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大豆分离蛋白对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普通饲料组(n=31)和高蛋白饲料组(n=32)。普通饲料组和高蛋白饲料组大鼠分两次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目的:观察大豆分离蛋白对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普通饲料组(n=31)和高蛋白饲料组(n=32)。普通饲料组和高蛋白饲料组大鼠分两次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从首次注射阿霉素起,高蛋白饲料组大鼠给予两周含有20%大豆分离蛋白的饲料,之后改为普通饲料;对照组和普通饲料组则始终给予普通饲料。造模18 d后,比较3组大鼠的存活率和24 h尿蛋白总量(24 h Pro)。造模前,造模24、31、38、45和52 d,测定对照组和高蛋白饲料组大鼠24 h Pro、后肢足掌厚度、血清白蛋白(ALB)和尿素氮(BUN)水平。实验结束时,取肾脏组织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过碘酸雪夫染色(PAS)。结果:给予两周高蛋白饲料喂养后,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存活率由普通饲料组的50%提高到100%;普通饲料组和高蛋白饲料组大鼠的24 h Pro分别为(115.6±84.0)和(33.5±3.6)mg,均高于对照组(7.1±1.4)mg(P<0.05)。高蛋白饲料组大鼠在造模24 d出现高蛋白尿、水肿和低蛋白血症,造模45 d出现血清BUN的升高。造模24 d,高蛋白饲料组大鼠光镜下肾小球未见病变,电镜下发现足突部分融合,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症状;实验结束时PAS显示肾小球基底膜节段增厚,球囊粘连,呈现显著的肾小球节段性硬化。结论:给予两周含有20%大豆分离蛋白饲料的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建模成功率高,动物之间病变差异小,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并可动态观察肾病的发展过程。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IgA肾病肾组织血管病变与临床、病理改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1699例患者,观察肾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病理改变及预后。终点事件定义为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排除...目的:分析IgA肾病肾组织血管病变与临床、病理改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1699例患者,观察肾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病理改变及预后。终点事件定义为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排除急性肾损伤)或患者进入透析。结果:1699例中,1010例(59.4%)有肾组织血管病变。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有肾组织血管病变组高血压患者比例高(χ2=49.480,P<0.001),活检时eGFR低(Z=1.720,P<0.001),系膜细胞增生患者比例、球性硬化及新月体比例高(χ2=11.478,Z=17.072、7.011,P<0.001),小管萎缩程度重(χ2=682.385,P<0.001),随访期间eGFR下降速度更快(Z=2.763,P=0.006)。随访期间,有肾组织血管病变组发生肾脏终点事件249例,无血管病变组无终点事件发生,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6, P <0.001)。但 Cox 回归提示血管病变不是 IgA 肾病进入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HR(95%CI)=0.42(0.02~7.26)]。结论:肾组织血管病变在IgA肾病中普遍存在;存在肾组织血管病变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损伤程度重,预后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大豆分离蛋白对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普通饲料组(n=31)和高蛋白饲料组(n=32)。普通饲料组和高蛋白饲料组大鼠分两次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从首次注射阿霉素起,高蛋白饲料组大鼠给予两周含有20%大豆分离蛋白的饲料,之后改为普通饲料;对照组和普通饲料组则始终给予普通饲料。造模18 d后,比较3组大鼠的存活率和24 h尿蛋白总量(24 h Pro)。造模前,造模24、31、38、45和52 d,测定对照组和高蛋白饲料组大鼠24 h Pro、后肢足掌厚度、血清白蛋白(ALB)和尿素氮(BUN)水平。实验结束时,取肾脏组织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过碘酸雪夫染色(PAS)。结果:给予两周高蛋白饲料喂养后,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存活率由普通饲料组的50%提高到100%;普通饲料组和高蛋白饲料组大鼠的24 h Pro分别为(115.6±84.0)和(33.5±3.6)mg,均高于对照组(7.1±1.4)mg(P<0.05)。高蛋白饲料组大鼠在造模24 d出现高蛋白尿、水肿和低蛋白血症,造模45 d出现血清BUN的升高。造模24 d,高蛋白饲料组大鼠光镜下肾小球未见病变,电镜下发现足突部分融合,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症状;实验结束时PAS显示肾小球基底膜节段增厚,球囊粘连,呈现显著的肾小球节段性硬化。结论:给予两周含有20%大豆分离蛋白饲料的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建模成功率高,动物之间病变差异小,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并可动态观察肾病的发展过程。
文摘目的:分析IgA肾病肾组织血管病变与临床、病理改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1699例患者,观察肾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病理改变及预后。终点事件定义为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排除急性肾损伤)或患者进入透析。结果:1699例中,1010例(59.4%)有肾组织血管病变。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有肾组织血管病变组高血压患者比例高(χ2=49.480,P<0.001),活检时eGFR低(Z=1.720,P<0.001),系膜细胞增生患者比例、球性硬化及新月体比例高(χ2=11.478,Z=17.072、7.011,P<0.001),小管萎缩程度重(χ2=682.385,P<0.001),随访期间eGFR下降速度更快(Z=2.763,P=0.006)。随访期间,有肾组织血管病变组发生肾脏终点事件249例,无血管病变组无终点事件发生,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6, P <0.001)。但 Cox 回归提示血管病变不是 IgA 肾病进入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HR(95%CI)=0.42(0.02~7.26)]。结论:肾组织血管病变在IgA肾病中普遍存在;存在肾组织血管病变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损伤程度重,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