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腺体图像识别技术与胞饮突检测在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中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朱闽波 陈良 +2 位作者 施政 陈丽萍 胡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1期1422-1424,F0003,共4页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腺体图像识别技术与胞饮突检测在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中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7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其手术前1~3个月经周期内曾行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未行胚胎移植术本周期经排...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腺体图像识别技术与胞饮突检测在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中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7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其手术前1~3个月经周期内曾行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未行胚胎移植术本周期经排卵检测证实排卵后第3~5天(种植窗口期内)行宫腔镜探查采集宫腔镜下内膜图像,结合已报道的图像识别算法重新设计计算机图像识别软件[EM-eye识别系统2.0(内测版)]进行子宫内膜腺体计数及腺体开口大小计算,同时在手术中采集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制片后通过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扫描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数量及形态。以上患者均于宫腔镜术后1~3个月经周期内进行胚胎移植术根据患者的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子宫内膜腺体密度、开口大小、子宫内膜胞饮突的数量及形态。结果妊娠组子宫内膜腺体计数、子宫内膜腺体开口大小均高于未妊娠组(均P <0.05)妊娠组单张图片胞饮突平均计数高于未妊娠组(P <0.05),两组发育状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胞饮突计数与子宫内膜腺体计数、腺体开口大小均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腺体图像识别技术与胞饮突检测均能较好的反映子宫内膜容受性,并对预测妊娠结局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体 图像识别 胞饮突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下载PDF
论生殖中心的运行机制
2
作者 朱闽波 冒韵东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2-45,57,共5页
近10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大规模的进入临床应用,集男、女不孕和遗传诊断为一体,兼顾生殖医学基础研究的大型生殖中心日益增多。但目前各生殖中心运行及管理模式尚无定式。通过分析各种运行模式的特点以及数字化、医疗助理、心理... 近10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大规模的进入临床应用,集男、女不孕和遗传诊断为一体,兼顾生殖医学基础研究的大型生殖中心日益增多。但目前各生殖中心运行及管理模式尚无定式。通过分析各种运行模式的特点以及数字化、医疗助理、心理咨询等新型医疗手段在生殖中心构建中的应用,探讨生殖中心的合理运行机制,从而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技术 辅助 组织和管理 心理学 临床 咨询 数字化 医疗助理
下载PDF
宫腔镜对子宫内膜质量和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影响
3
作者 朱闽波 陈丽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质量与容受性的相关性及对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孕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患者将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进行干预治疗...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质量与容受性的相关性及对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孕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患者将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基础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后各指标的结果,进而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孕激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略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孕的患者而言,采取使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的干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的环境,促进患者孕激素以及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分泌,能有效提升患者进行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子宫内膜质量 容受性 相关性 试管婴儿 成功率
下载PDF
图像识别分析子宫内膜腺体密度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施政 朱闽波 +2 位作者 陈丽萍 胡敏 童春芽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11期1429-1431,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经高清宫腔镜检查过程中,对所采集内膜图像进行子宫内膜腺体识别并计算腺体密度,用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98例接受自然周期胚胎移植的患者,在胚胎移植周期前... 目的 探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经高清宫腔镜检查过程中,对所采集内膜图像进行子宫内膜腺体识别并计算腺体密度,用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98例接受自然周期胚胎移植的患者,在胚胎移植周期前1~3个月经周期内,于经排卵监测证实排卵后第3~7天(种植窗口期前后2 d内)行宫腔镜探查,测量宫腔横径、纵深长度等形态学数据,采集宫腔镜下内膜图像,结合已报道的图像识别算法重新设计计算机图像识别软件(Glands Detector),进行子宫内膜腺体识别并计算内膜腺体密度。根据最终的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子宫内膜腺体密度。结果 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抗苗勒管激素(AMH)和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妊娠组子宫内膜腺体密度高于未妊娠组(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原发与继发不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 利用宫腔镜检查宫腔情况并通过图像识别软件对所采集图像进行腺体分析,能较好地反映子宫内膜容受性,并对预测妊娠结局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图像识别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宫腔镜下机械分离与能量分离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施政 陈丽萍 朱闽波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3期330-331,420,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分离方法对宫腔形态恢复和月经恢复的效果,探讨两种分离方法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0例,比较机械分离和能量分离术后宫腔形态和月经恢...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分离方法对宫腔形态恢复和月经恢复的效果,探讨两种分离方法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0例,比较机械分离和能量分离术后宫腔形态和月经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两组中度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重度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中度、重度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中度粘连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高于B组(<0.05),两组重度粘连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不论使用何种分离方式,临床预后均欠佳。因此对于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仍需进一步地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宫腔粘连 机械分离 能量分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微刺激术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再次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施政 陈丽萍 朱闽波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在移植周期使用小刮匙轻轻搔刮子宫内膜是否有助于提高既往有移植失败史患者的妊娠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移植失败,并再次行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的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5例为研究组,于胚胎移... 目的探讨在移植周期使用小刮匙轻轻搔刮子宫内膜是否有助于提高既往有移植失败史患者的妊娠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移植失败,并再次行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的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5例为研究组,于胚胎移植周期月经第1~3天行内膜微刺激;42例为对照组,未行子宫内膜微刺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研究组临床妊娠56例,其中流产15例,宫外孕2例;对照组临床妊娠9例,流产4例,无宫外孕。研究组胚胎着床率为28.63%(73/255),临床妊娠率为38.62%(56/145),活产率为26.90%(39/145),均高于对照组的[17.11%(13/76)、21.43%(9/42)、11.90%(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刺激术通过局部损伤子宫内膜,在促进子宫内膜修复过程中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对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能明显提高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子宫内膜微刺激 反复移植失败 着床率 妊娠率
下载PDF
miR-181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闽波 陈丽萍 刘英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miR-181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45例女性作为对照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所... 目的探讨miR-181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45例女性作为对照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所有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iR-181a指标表达情况,分析miR-181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结果检测结束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miR-181a表达量△Ct计算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比较各分期患者miR-181a表达量发现Ⅲ期、Ⅳ期患者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Ⅳ期患者miR-181a表达量明显高于Ⅰ、Ⅱ、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miR-181a表达量越高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病灶细胞增殖、迁移的概率越高。结论 miR-181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miR-181a表达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灶细胞增殖、迁移呈正相关,miR-181a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a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表达 细胞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全程信息化管理在妇科医院感染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闽波 杨名洁 陈丽萍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年第10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究全程信息化管理在妇科医院感染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妇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抽出4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期间未开展全程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实施前;从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抽出4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期间开展全... 目的:探究全程信息化管理在妇科医院感染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妇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抽出4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期间未开展全程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实施前;从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抽出4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期间开展全程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妇科高危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医师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及医院感染高危风险时间统计情况。结果:实施后妇科高危患者开展全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其医院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而且实施后医师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感染高危风险时间低于实施前(P<0.05)。讨论:全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妇科应用效果较高,能够降低妇科高危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有助于完善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方便医师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提高高危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信息化管理 医院感染 高危患者 妇科
原文传递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雪青 陈丽萍 +2 位作者 施政 胡敏 朱闽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9期1708-1711,共4页
目的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持续随访24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妊娠率... 目的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持续随访24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妊娠率,整理患者社会性资料(年龄、BMI),疾病资料(不孕类型、不孕年限、盆腔手术史),手术及治疗情况(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类型、r-AFS分期、促排卵用药、术后辅助用药),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5例(56.25%)患者成功妊娠,其中术后6个月内妊娠31例(38.75%),术后7~12个月成功妊娠12例(15.00%),术后13~24个月成功妊娠2例(2.50%)。年龄≥35岁、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rAFS分期(Ⅲ期、Ⅳ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妊娠的高危因素(P<0.05);术后辅助用药及促排卵用药是患者术后妊娠的保护因素(P<0.05)。r-AFS分期与术后妊娠率呈负相关关系,而促排卵用药、术后辅助用药与术后妊娠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年龄≥35岁、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r-AFSⅢ期与r-AFSⅣ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妊娠的高危因素,建议患者尽早及时开展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辅助用药、促排卵用药,加强术后管理,提升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腹腔镜 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 妊娠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白假丝酵母相关基因表达对耐药性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雪青 胡敏 +1 位作者 孙宛 朱闽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探讨白假丝酵母CDR1/CDR2和MDR1基因表达对耐药性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9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的白假丝酵母109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09株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耐药的... 目的探讨白假丝酵母CDR1/CDR2和MDR1基因表达对耐药性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9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的白假丝酵母109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09株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耐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采用PCR法检测白假丝酵母耐药基因CDR1、CDR2、MDR1表达,氧化应激相关基因CAP1、GRP2以及ROS清除相关基因SOD2、SOD5表达情况。结果109株白假丝酵母中65株对氟康唑敏感,44株对氟康唑耐药。耐药株组耐药基因CDR1、CDR2以及MDR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敏感组菌株(P<0.05)。耐药株组氧化应激基因CAP1、GRP2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敏感组菌株(P<0.05),耐药株组ROS清除相关基因SOD2、SOD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组菌株(P<0.05)。CDR1、CDR2以及MDR1与CAP1、GRP2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CDR1、CDR2以及MDR1与SOD2、SOD5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白假丝酵母耐药菌株出现外排泵基因CDR1/CDR2以及MDR1高表达,这可能是白假丝酵母耐药机制之一,此外,CDR1/CDR2以及MDR1基因的高表达可降低白假丝酵母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白假丝酵母对氧化应激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性阴道炎 白假丝酵母 CDR1/CDR2 MDR1 耐药性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