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谱效关系及分子对接,探讨五味甘露抗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Pubchem、UniProt、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筛选五味甘露的活性成分及...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谱效关系及分子对接,探讨五味甘露抗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Pubchem、UniProt、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筛选五味甘露的活性成分及抗炎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细胞炎症模型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分析五味甘露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和药效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 Lib Dock软件将主要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取五味甘露抗炎成分125个,潜在抗炎靶点251个,得到核心靶点131个,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重要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富集到20条相关通路,其中涉及基因较多的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通路,诸多通路均涉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核心靶点。五味甘露的醋酸乙酯相能够抑制炎症相关的NLRP3、IL-1β、TNF的表达,且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05.0±11.4)mg·g^(-1)。LC-MS图谱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显示醋酸乙酯相中山柰酚、杨梅素、异荭草素、异槲皮苷和黄芪苷等黄酮类物质的离子强度远远高于单味药材且其母核结构与NLRP3受体蛋白的7个氨基酸活性位点有显著的相互作用。结论五味甘露抗炎的主要物质为黄酮类,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起到抗炎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谱效关系及分子对接,探讨五味甘露抗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Pubchem、UniProt、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筛选五味甘露的活性成分及抗炎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细胞炎症模型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分析五味甘露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和药效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 Lib Dock软件将主要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取五味甘露抗炎成分125个,潜在抗炎靶点251个,得到核心靶点131个,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重要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富集到20条相关通路,其中涉及基因较多的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通路,诸多通路均涉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核心靶点。五味甘露的醋酸乙酯相能够抑制炎症相关的NLRP3、IL-1β、TNF的表达,且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05.0±11.4)mg·g^(-1)。LC-MS图谱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显示醋酸乙酯相中山柰酚、杨梅素、异荭草素、异槲皮苷和黄芪苷等黄酮类物质的离子强度远远高于单味药材且其母核结构与NLRP3受体蛋白的7个氨基酸活性位点有显著的相互作用。结论五味甘露抗炎的主要物质为黄酮类,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起到抗炎作用。
文摘【背景】久坐行为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群体中广泛存在,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是其具体机制还缺乏较为完善的阐述。【目的】通过限制小鼠活动模拟久坐行为,从而阐明久坐导致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加剧的具体机制,为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57BL/6J雄性小鼠构建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ON)、2型糖尿病模型组(MOD)和2型糖尿病限制活动组(SED),通过限制小鼠活动的方法使其进行8周的久坐行为;采用试剂盒和形态学观察法测定小鼠糖脂代谢紊乱情况;HE和PAS染色观察小鼠回肠组织受损情况;采用RT-qPCR法测定小鼠粪便微生物的变化;采用TB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和肝脏中总胆汁酸含量;分别通过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小鼠回肠和肝脏组织中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G 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5,TGR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糖升高、血脂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口服葡萄糖耐量紊乱,而且肠道病理学变化明显,限制活动使T2DM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增加(P<0.05);T2DM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在门和属水平上的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限制活动加剧了这一情况;与正常组相比,T2DM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总胆汁酸含量增加,限制活动组总胆汁酸进一步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胆汁酸受体FXR和TGR5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限制活动后进一步抑制了这些受体的表达。同时,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也显示小鼠糖脂代谢水平与肠道菌群及肠道菌群代谢物胆汁酸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限制活动致使T2DM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加剧,其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失调,以及胆汁酸受体的进一步下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