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缘固体电介质击穿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朱鹤孙 丁洪志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8年第3期262-269,共8页
固体电绝缘击穿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有其完整的理论基础。经过人们长期的探索,已经提出了一些有关击穿的理论,如碰撞电离击穿理论、雪崩击穿理论、电荷陷阱理论等。对于一个公认的复杂的课题而言,这些都是很大的成就。然而,由于... 固体电绝缘击穿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有其完整的理论基础。经过人们长期的探索,已经提出了一些有关击穿的理论,如碰撞电离击穿理论、雪崩击穿理论、电荷陷阱理论等。对于一个公认的复杂的课题而言,这些都是很大的成就。然而,由于课题本身的复杂性,系统性的研究工作还不多见。已有的这些击穿机理,主要是集中在将规整晶格固体物理的成果应用到绝缘介质上。由于固体绝缘介质都是非晶体、半晶体和混合物等,难以用一个简单的能级模型进行解释。如大量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电介质的放电和击穿结构表现出分形特征,但用已有的击穿理论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 击穿 分形 固体电介质
下载PDF
富勒烯家族的新成员——布基管和布基洋葱
2
作者 朱鹤孙 解思深 付春生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5年第6期641-647,共7页
全碳分子的合成、性质以及内外装饰是当今科学界最前沿的课题之一,这归功于Kratchmer等人发现大量合成C<sub>60</sub>和其它富勒烯的方法,此后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对以C<sub>60</sub>为主的球形富勒烯分子及其... 全碳分子的合成、性质以及内外装饰是当今科学界最前沿的课题之一,这归功于Kratchmer等人发现大量合成C<sub>60</sub>和其它富勒烯的方法,此后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对以C<sub>60</sub>为主的球形富勒烯分子及其固体进行了所谓“地毯式轰炸”般地研究。进入1992年C<sub>60</sub>的研究热潮趋于平缓,大量的更细致的工作有待于长期坚持。1992年Ebbesen等人发现了大量合成布基管(buckytubes)或称纳米管(nanotubes)也有称石墨管(graphite tubule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布基管 布基洋葱
下载PDF
无团聚纳米氧化锆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8
3
作者 酒金婷 葛钥 +3 位作者 张涑戎 李立平 屠凡 朱鹤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67-871,共5页
采用高分子表面修饰-共沸蒸馏工艺成功地制备了纳米氧化锆微粒;合成过程中高 分子的空间位阻作用阻碍了前驱体颗粒的长大,通过与正丁醇的共沸蒸馏有效地脱除了前驱体 内的水分,在颗粒表面形成了正丁醇分子的包裹结构,在随后的干燥... 采用高分子表面修饰-共沸蒸馏工艺成功地制备了纳米氧化锆微粒;合成过程中高 分子的空间位阻作用阻碍了前驱体颗粒的长大,通过与正丁醇的共沸蒸馏有效地脱除了前驱体 内的水分,在颗粒表面形成了正丁醇分子的包裹结构,在随后的干燥过程中避免了颗粒间形成 强化学键,获得了平均粒径在20nm的无团聚的纳米微粒.纳米氧化锆微粒加入到润滑脂中能 明显改善后者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锆 表面修饰 共沸蒸馏 耐磨性能 制备 润滑脂
下载PDF
钴氧化物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对N_2O的分解 被引量:21
4
作者 郭林 吴波 +2 位作者 庄亚辉 李前树 朱鹤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表面经硬脂酸(ST)修饰的4种不同价态的钴氧化合物纳米微粒.初步摸索了合成的最佳条件,利用XRD、TEM、IR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钴纳米催化剂的物相、粒子的形貌和粒度及钴氧化物纳米微粒与表面活性剂有机基...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表面经硬脂酸(ST)修饰的4种不同价态的钴氧化合物纳米微粒.初步摸索了合成的最佳条件,利用XRD、TEM、IR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钴纳米催化剂的物相、粒子的形貌和粒度及钴氧化物纳米微粒与表面活性剂有机基团间的结合方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微粒呈球状、粒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COO-与Co(Ⅱ,Ⅲ)离子间以化学键相结合.利用流动法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钴氧化物纳米催化剂对N2O的催化分解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350℃焙烧制得的Co2O3纳米粒子对N2O的催化分解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氧化合物 催化分解 氧化氮 催化剂 大气污染
下载PDF
灵芝孢子中抗肿瘤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东旭 杨新林 +3 位作者 陈霖 王帮武 徐建兰 朱鹤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8-290,共3页
目的 :检测不同破壁率的灵芝孢子的醇提效果并用色谱技术对醇提物中的抗肿瘤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乙醇为溶剂对灵芝孢子粉进行振荡浸提 ,醇提物依次用硅胶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以各部分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为其抗肿瘤活性的指标。结果 ... 目的 :检测不同破壁率的灵芝孢子的醇提效果并用色谱技术对醇提物中的抗肿瘤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乙醇为溶剂对灵芝孢子粉进行振荡浸提 ,醇提物依次用硅胶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以各部分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为其抗肿瘤活性的指标。结果 :未破壁孢子 ,6 0 %~ 80 %及 99%破壁率孢子的醇提率分别为 5 % ,2 5 % ,33%。99%破壁率灵芝孢子的醇提物经硅胶柱分离 ,氯仿洗脱部分对Hela细胞无毒害作用 ;甲醇洗脱部分的抗肿瘤活性约为乙酸乙酯洗脱部分的 34倍 ;甲醇洗脱部分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得到 2种活性较强且组成较为简单的混合物(Ⅱ1和Ⅱ3 )。结论 :灵芝孢子破壁后醇提物含量远高于未破壁孢子 ;甲醇 水洗脱系统可用于灵芝孢子醇提物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RP HPLC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孢子 抗肿瘤活性 提取 分离
下载PDF
灵芝醇溶酸性组分的制备工艺与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黄书铭 杨新林 +2 位作者 王帮武 朱鹤孙 徐建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 :研究灵芝子实体中醇溶酸性组分 (ethanol solubleandacidiccomponents ,ESAC)制备工艺 ,并建立一种定量测定EASC含量的方法。方法 :灵芝精粉用无水乙醇浸泡 ,碱提酸化和氯仿萃取得ESAC组分 ;利用ESAC与浓硫酸的特征性颜色反应进... 目的 :研究灵芝子实体中醇溶酸性组分 (ethanol solubleandacidiccomponents ,ESAC)制备工艺 ,并建立一种定量测定EASC含量的方法。方法 :灵芝精粉用无水乙醇浸泡 ,碱提酸化和氯仿萃取得ESAC组分 ;利用ESAC与浓硫酸的特征性颜色反应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1 0 g级ESAC较优的制备工艺为 :灵芝精粉与无水乙醇的投料比 1 (g)∶1 5(mL) ,浸提时间 2 4h ,饱和NaHCO3溶液和氯仿萃取量分别为 1 30 0mL ,分 3次萃取。ESAC定量测定条件为 :样品量 1g ,溶剂 1 5mL ,浸泡 0 .5h ,50 %H2 SO4 乙醇溶液 ,1 0 0℃水浴加热 3min ,测定 490nm处光吸收值。结论 :本文提供的ESAC制备的工艺路线 ,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中药 醇溶酸性组分 制备工艺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液相放电法合成氮化碳晶体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超 曹传宝 +3 位作者 朱鹤孙 吕强 张加涛 项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A new electrodeposition system, with a thin nickel wire as the anode, was used to deposit the CN x thin film on Si(100) substrate from a dicyandiamide-saturated solution in acetonitrile at a high potential. During the... A new electrodeposition system, with a thin nickel wire as the anode, was used to deposit the CN x thin film on Si(100) substrate from a dicyandiamide-saturated solution in acetonitrile at a high potential. During the experiment, when a certain high potential was applied, spark occurred between the Ni wire anode and the Si(100) substrate.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sca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It was indicated that multiphase of α-C 3N 4, β-C 3N 4 and g-C 3N 4 was obtained in the films. This work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deposit carbon nitride material through a thin nickel wire anode and might provide a new route for preparing pure crystalline C 3N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放电法 合成 氮化碳晶体 薄膜 电化学沉积 针状镍电极 高硬度材料
下载PDF
丝素蛋白膜表面的等离子体磺酸化及体外抗凝血性能 被引量:28
8
作者 顾晋伟 杨新林 +1 位作者 王俐勇 朱鹤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10,共4页
从蚕丝中提取的丝素蛋白 (Silkfibroin)制备成薄膜 ,首次采用二氧化硫等离子体处理在材料表面引入磺酸基团 ;同时丝素蛋白膜用氨气等离子体处理后在表面接入氨基 ,利用 1,3 丙磺酸内酯与氨基的反应在材料表面接枝磺酸基团。采用X光电子... 从蚕丝中提取的丝素蛋白 (Silkfibroin)制备成薄膜 ,首次采用二氧化硫等离子体处理在材料表面引入磺酸基团 ;同时丝素蛋白膜用氨气等离子体处理后在表面接入氨基 ,利用 1,3 丙磺酸内酯与氨基的反应在材料表面接枝磺酸基团。采用X光电子能谱和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材料的表面性质。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能由体外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凝血酶时间 (TT)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均能在丝素蛋白膜表面有效地接枝磺酸基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膜 等离子体 体外抗凝血性能 体外凝血时间 磺酸化 蚕丝 医学生物材料
下载PDF
灵芝破壁孢子与不破壁孢子的显微镜观察与生化测定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新林 朱鹤孙 +2 位作者 赵东旭 徐建兰 匡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721-723,共3页
首次对灵芝破壁孢子与不破壁孢子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显微镜下观察,破壁孢子粉与不破壁孢子粉的形态明显不同,采取水提、酸提、水煮三种不同的提取方式,破壁孢子粉提取液中还原糖与多肽含量都明显高于不破壁孢子粉,结果提示经过... 首次对灵芝破壁孢子与不破壁孢子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显微镜下观察,破壁孢子粉与不破壁孢子粉的形态明显不同,采取水提、酸提、水煮三种不同的提取方式,破壁孢子粉提取液中还原糖与多肽含量都明显高于不破壁孢子粉,结果提示经过破壁处理后,灵芝孢子中的化学成分更容易被提取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 破壁 还原糖 多肽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类石墨氮化碳薄膜的电化学沉积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超 曹传宝 +3 位作者 朱鹤孙 吕强 张加涛 项顼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用 1:1.5的三聚氯氰和三聚氰胺的饱和乙腈溶液为沉积液 ,在Si(10 0 )衬底上室温常压下电化学沉积了CNx薄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FTIR)、X射线衍射图谱 (XRD)对沉积的CNx 薄膜进行了测试和分析。XRD的衍射峰... 用 1:1.5的三聚氯氰和三聚氰胺的饱和乙腈溶液为沉积液 ,在Si(10 0 )衬底上室温常压下电化学沉积了CNx薄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FTIR)、X射线衍射图谱 (XRD)对沉积的CNx 薄膜进行了测试和分析。XRD的衍射峰的结构数据与文献计算的类石墨相氮化碳的结构数据较为吻合。XPS结果表明沉积的薄膜中主要元素为C、N ,且N/C =0 .81,C1s和N1s的结合能谱中 2 87.84eV的碳和 4 0 0 .0 0eV的氮是样品中碳氮的主体 ,以C3 N3 杂环的形式存在。FTIR光谱中在 80 0cm-1、1310cm-1和 16 10cm-1的吸收峰也表明薄膜中存在C3 N3环 ,和XPS能谱的分析结果一致。Teter和Hemley预言的g C3 N4在结构形式上和三聚氰胺的完美脱胺缩聚物是一样的 ,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在样品中存在三嗪环 (C3 N3 ) ,支持XRD的实验结果。这说明CNx 薄膜中有类石墨相的C3 N4晶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氮化碳薄膜 电化学沉积 三聚氯氰 三聚氰胺
下载PDF
微波水热条件对氧化锌晶体的形态和粒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江锦春 程文娟 +2 位作者 张阳 朱鹤孙 沈德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5-258,254,共5页
利用微波水热法,以氢氧化锌为前驱物,在反应温度不小于100℃的情况下,成功地制备出氧化锌微晶.研究了水热条件对氧化锌微晶的晶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在水热环境下,当反应温度一达到100℃,氧化锌微粒就能快速形成和生长.反应温度在100℃时... 利用微波水热法,以氢氧化锌为前驱物,在反应温度不小于100℃的情况下,成功地制备出氧化锌微晶.研究了水热条件对氧化锌微晶的晶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在水热环境下,当反应温度一达到100℃,氧化锌微粒就能快速形成和生长.反应温度在100℃时,延长反应时间(~4h)氧化锌微晶的形貌和晶粒大小均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然而,升高反应温度氧化锌微晶的晶粒大小会略微地减小.另一方面,当反应前溶液中的pH值从9增大到12时,氧化锌微晶的形态从不规则的片状颗粒改变到长柱状晶粒.另外,随着溶液中pH值的增加,氧化锌微晶的结晶性变好、粒度变大.合理地解释了反应温度、溶液中的pH值对制得的氧化锌微晶的形态、晶粒粒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微晶 微波水热法 粒度 氢氧化锌 PH值 晶体
下载PDF
液相电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相关物理化学问题 被引量:9
12
作者 酒金婷 付强 +1 位作者 汪浩 朱鹤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1-578,共8页
利用液相电沉积技术制备了含氢类金刚石薄膜(DLC);讨论了应用电位和沉积碳源对沉积过程和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高介电常数、低粘度、分子中甲基基团直接与极性基团键合的有机液体是合适的沉积碳源;通过增加沉积电位将有利于薄... 利用液相电沉积技术制备了含氢类金刚石薄膜(DLC);讨论了应用电位和沉积碳源对沉积过程和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高介电常数、低粘度、分子中甲基基团直接与极性基团键合的有机液体是合适的沉积碳源;通过增加沉积电位将有利于薄膜中sp3碳的生长;最后,作者提出了液相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反应机理-极化-反应机制,在电场的作用下,有机分子被极化并在电极表面反应生成DLC薄膜和其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电沉积 类金刚石薄膜 物理化学 DLC薄膜 碳源 反应机理 结构
下载PDF
灵芝孢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3
作者 赵东旭 杨新林 +1 位作者 朱鹤孙 徐建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灵芝孢子研究方面的状况,包括成分分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灵芝孢子 化学组成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丝素蛋白膜上v Wf抗体的固定化及其体外抗凝血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运华 杨新林 +2 位作者 范翠红 李茂林 朱鹤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用凝血因子的抗体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凝血性能。以丝素蛋白膜为基质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辅助的共价交联方法对vWf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抗体进行了固定化。用酶联免疫法和抗体过剩法对固定化效果进行了评价 ,固定化... 用凝血因子的抗体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凝血性能。以丝素蛋白膜为基质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辅助的共价交联方法对vWf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抗体进行了固定化。用酶联免疫法和抗体过剩法对固定化效果进行了评价 ,固定化抗体的活性采用体外凝血时间 (APTT ,TT和PT)测定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vWf抗体固定化 ,丝素蛋白膜固定化vWf抗体后 ,其抗凝血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拓宽了抗体固定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同时为抗凝血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抗凝血性能 丝素蛋白膜 vWf抗体 固定化 抗凝血材料 生物材料 凝血因子
下载PDF
硼碳氮纳米管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籍凤秋 曹传宝 +2 位作者 薛守洪 王大鸷 朱鹤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3-367,共5页
以石墨粉和硼粉为原料,采用机械球磨法,在氨气气氛下球磨120h,然后在1200℃氨气条件下热处理6h, 成功的制备出竹节状的B-C-N纳米管.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电子能量... 以石墨粉和硼粉为原料,采用机械球磨法,在氨气气氛下球磨120h,然后在1200℃氨气条件下热处理6h, 成功的制备出竹节状的B-C-N纳米管.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纳米管的直径在50~180nm之间,长度可达20μm. EELS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纳米管由硼、碳和氮元素组成, 其B∶C∶N原子比为0.49∶1.00∶0.11,并对纳米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N纳米管 机械球磨法 竹节状 表征
下载PDF
碳化硅、氧化锆增韧氧化铝复相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云凯 钟家湘 +1 位作者 朱鹤孙 刘云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61-565,共5页
在纳米氧铝粉中加入碳化硅晶须和纳米氧化铝粉,通过烧结得到细晶的氧化铝基复相陶瓷,达到了提高氧化铝陶瓷断裂韧性的目的.研究了Nano-Al2O3/SiC(w)、ZrO2复相陶瓷的烧结温度、晶粒尺寸、SiC(w)含量等对... 在纳米氧铝粉中加入碳化硅晶须和纳米氧化铝粉,通过烧结得到细晶的氧化铝基复相陶瓷,达到了提高氧化铝陶瓷断裂韧性的目的.研究了Nano-Al2O3/SiC(w)、ZrO2复相陶瓷的烧结温度、晶粒尺寸、SiC(w)含量等对细晶Al2O3基复相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采用纳米Al2O3粉,可使烧结温度大幅度下降,在1600℃即可得到致密的细晶陶瓷材料.SiC(w)质量分数w为18%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断裂韧性值,KIC=6.96MPa·m1/2.晶须增韧的机理仍然是晶须的拔出和断裂.加入ZrO2后,利用ZrO2的相变增韧的效果,可以使Al2O3基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氧化锆 碳化硅 晶须 断裂韧性 复相陶瓷
下载PDF
水溶性C_(60)衍生物的光致细胞膜毒性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霖 杨新林 +2 位作者 彭鲲鹏 程福永 朱鹤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了在低功率 (≤ 1mW )激光下水溶性C60 丙二酸衍生物 (DMAC60 )对HeLa细胞细胞膜的光诱导损伤及该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Ca2 +]i)的变化。发现DMAC60 对HeLa细胞细胞膜的光诱导损伤过程在低浓度下 (≥1μ... 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了在低功率 (≤ 1mW )激光下水溶性C60 丙二酸衍生物 (DMAC60 )对HeLa细胞细胞膜的光诱导损伤及该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Ca2 +]i)的变化。发现DMAC60 对HeLa细胞细胞膜的光诱导损伤过程在低浓度下 (≥1μM )即可发生 ,而且有浓度依赖性。值得注意的是 ,实验发现在膜损伤发生前伴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瞬时性升高。这些结果直接证实细胞膜是C60 衍生物的光敏作用靶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AC60 HELA细胞 细胞膜 光诱导损伤 细胞内钙离子 水溶性 碳60衍生物
下载PDF
灵芝体外抗肿瘤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新林 赵东旭 +2 位作者 王利波 朱鹤孙 徐建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94-494,513,共2页
关键词 灵芝 抗肿瘤成分 提取 分离
下载PDF
新方法制备不溶性丝素薄膜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吕强 曹传宝 +2 位作者 张瑛 马西兰 朱鹤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52-1755,共4页
报道一种制备不溶性丝素蛋白薄膜的新方法 .在温和搅拌下 ,将丝素溶液浓缩至 1 6% ,通过调整干燥温度和干燥速率 ,直接获得不溶于水的丝素薄膜 .薄膜结构通过 FTIR-ATR和 XRD测定 ,同时对薄膜的机械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丝素薄膜在... 报道一种制备不溶性丝素蛋白薄膜的新方法 .在温和搅拌下 ,将丝素溶液浓缩至 1 6% ,通过调整干燥温度和干燥速率 ,直接获得不溶于水的丝素薄膜 .薄膜结构通过 FTIR-ATR和 XRD测定 ,同时对薄膜的机械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丝素薄膜在干燥温度高于 60℃时 ,有充足的 β折叠结构存在 ,机械性能良好 .当干燥温度为 70℃时 ,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 2 9.8MPa和 5 9.6% ,远远强于经过甲醇处理的丝素薄膜的机械性能 .当干燥温度高于 60℃时 ,材料在水中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由于在丝素薄膜的制备中避免了甲醇的使用并使材料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 ,此方法制备的丝素薄膜更为安全 ,应用会更广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机械性能 不溶性
下载PDF
阴极电沉积法制备高氮含量氮化碳薄膜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超 曹传宝 +2 位作者 朱鹤孙 吕强 黄福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0,共5页
用双氰胺在乙腈中的溶液作沉积液 ,以镀有铟锡氧化物 (ITO)的导电玻璃为衬底 ,在阴极上制备了高氮含量的CNx 薄膜。XPS分析表明 ,薄膜最高氮碳原子比N/C为 1 2 2 (接近C3 N4中氮碳计量比 ) ,碳和氮主要以C—N、CN的形式成键。FTIR支持XP... 用双氰胺在乙腈中的溶液作沉积液 ,以镀有铟锡氧化物 (ITO)的导电玻璃为衬底 ,在阴极上制备了高氮含量的CNx 薄膜。XPS分析表明 ,薄膜最高氮碳原子比N/C为 1 2 2 (接近C3 N4中氮碳计量比 ) ,碳和氮主要以C—N、CN的形式成键。FTIR支持XPS的分析结果。拉曼光谱与大多数报道的氮化碳的拉曼光谱不同 ,在 10 98和 195 0cm -1处有 2个明显的峰 ,前者可归属为C—N ,后者可归属为 CN 。在 5 0℃、12 5 0V下得到的样品薄膜的纳米硬度为 11 31GPa ,弹性模量为 86GPa。提出了极化竞争反应机制 ,简要的解释了CN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膜 电化学沉积 硬度 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