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髎穴电针为主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1
作者 马飞翔 李万浪 +2 位作者 柏建中 詹冬梅 朱颖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观察八髎穴电针刺激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即骶神经起搏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骶神经起... 目的观察八髎穴电针刺激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即骶神经起搏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骶神经起搏法治疗(八髎穴电针刺激法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膀胱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即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自主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平均控尿费用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自主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平均控尿费用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功能指标及平均控尿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电针刺激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能较好地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源性膀胱 骶神经 八髎 神经电刺激 脊髓损伤
下载PDF
抗阻运动联合渐进放松训练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锐 朱航佳 +1 位作者 李万浪 苏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联合渐进放松训练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选取56例老年E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抗阻运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渐进放松训练,均干预12 w。...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联合渐进放松训练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选取56例老年E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抗阻运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渐进放松训练,均干预12 w。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 w和12 w时,检测并对比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检测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2 w时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检测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2 w时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结果干预前,两组24 h SBP、24 h 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w、12 w两组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12 w,两组TC、TG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w时,两组E水平较干预前升高,A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E水平高于对照组,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运动联合渐进放松训练更利于促进老年EH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患者血脂水平、左心室舒张功能均得到改善,更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抗阻运动 渐进放松训练 血压 血脂 左心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穴位注射结合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飞翔 李万浪 朱颖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0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24例、水针组26例及综合组27例,分别予以Vitalstim电刺激治疗、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及二者综合治疗,5 d为1个疗程,疗程...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24例、水针组26例及综合组27例,分别予以Vitalstim电刺激治疗、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及二者综合治疗,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改良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SS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0 d后、治疗60 d后对各组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各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20 d治疗,每组改良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综合组各评分均显著优于电刺激组及水针组。不过在治疗60 d后,3组各评分达到同一基线水平。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及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均有治疗作用,且二者之间有协同作用,配合应用可以加快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水针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评分 改良洼田饮水评分 Vitalstim电刺激 中风后遗症
下载PDF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高脂血症文献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飞翔 甘君学 +1 位作者 王启才 李万浪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75-76,共2页
针灸是高脂血症的一种有效且便捷的治疗选择,综合近10年来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发现针灸治疗该病治法多样,但针刺为主;针穴繁多,但阳经为主;涉及多经,但脾胃为主;非针非灸,但效各千秋。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针灸疗法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浅谈平刺皮下透针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詹冬梅 李万浪 +1 位作者 符仲华 陶文剑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30期20-21,共2页
阐述将浮针疗法的诊疗思路融入到传统针灸中,并进行整合优化成平刺皮下透针法。重点介绍了此针法的诊疗特点,具有安全、有效、方便、依从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平刺皮下透针法 浮针 安全性 有效性 方便性 依从性
下载PDF
青年人与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万浪 巫佳明 +1 位作者 刘桂 钟其生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老年人大肠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青年人 临床病理资料 35岁以下 60岁以上 恶性肿瘤 欧美国家 青年患者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万浪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68-69,共2页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康复训练与电针、康复训练3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康复训练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康复训练与电针、康复训练3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康复训练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和康复训练组,且治疗组ADL能力评分和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电针组和康复训练组。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较佳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偏瘫 电针 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下载PDF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60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万浪 马飞翔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22期32-33,共2页
肩一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发生率为12%~70%。由于脑卒中后神经、血液循环障碍而致,
关键词 电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一种新型音乐理疗仪的研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林湖 李万浪 《医疗设备信息》 2002年第11期8-9,共2页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音乐理疗仪的研制过程及临床应用 ,利用最新的单片机技术提供立体声源 ,选择合适的音乐编程 ,配以电极制成。
关键词 音乐理疗仪 设计原理 电极 编程 单片机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万浪 巫佳明 +1 位作者 刘桂 钟其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清除上方3组淋巴结的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中30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侧方淋...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清除上方3组淋巴结的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中30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侧方淋巴结转移9例,占阳性淋巴结病例的30.0%,占全部病例的16.7%。3年局部复发3例(5.4%),3年生存率89.3%。结论为保证根治手术的彻底性,减少肿瘤复发,对腹膜返折部以下的低位直肠癌除上方淋巴结必须清扫达第3站外,有必要同时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神经损伤是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淋巴结切除术 肿瘤侵润 复发
下载PDF
^(32)磷-玻璃微球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分析(附25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万浪 《广西医学》 CAS 2000年第6期1195-1196,共2页
目的 :探讨 32磷 -玻璃微球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 Seldinger技术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到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 ,注入 32磷 -玻璃微球碘油混悬液和化疗药 ,4周后重复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 ... 目的 :探讨 32磷 -玻璃微球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 Seldinger技术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到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 ,注入 32磷 -玻璃微球碘油混悬液和化疗药 ,4周后重复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 ,生活状态评分有明显提高 ,部分病人肿瘤明显缩小。结论 :32磷 -玻璃微球作为内照射核素和末梢栓塞剂 ,有较大的优点 ,临床疗效显著 ,毒副作用小 ,放射污染轻微 ,尤其适用于肝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磷32--玻璃微球 肝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炎32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万浪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9-89,共1页
用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炎 32例 ,痊愈 2 7例 ,显效 4例 ,好转 1例 ,总有效率 1 0 0 %。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炎 针刀手术 手法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836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万浪 巫佳明 +1 位作者 刘桂 钟其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1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布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836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布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836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ER和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ER(+)、PR(+)、PR(-)表达率和年龄分布无关(P>0.05),≤39岁年龄组ER(-)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绝经后ER(+)率高于绝经前患者(P<0.001),PR(+)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01);组织病理学类型和ER、PR之间关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转移者(P<0.001),ER(-)、PR(-)表达率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者(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ER、PR表达有一定规律,可作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依据,同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万浪 李伟强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8期1452-1456,共5页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全乳切除术 保留乳房手术 腋淋巴结清除术 复发 辅助治疗
下载PDF
C-erbB-2表达对乳腺癌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万浪 陈其德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4期426-427,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C-ERBB-2表达 癌基因 临床意义 预后 发生发展 临床分期 研究工作
下载PDF
经颅低频交变电磁疗法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航佳 王锐 +1 位作者 李万浪 苏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低频交变电磁疗法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前瞻选取7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虚拟现实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经颅低频交变电磁疗... 目的探讨经颅低频交变电磁疗法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前瞻选取7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虚拟现实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经颅低频交变电磁疗法,均治疗8 w。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和8 w时,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并比较两组认知功能;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对比两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治疗前、治疗8 w时,检测并对比两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4 w、8 w时MMSE、MoCA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别、时点、组别·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8 w时,两组P300潜伏期低于治疗前,P300波幅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30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300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低频交变电磁疗法联合虚拟现实训练更利于促进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更好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虚拟现实训练 经颅低频交变电磁疗法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作业治疗联合抗阻训练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文慧 郭榕 +3 位作者 李万浪 成秋华 谢天培 苏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8-581,共4页
目的分析作业治疗联合抗阻训练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阻训练,观察组采用作业治疗联合抗阻训练,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分别于干... 目的分析作业治疗联合抗阻训练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阻训练,观察组采用作业治疗联合抗阻训练,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测定两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运动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生活质量〔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FVC%、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两组FVC%、FEV1%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6MWT测定值、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两组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两组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除躯体疼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治疗联合抗阻训练可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业治疗 抗阻训练 肺功能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粪便隐血试验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万浪 巫佳明 +1 位作者 刘桂 钟其生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粪便隐血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进而评判粪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2例结直肠癌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与肉眼血便、癌胚抗原(CEA)、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肿瘤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82例... 目的:通过分析粪便隐血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进而评判粪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2例结直肠癌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与肉眼血便、癌胚抗原(CEA)、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肿瘤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82例患者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85.9%;肉眼血便阳性率为45.8%;CEA检出率为40.6%;右半结肠癌粪便阳性率为89.6%,左半结肠癌阳性率为83.8%;DucksA、B期(Ⅰ组)粪便阳性率为80.4%,DucksC、D期(Ⅱ组)阳性率为91.2%。结论:粪便隐血试验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仍然是结直肠癌筛检的重要手段,且阳性率优于CEA;粪便隐血试验的阳性与否与肿瘤的发病部位、分期及病理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粪便隐血试验
下载PDF
侧方淋巴结清除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万浪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侧方淋巴结清除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6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 ,清除上方 3组淋巴结的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除 ,对分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36例中有 19例有淋巴结转移 ,其中侧方淋巴结... 目的 :探讨侧方淋巴结清除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6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 ,清除上方 3组淋巴结的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除 ,对分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36例中有 19例有淋巴结转移 ,其中侧方淋巴结转移 5例 ,占阳性淋巴结病例的 2 6 .3% (5 / 19) ,占全部病例的 13.9% (5 / 36 )。结论 :为保证根治手术的彻底性 ,减少肿瘤复发 ,对腹膜返折部以下的进展期直肠癌除上方淋巴结必须清除达第 3站外 ,有必要同时进行侧方淋巴结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侧方淋巴 根治术
下载PDF
针刺疗法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旭 马飞翔 +5 位作者 袁从虎 宋建祥 施展 李万浪 李向南 张亚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处理,针刺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处理,针刺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和术后远期疼痛评分。结果针刺组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的镇痛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CRP、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2组CRP、CD8^(+)水平均高于术前,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但针刺组CRP、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围术期和术后远期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显著缓解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和术后远期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切口 心脏手术 围术期疼痛 术后远期疼痛 针刺疗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