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豆素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慧彦 苏梦洋 朱陈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8,共11页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医药、分析、光学等领域均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其绿色高效的合成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之中。香豆素母核上具有多个活性位点,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不同结构的衍生物。因此,香豆素类化合物拥有巨大的潜在应...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医药、分析、光学等领域均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其绿色高效的合成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之中。香豆素母核上具有多个活性位点,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不同结构的衍生物。因此,香豆素类化合物拥有巨大的潜在应用研究价值。本文首先综述了香豆素母核结构的几种经典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接着介绍了吡咯、吡啶、呋喃和吡喃等各种杂环修饰香豆素的合成,展望了香豆素衍生物合成和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机遇及挑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3-(3-香豆素基)丙烯醛的制备及其多组分反应构建双杂环化合物
2
作者 朱陈浩 苏梦洋 +1 位作者 宗斯轶 王慧彦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12期47-52,共6页
用3-乙酰基香豆素与Vilsmeier试剂反应得到具有共轭结构且含有活泼醛基的3-(3-香豆素基)丙烯醛,考察了原料配比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3-乙酰基香豆素用量为4 mmol,三氯氧磷(POCl_(3))用量为1.6 mL,DMF用量8 mL,在60℃时产... 用3-乙酰基香豆素与Vilsmeier试剂反应得到具有共轭结构且含有活泼醛基的3-(3-香豆素基)丙烯醛,考察了原料配比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3-乙酰基香豆素用量为4 mmol,三氯氧磷(POCl_(3))用量为1.6 mL,DMF用量8 mL,在60℃时产率最高。将合成的香豆素丙烯醛用于多组分反应中,构建了既含有香豆素环又含有吡啶/吡喃结构的7个双杂环化合物。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核磁、高分辨质谱表征,并对化合物Ⅱa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丙烯醛 Vilsmeier试剂 多组分反应 双杂环化合物
下载PDF
万峰山森林群落演替中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数量特征分析
3
作者 张敏倩 袁剑飞 +6 位作者 钟在云 谭斌 华朝晖 冯显帮 邹哲宇 朱陈浩 郭联华 《浙江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2015年7月,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统计分析了四川邻水县万峰山近60年的人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润楠Machilus pingii林演替序列过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和养分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结构和... 2015年7月,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统计分析了四川邻水县万峰山近60年的人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润楠Machilus pingii林演替序列过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和养分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针阔混交林枯落物营养元素和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中土壤有机碳与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地,分别达27.000 g·kg-1,248.500 g·kg-1;润楠林的p H值为4.4,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地。土壤表层微生物总数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润楠林,且与土壤总孔隙度相关性较高;针阔混交林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地;润楠林放线菌数量比其它2种林地高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峰山 群落演替 润楠林 土壤养分状况 枯落物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香豆素噻唑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4
作者 朱陈浩 苏梦洋 +3 位作者 张新宇 武宝萍 宗斯轶 王慧彦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乙醇为溶剂,无需外加任何催化剂,用3-(2-溴代乙酰基)香豆素、硫脲和芳香族甲醛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12个香豆素噻唑腙类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是首次报道.反应微波功率为150 W,反应时间15-20 min,产率60%-86%,对合成的...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乙醇为溶剂,无需外加任何催化剂,用3-(2-溴代乙酰基)香豆素、硫脲和芳香族甲醛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12个香豆素噻唑腙类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是首次报道.反应微波功率为150 W,反应时间15-20 min,产率60%-86%,对合成的新产物进行了熔点、^(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考察了化合物3g、3j和3l对Cu^(2+)的识别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3l与Cu^(2+)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考察化合物3l对13种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化合物3l对Cu^(2+)、Co^(2+)和Ni^(2+)表现出良好的UV-Vis及裸眼识别能力.滴定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l与Cu^(2+)形成了1∶1型配合物,3l与Co^(2+)和Ni^(2+)均形成了2∶1型配合物.当pH值为3时,化合物3l可选择性识别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多组分反应 香豆素噻唑腙 离子检测 裸眼识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