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阿瑟·米勒戏剧看舞台辅助手段之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一坤 杨芹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3,共3页
戏剧普遍被视做“综合艺术”,“把文学、音乐、绘画、雕塑与舞蹈等特有表演手段综合为一体。”戏剧中包含的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音乐等成分是“综合艺术”的外部表现。有人说,丢弃、剔除这些成分,只留下演员的表演这种“中心成... 戏剧普遍被视做“综合艺术”,“把文学、音乐、绘画、雕塑与舞蹈等特有表演手段综合为一体。”戏剧中包含的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音乐等成分是“综合艺术”的外部表现。有人说,丢弃、剔除这些成分,只留下演员的表演这种“中心成分”,同样可成为戏剧。这种演出被称为“贫困戏剧”,借以和“富裕戏剧(综合艺术)”相对照。这些“外部表现”固然可以舍弃,一部剧的观赏性、可视性也必将会被大大削弱,戏剧的魅力也会大大降低。本文拟采用阿瑟·米勒诸部剧作为例,讨论音乐、灯光、布景等舞台辅助手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手段 戏剧 舞台 米勒 综合艺术 表演手段 外部表现 音乐
下载PDF
略论阿瑟·米勒剧作“心理外化”手段
2
作者 李一坤 王华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剧作家 米勒 外化 心理 内心活动 19世纪 人的本质 主要人物
下载PDF
略论《店员》的犹太文化因素
3
作者 李一坤 袁晓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04-,112,共2页
《店员》中通过讲述非犹太青年弗兰克·阿尔班在与犹太人莫里斯一家的交往中,从一个"街头浪子"成长为"有责任感、正直、诚实的人",并最终选择成为犹太人的故事,反映了美国大萧条时期下层犹太人的生存困境,折射... 《店员》中通过讲述非犹太青年弗兰克·阿尔班在与犹太人莫里斯一家的交往中,从一个"街头浪子"成长为"有责任感、正直、诚实的人",并最终选择成为犹太人的故事,反映了美国大萧条时期下层犹太人的生存困境,折射出犹太民族的价值取向与信仰理念。马拉穆德所着意的绝不仅仅是犹太人,他所要表现的其实是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他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犹太关怀",而是对整个人类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穆德 《店员》 犹太文化
下载PDF
论如何把握叙述语气
4
作者 李一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13-114,共2页
叙述语气是小说诸要素中最为微妙、最难以把握的一项 ,是深入准确理解文本的关键 ,也是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道德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叙述语气虽然抽象无形 ,但却可以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而加以把握。作者的用词、对细节和事件的... 叙述语气是小说诸要素中最为微妙、最难以把握的一项 ,是深入准确理解文本的关键 ,也是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道德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叙述语气虽然抽象无形 ,但却可以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而加以把握。作者的用词、对细节和事件的选取、反讽的运用及场景的设定等等写作手法均体现叙述语气 ,反映作者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语气 文本 写作手法
下载PDF
小议文学中“父亲形象”缺省与失职现象
5
作者 李一坤 《林区教学》 2006年第11期46-47,共2页
运用心理分析批评理论,分析论述文学中“父亲形象”缺省与失职现象,父亲原型的象征意义,其对子女产生的心理作用,在父亲失职、缺省情况下出现的“替代型父亲形象”。
关键词 “父亲”原型 缺省 失职 替代形象
下载PDF
论《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文学原型
6
作者 张湛 李一坤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2期99-100,共2页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在主题、场景、人物塑造各方面体现诸多文学原型——哈克的流浪体现"成长——旅程"原型母题;密西西比河体现"伊甸乐园"原型;哈克体现天真单纯的流浪汉原型;黑奴吉姆身上体现长者、父...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在主题、场景、人物塑造各方面体现诸多文学原型——哈克的流浪体现"成长——旅程"原型母题;密西西比河体现"伊甸乐园"原型;哈克体现天真单纯的流浪汉原型;黑奴吉姆身上体现长者、父亲、伴侣等诸多原型;沃森小姐表现的是母亲原型。诸多原型体现文学传统的力量,而小说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作家马克·吐温独有的语言风格则造就小说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原型 主题 场景 人物
下载PDF
锚杆静压桩基础加固补强工程的施工
7
作者 李一坤 樊国田 《建设监理》 2008年第4期75-77,共3页
为实施对建筑物基础进行补强,使建筑物荷载由原桩基与天然地基土共同承担,通过对原有承台进行增大截面、加高处理等措施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文章介绍了锚杆静压桩加固原理;对锚杆静压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等内容进行分析,最终达到... 为实施对建筑物基础进行补强,使建筑物荷载由原桩基与天然地基土共同承担,通过对原有承台进行增大截面、加高处理等措施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文章介绍了锚杆静压桩加固原理;对锚杆静压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等内容进行分析,最终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静压桩 预制桩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检测
下载PDF
光伏电板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8
作者 任乃芃 李一坤 +3 位作者 朱柏全 王一帆 梁文超 刘香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6-772,共7页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草甸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并分析光伏电场不同生境(光伏电板间与光伏电板下)对植物群落的影响,采用样方调查法开展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对比光伏板下及光伏板间物种组...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草甸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并分析光伏电场不同生境(光伏电板间与光伏电板下)对植物群落的影响,采用样方调查法开展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对比光伏板下及光伏板间物种组成及重要值、群落数量特征值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等差异。结果表明,光伏电场中重要值最高的植物种为羊草(Leymus chinensis),其次为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羊草、星星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地碱蓬(Suaeda glauca)、中间型荸荠(Eleocharis intersita)的光伏电板间生境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值高于板下生境,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光伏电板下生境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值高于光伏电板间生境。板间群落的Shannon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板下植物群落,Shannon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Pielou指数与其他3个指数均呈不显著负相关,Simpson指数与Margalef指数相关系数最高。光伏电板间生境中多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值高于光伏电板下,且物种数更多,群落结构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光伏电场 群落特征 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论三种戏剧对话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一坤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9,共6页
不同风格戏剧作品运用不同模式对话,以三种模式最为常见:日常、法庭与荒诞模式。日常模式与日常对话仿真度高,但同时高于生活,具有隐喻特征;法庭模式集中表现伦理力量的冲突;荒诞模式辅助传递"荒诞"主题意义。日常与法庭模式... 不同风格戏剧作品运用不同模式对话,以三种模式最为常见:日常、法庭与荒诞模式。日常模式与日常对话仿真度高,但同时高于生活,具有隐喻特征;法庭模式集中表现伦理力量的冲突;荒诞模式辅助传递"荒诞"主题意义。日常与法庭模式主要功能为情感、意动与描述,传递叙事意义,体现权势关系,推进情节发展;荒诞模式主要功能为寒暄与诗化。语言模式的转变反映戏剧风格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对话 模式 功能
原文传递
浅析阿瑟·米勒三部“内向化”剧作之结构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一坤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49,共5页
本文旨在分析阿瑟·米勒三部"内向化"剧作《推销员之死》、《堕落之后》和《驶下摩根峰》剧作架构技巧。三剧兼具情节结构和心理结构。《推销员之死》中,外部事件发展构成外部结构,人物内心活动构成内部情感结构;《堕落... 本文旨在分析阿瑟·米勒三部"内向化"剧作《推销员之死》、《堕落之后》和《驶下摩根峰》剧作架构技巧。三剧兼具情节结构和心理结构。《推销员之死》中,外部事件发展构成外部结构,人物内心活动构成内部情感结构;《堕落之后》具有表现主义倾向,具"随‘意’性",与斯特林堡的《一出梦的戏剧》频为相似;《驶下摩根峰》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内向化”剧作 剧作架构
原文传递
阿瑟·米勒戏剧女性人物解析
11
作者 李一坤 陈蓓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49,共3页
从"话语权"的丧失及舞台位置看,阿瑟.米勒笔下的女性形象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传统理念所推崇的"贤妻良母"型,没有话语权,在舞台上不处于中心;一类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台前,体现"美狄亚"... 从"话语权"的丧失及舞台位置看,阿瑟.米勒笔下的女性形象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传统理念所推崇的"贤妻良母"型,没有话语权,在舞台上不处于中心;一类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台前,体现"美狄亚"原型;最后一类为表现主义作品中的"影子人物",由此可见米勒在创作上的一定局限性,但归根结底,社会心理、文学传统、作品风格决定作家的人物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女性人物 话语权 原型
原文传递
大卫·马梅特喜剧《波士顿婚姻》的语言张力
12
作者 李一坤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美国当代剧作家大卫·马梅特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享誉剧坛,被称为"语言剧作家"。其创作于1999年的《波士顿婚姻》是一部全女性角色作品,语言风格呈现多样化特征:雅俗词藻并存,具有风尚喜剧的特点;零整句式共用,暗示局势变... 美国当代剧作家大卫·马梅特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享誉剧坛,被称为"语言剧作家"。其创作于1999年的《波士顿婚姻》是一部全女性角色作品,语言风格呈现多样化特征:雅俗词藻并存,具有风尚喜剧的特点;零整句式共用,暗示局势变化与人物行动力的强弱;两个语言层面,遵守禁忌规则,具有隐喻性。不同风格的语言相互交织、冲撞,形成了极大的艺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马梅特 《波士顿婚姻》 “马梅特语” 语言张力
原文传递
论《驶下摩根峰》的戏剧节奏
13
作者 李一坤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64,共5页
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晚年作品《驶下摩根峰》兼具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特色。剧作整体节奏一方面体现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外部情节架构上,另一方面体现于借助幻像等表现手法所产生的主人公"自我肯... 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晚年作品《驶下摩根峰》兼具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特色。剧作整体节奏一方面体现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外部情节架构上,另一方面体现于借助幻像等表现手法所产生的主人公"自我肯定与否定交替"的"心理节奏"上。剧作的微观节奏体现在停顿、台词长度及说话人交替等方面。节奏是建立、维系剧作家、剧作与观众之间对话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驶下摩根峰》 戏剧节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