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皮病型银屑病伴左腹股沟区皮肤鳞癌1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文俊 江华 +2 位作者 朱 王毅 陈江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48,F0003,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癌 手术切除 皮肤移植
下载PDF
面神经不同受损模型中神经元病理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 何北平 +4 位作者 刘安堂 丁维进 汪汇 钱玉鑫 江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569-573,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不同致伤模式下面神经元变化的差异,为针对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茎SLTL处压榨、切断、抽脱模型;根据取材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后1、2.7、14...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不同致伤模式下面神经元变化的差异,为针对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茎SLTL处压榨、切断、抽脱模型;根据取材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后1、2.7、14、28d组,行Cresyl Violet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受损侧面神经核团内神经元空间在形态学上的变化,比较不同模型中受损神经元的差异,对核团区ChAT阳性神经元进行计数,并以手术侧与对照侧阳性神经元总数的比值表达活性神经元比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压榨伤后,神经元并不表现出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仅在早期合成ChAT能力下降,随后又逐渐恢复。切断组和抽脱组的神经元功能为永久性失活,但切断组失活的神经元在28d内仅发生凋亡前形态学变化,并未类似于抽脱组彻底死亡。结论面神经切断伤模型消除了靶器官对受损神经元的逆向性营养作用,且神经元在早期未发生彻底性死亡,而是进入功能上的“休眠”状态,更有利于研究面神经损伤后的核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核团 面神经元 凋亡
原文传递
头皮皮瓣结合自体肋骨修复颅骨缺损术后钛网外露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俊 刘安堂 +5 位作者 朱 章建林 高亚坤 张瑛 晓海 江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头皮瓣结合自体肋骨移植修复颅骨缺损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方法。方法本组共10例颅骨缺损修复术后钛网外露患者,缺损面积为0.5cm×0.5cm-3.0cm×6.0cm。早期清创后截除部分钛网,根据缺损的大小取自体肋骨做支... 目的探讨自体头皮瓣结合自体肋骨移植修复颅骨缺损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方法。方法本组共10例颅骨缺损修复术后钛网外露患者,缺损面积为0.5cm×0.5cm-3.0cm×6.0cm。早期清创后截除部分钛网,根据缺损的大小取自体肋骨做支撑,用可吸收内固定物固定,局部头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治疗效果明显。术后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自体肋骨吸收不明显,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结论采用头皮旋转瓣结合自体肋骨移植能够较好地修复颅骨缺损修复术后钛网外露的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旋转头皮皮瓣 自体肋骨 钛网 皮瓣修复 颅骨缺损
原文传递
以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带内支撑的组织工程化软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 江华 +2 位作者 周广东 吴玉家 罗旭松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构建特定形态带内支撑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医用假体的可能性。方法以直径3mm、长5mm的圆柱状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外裹厚1mm的聚羟基乙酸为支架,将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按10... 目的探讨构建特定形态带内支撑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医用假体的可能性。方法以直径3mm、长5mm的圆柱状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外裹厚1mm的聚羟基乙酸为支架,将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按10×10^7/ml的细胞浓度均匀接种于支架,常规培养液培养5d后,用含诱导因子的培养液立体诱导4周,同时以相同浓度的软骨细胞和BMSCs分别接种,常规体外培养4周作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种植于裸鼠皮下,4、8周后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糖氨聚糖(GAG)定量等检测。结果各组细胞均与材料粘附良好。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形成了大体形态良好的Medpor-软骨复合体,内部的Medpor与外层软骨结合紧密。组织学可见成熟软骨陷窝并渗人Medpor孔隙内部、异染基质及Ⅱ型胶原表达,实验组GAG含量4、8周时分别为(5.13±0.32)mg/g、(5.37±0.12)mg/g。结论以BMSCs作为种子细胞可于体内构建特定形态、组织学良好的Medpor-软骨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组织工程 骨髓基质干细胞 高密度聚乙烯
原文传递
兔再造阴茎模型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阴茎假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玉家 江华 +3 位作者 周广东 朱 李文鹏 罗旭松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于家兔再造阴茎模型内构建带内支撑组织工程化阴茎假体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取成年兔耳软骨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制备以医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内支撑,外裹聚羟基乙酸(PGA)的支架(直径3mm、长20min柱状HDPE,外裹厚... 目的探讨于家兔再造阴茎模型内构建带内支撑组织工程化阴茎假体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取成年兔耳软骨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制备以医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内支撑,外裹聚羟基乙酸(PGA)的支架(直径3mm、长20min柱状HDPE,外裹厚2mm的PGA),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4周。以兔一侧腹壁浅血管为轴型血管的皮瓣形成再造阴茎模型,将经体外培养的细胞-支架复合物分别植入兔即时再造的阴茎模型内和对侧腹壁皮下,在对侧腹壁下同时植入一单纯支架。将植人体分为A组: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再造阴茎模型内;B组: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腹壁下;C组:单纯支架植入腹壁下。术后3个月将兔处死取材,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糖胺聚糖(GAG)含量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A组与B组取材标本的体积、外形与植入时相近,外层新生组织与内部HDPE结合紧密,经HE染色、Safranin O染色、Masson trichrome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新生组织为软骨组织,且分布相对均一完整,纤维组织长人较少,少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无软骨组织形成。A组与B组标本各项检测指标(湿重、GAG含量、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软骨细胞接种于HDPE—PGA复合支架,经体外培养4周后,植于家兔即时再造阴茎模型内继续培养,可成功地构建出具有预制形态、体积、结构与组织学良好的软骨-HDPE复合体(阴茎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软骨 高密度聚乙烯 聚羟基乙酸 阴茎再造 阴茎假体
原文传递
三Z成形术中数学原理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汇 赵耀忠 +1 位作者 朱 黄静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三Z成形术中的数学关系,为临床运用三Z皮瓣修复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三Z成形术的数学模式图,用数学原理进行推导,以获得行三Z成形术修复缺损应具备的条件。自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采用此方法为5例面部缺损的患者进... 目的探讨三Z成形术中的数学关系,为临床运用三Z皮瓣修复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三Z成形术的数学模式图,用数学原理进行推导,以获得行三Z成形术修复缺损应具备的条件。自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采用此方法为5例面部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结果当缺损周围和最远端的皮肤组织有相当于修复皮瓣边长的7/12位移距离,及修复皮瓣中的每个菱形皮瓣的边长能延展至原缺损部位长度的7/6时,应用三Z成形术的数学原理修复缺损获得的效果良好。术后随访5例患者6~10个月,缺损修复处皮瓣完全成活,形态良好,周围的组织器官无明显移位及功能的改变,外观满意。结论三Z成形术的数学原理对容易影响外观或功能的缺损部位的修复较适用,而且是修复面部皮肤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Z成形术 数学原理 皮瓣 应用 面部创面
原文传递
劈开桡侧腕屈肌重建伸拇、伸指功能的初步探讨
7
作者 刘安堂 朱 +5 位作者 孙美庆 章建林 张盈帆 张文俊 晓海 江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将前臂桡侧腕屈肌劈开转位重建伸拇、伸指功能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沿桡侧腕屈肌中央肌腱向近心端纵行剖开,形成尺侧部分和肱侧部分同时重建伸拇、伸指功能。术后按照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术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 目的探讨将前臂桡侧腕屈肌劈开转位重建伸拇、伸指功能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沿桡侧腕屈肌中央肌腱向近心端纵行剖开,形成尺侧部分和肱侧部分同时重建伸拇、伸指功能。术后按照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术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组共3例患者,术后切VI均I期愈合,获随访12—36个月,疗效优者1例,良者2例,术后患者均未行肌腱松解,伸拇、伸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按照骨骼肌“亚部化”的原则,将桡侧腕屈肌劈开后转位,并同时重建两个功能的缺失,与传统的复杂重建术式相比,这一技术的多能性和简易性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腕屈肌 肌亚部 功能重建 肌内神经
原文传递
面神经损伤后核团微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结祥 江华 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3-536,共4页
面神经受损后如何促进其再生修复是长期摆在基础和临床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工程学的飞速发展,神经修复技术日趋精益。但在临床上,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仍并不十分理想,往往遗留程度不... 面神经受损后如何促进其再生修复是长期摆在基础和临床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工程学的飞速发展,神经修复技术日趋精益。但在临床上,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仍并不十分理想,往往遗留程度不等的面神经功能障碍,这主要由于面神经损伤后不但外周神经干发生变化,其“中枢司令部”——面神经核团内也发生了极为复杂的反应。面神经核团为特殊内脏运动核,位于脑桥下部腹外侧的网状结构中,在三叉神经脊束与上橄榄核之间,全长约3~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自由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