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ICU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云党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9期75-78,共4页
目的探析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ICU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ICU接受救治的92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46)采用常规救治方案,实验组(n=46)在常... 目的探析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ICU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ICU接受救治的92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46)采用常规救治方案,实验组(n=46)在常规救治方案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心衰标志物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61%;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的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心衰标志物(NT-proBNP、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ICU救治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心功能恢复,可获得理想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心衰标志物
下载PDF
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云党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究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 目的:探究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PaO_2、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肺通气功能的改善情况及预后。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_2、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改善率(95.12%)高于对照组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改善率(80.49%),其病愈出院率(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病愈出院率(97.56%),P<0.05。结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缺氧的症状,降低其呼吸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原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探究
3
作者 李云党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6期104-105,共2页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原细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病原细菌及其耐药性做回顾性解析。结果共有63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共检查出病原菌123株,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株(72.36%),其中占比最高...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原细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重症医学科分离的病原细菌及其耐药性做回顾性解析。结果共有63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共检查出病原菌123株,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株(72.36%),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大肠埃希氏菌53株(43.09%),其次为肺炎克雷白菌27株(21.95%);革兰阳性细菌22株(17.88%),屎肠球菌4株(3.26%)。结论重症医学科感染的病原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且耐药性严重,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感染病 病原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系统评价
4
作者 余华香 李云党 刘云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6期157-16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中利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文献。所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诊断... 目的系统评价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中利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文献。所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评价,利用Meta-Disc 1.4软件计算纳入研究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与诊断比值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根据设定纳入标准,共有7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Meta分析显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合并诊断价值分别为:敏感度为0.83[95%CI(0.78,0.88)],特异度为0.68[95%CI(0.63,0.73)],阳性似然比2.56[95%CI(1.88,3.49)],阴性似然比0.25[95%CI(0.16,0.40)],诊断比值比为11.87[95%CI(5.58,25.24)]。S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辅助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新生儿败血症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