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经T_(6)、T_(8)水平入路的改良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肝移植术患儿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择期行肝移植术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0-3岁,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改良S...目的观察经T_(6)、T_(8)水平入路的改良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肝移植术患儿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择期行肝移植术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0-3岁,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改良SAPB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15例。气管插管后S组于双侧T_(6)、T_(8)水平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APB,注入0.25%罗哌卡因1 ml/kg+地塞米松0.2 mg/kg,各注射点等量均分。两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术后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咪达唑仑2μg•kg^(-1)•min^(-1)+瑞芬太尼3μg•kg^(-1)•h^(-1)镇痛,并根据Comfort评分调整瑞芬太尼泵速。记录术中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瑞芬太尼用量及瑞芬太尼持续使用时间。于术后1、2、3、4、5、6 d检测总胆红素、白蛋白、AST、ALT浓度。记录ICU治疗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中、术后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瑞芬太尼持续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 d比较,S组术后2 d AST浓度和术后4 d总胆红素、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C组术后2 d AST浓度和术后3 d 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S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改良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肝移植术患儿术中、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可为肝移植术患儿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经T_(6)、T_(8)水平入路的改良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肝移植术患儿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择期行肝移植术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0-3岁,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改良SAPB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15例。气管插管后S组于双侧T_(6)、T_(8)水平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APB,注入0.25%罗哌卡因1 ml/kg+地塞米松0.2 mg/kg,各注射点等量均分。两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术后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咪达唑仑2μg•kg^(-1)•min^(-1)+瑞芬太尼3μg•kg^(-1)•h^(-1)镇痛,并根据Comfort评分调整瑞芬太尼泵速。记录术中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瑞芬太尼用量及瑞芬太尼持续使用时间。于术后1、2、3、4、5、6 d检测总胆红素、白蛋白、AST、ALT浓度。记录ICU治疗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中、术后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瑞芬太尼持续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 d比较,S组术后2 d AST浓度和术后4 d总胆红素、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C组术后2 d AST浓度和术后3 d 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S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改良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肝移植术患儿术中、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可为肝移植术患儿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