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学勤 王东明 +1 位作者 朴纪颖 段旭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研究IL-3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33与CRC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IL-33对CRC细胞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的表达,从TCGA数据库中选取... 目的研究IL-3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33与CRC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IL-33对CRC细胞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的表达,从TCGA数据库中选取经转录组测序分析的597例CRC患者,并利用Kaplan-Meier模型分析IL-33或IL-1RL1与CRC患者生存情况, 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采用Lovo人结肠癌细胞裸鼠皮下种植建立移植瘤模型,利用游标卡尺量取并计算IL-33处理组及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进而评估IL-33对CRC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 IL-33、IL-1RL1在CRC组织高表达,且肿瘤组织高表达IL-33或IL-1RL1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低表达组患者。IL-33可显著抑制CRC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增殖。结论 CRC组织高表达IL-33或IL-1RL1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CRC) 白细胞介素33(IL-33) 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 预后 肿瘤生长
下载PDF
IL-23和IL-16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赵学勤 王东明 +1 位作者 朴纪颖 段旭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1期6-6,8,共2页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中白细胞介素-23(IL-23)与白细胞介素-16(IL-16)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旨在为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与44例健康体检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中白细胞介素-23(IL-23)与白细胞介素-16(IL-16)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旨在为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与44例健康体检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两组患者IL-23及IL-16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探讨IL-23与IL-16表达状况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的IL-23及IL-1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患者血清中IL-23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中IL-16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直肠)呈现为负相关(P<0.05),且结肠中IL-16的表达水平高于直肠(P<0.05)。讨论:IL-16与IL-23可能参与结直肠癌进展免疫病理过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IL-16与IL-23可作为标志物与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白细胞介素 IL-23 IL-16 表达水平
下载PDF
IL-3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赵学勤 王东明 +1 位作者 朴纪颖 段旭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7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旨在为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的结直肠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5例癌旁组织,44例结直肠腺瘤,41例...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旨在为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的结直肠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5例癌旁组织,44例结直肠腺瘤,41例结直肠腺癌,均予以结直肠癌根治术予以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上述患者IL-33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探讨其表达状况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癌旁组织中IL-33表达量最低,在结直肠腺瘤中则主要在表面上皮予以分布,与癌旁黏膜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而IL-33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黏膜与结直肠腺瘤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中性别与IL-33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具有显著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IL-33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程度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IL-33可作为标志物与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白细胞介素 IL-33 表达水平
下载PDF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学勤 朴纪颖 +1 位作者 张秉武 康晓丽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肝癌患者进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解剖组(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组(行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肝癌患者进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解剖组(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组(行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各53例。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解剖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解剖组,但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非解剖组(P<0.05)。非解剖组术后第1、3、7天血清ALT、TBIL值明显高于解剖组(P<0.05);术后1、3天血清AST值解剖组低于非解剖组(P<0.05)。解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非解剖组22.6%(P<0.05)。解剖组与非解剖组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6%和75.5%(P=0.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临床疗效更好,并有效提高1年无瘤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腹腔镜 肝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