行分组,具体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特征及问题解决路径。实证研究... 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等,通过Ward聚类对相似绩效水平的地区进行分组,具体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特征及问题解决路径。实证研究证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绩效整体水平不高,经济核心区多通过大量物质投入及资源消耗实现创新体量增加而并非通过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如何提升已有技术资源的利用率却被忽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且具有相似绩效水平的区域各自表现出包括资源规模与投入、产出不匹配,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及创新问题,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经济水平差异大的地区其具体创新绩效提升途径也具有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绩效 DEA-MALMQUIST指数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司月芳 孙康 +1 位作者 朱贻文 曹贤忠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31-2742,共12页
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是经济地理学探讨的热点议题之一,以往研究侧重于产业案例的分析,主要关注国家和城市层面的知识网络,而对科学家等个人层面的网络研究较为缺乏。以2014—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为原始数据,筛选出高被... 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是经济地理学探讨的热点议题之一,以往研究侧重于产业案例的分析,主要关注国家和城市层面的知识网络,而对科学家等个人层面的网络研究较为缺乏。以2014—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为原始数据,筛选出高被引华人科学家,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高被引华人科学家之间合著论文的数据构建知识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制度邻近性3个维度,探讨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且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网络特征;②此知识网络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结构特征,地理邻近性作用明显;③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形成过程中会受到科学家自身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地理距离和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呈现负相关关系,地理邻近性的影响仍然存在,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均对知识网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 知识网络 空间结构 邻近性 合作论文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格局与前景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刚 曹贤忠 朱贻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85-1693,共9页
城市协同发展是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关系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相关、Zipf规模位序等定... 城市协同发展是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关系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相关、Zipf规模位序等定量方法,对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格局总体东高西低呈橄榄型分布,且城市等级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与生态支撑等4个分领域相辅相成,存在正相关关系;三大城市群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引领和支撑能力作用明显。最后,提出应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四链融合、提升区域创新体系综合效能、培育全方位开放新优势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装备工业知识空间网络特征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琳 曾刚 +2 位作者 朱贻文 马双 曹贤忠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122,共10页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高校、政府等组织跨区域、跨组织合作不断增加,知识与技术创新逐渐取代传统经济竞争模式。如何在知识创新竞争新模式下,实现知识获取、吸收及转化是提升区域创新的关键。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经济差异巨大的东、中、...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高校、政府等组织跨区域、跨组织合作不断增加,知识与技术创新逐渐取代传统经济竞争模式。如何在知识创新竞争新模式下,实现知识获取、吸收及转化是提升区域创新的关键。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经济差异巨大的东、中、西三大区域,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实地调研,结合SNA及VAR模型对三大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化路径进行判定及机理分析,结论包括:①长江经济带知识网络规模增强,科学知识网络规模扩散,技术知识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显著。网络演化中,工业技术类高校或大型国有企业占重要结构洞位置,与工业技术类高校建立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实现跨区域知识创新及转化。②长三角城市群在知识网络中表现为市场或企业需求驱动下技术指向型路径,跨区域关系为满足企业技术或市场需求。③长江中西部城市群路径相反,表现为科学知识驱动路径。目的是实现新科学知识市场化。区域知识网络结构及路径演化差异证明欠发达区域不应盲目追求创新,而需找出自身发展路径,才能避免创新活动一哄而上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网络 发展路径 装备工业 知识转化
原文传递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居住空间分异与失地农民社会融合的作用机制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海娜 朱贻文 邓晓翔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已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城镇化,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失地农民的居住形态由原来的宅基地建房为主转变成征地补偿房、租房和自购商品房等多种形式并存,即出现了居住空间分... 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已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城镇化,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失地农民的居住形态由原来的宅基地建房为主转变成征地补偿房、租房和自购商品房等多种形式并存,即出现了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居住空间分异对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会产生重要影响,但其作用机制的有关研究尚少。论文基于长三角地区的调研数据,以"社会—空间"为主要视角,从住房类型(含区位)和住房人均面积2个维度衡量居住空间,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居住空间对城郊失地农民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为:一是不同居住空间的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程度有显著差别;二是住房类型对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影响最大,住房面积则影响不大;三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获得非农户口的时间等因素也与住房类型共同产生作用。为推动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可采取的措施有推行混合居住模式、增强就业能力以及政府增加投入提升城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 社会—空间 城郊失地农民 社会融合 长三角
原文传递
中资企业研发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基于2016—2018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调研数据 被引量:7
15
作者 司月芳 刘婉昕 +1 位作者 朱贻文 聂雨涵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23-1534,共12页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不满足于仅在国内研发,而是通过跨国并购、建立国际技术联盟以及设立海外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将研发活动扩展到海外。论文采用2016—2018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问卷调研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不满足于仅在国内研发,而是通过跨国并购、建立国际技术联盟以及设立海外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将研发活动扩展到海外。论文采用2016—2018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问卷调研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跨境合作研发、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机构这3种研发国际化行为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将企业的社会嵌入性和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中资企业更倾向于向拥有高密度研发能力、汇集全球创新资源与人才、语言沟通障碍较小的发达经济体进行研发投资。其次,跨国并购与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与企业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相较于单一研发国际化行为,多元化行为对企业产生创新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中资企业研发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力受到其在东道国本地的社会嵌入性以及自身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国际化 创新绩效 中资企业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原文传递
德国创新政策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海娜 曾刚 朱贻文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创新逐步取代资本,成为新时代区域发展新动力。德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领跑世界,区域系统发展优势明显。在了解德国创新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德国的创新政策的特征加以归纳,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告别了'以邻为壑、以大为强... 创新逐步取代资本,成为新时代区域发展新动力。德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领跑世界,区域系统发展优势明显。在了解德国创新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德国的创新政策的特征加以归纳,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告别了'以邻为壑、以大为强、引外劳、降成本'的旧时代,开启了'以邻为伴、一致对外、创新为王、引人才'的新时代;二是在具体举措上,实施多种方式并举,提供科创资金支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推动创新集群发展;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核心,激活技术扩散与创新活动。尽管中德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是德国在创新的顶层设计、'门槛'研究和创新联盟的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区域发展 创新政策 德国 欧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