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公案、话头的“虚言”属性
1
作者
朴慧承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固着与分割,分别攀缘言语(概念)强化了执着与差别。也就是说,言语强化了思考的执着与差别,思考又加强了言语的固着与分割...
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固着与分割,分别攀缘言语(概念)强化了执着与差别。也就是说,言语强化了思考的执着与差别,思考又加强了言语的固着与分割属性。因此,只有障碍即言语概念与思考体系完全瓦解,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才能显现出来。一般来说,祖师提示学人的言句不是像哲学命题或宗教教义那样含有什么意味或者规定、确定什么概念及结论的"实法",而是使学人消除思量分别的一种空荡荡、"没滋味"的随立随扫的"虚言"。尤其在看话禅,这种虚言性的公案及话头,是一边搅乱动摇衲僧的分别、一边又要将衲僧的分别反转为疑情的明眼宗师的手段。换言之,公案与话头就是要把衲子引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亡虑绝)的境界(疑情状态或顿悟见性)。为此,在作家宗师句下,衲僧如果不能顿悟,那么应当就其言句起疑情,用其疑情的火焰彻底烧掉一切妄情妄识(思量分别),不应把"虚言"误认作"实法"而进行理性的理解或追求逻辑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
话头
虚言
实法
疑情(疑团)
分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禅宗的顿悟宗旨
2
作者
朴慧承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禅宗是以顿悟为其宗旨的顿悟见性法门,顿悟的核心内容可以说"目前当处""绝言绝虑""智慧作用"。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
禅宗是以顿悟为其宗旨的顿悟见性法门,顿悟的核心内容可以说"目前当处""绝言绝虑""智慧作用"。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固着与分割,分别攀缘言语(概念)强化了执着与差别。也就是说,言语强化了思考的执着与差别,思考又加强了言语的固着与分割属性。因此,只有障碍即言语概念与思考体系完全瓦解(绝言绝虑),本来面目的智慧作用才能在目前当处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悟
目前当处
绝言绝虑
智慧作用
本来面目(本来是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禅宗公案“虚言”与“实法”
3
作者
朴慧承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1,共2页
禅宗认为,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固着与分割,分别攀缘言语(概念)强化了执着与差别。也就是说,言语强化了思考的执着与差别,思考又加强了言语...
禅宗认为,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固着与分割,分别攀缘言语(概念)强化了执着与差别。也就是说,言语强化了思考的执着与差别,思考又加强了言语的固着与分割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公案
本来面目
言语
差别
执着
分割
属性
原文传递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公案、话头的“虚言”属性
4
作者
朴慧承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43,57,共6页
一般来说,祖师提示学人的言句不是像哲学命题或宗教教义那样含有什么意味或者规定、确定什么概念及结论的"实法",而是使学人消除思量分别的一种空荡荡、"没滋味"的随立随扫的"虚言"。尤其在看话禅,这种...
一般来说,祖师提示学人的言句不是像哲学命题或宗教教义那样含有什么意味或者规定、确定什么概念及结论的"实法",而是使学人消除思量分别的一种空荡荡、"没滋味"的随立随扫的"虚言"。尤其在看话禅,这种虚言性的公案及话头,是一边搅乱动摇衲僧的分别、一边又要将衲僧的分别反转为疑情的明眼宗师的手段。换言之,公案与话头就是要把衲子引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亡虑绝)的境界(疑情状态或顿悟见性)。为此,在作家宗师句下,衲僧如果当场不能顿悟,那么应当就其言句起疑情,用其疑情的火焰彻底烧掉一切妄情妄识(思量分别),不应把"虚言"误认作"实法"而进行理性的理解或追求逻辑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
话头
虚言
实法
疑情(疑团)
分别
原文传递
题名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公案、话头的“虚言”属性
1
作者
朴慧承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文摘
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固着与分割,分别攀缘言语(概念)强化了执着与差别。也就是说,言语强化了思考的执着与差别,思考又加强了言语的固着与分割属性。因此,只有障碍即言语概念与思考体系完全瓦解,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才能显现出来。一般来说,祖师提示学人的言句不是像哲学命题或宗教教义那样含有什么意味或者规定、确定什么概念及结论的"实法",而是使学人消除思量分别的一种空荡荡、"没滋味"的随立随扫的"虚言"。尤其在看话禅,这种虚言性的公案及话头,是一边搅乱动摇衲僧的分别、一边又要将衲僧的分别反转为疑情的明眼宗师的手段。换言之,公案与话头就是要把衲子引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亡虑绝)的境界(疑情状态或顿悟见性)。为此,在作家宗师句下,衲僧如果不能顿悟,那么应当就其言句起疑情,用其疑情的火焰彻底烧掉一切妄情妄识(思量分别),不应把"虚言"误认作"实法"而进行理性的理解或追求逻辑的解答。
关键词
公案
话头
虚言
实法
疑情(疑团)
分别
Keywords
Gong'an
Huatou
empty words
dogma
sensation of doubt(clot of doubt)
discrimination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禅宗的顿悟宗旨
2
作者
朴慧承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文摘
禅宗是以顿悟为其宗旨的顿悟见性法门,顿悟的核心内容可以说"目前当处""绝言绝虑""智慧作用"。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固着与分割,分别攀缘言语(概念)强化了执着与差别。也就是说,言语强化了思考的执着与差别,思考又加强了言语的固着与分割属性。因此,只有障碍即言语概念与思考体系完全瓦解(绝言绝虑),本来面目的智慧作用才能在目前当处显现出来。
关键词
顿悟
目前当处
绝言绝虑
智慧作用
本来面目(本来是佛)
Keywords
sudden awakening
just now and here
dissolution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function of Prajfi
(wisdom)
our true selves
分类号
B946.5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禅宗公案“虚言”与“实法”
3
作者
朴慧承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1,共2页
文摘
禅宗认为,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固着与分割,分别攀缘言语(概念)强化了执着与差别。也就是说,言语强化了思考的执着与差别,思考又加强了言语的固着与分割属性。
关键词
禅宗
公案
本来面目
言语
差别
执着
分割
属性
分类号
B946.5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公案、话头的“虚言”属性
4
作者
朴慧承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43,57,共6页
文摘
一般来说,祖师提示学人的言句不是像哲学命题或宗教教义那样含有什么意味或者规定、确定什么概念及结论的"实法",而是使学人消除思量分别的一种空荡荡、"没滋味"的随立随扫的"虚言"。尤其在看话禅,这种虚言性的公案及话头,是一边搅乱动摇衲僧的分别、一边又要将衲僧的分别反转为疑情的明眼宗师的手段。换言之,公案与话头就是要把衲子引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亡虑绝)的境界(疑情状态或顿悟见性)。为此,在作家宗师句下,衲僧如果当场不能顿悟,那么应当就其言句起疑情,用其疑情的火焰彻底烧掉一切妄情妄识(思量分别),不应把"虚言"误认作"实法"而进行理性的理解或追求逻辑的解答。
关键词
公案
话头
虚言
实法
疑情(疑团)
分别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公案、话头的“虚言”属性
朴慧承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禅宗的顿悟宗旨
朴慧承
《衡水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禅宗公案“虚言”与“实法”
朴慧承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4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公案、话头的“虚言”属性
朴慧承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