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1
1
作者 朱风叶 李红 +1 位作者 乔继红 王全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共84个病灶,患者均在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2-6个月来院复查,采用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检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果 CT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6%、72.58%和100.00%,MRI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5%、91.94%和100.00%,MRI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CT(P<0.05);CT肿瘤包膜检出率为3.57%,显著低于MRI肿瘤包膜检出率10.71%(P<0.05)。结论MRI对于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诊断准确度高,明显优于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 原发性肝癌 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病灶残留及复发
下载PDF
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朱风叶 李红 +1 位作者 乔继红 王全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7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lmaging,MR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lmaging,MR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者6O例为研究对象,共84个病灶,患者均在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2—6个月来院复查,采用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1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l检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果CT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6%、72.58%和100.00%,MRI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5%、91.94%和100.00%,MRI诊断的准确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CT(P〈0.O5);CT肿瘤包膜检出率为3.57%,显著低于MRI肿瘤包膜检出率10.71%(P〈0.05)。结论MRI对于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诊断准确度高,明显优于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 原发性肝癌 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病灶残留及复发
下载PDF
鼻咽癌的CT与MRI的诊断效果对比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风叶 乔继红 +1 位作者 李红 王全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96-97,共2页
目的比较鼻咽癌的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耳鼻喉外科进行治疗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比较MRI和CT的诊断结果。结果鼻咽部位CT检出率为51.9%(27/52),MRI检出率为67.3%(35/52),MRI对鼻咽部位的检出率明... 目的比较鼻咽癌的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耳鼻喉外科进行治疗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比较MRI和CT的诊断结果。结果鼻咽部位CT检出率为51.9%(27/52),MRI检出率为67.3%(35/52),MRI对鼻咽部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颅底部位CT检出率为13.5%(7/52),MRI检出率为40.4%(21/52),MRI对颅底部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对于鼻咽癌患者不管是检查鼻咽部还是检查颅底部,MRI的诊断效果均要优于CT,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CT 诊断效果
下载PDF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纵膈畸胎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风叶 李红 +1 位作者 乔继红 王全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纵膈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纵膈畸胎瘤患者53例,收集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53例纵膈畸胎瘤患者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 目的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纵膈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纵膈畸胎瘤患者53例,收集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53例纵膈畸胎瘤患者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对纵膈畸胎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53例纵膈畸胎瘤患者中,囊性畸胎瘤者22例(41.50%),良性实质性畸胎瘤者21例(39.62%),恶性畸胎瘤者10例(18.86%);CT平扫对纵膈畸胎瘤的总检出率及总准确诊断率分别为75.47%(40/53)、56.60%(30/53),CT增强分别为100%(53/53)、96.22%(51/53),CT增强扫描对纵膈畸胎瘤的总检出率及总准确诊断率明显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畸胎瘤例均为良性病变,CT平扫瘤体外观主要呈现囊状,水样密度,壁薄完整,边缘光滑,CT增强扫描可见瘤体薄壁及瘤体内分隔明显强化,瘤体内未见明显强化;良性实质性畸胎瘤CT平扫可见瘤体包膜完整,瘤体内可见浅分叶,CT增强扫描可见瘤体轻度不均匀强化,瘤体实质部分为软组织密度;纵膈恶性畸胎瘤CT平扫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外观不规则,边界与周围组织模糊不清,瘤体内未见钙化影,CT增强扫描可见患者肿瘤向外突破包膜侵犯邻近脏器,病变区域呈现不均匀强化,中心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CT增强扫描可直观显示纵膈畸胎瘤的图像特征,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增强扫描 纵膈畸胎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CT及MRI诊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风叶 乔继红 +1 位作者 李红 王全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7期139-140,共2页
目的比较甲状腺结节CT及MRI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8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将MRI和CT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比对,比较MRI和CT对甲状腺结节诊断效果。结果 82例甲状腺结... 目的比较甲状腺结节CT及MRI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8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将MRI和CT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比对,比较MRI和CT对甲状腺结节诊断效果。结果 8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发现77例患者为良性,5例为恶性;82例患者CT扫描检查发现50例患者为良性结节,3例患者为恶性结节,漏诊和误诊29例,诊断符合率为64.6%(53/82),MRI对甲状腺结节检查发现61例为良性,4例恶性结节,漏诊和误诊17例,诊断符合率为79.3%(65/82),MRI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CT在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价值,而MRI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MRI CT 诊断效果 比较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朱风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系统研究DR与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经手术或穿刺明确诊断的肺动脉栓塞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比较DR与CT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7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对于单侧的肺动脉栓塞,通过C... 目的系统研究DR与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经手术或穿刺明确诊断的肺动脉栓塞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比较DR与CT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7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对于单侧的肺动脉栓塞,通过CT检测有91.26%的准确率,而通过DR检测仅有70.18%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32,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在双侧的外伤性中假性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通过CT检测有96.82%的准确率,而通过DR检测仅有78.23%的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比较P=0.030,表明两者之间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而通过对比分析DR检查单侧肺动脉栓塞与双侧肺动脉栓塞其准确率分别为70.18%和78.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通过对比分析CT检查单侧肺动脉栓塞与双侧肺动脉栓塞其准确率分别为91.26%和96.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结论在对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中,CT的优势明显大于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影像学 DR CT
下载PDF
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风叶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31期4276-427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X线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或穿刺明确诊断的创伤性假性肺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与多层螺旋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对于单发性的创伤性假性肺囊肿... 目的对比分析X线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或穿刺明确诊断的创伤性假性肺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与多层螺旋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对于单发性的创伤性假性肺囊肿,多层螺旋CT检测有90.00%的准确率,X线检测有68.93%的准确率,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于在多发性创伤性假性肺囊肿,多层螺旋CT检测有97.25%的准确率,X线检测有76.85%的准确率,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优势明显大于X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肺囊肿 创伤性 诊断 X线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学诊断特点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朱风叶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4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采用CT影像学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共有肿块25个,结肠4个,小肠12个,胃及十二指肠9个.... 目的 探讨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采用CT影像学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共有肿块25个,结肠4个,小肠12个,胃及十二指肠9个.有清楚的肿瘤边界,术前定位准确11例;直接对周边器官造成侵犯,与邻近结构明显粘连,边界不清,术前定位错误或不确定9例.转移4例,其中肠系膜转腹水2例,肝转移2例.本组CT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9例,其他11例按肉瘤、异位嗜铬细胞瘤、胃泌素瘤误诊,诊断为种类未明的腹部肿瘤或胃外肿块.本组良性5例,恶性15例.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采用CT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可对其他临床影像学检查存在的局限性加以弥补,对早期诊治及预后评估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影像学 诊断特点
原文传递
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朱风叶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5期78-79,共2页
目的:对30例疑似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20排螺旋CT表现进行观察,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疑似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腹部320排螺旋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组... 目的:对30例疑似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20排螺旋CT表现进行观察,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疑似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腹部320排螺旋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组和非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组。结果:30例疑似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中,18例检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检出率为60.0%。肠系膜上动脉有软斑与混合斑时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发生率较高。结论: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螺旋CT 孤立性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风叶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4期75-76,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人群与30例胆管癌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在30例胆管...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人群与30例胆管癌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在30例胆管癌患者中,胆管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26±0.011 mm^2/1000a;而正常人群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50±0.019 mm^2/1000a,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2组之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在对胆管癌部位的影像学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加权成像 胆管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