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文教育的悖论及出路 被引量:8
1
作者 朱贻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一个时期以来 ,淡化传输、强化实践被视为改革语文教育的新思维。强化实践就一定要淡化传输吗 ?笔者认为 ,这种教育重心的平面调整存在着一个方法论误区 ,需要改变的不是知识传输本身 ,而是传输的方式方法。语言经验的传输过程包涵着一... 一个时期以来 ,淡化传输、强化实践被视为改革语文教育的新思维。强化实践就一定要淡化传输吗 ?笔者认为 ,这种教育重心的平面调整存在着一个方法论误区 ,需要改变的不是知识传输本身 ,而是传输的方式方法。语言经验的传输过程包涵着一种被哲学解释学描述为“理解”、“对话”的内在结构 ,建构这一内在结构是语文教育解决传输与生成之悖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传输 生成 对话
下载PDF
解释:精神之弧──哲学解释学关于存在与意义的连续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贻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21,共6页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海德格尔 连续性理论 伽达默尔 效果历史意识 存在论 时间链 形而上学 《存在与时间》 存在意义
下载PDF
怎样建设“生活化”的语文教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贻渊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9,共5页
“生活化”是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力图体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取向,这一取向旨在突破语文课程以“双基”为纲的体系.尝试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新的母语课程理念,打造一个以生活经验为显性或半显性层面的课程系统.这是一个积极的动向。
关键词 “生活化” 语文教材 语文实验教材 课程取向 课程理念 生活世界 “双基” 语文课程
下载PDF
文学文本解读教学的路标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贻渊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4,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大力加强文学教育,与此前的规划不同,此次吸收了诸多文学家意见的课程标准在内容设计中提出了文学教育的新思路,即以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文学鉴赏活动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大力加强文学教育,与此前的规划不同,此次吸收了诸多文学家意见的课程标准在内容设计中提出了文学教育的新思路,即以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文学鉴赏活动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以文学鉴赏者定位学习者的行为角色。这一思路的突破性意义显而易见,鉴赏是文学接受的标志性效果,如果文学教育无涉鉴赏,那么,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会变成一般文章的阅读理解,就谈不上什么文学教育。应该说,这一思路使母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找到了正确的航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育 文本解读 教学 新课程改革 文学鉴赏 路标 内容设计 阅读理解
下载PDF
走出混沌——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的“言语化”取向透视 被引量:2
5
作者 朱贻渊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3,共6页
教材改革无疑是语文教育改革系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教育是通过课程和教学得以实施的,而课程则是在教材设定的方案基础上展现的。如果说课程标准是理念形态的课程方案,那么.教材则是物化形态的课程方案,物化为实,理念为... 教材改革无疑是语文教育改革系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教育是通过课程和教学得以实施的,而课程则是在教材设定的方案基础上展现的。如果说课程标准是理念形态的课程方案,那么.教材则是物化形态的课程方案,物化为实,理念为虚;如果说动态的、实践形态的课程才是课程的最终成果。那么教材则是化育出这个成果的成因,“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实验教材 新课标 语文教育改革 课程方案 言语 混沌 物化形态 重中之重
下载PDF
勘探语文课程的地质层 被引量:3
6
作者 朱贻渊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共4页
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突破。现在的问题是,突破口在哪里?我们理解的突破口,就是现在可以马上做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来说,现在就可以马上做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是哪儿呢?本期我们发表朱贻渊和徐江两位老师的文章... 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突破。现在的问题是,突破口在哪里?我们理解的突破口,就是现在可以马上做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来说,现在就可以马上做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是哪儿呢?本期我们发表朱贻渊和徐江两位老师的文章,他们共同的观点是重构语文教学的本体。朱贻渊老师主要是从理论上阐明,语文教学的本体是“母语的普遍规范的系统”,他对语文教学改革给出的方案是确认“基本语言经验”为语文教学的本体构成。徐江老师更多的是面向实际,他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要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重中之重又是教材内容的重构。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指向一个问题,即语文教学本体论。这个问题,既涉及复杂的理论基础问题,又直接关联到教学操作实体的选择和确定。这两位老师的文章,值得我们注意。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有:①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内容创新与方式创新;②戏剧性:戏剧文学教学的新视角;③叙述学与文学教学有什么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改革 地质 勘探 文章 老师
下载PDF
语文学科教育特点问题的学理追问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贻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58-163,共6页
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是澄清语文教育本质、研究语文教育规律、科学地规范课程编制与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路标。笔者认为,对教育内容的特质进行对比分析,界定语文教育的内容——语言经验的内涵,推阐语文学科教育的实施方式及内化... 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是澄清语文教育本质、研究语文教育规律、科学地规范课程编制与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路标。笔者认为,对教育内容的特质进行对比分析,界定语文教育的内容——语言经验的内涵,推阐语文学科教育的实施方式及内化语言经验的心理机制,是一条探索母语教育实施方式的个性与特点的学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的特点 学科教育内容的特质 语言经验
下载PDF
教学生“读懂”的三重效果空间 被引量:2
8
作者 朱贻渊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14,共5页
有学生来问:什么叫做“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这一问问到了语文教学的根子上,阅读教学乃至全部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正是教学生“读懂”。读懂,是阅读教学的各项教学目标、各项课程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个原点... 有学生来问:什么叫做“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这一问问到了语文教学的根子上,阅读教学乃至全部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正是教学生“读懂”。读懂,是阅读教学的各项教学目标、各项课程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个原点,就没有什么阅读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空间 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课文 课程
下载PDF
世纪末语文大论争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贻渊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共6页
1997年,《北京文学》11期刊登了《女儿的作业》《文学教育的悲哀》《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三篇文章.可以说是紧随“人文性”的争论之后在世纪末掀起的关于语文教育问题讨论的又一波热潮。与前一波讨论不同的是.语文教育被推到了风口浪... 1997年,《北京文学》11期刊登了《女儿的作业》《文学教育的悲哀》《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三篇文章.可以说是紧随“人文性”的争论之后在世纪末掀起的关于语文教育问题讨论的又一波热潮。与前一波讨论不同的是.语文教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几乎整个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日后语文教育观念的变化和调整。12年过去.回望这段历史,它给我们语文教育到底以怎样的影响.给我们今天的语文人怎样的启示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观念 理性自觉 中学语文教学 《北京文学》 “人文性” 问题讨论 文学教育 文章
下载PDF
鲁迅的价值情怀及其文化定位兼与刘小枫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贻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5-11,125,共8页
刘小枫在论述鲁迅价值情怀上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批评恰好从反面说明了鲁迅的深刻性。鲁迅以理知为基础的价值意识正是中国20世纪价值经验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 鲁迅 价值情怀 文化定位
下载PDF
文学文本解读教学的基本要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贻渊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50,共6页
文本解读作为文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缺少抓手,本文提出六个基本要素的探讨性建议,以期方家指正,共同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 文学文本
下载PDF
对阅读教学“习得化”范式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贻渊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1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学范式 教学改革 教学方式 “习得化”范式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什么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学方法论问题
13
作者 朱贻渊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6-93,共8页
方法论思想和原则,对于一种理论学说和理论思潮具有更深层、更为根本的逻辑结构意义。这一识见的重新获得,激发了美学—艺术理论界积压已久的理论热情。“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终于被不同的解释者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方法论... 方法论思想和原则,对于一种理论学说和理论思潮具有更深层、更为根本的逻辑结构意义。这一识见的重新获得,激发了美学—艺术理论界积压已久的理论热情。“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终于被不同的解释者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方法论。然而,我们要问: 我们对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有正确的概念吗?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这一方法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阐释精义究竟是什么?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是否已获得应有的展开? 勿庸讳言,这些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理论的研究中,在方法论更新的热潮中,仍是一个最不清晰的领域。甚至可说仍是一个理论“黑洞”。解开这个谜团,已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再也不能延误的期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与逻辑 方法论原则 辩证运动 方法论问题 方法论思想 实证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 辩证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论艺术作品的构成
14
作者 朱贻渊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8-102,共5页
艺术作品是怎样构成?按照现行的构成理论,有两个层次的回答:其一,内容与形式;其二,内容方面的构成是题材与主题两大要素;形式方面的构成是体裁、语言、结构、表现手法四个基本要素。前者是普遍原理,后者是具体构成规则。我认为:这种构... 艺术作品是怎样构成?按照现行的构成理论,有两个层次的回答:其一,内容与形式;其二,内容方面的构成是题材与主题两大要素;形式方面的构成是体裁、语言、结构、表现手法四个基本要素。前者是普遍原理,后者是具体构成规则。我认为:这种构成理论是空泛粗疏的。它并不能充分体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普遍构成原理,同艺术实践尚有遥远的距离。有鉴于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美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构成原理,探讨一种新的构成理论,其核心是内部结构构成。一、要素构成是外部构成要素构成理论告诉我们,从形式要素上的确无以区分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不过,可以从内容上找出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分野。我们说,内容的确可以区分艺术与非艺术。但是,要素构成理论也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区分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外部构成 非艺术品 社会生活 社会生存 形式概念 内容概念 艺术作品 艺术真理 内容与形式
下载PDF
感悟:审美认识的本质形式——兼论美学—艺术理论的认识论模式
15
作者 朱贻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7-44,共8页
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模式本身的注意,是近年来这个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研究动向。这种新的理论视角的正当性至少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研究并且坚持某一理论的时候,往往为了强调其真理性和有效性,而忘记甚至完全撇开这种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模式本身的注意,是近年来这个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研究动向。这种新的理论视角的正当性至少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研究并且坚持某一理论的时候,往往为了强调其真理性和有效性,而忘记甚至完全撇开这种理论赖以成立、赖以建构的整体框架,模糊了这种理论的适当的范围和边界。随着它变成绝对有效的东西,也就越来越严重地失去了特定的、确切的思想原则。因此,从共时的角度,在同各种理论模式的横向比较中,深入考察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艺术理论,当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艺术理论 审美认识 马克思主义美学 科学主义 思维形式 本体论基础 艺术本质论 基本命题 反映论
下载PDF
纠结:虚无化与前构成——切中·纠结·循环:现象学艺术本体论研究之三
16
作者 朱贻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5-10,共6页
海德格尔十分重视历史现实,但他未从现实实存的人生纠结的角度看问题;只有从纠结的角度才能更真实地说明存在的构成性,只有通过现实的纠结,虚无化才是可能的,通向存在的道路才能开启。各种纠结所达到的虚无化,所生成的存在真理,... 海德格尔十分重视历史现实,但他未从现实实存的人生纠结的角度看问题;只有从纠结的角度才能更真实地说明存在的构成性,只有通过现实的纠结,虚无化才是可能的,通向存在的道路才能开启。各种纠结所达到的虚无化,所生成的存在真理,都不可能是终极性的,要提防把某种构成视为实体而形而上学化。纠结是绝对的、永恒的、永无完结的。理解现象学的艺术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海德格尔 虚无化 伽达默尔 艺术 游戏 艺术本体论
下载PDF
我看“语文课程标准”
17
作者 朱贻渊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共4页
2001年颁行的语文新课标给新世纪语文教育带来的震荡是剧烈而深刻的。从教学一线的反响来看,最大的冲击是课程内容的颠覆性改变。课标变轨了,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材变脸了,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历史中形成的以语文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课程... 2001年颁行的语文新课标给新世纪语文教育带来的震荡是剧烈而深刻的。从教学一线的反响来看,最大的冲击是课程内容的颠覆性改变。课标变轨了,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材变脸了,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历史中形成的以语文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被废弃了,教学一线懵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内容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部分 现代语文教育 语文新课标 着陆 理想 2001年
下载PDF
切中:角度的转换——切中·纠结·循环:现象学艺术本体论研究之二
18
作者 朱贻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74-82,102+127,共11页
英伽登的构成本体论是胡塞尔先验哲学向艺术理论领域的展开,它避免旧本体论的框架和决定论因素,但未能进一步说明艺术产生意义、确定精神指向的真正路径,模糊了艺术活动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领域同自然科学领域的原则区别;海德格尔的艺术... 英伽登的构成本体论是胡塞尔先验哲学向艺术理论领域的展开,它避免旧本体论的框架和决定论因素,但未能进一步说明艺术产生意义、确定精神指向的真正路径,模糊了艺术活动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领域同自然科学领域的原则区别;海德格尔的艺术本体论比英伽登的构成论更真实地处理了现象学的主题,但问题仍未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本体论 切中 纯粹意向关联物
下载PDF
论高级母语学习中的习得机制
19
作者 朱贻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28-32,共5页
习得机制在高级母语教学中仍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在适用范围和语言建构的功能方面都与初级母语阶段的情况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习得机制不能滥用在整个语文教学范围中,而只适用于高级母语中的伙伴语言部分。伙伴语言的习得以其特殊的内... 习得机制在高级母语教学中仍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在适用范围和语言建构的功能方面都与初级母语阶段的情况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习得机制不能滥用在整个语文教学范围中,而只适用于高级母语中的伙伴语言部分。伙伴语言的习得以其特殊的内容和特性成为其他语言获得的前提和基础。伙伴语言的习得机制展开为模式复制和模式激活两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母语 习得机制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审美感悟略论
20
作者 朱贻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79-85,共7页
由于机械反映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审美经验领域尚有较大的理论空白。本文认为:坚持反映论,必须把社会意识与知性经验区别开来,必须深入分析审美反映的特殊性。文章以“感悟”概念重新解释了审美反映的本质,进而分析了审美经验... 由于机械反映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审美经验领域尚有较大的理论空白。本文认为:坚持反映论,必须把社会意识与知性经验区别开来,必须深入分析审美反映的特殊性。文章以“感悟”概念重新解释了审美反映的本质,进而分析了审美经验的功能和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悟 实践 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