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技术马克思主义
1
作者 李三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讨论技术问题,是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方向。推动技术马克思主义研究,就是把它建构为一种技术哲学传统或方法。虽然当代西方技术哲学把马克思视为第一代技术哲学家,但实际上各种学派或观点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讨论技术问题,是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方向。推动技术马克思主义研究,就是把它建构为一种技术哲学传统或方法。虽然当代西方技术哲学把马克思视为第一代技术哲学家,但实际上各种学派或观点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万花筒式的思想定位。从历史唯物主义来说,对技术问题的哲学反思不外乎技术作用的确定性和技术的社会关系这两条路线。经典马克思主义在第一条路线上接近于在长期历史中强调技术的优先性,在第二条路线上对技术资本主义给予批判并展望技术积累对共产主义的历史意义。在当代西方技术哲学语境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把这两条路线分别展示为分析的技术哲学和批判的技术哲学,倾向于一种内在于资本主义的技术政治哲学话语建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将这两种路线统一起来,进行一种技术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论建构:以技术作用的确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置现代化议题,以技术的社会关系为实现这种现代化议题提供推动力,以便逐步走向一种自治的技术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技术马克思主义 技术社会主义
下载PDF
当代技术哲学具体化转向与技术政治哲学解释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三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9-33,共15页
技术哲学根植于现代化原发的西方语境,致力于追问现代技术“好不好”的问题。当代西方技术哲学,已从抽象的技术批判转向具体的技术解释,表现为建构主义工具论和建构主义实体论两种倾向。后现象学更接近建构主义工具论,侧重考察技术如何... 技术哲学根植于现代化原发的西方语境,致力于追问现代技术“好不好”的问题。当代西方技术哲学,已从抽象的技术批判转向具体的技术解释,表现为建构主义工具论和建构主义实体论两种倾向。后现象学更接近建构主义工具论,侧重考察技术如何调节人类-世界关系;技术批判理论更接近建构主义实体论,侧重推动社会-技术结构转型。二者虽然不同,但它们的最新进展都指向了针对社会自主权之争的技术政治哲学解释学。进入后进现代化的中国语境,现代技术“有没有”的问题构成了中国人核心的世界经验问题。把国家对国家的技术主权之争分析纳入解释学范畴,是建构中国技术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技术哲学 后现象学 技术批判理论 政治哲学解释学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构——中华传统文化的解释学转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三虎 《岭南学刊》 2023年第4期68-75,共8页
从文化建构看,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的,某种程度上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解释学转向。这是中华民族在生存论或发展论上的自主选择,也是以中华文明反思西方式现代化的智慧结晶。马... 从文化建构看,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的,某种程度上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解释学转向。这是中华民族在生存论或发展论上的自主选择,也是以中华文明反思西方式现代化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在知用行合一、理想社会设想上的语义贯通,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涵养。唯物辩证法使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观释放出新的中国思维力量,两者的语构融通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具中国特色。坚持胸怀天下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谋进步,伴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语用拓展,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深刻而广泛的全球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 解释学转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风险观与当代中国的风险治理逻辑
4
作者 李三虎 赵万里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与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对话,表明风险及其治理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风险治理实践则彰显出它探索以社会主义为总体社会理念解决社会问题的当代价值。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源于马克思主义风险观中的人民性观点,因马... 与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对话,表明风险及其治理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风险治理实践则彰显出它探索以社会主义为总体社会理念解决社会问题的当代价值。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源于马克思主义风险观中的人民性观点,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变得可行。沿着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中国风险治理特点表现为从一件大事的发展变为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上升为最高理念和底线思维成为政治伦理原则。关系性、结构性和系统性风险,是从经典马克思主义辨识出的三类风险。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意味着人类社会终究要进入风险的常态化发展中,关键是社会主义社会在风险治理中能否体现出其自身的制度优势。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分别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韧性应急管理导向和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作为这三大类风险的治理路径。从风险的入口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社会理论,能够为发展中国的社会理论话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 发展和安全 常态化风险治理
下载PDF
达格列净与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许锦冰 李三虎 刘付珊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460-2463,共4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与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2D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格列齐特缓释...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与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2D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水平及体重指数(BMI)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试验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后,试验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B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T2DM,能够更好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机体血脂代谢,减轻体重,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片 格列齐特缓释片 二甲双胍缓释片
下载PDF
HART温度变送器智能校准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虎 吴彦红 +1 位作者 李三虎 郝连春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5期118-121,共4页
通过分析现有校准领域在HART通讯功能上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同时在设备上提供手操器模式和智能校准模式的技术解决方案。针对技术方案中温度变送器校准模式,详述了智能DD解析器和温度变送器智能校准技术框架的设计和实现机制。其中,智能D... 通过分析现有校准领域在HART通讯功能上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同时在设备上提供手操器模式和智能校准模式的技术解决方案。针对技术方案中温度变送器校准模式,详述了智能DD解析器和温度变送器智能校准技术框架的设计和实现机制。其中,智能DD解析器实现了DD方法、变量、指令等关键信息进行的解析及数据报告的自动生成,智能校准模块则基于智能解析生成的数据对温度变送器的常用设置项和校准项目进行建模,实现通用的智能校准技术框架。该技术方法可实现技术目标,领域内产品通过使用本方案技术可降低技术维护成本,提升投入产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T通讯 设备描述技术 温度变送器 传感器校准
下载PDF
技术的社会建构──新技术社会学评介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三虎 赵万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30-35,52,共7页
技术的社会建构──新技术社会学评介李三虎,赵万里最近十多年,关于技术的社会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以“技术的社会建构”作为标识的新技术社会学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进展。它涉及诸多领域,包括不少方法、概念和命题... 技术的社会建构──新技术社会学评介李三虎,赵万里最近十多年,关于技术的社会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以“技术的社会建构”作为标识的新技术社会学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进展。它涉及诸多领域,包括不少方法、概念和命题。本文拟就其兴起背景、研究纲领、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技术 社会建构 技术社会学
下载PDF
科学技术、公共领域与和谐社会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三虎 《公共管理学报》 2005年第2期55-62,94-95,共10页
就科学技术发展来说,“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不仅直接强化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在其涉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网络伦理等问题方面又显现出了对科技发展的公共价值的相应反思。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公共领... 就科学技术发展来说,“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不仅直接强化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在其涉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网络伦理等问题方面又显现出了对科技发展的公共价值的相应反思。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公共领域来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关系问题。科技进步无疑推动了公共领域的兴起和发展,但科技发展及其生态和社会效应本身也可以作为公共问题在公共领域层面获得政治伦理考量。也就是说,在公共领域中通过建构科技公共交往机制,确保公众最大程度地参与科技发展的公共决策,进而推动权力、资本和知识精英围绕着科技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问题,提出适合公共利益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逐步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和谐 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 科技发展 推动作用 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 公共价值 网络伦理 关系问题 政治伦理 公共问题 社会效应 科技进步 公共决策 知识精英 发展问题 解决方案 公共利益 资本
下载PDF
技术、空间和权力——米歇尔·福柯的技术政治哲学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三虎 《公共管理学报》 2006年第3期34-43,共10页
福柯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在其权力-知识概念内自然不会放过对技术这一重要的现代性现象进行哲学的思考,并从微观政治学视角把技术看作是人操控自身的“自我技术”。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从全景敞视主义出发就工厂、医院... 福柯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在其权力-知识概念内自然不会放过对技术这一重要的现代性现象进行哲学的思考,并从微观政治学视角把技术看作是人操控自身的“自我技术”。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从全景敞视主义出发就工厂、医院、学校等空间单元讨论了技术与权力的特定关系,其政治批判直接指向的是任何情景化的技术都是对人体的权力控制并由此造就了作为技术权力效应的“肉体-机器”这一“敌托邦”。沿此政治批判线索,其追随者和其他学者更是把全景敞视主义方法拓展到了对实验室、工业区域、互联网络和基因技术等的政治哲学分析,从“生物-权力”视角提出诸如“半机械人”、“半生物人”等概念,由此显现新兴技术对人体产生的权力控制效应。为了激发对这种技术控制的有效对抗,福柯试图复兴一种具有“生存美学”特征的地方性知识或技术,以摆脱占据统治地位的技术权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敞视主义 权力-知识 生物-权力 生存美学
下载PDF
技艺与价值:分裂还是关联?——柏拉图的整体论解答及其当下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三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21,128,共10页
在当代技术哲学研究中,柏拉图有关技艺与价值关系的论述日益受到重视。只是目前已有的技术批判与技术建构两种视角并不能完整地展示柏拉图的这方面思想,其实他在其相关的对话中试图为技艺与价值的关系提供一种整体论伦理学基础,即技艺... 在当代技术哲学研究中,柏拉图有关技艺与价值关系的论述日益受到重视。只是目前已有的技术批判与技术建构两种视角并不能完整地展示柏拉图的这方面思想,其实他在其相关的对话中试图为技艺与价值的关系提供一种整体论伦理学基础,即技艺只有包含参照善的罗格斯才能获得健康发展。当环境破坏作为文明危机日益展现在人类面前时,柏拉图的这一整体论见解尤其显得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论 技艺 价值
下载PDF
技术哲学:从实体理论走向间性理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三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14,共10页
对于技术哲学史,人们一般将它分为三个代际:第一代技术哲学源于前技术哲学史发展;第二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经典技术哲学;第三代技术哲学(和正在兴起的第四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当代技术哲学。可以说,技术哲学历史表现为一种从实体理论到... 对于技术哲学史,人们一般将它分为三个代际:第一代技术哲学源于前技术哲学史发展;第二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经典技术哲学;第三代技术哲学(和正在兴起的第四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当代技术哲学。可以说,技术哲学历史表现为一种从实体理论到间性理论的发展线索。把技术间性理论作为当代技术哲学的一种发展方向选择,是对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和客体间性概念的极大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实体理论 主体间性 客体间性 间性理论
下载PDF
科学与语言游戏——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思想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三虎 《现代哲学》 1998年第3期68-71,共4页
与现代主义相反对的后现代主义是60年代兴起于法国、美国等地并迅速波及全球的一种文化思潮.它以解构中心的多元世界观、用文本话语论替代世界本体论等为特征.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利奥塔则是后结构主义哲... 与现代主义相反对的后现代主义是60年代兴起于法国、美国等地并迅速波及全球的一种文化思潮.它以解构中心的多元世界观、用文本话语论替代世界本体论等为特征.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利奥塔则是后结构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于1979年出版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至今仍是研究后现代主义问题的经典著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利奥塔 语言游戏 科学知识 科学哲学 后结构主义 合法化 后现代科学 语用学 元叙事
下载PDF
大技术系统的社会运行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三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34,共6页
大技术系统的社会运行李三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出现了像运输系统(如铁路)和能源分配系统(如电力网络)等这样一些大技术系统对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由于大技术系统本身是一种社会建构,并与构成其技... 大技术系统的社会运行李三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出现了像运输系统(如铁路)和能源分配系统(如电力网络)等这样一些大技术系统对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由于大技术系统本身是一种社会建构,并与构成其技术结构和社会应用的诸多社会存在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技术系统 社会运行 建构 扩张
下载PDF
技术本体论:范式转换与政治建构——海德格尔的技术政治哲学思想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三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6,133,共10页
海德格尔在存在意义上把技术理解为能将存在物摆置为"持存物"的"座架",揭示出现代技术的"最高危险"在于把人的目标和价值纳入到"操纵性权力"的政治推动。海德格尔试图通过技术本体论范式转换,... 海德格尔在存在意义上把技术理解为能将存在物摆置为"持存物"的"座架",揭示出现代技术的"最高危险"在于把人的目标和价值纳入到"操纵性权力"的政治推动。海德格尔试图通过技术本体论范式转换,为未来预设一种新的"本体论技术"概念:它并不简单地放弃现代"本体技术",只是强调人不再作为"座架"工具,而是以存在的意义建构一种与技术的自由政治关系。这一关系作为存在展现为"去权"的存在物关联就是"让存在"和"让自由":让存在参与到存在物那里,或参与到开放领域及其开放之无蔽状态。海德格尔借此将现代技术包容在"栖居"的空间中加以规定,确保在本真存在的自由意义上"让存在":突破单纯地以"让显现"的技艺、生产和制造范畴思考技术的现代本体论,把现代"本体技术"包容在以"让栖居"为本质的服膺于自然的"筑造"或工程实践中加以发展,从而把现代技术带向世界和平和生态保护的政治建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技术 操纵性权力 去权 让自由
下载PDF
在物性与意向之间看技术人工物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三虎 《哲学分析》 2016年第4期89-105,198,共18页
当代技术哲学在经历"经验转向"之后,开始把技术人工物作为分析的学术焦点之一。按照荷兰学派的研究纲领,技术人工物包含结构和功能双重独立属性。但当考虑结构—功能关系时,却发现分析上存在诸多困难,此即技术人工物在本体论... 当代技术哲学在经历"经验转向"之后,开始把技术人工物作为分析的学术焦点之一。按照荷兰学派的研究纲领,技术人工物包含结构和功能双重独立属性。但当考虑结构—功能关系时,却发现分析上存在诸多困难,此即技术人工物在本体论上的"硬问题"。这一问题之所以是硬问题,是因为目前人们启用的构制理论和随生理论,均采取了结构—功能二元论描述方法。其实,就技术人工物来说,技术哲学应采取一元论解释方法,将功能(甚至非功能)意义作为被解释对象,而把与此相关的一切因素,如结构或物性、目的或意向、使用和背景等作为解释要素。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避免本体论上的"硬问题",而且能够诉诸人对技术人工物的经验和使用背景,在物性与意向之间,围绕其功能和非功能意义做广泛解释。在这种意义上,技术人工物与自然物的不同,便不再是如亚里士多德那样指认的外在目的或功能特征,而是被赋予的包括功能和非功能意义的内在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工物 物性 意向 功能承担 规范解释
下载PDF
公正论题:马克思中国化的当下政治话语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三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4,共8页
有关公正论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展开过要么主张马克思为资本主义公正辩护要么认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不公正的激烈思想论战。对于这种论战进行细节性分析,我们参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应该对公正论题采取一种批判—建构的整体分析方... 有关公正论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展开过要么主张马克思为资本主义公正辩护要么认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不公正的激烈思想论战。对于这种论战进行细节性分析,我们参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应该对公正论题采取一种批判—建构的整体分析方法。由此进入马克思中国化的当下政治话语,从中可以辨识出我国学者关于公正论题的三条理论线索:最小化公正命题虽然不完全忽视整个社会公正问题,但出于发展效率或活力考虑,认为资本剥削符合公正理念;最大化公正命题尽管不排斥有活力的物质财富积累,但基于对广泛的社会不公现象的观察,更为强调公正价值理想追求的批判意义;过渡性公正命题则诉诸主流意识形态,把公正价值实现贯穿于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互统一的公共制度安排。鉴于最小化公正命题与最大化公正命题之间存在某些理论差异,本文强调要在承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包含公正观念的理论基础上,沿着过渡性公正命题线索,在实然与应然相统一的辩证道德实践意义上完善马克思中国化的公正理论,以推动公正价值实现的道德实践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论题 马克思中国化 批判一建构方法 政治话语
下载PDF
马克思的技术社会学话语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三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12,共10页
围绕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构建马克思的技术社会学话语,不同的理论预设会产生不同的话语指向。马克思并不是技术工具论者,也不是技术决定论者,甚至不完全是技术社会建构论者。唯物史观,本身包含了工具化和情境化的辩证分析方法。按这一... 围绕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构建马克思的技术社会学话语,不同的理论预设会产生不同的话语指向。马克思并不是技术工具论者,也不是技术决定论者,甚至不完全是技术社会建构论者。唯物史观,本身包含了工具化和情境化的辩证分析方法。按这一方法,问题不在于技术是否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在于要解释它是怎样发生影响的和发生怎样的影响。具体从资本主义这一特定社会情境,依照资本价值增殖的逻辑,既能对技术的变革作用做出社会建构论解释,又能以异化的概念对技术进行社会批判,然后参照原始共同体模式,向人们承诺,以自然-人性-社会合一为归旨的无阶级的共产主义,代表着人类通过生产方式变革创造美好生活的技术发展价值方向。这种技术社会学话语,带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建设性,对我们在新技术发展规划、技术社会评估和技术社会问题应对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工具化 情境化 技术社会学
下载PDF
关于工程的政治、法律和伦理方法论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三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21,共7页
从非价值中立观点看待工程,工程本身包含着复杂的价值和利益关系,因此政治、法律和伦理对工程有着相对的方法论意义。在政治方法论上,公共决策围绕工程表现为政治或资本权力运用、相关利益协调方法和意识形态导向;在法律方法论上,工程... 从非价值中立观点看待工程,工程本身包含着复杂的价值和利益关系,因此政治、法律和伦理对工程有着相对的方法论意义。在政治方法论上,公共决策围绕工程表现为政治或资本权力运用、相关利益协调方法和意识形态导向;在法律方法论上,工程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定须以工程质量为首要原则,其具体司法实践渗透法律适用、法律解释和法律风险评估等方法;在伦理方法论上,主要体现为工程因素与非工程因素、"工程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与工程相关的政治、法律和伦理方法各有分工,政治方法限于工程决策具有命令性,法律方法对工程活动起到强制性规范作用,伦理方法则在公共道德与公共决策之间扮演桥梁角色。在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方法在不同工程情境下表现为两种典型秩序——从政治方法到法律方法再到伦理方法的自顶向下秩序(适合大型工程项目决策)和从伦理方法到法律方法再到政治方法的自底向上秩序(适合新兴工程发展)。必须要强调,在多数情况下,面对与工程相关的社会冲突甚至政治冲突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治、法律和伦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政治 法律 伦理 方法论
下载PDF
三峡大坝的社会建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三虎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7年第3期221-235,共15页
鉴于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巨大和经济社会生态影响广泛,可以把三峡大坝的历史生成置于规模政治学加以分析:一是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这些政治家-设计师不断强化了三峡工程的水政治和电政治意义;二是三峡大坝意义实现包含了在技术... 鉴于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巨大和经济社会生态影响广泛,可以把三峡大坝的历史生成置于规模政治学加以分析:一是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这些政治家-设计师不断强化了三峡工程的水政治和电政治意义;二是三峡大坝意义实现包含了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生态影响方面的解释弹性,林一山-李锐之争,以及地方政府参与和公民社会卷入突显了三峡工程的开发层级、坝址和坝高选择,形成了一级开发的三斗坪175米大坝框架;三是进入物质化建构阶段后,主要转向融资、移民等的工程解题,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威权政治组织和动员力量;四是三峡大坝建成后,出于以环保为理由的反坝运动要求,逐步转向以可持续工程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政治治理。认为,像三峡大坝这样的大型工程框架选择,是一种容纳各种歧见的社会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各种技术和非技术因素,最终结果取决于所处历史阶段、工程规模大小、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或政治协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坝 水政治 地理政治 生态政治 工程框架
下载PDF
工程政治:地点/空间构筑的权力解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三虎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09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为充实"工程研究"的政治话语,借助工程政治学方法,试图表明工程造物和工程行动的权力在场主题。按照"人—工程—背景"关系,工程造物在"地点/空间构筑"意义上可以被解释为控制、监督和征服以及民主、公正... 为充实"工程研究"的政治话语,借助工程政治学方法,试图表明工程造物和工程行动的权力在场主题。按照"人—工程—背景"关系,工程造物在"地点/空间构筑"意义上可以被解释为控制、监督和征服以及民主、公正和环境友好两种政治意向;从"知识—劳动—资本"关系出发,工程行动包含的专业性、合法性和参照性权力参与基本上代表一种现代性威权,其整体发展尚需公民参与作为补充。为此可以诉诸"强背景化操作"策略,将安全、民主、公正和环境友好的公民权利要求作为工程设计的"偏好结构",从而促进工程达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政治学 地点-空间构筑 权力在场 背景化操作 偏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