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放牧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1
作者 胡永春 王丽博 +2 位作者 朱逸晓 冯佳伟 王天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1-673,共13页
选取典型的放牧区和非放牧区,采用分层抽样设立了100个样方(放牧区47个、非放牧区53个),采用高通量测序数据并结合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森林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放牧显著增加了土壤密度(P=0.0... 选取典型的放牧区和非放牧区,采用分层抽样设立了100个样方(放牧区47个、非放牧区53个),采用高通量测序数据并结合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森林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放牧显著增加了土壤密度(P=0.005)和电导率(P=0.045),降低了土壤含水量(P=0.022),表明家畜的活动可能已经破坏土壤结构和降低土壤保水能力;放牧区的土壤可交换K+(P=0.015)与Ca2+(P=0.006)、全钙质量分数(P=0.004)显著高于非放牧区,表明放牧干扰加速了国家公园土壤养分积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依据97%相似性原则,将细菌序列划分为9488个可操作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真菌序列划分为5676个OTUs.放牧区与非放牧区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坡度、土壤电导率和植物丰富度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而真菌群落组成受到放牧强度、海拔、坡度、植物丰富度、土壤电导率、全氮和速效磷的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与放牧强度、海拔、电导率显著正相关,而与植物丰富度显著负相关;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与电导率、植物丰富度显著正相关;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与海拔、坡度显著正相关,而与电导率、速效磷质量分数、植物丰富度显著负相关;子囊菌门和孢霉菌门的相对丰度与电导率、速效磷质量分数、植物丰富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坡度显著负相关;罗兹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全氮、速效磷质量分数、植物丰富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坡度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表明,长期林下放牧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不同影响,考虑到土壤与其微生物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可以预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土壤功能,这对指导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池 土壤微生物群落 国家公园
下载PDF
非人灵长类育幼风格跨物种比较
2
作者 张鹏 朱逸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43,共10页
非人灵长类具有长达数年的未成年时期,这使得母婴关系在非人灵长类的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其中育幼风格直接与母猴的繁殖成功和后代存活率相关,而不同种的非人灵长类的母婴冲突水平和育幼风格可能是食性、社会结构、生存环境等影响的结果... 非人灵长类具有长达数年的未成年时期,这使得母婴关系在非人灵长类的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其中育幼风格直接与母猴的繁殖成功和后代存活率相关,而不同种的非人灵长类的母婴冲突水平和育幼风格可能是食性、社会结构、生存环境等影响的结果.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采用焦点视频法,分别对两个亚科共4种非人灵长类的16对母婴进行了观察和数据记录,获得了总共约74h的有效视频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的亚科间的冲突水平和育幼风格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而猴亚科和疣猴亚科分别的两个种之间保护和冲突水平都没有明显的差异,母猴等级也没有对育幼风格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对母婴冲突的投资假说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 母婴关系 种间比较 育幼风格
下载PDF
亚洲虎种群恢复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逸晓 王大伟 +2 位作者 李治霖 冯佳伟 王天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28,共23页
虎(Panthera tigris)作为顶级捕食者,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和结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旗舰物种。历史上,虎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部分地区,如今仅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破碎化栖息地,各区域种群处于濒危或极度... 虎(Panthera tigris)作为顶级捕食者,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和结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是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旗舰物种。历史上,虎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部分地区,如今仅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破碎化栖息地,各区域种群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准确了解野生虎的种群状态和生态需求信息对于科学开展保护和恢复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十年的研究文献,总结了野生虎种群现状和主要威胁因素,评价了已有研究的重点与不足,为未来亚洲虎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出了建议。目前与虎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范围最广的孟加拉虎(P.t.tigris)和东北虎(P.t.altaica)2个亚种,而最急需关注的其他亚种仍研究不足。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和保护投入,目前野生虎种群数量已从2010年的大约3,200只恢复到现在约4,500只,但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3个国家已经灭绝。虎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持续的栖息地破坏和隔离、猎物缺乏、近交衰退、人虎冲突、贸易与盗猎和疾病威胁等。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需要加强种群和栖息地连通性恢复、个体重引入、疾病管控以及加强跨境合作和反盗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威胁因素 食肉动物 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