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焦在气化合成气中高温气化反应特性
被引量:
8
1
作者
朱龙雏
王亦飞
+2 位作者
陆志峰
李季林
王辅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49-4260,共12页
在固定床管式炉反应器中进行了煤焦在H_2O、CO_2、H_2和CO混合气氛中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气组成和加煤量对产物气组成以及碳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各实验条件下,合成气与煤焦反应后CO流量均增加最多,H_2少...
在固定床管式炉反应器中进行了煤焦在H_2O、CO_2、H_2和CO混合气氛中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气组成和加煤量对产物气组成以及碳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各实验条件下,合成气与煤焦反应后CO流量均增加最多,H_2少量增加。煤焦与CO_2的反应受到明显抑制。混合气体通过与煤焦反应可以提高有效气(CO+H_2)的含量,实验条件下反应出口气体中有效气浓度比反应结束时最多提高3.3个百分点。反应速率受气化剂之间的竞争和气化产物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在1100℃和1300℃时,煤焦在相同气化剂流量的合成气中的最高反应速率分别只有在纯气化剂(水蒸气或CO_2)中最高反应速率的49%和69%。受到多种气体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气体在孔道里的扩散和吸附对反应影响更加显著,随机孔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此类反应,而不考虑孔结构的均相模型和缩芯模型拟合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固定床
碳转化率
动力学
合成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灰和煤焦对气化合成气水煤气变换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朱龙雏
王亦飞
+2 位作者
张志丰
李季林
于广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93-3300,共8页
利用管式炉反应器,研究了气化合成气在较短停留时间(1~2 s)内较高温度下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特性。考察了煤中灰分以及1100℃热解煤焦对气化合成气变换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900℃以下合成气水煤气变换反应较难发生,CO转化率接近于0,...
利用管式炉反应器,研究了气化合成气在较短停留时间(1~2 s)内较高温度下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特性。考察了煤中灰分以及1100℃热解煤焦对气化合成气变换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900℃以下合成气水煤气变换反应较难发生,CO转化率接近于0,而1300℃时能发生一定程度的逆向变换反应,但不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煤灰对正逆向水煤气变换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只加快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反应方向。尽管高温下煤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烧结现象,但较高温度下,煤灰对反应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实验条件下,相比于空白实验,加入煤灰介质后,合成气CO转化率在700,900,1100℃时分别增加了0.9%,0.8%,2.3%;而干燥合成气在700℃时仍检测不到反应的发生,在900和1100℃时,CO2转化率分别提高了0.9%和2.4%。煤灰提供的表面积以及其中含有的铁等金属元素的催化作用可能是促进变换反应进行的原因,然而气固接触不佳和较小的表面积使得这种促进作用效果受到限制。原煤热解焦对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影响,与煤灰的促进作用相似,不同粒径的煤焦对变换反应的作用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煤焦粒径对变换反应的影响存在较优值:粒径过大时,表面积减小,促进作用下降;而粒径过小时,床层局部阻力较高,易导致气体分布不均,影响气固接触,致使固相介质的促进作用显著下降。实验条件下粒径为0.8~1.5 mm的热解焦促进效果最显著,700℃合成气CO转化率比空白实验提高了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气变换反应
气化合成气
煤灰
煤焦
温度
粒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段组合式气化炉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超琦
王亦飞
+4 位作者
朱龙雏
金渭龙
任轶舟
陆志峰
于广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68,共6页
二段组合式气化炉利用化学反应方式回收高温煤气中的显热,能有效地提高现有气流床气化技术的能量利用效率。文中利用Fluent中的PDF燃烧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对该组合式气化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
二段组合式气化炉利用化学反应方式回收高温煤气中的显热,能有效地提高现有气流床气化技术的能量利用效率。文中利用Fluent中的PDF燃烧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对该组合式气化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一段燃烧区的撞击流有效促进了热质传递,在一段喷嘴平面区域产生了强烈的回流,并且模拟得到了2股射流火焰撞击形成的"花瓣型"火焰形状;在二段固定床两侧存在压降,气流和温度在床层内的径向分布更加均匀,并且二段固定床能够影响水蒸气变换反应的进行。文中的模拟结果为二段组合式气化炉的工艺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段炉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温煤焦气化反应的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
13
4
作者
任轶舟
王亦飞
+3 位作者
朱龙雏
金渭龙
王辅臣
于广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06-3915,共10页
应用基于吸附和脱附原理的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煤焦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时,存在单独活性位和相同活性位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设。在管式炉实验装置内考察了在不同气化温度和气化剂分压的条件下,内蒙煤焦(N...
应用基于吸附和脱附原理的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煤焦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时,存在单独活性位和相同活性位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设。在管式炉实验装置内考察了在不同气化温度和气化剂分压的条件下,内蒙煤焦(NMJ)与H2O和CO2的气化反应特性,获得了NMJ-H2O和NMJ-CO2反应的L-H动力学模型,同时考察了H2、CO对煤焦气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究了NMJ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MJ-H2O以及NMJ-CO2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14.78 kJ·mol-1和145.96 kJ·mol-1。H2对NMJ-H2O以及CO对NMJ-CO2的反应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且CO的抑制作用随反应温度的降低而愈加明显。基于L-H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反应速率曲线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对于NMJ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基于相同活性位假设的L-H模型的反应速率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更加适用于NMJ在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模型
煤焦气化
动力学
固定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铁基载氧体的无烟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硫分布特性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志丰
王亦飞
+3 位作者
朱龙雏
李季林
王辅臣
于广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78-1585,共8页
在间歇式固定床反应器上,基于Fe_2O_3/Al_2O_3载氧体,研究了还原阶段反应温度和Fe_2O_3负载量对无烟煤化学链燃烧产物及S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碳气体释放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随Fe_2O_3负载量先增加后减少。产物中CO_2比...
在间歇式固定床反应器上,基于Fe_2O_3/Al_2O_3载氧体,研究了还原阶段反应温度和Fe_2O_3负载量对无烟煤化学链燃烧产物及S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碳气体释放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随Fe_2O_3负载量先增加后减少。产物中CO_2比例随反应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850℃时达到最高(37.6%)。在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SO_2生成。反应2 h时,载氧体中S元素的富集程度随温度和Fe_2O_3负载量升高而增加;5.5 h时,载氧体中S元素分布比例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利用SEM分析了载氧体表面微观形态结构。分析表明,Fe_2O_3负载量大于40%会导致载氧体轻微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无烟煤
铁基载氧体
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焦在气化合成气中高温气化反应特性
被引量:
8
1
作者
朱龙雏
王亦飞
陆志峰
李季林
王辅臣
机构
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49-4260,共12页
文摘
在固定床管式炉反应器中进行了煤焦在H_2O、CO_2、H_2和CO混合气氛中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气组成和加煤量对产物气组成以及碳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各实验条件下,合成气与煤焦反应后CO流量均增加最多,H_2少量增加。煤焦与CO_2的反应受到明显抑制。混合气体通过与煤焦反应可以提高有效气(CO+H_2)的含量,实验条件下反应出口气体中有效气浓度比反应结束时最多提高3.3个百分点。反应速率受气化剂之间的竞争和气化产物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在1100℃和1300℃时,煤焦在相同气化剂流量的合成气中的最高反应速率分别只有在纯气化剂(水蒸气或CO_2)中最高反应速率的49%和69%。受到多种气体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气体在孔道里的扩散和吸附对反应影响更加显著,随机孔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此类反应,而不考虑孔结构的均相模型和缩芯模型拟合度较差。
关键词
煤气化
固定床
碳转化率
动力学
合成气
Keywords
coal gasification
fixed-bed
carbon conversion
kinetics
syngas
分类号
TQ054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灰和煤焦对气化合成气水煤气变换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朱龙雏
王亦飞
张志丰
李季林
于广锁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93-3300,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7YFB0602802)。
文摘
利用管式炉反应器,研究了气化合成气在较短停留时间(1~2 s)内较高温度下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特性。考察了煤中灰分以及1100℃热解煤焦对气化合成气变换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900℃以下合成气水煤气变换反应较难发生,CO转化率接近于0,而1300℃时能发生一定程度的逆向变换反应,但不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煤灰对正逆向水煤气变换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只加快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反应方向。尽管高温下煤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烧结现象,但较高温度下,煤灰对反应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实验条件下,相比于空白实验,加入煤灰介质后,合成气CO转化率在700,900,1100℃时分别增加了0.9%,0.8%,2.3%;而干燥合成气在700℃时仍检测不到反应的发生,在900和1100℃时,CO2转化率分别提高了0.9%和2.4%。煤灰提供的表面积以及其中含有的铁等金属元素的催化作用可能是促进变换反应进行的原因,然而气固接触不佳和较小的表面积使得这种促进作用效果受到限制。原煤热解焦对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影响,与煤灰的促进作用相似,不同粒径的煤焦对变换反应的作用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煤焦粒径对变换反应的影响存在较优值:粒径过大时,表面积减小,促进作用下降;而粒径过小时,床层局部阻力较高,易导致气体分布不均,影响气固接触,致使固相介质的促进作用显著下降。实验条件下粒径为0.8~1.5 mm的热解焦促进效果最显著,700℃合成气CO转化率比空白实验提高了1.7%。
关键词
水煤气变换反应
气化合成气
煤灰
煤焦
温度
粒径
Keywords
water-gas shift reaction
gasification syngas
coal ash
coal char
temperature
particle size
分类号
TQ54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段组合式气化炉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超琦
王亦飞
朱龙雏
金渭龙
任轶舟
陆志峰
于广锁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68,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8AA052310)
文摘
二段组合式气化炉利用化学反应方式回收高温煤气中的显热,能有效地提高现有气流床气化技术的能量利用效率。文中利用Fluent中的PDF燃烧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对该组合式气化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一段燃烧区的撞击流有效促进了热质传递,在一段喷嘴平面区域产生了强烈的回流,并且模拟得到了2股射流火焰撞击形成的"花瓣型"火焰形状;在二段固定床两侧存在压降,气流和温度在床层内的径向分布更加均匀,并且二段固定床能够影响水蒸气变换反应的进行。文中的模拟结果为二段组合式气化炉的工艺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段炉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Keywords
two-stage gasifier
porous media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Q545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煤焦气化反应的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
13
4
作者
任轶舟
王亦飞
朱龙雏
金渭龙
王辅臣
于广锁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06-391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227000)~~
文摘
应用基于吸附和脱附原理的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煤焦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时,存在单独活性位和相同活性位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设。在管式炉实验装置内考察了在不同气化温度和气化剂分压的条件下,内蒙煤焦(NMJ)与H2O和CO2的气化反应特性,获得了NMJ-H2O和NMJ-CO2反应的L-H动力学模型,同时考察了H2、CO对煤焦气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究了NMJ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MJ-H2O以及NMJ-CO2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14.78 kJ·mol-1和145.96 kJ·mol-1。H2对NMJ-H2O以及CO对NMJ-CO2的反应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且CO的抑制作用随反应温度的降低而愈加明显。基于L-H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反应速率曲线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对于NMJ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基于相同活性位假设的L-H模型的反应速率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更加适用于NMJ在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机理。
关键词
L-H模型
煤焦气化
动力学
固定床
Keywords
L-H model
char gasification
kinetics
fixed-bed
分类号
TQ530.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铁基载氧体的无烟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硫分布特性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志丰
王亦飞
朱龙雏
李季林
王辅臣
于广锁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78-1585,共8页
文摘
在间歇式固定床反应器上,基于Fe_2O_3/Al_2O_3载氧体,研究了还原阶段反应温度和Fe_2O_3负载量对无烟煤化学链燃烧产物及S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碳气体释放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随Fe_2O_3负载量先增加后减少。产物中CO_2比例随反应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850℃时达到最高(37.6%)。在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SO_2生成。反应2 h时,载氧体中S元素的富集程度随温度和Fe_2O_3负载量升高而增加;5.5 h时,载氧体中S元素分布比例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利用SEM分析了载氧体表面微观形态结构。分析表明,Fe_2O_3负载量大于40%会导致载氧体轻微烧结。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无烟煤
铁基载氧体
硫
Keywords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anthracite
Fe-based oxygen carrier
sulfur
分类号
TK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焦在气化合成气中高温气化反应特性
朱龙雏
王亦飞
陆志峰
李季林
王辅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煤灰和煤焦对气化合成气水煤气变换反应特性的影响
朱龙雏
王亦飞
张志丰
李季林
于广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段组合式气化炉的数值模拟
吴超琦
王亦飞
朱龙雏
金渭龙
任轶舟
陆志峰
于广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高温煤焦气化反应的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
任轶舟
王亦飞
朱龙雏
金渭龙
王辅臣
于广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铁基载氧体的无烟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硫分布特性
张志丰
王亦飞
朱龙雏
李季林
王辅臣
于广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