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线针法联合祛风愈瘫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李为成 王天磊 +3 位作者 潘能毅 彭亚婷 樊伟 刘建浩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6-700,共5页
目的:观察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与单纯三线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与单纯三线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三线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H-B)分级、Sunnybrook(S-B)评分、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和波幅变化、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的身体功能指数(FDIp)和社会功能指数(FDIs)比较及血清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P<0.05)、S-B(P<0.001)及FDIp(P<0.001)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CMAP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明显延长(P<0.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三线针法联合祛风愈瘫丸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肌电图指标及血清ET、NO水平,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三线针法 面神经功能损伤 祛风愈瘫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面部残疾指数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磁圆梅针临床优势病种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为成 张卫东 +1 位作者 程艳婷 冀来喜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归纳总结磁圆梅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病种。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所有198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关磁圆梅针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统计每一病种出现频次和有效率。结果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统计出9个科42种有关磁圆梅针的案例,并发... 目的归纳总结磁圆梅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病种。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所有198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关磁圆梅针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统计每一病种出现频次和有效率。结果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统计出9个科42种有关磁圆梅针的案例,并发现磁圆梅针在临床各科应用有效率大部分都达到了90%以上。结论磁圆梅针的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骨科和外科疾病中,骨科优势病种为颈椎病、肩周炎和落枕;外科优势病种为静脉曲张。磁圆梅针对幼儿泄泻和痹症的治疗也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梅花针疗法 磁疗法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神经及血管功能损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为成 石挺丽 +2 位作者 高中 樊伟 刘建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44-4350,共7页
目的比较磁圆梅针叩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磁圆梅针叩刺督脉、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叩刺康复组、叩刺组和康复组,每组32例。叩刺康复组采用磁圆梅针叩刺督脉结合康复治疗... 目的比较磁圆梅针叩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磁圆梅针叩刺督脉、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叩刺康复组、叩刺组和康复组,每组32例。叩刺康复组采用磁圆梅针叩刺督脉结合康复治疗,叩刺组采用叩刺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对治疗前后改良的Ashworth评分(MAS)、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对治疗前后血清中的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protein 1,VCAM-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MAS、FMA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叩刺康复治疗比叩刺治疗及康复治疗更能有效改善MAS、FMA及BI评分水平(P<0.05)。同时,叩刺康复治疗比叩刺治疗及康复治疗更能有效调节血清中的Netrin-1、BDNF、VCAM-1以及VEGF水平(P<0.05)。结论磁圆梅针叩刺督脉结合现代康复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缓解血管功能损伤,从而更好的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患肢肌张力,缓解患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肢体痉挛 磁圆梅针 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血管功能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为成 黎培爱 武志全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702-1706,共5页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机制和临床治法,通过把握其中病机变化规律,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理论研究。“虚气留滞”理论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病因病机剖析,“虚气”“留滞”互为因果,成为复合之邪,...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机制和临床治法,通过把握其中病机变化规律,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理论研究。“虚气留滞”理论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病因病机剖析,“虚气”“留滞”互为因果,成为复合之邪,共同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其中“虚气”是发病的内在根据,“留滞”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虚气”影响津血运行,导致“留滞”的产生;“留滞”是以内毒积聚为先,痰瘀阻络为损。“留滞”日久伤及正气,加重“虚气”的程度,是为复合病邪,临床治疗应“补虚”与“通滞”双管齐下,滋补肝肾、补益气血以补其虚,活血解毒、涤痰祛浊以通其滞。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执简驭繁,使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机制简单明了,更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虚气留滞 补虚通滞 病理机制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浅谈陶瓷手拉壶的拉坯技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为成 《江苏陶瓷》 CAS 2018年第4期13-14,共2页
"手拉坯制壶"是潮州陶瓷工匠一脉相承的茶具制作技艺,整个拉坯过程在转盘上进行,通过工匠手工拉动坯体成型。由于圆周运动的特点,所以它只能制出圆形作品,拉出的作品是规则和直立的,表面会留下一些线条。手拉坯法是一种最原... "手拉坯制壶"是潮州陶瓷工匠一脉相承的茶具制作技艺,整个拉坯过程在转盘上进行,通过工匠手工拉动坯体成型。由于圆周运动的特点,所以它只能制出圆形作品,拉出的作品是规则和直立的,表面会留下一些线条。手拉坯法是一种最原始的成型技术,大约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茶具,手拉壶除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 手拉壶 拉胚
下载PDF
让学生学会学习——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
作者 李为成 杨永贞 《希望月报(上)》 2007年第10期142-142,共1页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渔,不授之鱼"。近代叶圣陶先生则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美国教育家埃德加赛尔也说:"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阐述了一个共同的...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渔,不授之鱼"。近代叶圣陶先生则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美国教育家埃德加赛尔也说:"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阐述了一个共同的道理:"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学能力 学会学习 名言警句 学习方法 历史阶段特征 埃德加 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本 高一新生 新航路
下载PDF
一种天气图与能量图相结合作大—暴雨预报的方法
7
作者 徐春梅 李为成 《山东气象》 1989年第2期13-15,共3页
天气图表示大气环流特征和大气的基本物理状态;能量图代表了大气的能量特点。为此,我们用天气图与能量图结合的方法对济宁大—暴雨预报作了尝试。 依据1965年——1977年13年850、700、500hPa三层天气图资料。
关键词 暴雨预报 能量图 大气环流特征 暴雨日 西风槽 环流形势 偏南风 环流背景 能量场 不稳定能量
下载PDF
淡水养鱼与气象条件
8
作者 陈树燕 李为成 +1 位作者 万风顺 宫秀清 《山东气象》 1992年第2期35-38,共4页
微山湖是我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加之滨湖坑塘,水域面积达253.46万亩,这里不仅水利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大,水质条件好,而且气候适宜,是我省主要淡水养殖基地。但是淡水养鱼无不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旱涝灾害、高温、低压等。
关键词 淡水养鱼 渔业生产 淡水养殖 气候适宜 水利资源 旱涝灾害 鱼类养殖 坑塘 淡水湖泊 水质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