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蜀都赋》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伦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68,共3页
明代万历年间刻本《蜀都赋》作者目前有三种说法:范槲明、阙名、范檞。这三种说法值得商榷。明代《蜀都赋》作者应是安徽休宁林塘人范槲。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范槲随其父范涞去四川任参政,临行时,程涓有赠言,范槲感动且盟誓,故后有此... 明代万历年间刻本《蜀都赋》作者目前有三种说法:范槲明、阙名、范檞。这三种说法值得商榷。明代《蜀都赋》作者应是安徽休宁林塘人范槲。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范槲随其父范涞去四川任参政,临行时,程涓有赠言,范槲感动且盟誓,故后有此作。此赋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有两篇序,一为余寅作,一为程涓作。范槲《蜀都赋》有范槲自作的注,明代江鎏作了详细的注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蜀都赋》 范槲 作者 《蜀都赋序》
下载PDF
明清世情题材小说中师徒关系的伦理叙事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学与文化》 2021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师道与师门不仅是明清之际的特定文化现象,更得到了明清世情题材小说的集体关注。塾师在"德才老成"方面展现出为师的风范,他们在与东家的关系上希望免遭冷遇。学生对待塾师、座师,需永志师恩,乐于回报。除了师、生、东家这些... 师道与师门不仅是明清之际的特定文化现象,更得到了明清世情题材小说的集体关注。塾师在"德才老成"方面展现出为师的风范,他们在与东家的关系上希望免遭冷遇。学生对待塾师、座师,需永志师恩,乐于回报。除了师、生、东家这些人物关系的刻画,师徒叙事还与情节冲突的展开密切相关。塾师之就任可能与受到推荐大有关联,有时也要迎来争馆的风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徒关系 伦理叙事 世情题材小说
下载PDF
《文心雕龙·知音》与《文史通义·知难》撰作心理及旨趣比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本文承续对《文心雕龙》与《文史通义》进行比较研究的做法,讨论其中《知音》篇与《知难》篇的内容关涉,以及撰作时心理动因与旨意归趣的异同。通过比观,可以深化认识二书遥相呼应的对于文学/学术知音的探寻。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史通义》 比较研究 心理动机 文本旨趣
下载PDF
论古代小说伦理叙事中的女性因素
4
作者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8年第2期74-83,共10页
本文以师徒与女性/异性结拜两种人伦关系为例,考察古代小说伦理叙事中的女性因素。首先,女性充当学生乃至教师时,情爱欲念甚至不伦之恋与师生同学的名分相纠缠,可能成为情节编织与人物塑造的重心所在,至于男师女弟的风雅难得、少年成师... 本文以师徒与女性/异性结拜两种人伦关系为例,考察古代小说伦理叙事中的女性因素。首先,女性充当学生乃至教师时,情爱欲念甚至不伦之恋与师生同学的名分相纠缠,可能成为情节编织与人物塑造的重心所在,至于男师女弟的风雅难得、少年成师的传奇色彩,也融入了小说的艺术趣味中。其次,在兄弟结拜叙事中,女性身份的'异军突起',起到了袒露历史真实的作用,得以让读者走近女子的心理活动与思想世界。而其中产生的情欲纠葛,正考验着男子对于礼法名教的遵奉主张,以及对于朋友信义的依从态度。要之,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考察,古代女性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但伦理叙事正酝酿出拓展女性生存空间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叙事 女性 师徒 结拜 社会性别
下载PDF
伦理文化视野中的古代小说传统
5
作者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7年第1期97-116,共20页
古代小说以铺叙人伦为内容重点,以劝惩人心为思想主题。本文首先勾勒其赖以产生的伦理文化的轮廓,回顾了伦理文化中'五伦'与'三纲五常'的要目,以及自魏晋至明清的伦理思想史演变。其次是呈现涵盖诗歌、戏曲在内的伦理... 古代小说以铺叙人伦为内容重点,以劝惩人心为思想主题。本文首先勾勒其赖以产生的伦理文化的轮廓,回顾了伦理文化中'五伦'与'三纲五常'的要目,以及自魏晋至明清的伦理思想史演变。其次是呈现涵盖诗歌、戏曲在内的伦理文学的总体面貌,并重点强调了小说史上偏重伦理道德的创作面貌,包括以《世说新语》和'世说体'作为文言小说这方面表现的例证,而五伦说也成为通俗小说引人注目的小说观念,还提醒世人注意,在古代小说表现的各种人伦关系中,继母子一伦具备相当的特点。本文最后揭橥了对待小说伦理化创作的应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文化 伦理文学 古代小说 小说观念 人伦关系
下载PDF
才学小说产生机制的“同人”性质——一次传播学视域内的观察
6
作者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5年第2期90-102,共13页
由才学小说赖以生存的历史场景和文化语境出发,本文注意其接受状况、传播的方式与对象等问题。次又通过体察创作乃至阅读和评论人员,皆具备"博物君子"的身份特点,旨在揭明才学小说产生机制的"同人"性质。才学小说... 由才学小说赖以生存的历史场景和文化语境出发,本文注意其接受状况、传播的方式与对象等问题。次又通过体察创作乃至阅读和评论人员,皆具备"博物君子"的身份特点,旨在揭明才学小说产生机制的"同人"性质。才学小说的形成,指向三个相互联系的世界:知识、经验、学问的文化传统,同人氛围的熏染,以及艺文自身虚构想象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学小说 产生机制 文学接受 传播方式 传播对象
下载PDF
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
7
作者 《蒲松龄研究》 2010年第2期53-58,125,共7页
《胡四娘》是《聊斋志异》里一篇似乎并不为世所重的作品。其女主人公胡四娘的形象具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的特质,亦可视为作家之儒家人格理想与现实亲情感喟的承载。通过以此为重点的分析,可以发掘小说独特丰厚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征。
关键词 人物特质 情节模式 思想内涵
下载PDF
话本小说综合研究的新标杆——评刘勇强著《话本小说叙论:文本诠释与历史构建》
8
作者 《励耘学刊》 2015年第2期288-295,共8页
历览古典小说的现代学术史,在传奇、笔记、话本、章回四大体类中,有关话本小说的研究积累,即便不是最多,也是较为丰厚的。后来者容易产生乍一看来难有作为的印象。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接踵前贤后出转精的成果仍在出现。2015年4月... 历览古典小说的现代学术史,在传奇、笔记、话本、章回四大体类中,有关话本小说的研究积累,即便不是最多,也是较为丰厚的。后来者容易产生乍一看来难有作为的印象。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接踵前贤后出转精的成果仍在出现。2015年4月北京大学刘勇强教授出版的《话本小说叙论:文本诠释与历史构建》,就是这样一本符合当代学人较高期待的新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文本诠释 历史 刘勇 标杆 现代学术史 古典小说 北京大学
下载PDF
坡公之意山水间——浅议苏轼山水诗的比喻和比拟手法及其反映的山水观
9
作者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比喻和比拟手法的运用,在苏轼的山水诗里已形成创作自觉,由此给诗作带来富于奇想、理致、谐趣和人情味的艺术风貌。同时,这两种手法深层地反映出诗人圆整浑融的山水观。
关键词 苏轼 山水诗 比喻 比拟 山水观
下载PDF
论明清通俗小说中翁婿人伦的叙事机制与潜能
10
作者 《明清文学与文献》 2022年第1期170-190,共21页
明清通俗小说真实反映了青年男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的求偶问题。以往学界的研究忽略了按照青年男女自择配偶与父母择婿选妇的不同标准,对这一问题重新予以观照,因此倡导研究视角由男女择偶向父亲择婿转变:既心系情节方面翁婿关系的建立... 明清通俗小说真实反映了青年男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的求偶问题。以往学界的研究忽略了按照青年男女自择配偶与父母择婿选妇的不同标准,对这一问题重新予以观照,因此倡导研究视角由男女择偶向父亲择婿转变:既心系情节方面翁婿关系的建立、冲突及各种演变形态,又注意围绕在这一组人物关系周边的岳母、媒人等中间人和竞争者、破坏者的人物设置功能及意义,以此从逻辑层面实现对于翁婿叙事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通俗小说 伦理叙事 翁婿
下载PDF
明清世情题材小说中人伦关系的跨越与淆乱
11
作者 《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71-86,共16页
世情题材小说人物身上的伦常兼类乃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不同于单纯担任一种伦理身份的情形,现实的社会与家庭结构中,人们很可能扮演多种角色,同时,个体在他人的眼中,也可能处在原有伦理关系规定以外的别种位置。此外,古代小说的作... 世情题材小说人物身上的伦常兼类乃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不同于单纯担任一种伦理身份的情形,现实的社会与家庭结构中,人们很可能扮演多种角色,同时,个体在他人的眼中,也可能处在原有伦理关系规定以外的别种位置。此外,古代小说的作者评论者津津乐道于小说移风易俗维持伦理秩序的功用,却不得不迎来小说中伦理关系淆乱的实际描写。"家反宅乱"的《金瓶梅》诚然是个中代表,明清世情小说还有数量可观的作品展露了婆媳、叔嫂、兄弟、主仆等伦理关系中的"乱伦"问题。这既揭示了世相的复杂性,更引导读者思考人情与礼法的稳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情题材小说 伦理叙事 人伦兼类 乱伦
下载PDF
技藝性文本:“才學小説”的概念匡補與價值重估
12
作者 《人文中国学报》 2015年第1期565-600,共36页
針對歷來詬病清中葉才學小説中知識、學問、技藝内容者,或者持小説藝術的單一標準貶斥其價值者,本文提出從'技藝的文本化'角度重新理解作品特點,繼而由大量具體文例歸納出文本的技藝性質與製作方法。通過倡導對於文化語境的回歸... 針對歷來詬病清中葉才學小説中知識、學問、技藝内容者,或者持小説藝術的單一標準貶斥其價值者,本文提出從'技藝的文本化'角度重新理解作品特點,繼而由大量具體文例歸納出文本的技藝性質與製作方法。通過倡導對於文化語境的回歸,期冀推動才學小説的概念匡補與價值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學小説 技藝性 製作法 小説藝術 文化語境
下载PDF
学术史视野中《红楼梦》人物结局问题的内涵与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0-182,共23页
站在历经百年的红学史立场上,本文紧扣曹雪芹及续作者对于笔下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其人生归宿的安排,试图以此为切口,梳理清代评点者与现代学者之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研究者倾向于聚焦人物死亡、出家等事件类型,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他(她... 站在历经百年的红学史立场上,本文紧扣曹雪芹及续作者对于笔下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其人生归宿的安排,试图以此为切口,梳理清代评点者与现代学者之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研究者倾向于聚焦人物死亡、出家等事件类型,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他(她)们又从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等小说艺术诸方面出发,评论创作的得失。至于文本探考与文体分析等研究方法的使用,亦是较为显明的特点。由这些看法意见的回顾,可以窥见不同的治学思维与路径,还能够进而总结出人物结局问题的学术意义。本文认为,经典化理论视野的借用,既有助于公允衡估《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功过,也能正面推进有关古代小说名著的缺憾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史 人物结局 名著缺憾 文学经典化
原文传递
论世情题材小说中人物的“道德困境” 被引量:2
14
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9,共11页
面对多方面人伦关系的利害冲突,或者两种道德准则的抵牾矛盾,人们常会陷于难以自拔的“道德困境”。具体而尖锐的伦理难题,考验着世情题材小说主人公抉择取舍时的道德原则、情感依托、人生信念与处事策略。在这个意义上,世情题材小... 面对多方面人伦关系的利害冲突,或者两种道德准则的抵牾矛盾,人们常会陷于难以自拔的“道德困境”。具体而尖锐的伦理难题,考验着世情题材小说主人公抉择取舍时的道德原则、情感依托、人生信念与处事策略。在这个意义上,世情题材小说对于女性节、孝两难,以及人物遭遇的其他道德悖论的表现,值得研究者予以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情题材 小说伦理叙事 道德困境
原文传递
老来得子:明清世情题材小说中的一种伦理叙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73,共21页
以古代小说主要是明清世情题材小说的伦理叙事为例证,本文首先厘析了"老来得子"的生育问题及其三大原由——纳妾、修德祷神和转世托生,又擘分出其产生的收养问题及其两种类型——过继为子和收认螟蛉。考察"老来得子"... 以古代小说主要是明清世情题材小说的伦理叙事为例证,本文首先厘析了"老来得子"的生育问题及其三大原由——纳妾、修德祷神和转世托生,又擘分出其产生的收养问题及其两种类型——过继为子和收认螟蛉。考察"老来得子"的影响时,注意到一则既有的伦理关系被催生出新变,引发一连串人事、情感与权力的更易,再则是新产生了若干伦理关系。本文还认为,在开篇这个塑造人物和组织人物关系的叙事端点,以及"失而复得"的叙述结构两方面,"老来得子"具备巨大的叙事潜能和意义,值得予以认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来得子 世情题材小说 情节模式 伦理 叙事
原文传递
古代小说中的凝视与回眸——从《红楼梦》谈起
16
作者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0-206,共17页
透视古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凝视"与"回眸"作为男女碰面时眼部的特写镜头,在叙述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大旨谈情的《红楼梦》多处放大了对眼神的细部刻绘,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等文言小说,从《金瓶梅》和"三... 透视古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凝视"与"回眸"作为男女碰面时眼部的特写镜头,在叙述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大旨谈情的《红楼梦》多处放大了对眼神的细部刻绘,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等文言小说,从《金瓶梅》和"三言二拍"到晚清《花月痕》《品花宝鉴》等白话小说,大都有这方面的关注。《红楼梦》中大致有男子凝视、女子凝视而微笑、男女对视互觑等三种眼部动作模式与情节类型,可以一窥爱情小说叙事与抒情的堂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凝视 回眸 动作描写 情节类型
原文传递
论《三国》、《水浒》以降明清小说的兄弟结拜叙事
17
作者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堪称明清小说中的'结拜双典'。本文以作为历代风俗与社会现象的兄弟结拜为切入口,首先推源溯流,呈现出通俗小说史上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与世情小说(《金瓶梅》《歧路灯》)代...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堪称明清小说中的'结拜双典'。本文以作为历代风俗与社会现象的兄弟结拜为切入口,首先推源溯流,呈现出通俗小说史上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与世情小说(《金瓶梅》《歧路灯》)代兴背景之下,结拜叙事的互文状况与演变特点——着重体现在结拜者反目绝交的情节上;其次从情节叙事角度,挖掘出世情题材小说兄弟结拜描写的意义;最后通过梳理明清以来官方与民间对于结拜的舆论态度和观点主张,探讨了相关小说叙事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结拜 世情小说 叙事伦理 典范
原文传递
稗官之师——“才学小说”整体观视野下的人物设计与文化心态
18
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5-244,共20页
有关"才学小说"研究的方向,可以倡导(也是一定意义的回归)一种新的视野与思路——"整体观"。以此为指导,本文由四位作家创作之际近似的家世哀感与暮年心态出发,考察作品呈现的老师这一类型角色,着重论析了"才... 有关"才学小说"研究的方向,可以倡导(也是一定意义的回归)一种新的视野与思路——"整体观"。以此为指导,本文由四位作家创作之际近似的家世哀感与暮年心态出发,考察作品呈现的老师这一类型角色,着重论析了"才学小说"对于"师"道的热衷态度及各自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注目其蕴含的寻父与事母的文化效应。这一个案研究,既有助于探讨"才学"如何进入"才学小说"构思的核心层面,更足以揭示小说丰厚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学小说 整体观 人物类型 文化心态
原文传递
论吴敬梓科考心态之转变及其原因
19
作者 于红慧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4年第1期84-90,共7页
吴敬梓通常被视为反科举、反八股的文人,然而他早年热衷科举考试的态度,与晚年弃绝仕进重视文行出处的心态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而狂傲率真的文人性情、价值追求的改变及颜李学说的影响是他心态转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吴敬梓 科举考试 心态转变
原文传递
论古代小说中伦理道德批评的特点与焦点
20
作者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5-27,共13页
众多古代小说的序跋评点,具备伦理道德批评的属性.它们的总体特点是,首先,以有关世教作为文本社会功能与文体优长之所在.其次,道德价值构成了作品维护生存权利的“挡箭牌”,也给写实与虚构关系问题的处理划出了一道底线.从清代小说评点... 众多古代小说的序跋评点,具备伦理道德批评的属性.它们的总体特点是,首先,以有关世教作为文本社会功能与文体优长之所在.其次,道德价值构成了作品维护生存权利的“挡箭牌”,也给写实与虚构关系问题的处理划出了一道底线.从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到张竹坡,古代小说的伦理道德批评还逐步形成了人伦关系的聚焦重点,值得引起读者高度关注,并从文学、伦理学、历史等多个维度挖掘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伦理道德批评 小说评点 人伦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