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唐氏入路治疗前、后踝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7年9月采用侧卧漂浮体位关节镜下唐氏入路治疗的58例前、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A组)临床资料,并与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34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唐氏入路治疗前、后踝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7年9月采用侧卧漂浮体位关节镜下唐氏入路治疗的58例前、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A组)临床资料,并与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34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病程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采用Roles-Maudsley评分评价患者主观满意度。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及MRI。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中位数为50.5 min [95%CI(49.3,54.6)],较B组88.5 min[95%CI(76.5,92.8)]明显缩短(Z=-4.685,P=0.000)。A组切口Ⅰ期愈合;B组2例切口愈合不良,经清创后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54.7±18.8)个月,B组为(55.4±17.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8,P=0.859)。术后12个月侧位X线片复查显示A组2例(3.4%)、B组1例(2.9%)距骨后突磨除不彻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699)。末次随访A、B组AOFAS评分分别为(83.1±6.6)、(85.2±6.4)分,VAS评分分别为(1.3±1.1)、(1.6±1.0)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主观满意度评分中位数为2.0分[95%(1.4,1.7)],优于B组2.0分[95%(1.6,2.2)](Z=-2.480,P=0.013)。结论关节镜下经唐氏入路治疗前、后踝撞击综合征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可获得较好疗效,患者满意度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唐氏入路治疗前、后踝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7年9月采用侧卧漂浮体位关节镜下唐氏入路治疗的58例前、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A组)临床资料,并与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34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病程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采用Roles-Maudsley评分评价患者主观满意度。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及MRI。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中位数为50.5 min [95%CI(49.3,54.6)],较B组88.5 min[95%CI(76.5,92.8)]明显缩短(Z=-4.685,P=0.000)。A组切口Ⅰ期愈合;B组2例切口愈合不良,经清创后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54.7±18.8)个月,B组为(55.4±17.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8,P=0.859)。术后12个月侧位X线片复查显示A组2例(3.4%)、B组1例(2.9%)距骨后突磨除不彻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699)。末次随访A、B组AOFAS评分分别为(83.1±6.6)、(85.2±6.4)分,VAS评分分别为(1.3±1.1)、(1.6±1.0)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主观满意度评分中位数为2.0分[95%(1.4,1.7)],优于B组2.0分[95%(1.6,2.2)](Z=-2.480,P=0.013)。结论关节镜下经唐氏入路治疗前、后踝撞击综合征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可获得较好疗效,患者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