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如何加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
1
作者 李二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6-448,共3页
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际工程项目已经成为管道局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管道工程总承包商,要做到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就要加强国际... 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际工程项目已经成为管道局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管道工程总承包商,要做到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就要加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遵循本土化施工,加强现场规范施工,打造精品商务谈判团队,加强海外安全风险控制4个方面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虱际工程 商务谈判 本土化施工 规范施工 风险控制 项目管理
下载PDF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肖才林 沈建华 +3 位作者 李甫昌 李二东 张永威 李睿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共5页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 SF B N 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C SF B N R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分段数量、进水流量分配比例、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污泥回流比和进...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 SF B N 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C SF B N R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分段数量、进水流量分配比例、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污泥回流比和进水C O D/T N等对工艺的影响。增大C SF B N R的分段数量、污泥回流比和容积比可以提高脱氮率,适宜的分段数、容积比和污泥回流比分别是2~4、1:4~1:1和75%~1 00%。优化后的C SF B N R处理C/N低至5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证实了C SF B N R的脱氮率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生物脱氮 配水比 容积比 C/N
下载PDF
圆角化对方柱气动性能影响的流场机理 被引量:22
3
作者 杜晓庆 田新新 +1 位作者 马文勇 李二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3-1023,共11页
方形截面柱体的圆角化处理是常用的流动控制方法,但其流场作用机理尚未被澄清.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在雷诺数为2.2×104时,考虑风攻角的影响,对均匀流作用下的标准方柱和圆角方柱的气动性能和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圆角化气动... 方形截面柱体的圆角化处理是常用的流动控制方法,但其流场作用机理尚未被澄清.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在雷诺数为2.2×104时,考虑风攻角的影响,对均匀流作用下的标准方柱和圆角方柱的气动性能和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圆角化气动措施和风攻角变化对分离泡特性的影响规律,从流场角度澄清了圆角化气动措施对方柱气动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与标准方柱相比,圆角方柱的表面风压、气动力和涡脱强度呈整体下降的趋势,但圆角方柱的斯特劳哈尔数更高;圆角方柱的"分离泡流态"发生在更小的风攻角范围内,分离泡的出现会进一步造成方柱的尾流变窄,涡脱强度减弱;随着风攻角的增大,分离泡的长度会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分离泡的中心会逐渐向方柱前角(迎风向)和方柱壁面移动;与标准方柱相比,圆角方柱的气流发生初次分离的位置向下游移动,分离后的剪切层更贴近方柱,因而更易发生再附现象;方柱尾流宽度的减小和涡脱强度的减弱是导致圆角方柱气动力减小和斯特劳哈尔数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绕流 大涡模拟 圆角化处理 气动性能 流场机理
下载PDF
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二东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3-18,共6页
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李二东从1993年12月到1994年4月,我应美国佛蒙特大学的邀请,赴美工作和学习,使我有机会参观了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接触了许多教师和学生并多次参加由SDI(佛蒙特州学校发展研究会)和ASCD(... 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李二东从1993年12月到1994年4月,我应美国佛蒙特大学的邀请,赴美工作和学习,使我有机会参观了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接触了许多教师和学生并多次参加由SDI(佛蒙特州学校发展研究会)和ASCD(全美学校课程督导协会)组织的学术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观念 合作学习 女教师 能量转换 残疾儿童 特殊教育 思维逻辑 教学方法 辅导老师 标准化试题
下载PDF
关于“教”的对话与思考
5
作者 李二东 《教师博览(上旬刊)》 1996年第3期4-4,共1页
“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在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将来他们可以有能力自已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30年了,我始终把一位老教师对我讲的这几句话记在心里,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当成我教学的准则。... “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在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将来他们可以有能力自已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30年了,我始终把一位老教师对我讲的这几句话记在心里,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当成我教学的准则。直到几年前我去美国工作,在那里的所见所闻,才使我对这个“准则”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考 自学能力 培养能力 老教师 克服困难 美国 传授知识 学生知识 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