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AA0753减缓糖尿病抑制的成骨细胞糖代谢和能量代谢
1
作者 李梦雪 王吉春 +1 位作者 李乐泰 汪长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291-2300,共10页
目的探讨KIAA0753对成骨细胞MC3T3-E1糖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由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Joubert综合征患者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82286并对其进行分析。构建KIAA0753过表达载体,实验分为对照组、高糖组... 目的探讨KIAA0753对成骨细胞MC3T3-E1糖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由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Joubert综合征患者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82286并对其进行分析。构建KIAA0753过表达载体,实验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高糖+过表达KIAA0753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在高糖条件下KIAA0753对MC3T3-E1细胞糖代谢相关蛋白糖原合酶1(glycogen synthase 1,GYS1)、糖原磷酸化酶L(glycogen phosphorylase L,PYGL)、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4,GluT4)、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 muscle,PFKM)、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phosphatase 1,PDP1)、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A carboxylaseα,ACACA),以及线粒体相关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细胞内的糖原含量和乳酸含量评估KIAA0753对糖代谢中间产物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ATP含量检测KIAA0753对线粒体活性及功能的影响;采用EdU染色检测KIAA0753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影响。结果KIAA0753在Joubert综合症患者和高糖条件下表达下调(P<0.05)。高糖抑制蛋白GYS1、ACACA、PFKM、GluT4、PGC-1α、TFAM和NRF1的表达,促进蛋白PDP1和PYGL的表达,减少糖原生成和细胞外葡萄糖的消耗,促进乳酸生成,而过表达KIAA0753后减缓了高糖的作用,促进蛋白GYS1、ACACA、PFKM、GluT4、PGC-1α、TFAM和NRF1的表达,抑制蛋白PDP1和PYGL的表达,增加糖原生成和细胞外葡萄糖的消耗,抑制乳酸生成(P<0.05)。与高糖组相比,过表达KIAA0753在高糖条件下显著提升MC3T3-E1细胞线粒体的活性和膜电位,促进ATP的合成(P<0.05),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KIAA0753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糖代谢并提升线粒体活性和功能,从而为机体提供更多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UBERT综合征 成骨细胞 KIAA0753 糖代谢 线粒体 ATP
下载PDF
手术缝合线变温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于宏伟 牟微 +5 位作者 刘磊 侯腾硕 李乐泰 宗再兴 王擘政 李鑫琰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研究了手术缝合线(Polyglactin 910型号)的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在3000 cm^(-1)~2800 cm^(-1)、1800 cm^(-1)~1350 cm^(-1)、1300 cm^(-1)~1000 cm^(-1)等三个频率区间内,手术缝合线同... 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研究了手术缝合线(Polyglactin 910型号)的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在3000 cm^(-1)~2800 cm^(-1)、1800 cm^(-1)~1350 cm^(-1)、1300 cm^(-1)~1000 cm^(-1)等三个频率区间内,手术缝合线同时存在着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包括:νas CH_3-poly-lactic acid、νas CH_3-sugar、νs CH_3-poly-lactic acid、νs CH_3-sugar、νas CH_2-sugar和νs CH_2-sugar),C=O伸缩振动模式(ν_(C=O-poly-lactic acid)),C-H变角振动模式δ_(C H)(包括:δ_(CH2-sugar)、δ_(as CH3-poly-lactic acid)和δ_(s CH3-poly-lactic acid))和C-O伸缩振动模式ν_(C-O)(包括:ν_(C-O-1-poly-lactic acid)、ν_(C-O-2-poly-lactic acid)、ν_(C-O-3-poly-lactic acid)、ν_(C-O-1-suga r)、ν_(C-O-2-sugar)和ν_(C-O-3-sugar))等四种红外吸收模式。采用变温ATR-FTIR技术进一步开展了手术缝合线的热稳定性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手术缝合线ν_(as CH2-sugar)和ν_(s CH2-sugar)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明显增加,而ν_(C=O-poly-lactic acid)和ν_(C-O-3-suga r)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不变。实验发现手术缝合线的热稳定性较差,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热变机理。本项研究开拓了变温ATR-FTIR技术在特种纺织材料结构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缝合线 红外光谱 结构 热变 特种纺织材料
下载PDF
聚氯乙烯变温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于宏伟 吴贤 +6 位作者 苏苗苗 关胜琴 孙佳玥 王鑫洁 刘磊 李乐泰 侯腾硕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2-17,21,共7页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研究了聚氯乙烯(PVC)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PVC主要存在着CH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 CH_2)、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CH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CH_2弯曲振动模式(δ...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研究了聚氯乙烯(PVC)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PVC主要存在着CH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 CH_2)、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CH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CH_2弯曲振动模式(δ_(CH_2))、CH面内弯曲振动模式(βCH)、CH面外弯曲振动模式(γCH)、CH_2面外摇摆振动模式(ω_(CH_2))和C-Cl伸缩振动模式(νC-Cl)等八种红外吸收模式。实验结果发现在303 K-393 K温度范围内,PV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拓展了变温ATR-FTIR技术在PVC材料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聚氯乙烯 热变性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宏伟 杜林楠 +4 位作者 王鑫洁 刘磊 李乐泰 侯腾硕 吴贤 《杭州化工》 CAS 2017年第4期19-25,共7页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分别研究了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在4000~600cm^-1区域,聚二甲基硅氧烷主要存在着甲基伸缩振动模式(VCH3)、甲基变形振动模式(δCH3)、硅.氧键伸缩振动模...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分别研究了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在4000~600cm^-1区域,聚二甲基硅氧烷主要存在着甲基伸缩振动模式(VCH3)、甲基变形振动模式(δCH3)、硅.氧键伸缩振动模式(Vs-0)、甲基摇摆振动模式(PCH3)和硅一碳键伸缩振动式(蜘弋)等。进一步考察温度变化对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303~393K温度范围内,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聚二甲基硅氧烷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安息香酸红外光谱研究
5
作者 赵婷婷 周二鹏 +5 位作者 甄欢 吴贤 李乐泰 王鑫洁 李凤 于宏伟 《煤炭与化工》 CAS 2018年第7期147-151,共5页
在4 000~400 cm^(-1)频率范围内,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包括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了安息香酸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安息香酸的一维红外光谱的谱图分辨能力要优于相应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本项研究显示出红外光谱技术在安息... 在4 000~400 cm^(-1)频率范围内,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包括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了安息香酸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安息香酸的一维红外光谱的谱图分辨能力要优于相应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本项研究显示出红外光谱技术在安息香酸分子结构研究的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一维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安息香酸 分子结构
下载PDF
我国离石地区汉族人群中单、双重睑的分布及其遗传规律的探讨
6
作者 李乐泰 《刑事技术》 1992年第5期30-,共1页
随机对离石地区中国人(汉族)1312人以及281个家族的一级亲属(不含婴幼儿)的上眼睑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对该地区人群单、双重睑的分布特点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1312人中单重睑者551人,占41.997%,双重睑者761人,占58.003%,单重... 随机对离石地区中国人(汉族)1312人以及281个家族的一级亲属(不含婴幼儿)的上眼睑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对该地区人群单、双重睑的分布特点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1312人中单重睑者551人,占41.997%,双重睑者761人,占58.003%,单重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对该遗传规律的探讨,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重睑 双重睑 分布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