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程序重置”到“深度学习”——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化路径 被引量:61
1
作者 朱文辉 李世霆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7,共7页
作为教学形式的一种逆序化创新,翻转课堂必然在程序和内核上均含有对传统教学的"翻转"之意。但停留于"程序重置"的我国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却陷入到课前自学从教师直接灌输到教师通过"微视频"灌输、课中... 作为教学形式的一种逆序化创新,翻转课堂必然在程序和内核上均含有对传统教学的"翻转"之意。但停留于"程序重置"的我国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却陷入到课前自学从教师直接灌输到教师通过"微视频"灌输、课中合作探究有形无实、课后作业"传统"未变等浅层变革的误区之中。从结构主义的视角来看,程序重置只是翻转课堂的表层属性,深度学习才是翻转课堂的本质属性。走出翻转课堂停留于程序重置的误区,彰显翻转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本质属性,需要在课前自学阶段将微视频制作的理论基础从泰勒的目标模式转换为杜威的问题中心模式;在课中活动阶段,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达至相对客观之真理;在课后巩固阶段,以新颖的作业形式来发展学生的高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程序重置 结构主义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从学苏、仿美到本土化——新中国成立70年来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回顾与前瞻(上)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文辉 李世霆 《教师教育论坛》 2019年第10期12-15,共4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为依据,这一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全面学习苏联教育传统,即大教学论初始创立(1949—1957年);二是试图摆脱苏联教育的影响,但大教学论的余威犹在(1958—...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为依据,这一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全面学习苏联教育传统,即大教学论初始创立(1949—1957年);二是试图摆脱苏联教育的影响,但大教学论的余威犹在(1958—1977年);三是重拾苏联教育传统,出现大教学论全面统治的局面(1978—1984年);四是多维度地仿效美国,大课程论显露头角(1985年至今)。大教学论与大课程论都是国外课程与教学理论在中国的移植,均具有一定的历史先进性和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为了能够在世界教育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建构本土化的课程与教学论已经迫在眉睫。本土化课程与教学论的构建,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统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积淀和底色,以世界先进文化为借鉴和参照,以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和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大教学论 大课程论 本土化
下载PDF
从学苏、仿美到本土化——新中国成立70年来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回顾与前瞻(下)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文辉 李世霆 《教师教育论坛》 2019年第12期44-47,共4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为依据,这一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全面学习苏联教育传统,即大教学论初始创立(1949-1957年);二是试图摆脱苏联教育的影响,但大教学论的余威犹在(1958—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为依据,这一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全面学习苏联教育传统,即大教学论初始创立(1949-1957年);二是试图摆脱苏联教育的影响,但大教学论的余威犹在(1958—1977年);三是重拾苏联教育传统,出现大教学论全面统治的局面(1978-1984年);四是多维度地仿效美国,大课程论的显露头角(1985年至今)。大教学论与大课程论都是国外课程与教学理论在中国的移植,均具有一定的历史先进性和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为了能够在世界教育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建构本土化的课程与教学论已经迫在眉睫。本土化课程与教学论的构建,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统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积淀和底色,以世界先进文化为借鉴和参照,以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和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大教学论 大课程论 本土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