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科学主义与草创期中国文论建构
1
作者 朱首献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1,159,共12页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价值鹄的,笃信科学万能,推行学科归约逻辑,取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域限,将实验归纳和进化方法提升为研究诸学之“息壤”。草创期中国文论在价值论、学科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建构上深受科学主义影响,形成其以...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价值鹄的,笃信科学万能,推行学科归约逻辑,取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域限,将实验归纳和进化方法提升为研究诸学之“息壤”。草创期中国文论在价值论、学科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建构上深受科学主义影响,形成其以自然科学价值取代文论特殊价值,将文论归入自然科学范畴,将实证、归纳、进化术提升为文论普遍方法等特征。科学主义在推动草创期中国文论知识体系细化、文学分门别类研究、扬弃整体直观的印象式浑言立论而导向深入细致的析言研究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在为草创期中国文论提供学科建构理念、发掘学术增长点之余,也给此后中国文论的建构和发展留下了至今依然未能完全超越的学科之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草创期 中国文论 建构
下载PDF
千里江山千里画——书写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的大美篇章
2
作者 朱首献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6期7-9,共3页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康庄之路,众所群趋。共同富裕是中国之治的初心,也是广大中国人民群众最真切的共同期盼。张国云的报告文学新著《浙里风--共同富裕浙江纪实》(以下简称《浙里风》)以浙江“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建设为主线,以破...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康庄之路,众所群趋。共同富裕是中国之治的初心,也是广大中国人民群众最真切的共同期盼。张国云的报告文学新著《浙里风--共同富裕浙江纪实》(以下简称《浙里风》)以浙江“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建设为主线,以破解浙江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为核心,以五水共治、山海协作、百亿帮扶、乡村治理、自我革命、生态立省等浙江探索共同富裕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为依托,在市场经济、历史人文、现代法治、富民惠民、绿色发展、万村共富、城乡融合、全域和美等多个主题的纵横交织中大手笔、全景式、多声部、一体化呈现了浙江创新共同富裕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气势磅礴的大美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立省 共富 五水共治 治国之道 共同富裕 八八战略 历史人文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当代大众文化的人文批判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首献 叶晓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89-94,共6页
同时下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关于当代大众文化的乐观主义论调不同,作者认为,当代大众文化对于人的本质,尤其是人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是极其不利的。本文正是在对当代大众文化的特征及其负面效应的把握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当代大众... 同时下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关于当代大众文化的乐观主义论调不同,作者认为,当代大众文化对于人的本质,尤其是人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是极其不利的。本文正是在对当代大众文化的特征及其负面效应的把握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当代大众文化违背人文主义的内在本质,藉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感官愉悦 精神异化 否定维度 人文批判
下载PDF
论“文学是人学”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7
4
作者 朱首献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传统文艺理论在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时,往往倾向于从认识论和知识论哲学出发,将文学活动中的人仅仅看成是思维主体和认识主体。这种思维视觉的局限扼杀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张力和推衍能力。惟有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 传统文艺理论在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时,往往倾向于从认识论和知识论哲学出发,将文学活动中的人仅仅看成是思维主体和认识主体。这种思维视觉的局限扼杀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张力和推衍能力。惟有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这三个维度出发,才能准确把握“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含蕴,从而对这一传统命题作出恰当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人学 三个维度
下载PDF
存在与澄明:论存在主义的文艺人学观 被引量:3
5
作者 朱首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87-93,共7页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将本真意义上的人看作一种源始的、无规定性的存在,充分重视人的超越和自由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存在、真理、超越和自由为核心的文艺人学体系。存在主义文艺人学将人生提升为文艺本体,为我们提供了...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将本真意义上的人看作一种源始的、无规定性的存在,充分重视人的超越和自由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存在、真理、超越和自由为核心的文艺人学体系。存在主义文艺人学将人生提升为文艺本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入文艺本质的视角,也使人学精神成为文艺的主导精神。此外,存在主义文艺人学不仅反对传统的知识论文艺学,强调文艺之真只关乎人的存在,将文艺的价值根基从知识论转移到生存论上,而且还改写了传统的美是文艺本质的观念,强调真理更符合作为文艺的本质,使得文艺不再是美的象征,而成了真理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文艺人学 观念
下载PDF
阅读者的“在场”与“不在场”——文学阅读行为中的人学辩证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首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6,共4页
 文学阅读行为既是阅读者与文本以及写作者的一种对话行为,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行为中主动参与、介入,与文本、写作者、自我建构对话关系的一种行为。在文学阅读行为中,阅读者的主体能力的参与形成了他的"在场",而文本所具有的...  文学阅读行为既是阅读者与文本以及写作者的一种对话行为,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行为中主动参与、介入,与文本、写作者、自我建构对话关系的一种行为。在文学阅读行为中,阅读者的主体能力的参与形成了他的"在场",而文本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对于阅读者的"在场"产生一种反向解构力,这种反向解构力又导致阅读者的"不在场"。这种阅读者的既"在场"又"不在场"的辩证关系就构成了文学阅读行为的人学辩证法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行为 在场 不在场 人学辩证法
下载PDF
艺术想象与审美超越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首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64-67,共4页
本文从康德的想象作为中介的理论出发,对于艺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运作特征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艺术想象的中介性的见解。基于这种见解,作者进一步探讨了艺术想象与审美超越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表达了艺术想象在审美超越中的中介桥... 本文从康德的想象作为中介的理论出发,对于艺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运作特征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艺术想象的中介性的见解。基于这种见解,作者进一步探讨了艺术想象与审美超越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表达了艺术想象在审美超越中的中介桥梁作用的观点,深入论述这一观点则是作者所极力想做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想象 中介 审美超越
下载PDF
文艺人学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首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35-40,共6页
文艺人学是在文艺学和人学两个学科的知识背景下生成的文艺研究学科,是“文艺学和人学的融合”。文艺人学有着独特的学科定位以及特殊的研究对象、范畴和研究方法。文艺人学的构设既有理论的合理性,也有逻辑的合法性;它的生成既是中国... 文艺人学是在文艺学和人学两个学科的知识背景下生成的文艺研究学科,是“文艺学和人学的融合”。文艺人学有着独特的学科定位以及特殊的研究对象、范畴和研究方法。文艺人学的构设既有理论的合理性,也有逻辑的合法性;它的生成既是中国当代文艺实践的需要,也是文艺学建设的内在要求以及文艺学自身逻辑运动的必然结果。文艺人学的发展一方面需依托文艺学研究的现代成果,另一方面又需借助人学的理论视界,这决定了其在学科生成和理论生长中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人学 学科 文艺理论 中国
下载PDF
文艺活动论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首献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共5页
关键词 文艺活动论 当代意义 文艺理论思潮 20世纪 艺术本体论 文学活动 文艺学体系 反映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与文艺学的当代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首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文艺学的当代性转换归根结底应当落脚在对"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深入研究及其理论蕴涵的开拓上。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中所包含的对"实践的人"、"人的实践"的思考,对于我们推进文艺学的当代性发展具... 文艺学的当代性转换归根结底应当落脚在对"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深入研究及其理论蕴涵的开拓上。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中所包含的对"实践的人"、"人的实践"的思考,对于我们推进文艺学的当代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构意义。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思想,深入探讨了它在文艺学的当代性发展中与新的文艺本体的确立、文艺学当代性转换的逻辑起点的建构以及重新认识文艺本身等重大理论问题方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践人学思想 文艺学 当代性
下载PDF
论文学史的“个体意识”与“类意识”——百年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论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首献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2年第2期41-51,共11页
个体意识与类意识是文学史活动的核心矛盾,对其研究是文学史理论的首要课题。就百年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来看,类意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坊间大量的文学史往往是'千人一面',而不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在这个意义上... 个体意识与类意识是文学史活动的核心矛盾,对其研究是文学史理论的首要课题。就百年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来看,类意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坊间大量的文学史往往是'千人一面',而不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在这个意义上,个体意识的觉醒是当前文学史学科的要务,这无论对于该学科的知识创新还是重写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个体意识 类意识
下载PDF
实证精神、进化观念与历史眼光——论胡适白话文学史观的科学主义向度
12
作者 朱首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9-114,147,共7页
白话文学史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核心形态之一,真正架构这种文学史观并使之产生重要影响的非胡适莫属。正是他的筚路蓝缕之功,以实证、进化和历史眼光为核心的科学主义真正成为白话文学史观的内在义理,进而促成中国传统的以"... 白话文学史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核心形态之一,真正架构这种文学史观并使之产生重要影响的非胡适莫属。正是他的筚路蓝缕之功,以实证、进化和历史眼光为核心的科学主义真正成为白话文学史观的内在义理,进而促成中国传统的以"文章辨体"、"历代诗综"为主体的文史之学顺利转型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之学。因此,考察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观及其背后的科学主义向度,对于我们全面理解20世纪早期的白话文学史观及其深层的复杂机制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白话文学史观 科学主义 向度
下载PDF
文艺人学本体论
13
作者 朱首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10,共8页
文艺人学本体论是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潮流。它的发生既是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自身逻辑运动的必然,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在中国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反响和回声。它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文学艺术的... 文艺人学本体论是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潮流。它的发生既是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自身逻辑运动的必然,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在中国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反响和回声。它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文学艺术的思维视角,同时,它的理论盲点也是我们在建构当代形态的文艺理论时所应当扬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人学 本体论
下载PDF
走向民间:整理国故与文学史料的范畴重构
14
作者 朱首献 沈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64-72,共9页
基于对传统学术中崇雅鄙俗之旧习的反拨,新文化派学人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提出了平视雅俗的学术理念,并将其作为该运动的基本原则加以贯彻。在落实雅俗平等学术理念的过程中,为祛除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对民间文化的偏见,突显民间文化研究的... 基于对传统学术中崇雅鄙俗之旧习的反拨,新文化派学人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提出了平视雅俗的学术理念,并将其作为该运动的基本原则加以贯彻。在落实雅俗平等学术理念的过程中,为祛除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对民间文化的偏见,突显民间文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整理国故运动在重估传统时将重心从庙堂转向民间,偏重于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文化传统,呈现出扬俗抑雅的治学取向。这一治学取向将文学史家的史料观从圣人文章和骈文律诗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推动了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史料进入中国文学史著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运动 中国文学史书写 民间文学 民间立场
下载PDF
知识与真理:理性论人学与文学观念批判
15
作者 朱首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7-77,F0003,共2页
一部文学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关于人的思想发展的历史。在西方人学思想史上,最早出现的就是理性论人学,它从理性论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将人理解为“理性存在物”,并强调,人的本质实现的程度,从根本上说就取决于人的理性,取决于... 一部文学思想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关于人的思想发展的历史。在西方人学思想史上,最早出现的就是理性论人学,它从理性论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将人理解为“理性存在物”,并强调,人的本质实现的程度,从根本上说就取决于人的理性,取决于人对自身及其外在世界的认识程度。理性论人学往往从理性和认知的维度看待文学,秉持的是文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精神,并由此形成其特有的文学观念,这种文学思想在迎合启蒙主张的同时,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长久占据着绝对的统帅地位,由此而对西方的文学观念产生过深刻同时也极具片面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论 人学 文学观念 批判
下载PDF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观念
16
作者 朱首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4-97,共4页
 "法兰克福"学派因其文化批判理论而昭名于世,但其对于艺术本质的独到认识却常为理论界所忽视,本文从艺术的社会性与形式自律性、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与人的解放等三个方面对该派的艺术观念进行了学理性梳理及评析。
关键词 形式自律 反题 形式本体 人的解放
下载PDF
人文视野融合与当代审美文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擎 朱首献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人文精神的普遍失落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发展的主要桎梏。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应以人文精神为内涵,从大众审美文化与高雅审美文化视野的融合,以及传统—民族性文化与当代—世界性文化视野的融合这两个密切关联的层面开辟苏生的现实路径,以... 人文精神的普遍失落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发展的主要桎梏。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应以人文精神为内涵,从大众审美文化与高雅审美文化视野的融合,以及传统—民族性文化与当代—世界性文化视野的融合这两个密切关联的层面开辟苏生的现实路径,以健康发展的姿态参与当代中国文化的总体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视野融合 人文精神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中的史学本质论反思
18
作者 朱首献 《中国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98,201,共21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中,虽然文学史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这一结论广为认可,但在具体对待上,二者遭遇却不同:史常胜于文。这种史学本质论思维渗透于文学史实践诸方面。史学本质论文学史观坚持认为文学史的本质是“史”,进而将文学史纳入...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中,虽然文学史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这一结论广为认可,但在具体对待上,二者遭遇却不同:史常胜于文。这种史学本质论思维渗透于文学史实践诸方面。史学本质论文学史观坚持认为文学史的本质是“史”,进而将文学史纳入史学范畴,并在具体书写实践中借鉴史学的理念方法、体例设置、历史分期、叙述模式、话语惯例等。史学本质论文学史观强调社会历史情景对文学创作的决定性意义,有助于揭示文学发展同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文学”在文学史内部构成机制中的作用,模糊了文学史和史学之间应有的学科域限,也加重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学科与文学之间的区隔。文学史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学的,文学史的本质存在于“文”与“史”的“文史间性”之中。反思史学本质论文学史观是中国文学史回归其本质,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史,进而实现学科创新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本质论 文学史观 社会史学 文史间性
原文传递
梁启超“新史学”与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
19
作者 朱首献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41,共9页
20世纪初中国学界新生的文学观念与史学观念的兴起,以及二者的联姻,是促使中国文学史学科诞生的重要原因。深究这个原因,我们会发现,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新史学在早期国人自著中国文学史的生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考察二者的内在... 20世纪初中国学界新生的文学观念与史学观念的兴起,以及二者的联姻,是促使中国文学史学科诞生的重要原因。深究这个原因,我们会发现,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新史学在早期国人自著中国文学史的生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考察二者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理清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诸种重要问题,而且,它对我们把握当前中国文学史学科中的某些宿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20世纪早期 中国文学史书写
原文传递
科学主义与草创期中国文学史观建构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首献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3-168,共6页
自晚清西学东渐以来,科学主义主导着草创期中国文学史观的学术言路、精神内核、价值维度和话语模式,在为草创期中国文学史观提供新的话语支持、发掘学术增长点的同时,也给其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留下了迄今为止也无法超越... 自晚清西学东渐以来,科学主义主导着草创期中国文学史观的学术言路、精神内核、价值维度和话语模式,在为草创期中国文学史观提供新的话语支持、发掘学术增长点的同时,也给其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留下了迄今为止也无法超越的学术瓶颈。作为文学史家构筑的一个历史场域,文学史离不开著者的生命体验和美学感悟,科学主义只会给中国文学史观带来以科学的名义拒绝科学的扞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科学主义 草创期 中国 话语模式 西学东渐 精神内核 价值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