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模糊评价法的无人艇碰撞风险计算
1
作者 赵贵祥 王晨旭 +1 位作者 周健 李云淼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037,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模糊评价模型在船舶风险评估中多仅适用远距离场景,以及缺乏考虑《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Collision Avoidance at Sea,COLREGs)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评价法,用于计算水面无人艇(unmanned ... 为了解决传统模糊评价模型在船舶风险评估中多仅适用远距离场景,以及缺乏考虑《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Collision Avoidance at Sea,COLREGs)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评价法,用于计算水面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ssel,USV)的碰撞危险度。该方法采用四元船舶领域确定模型中的安全距离,并通过行动域模型明确模型中碰撞威胁距离。同时,将两船是否构成紧迫危险局面引入到碰撞危险度的计算中。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够适用于近距离水域的USV碰撞危险度计算,同时满足COLREGs的要求和航海避碰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危险度 模糊评价 水面无人艇 船舶领域 动界
下载PDF
改进双向快速搜索随机树的无人艇路径规划
2
作者 赵贵祥 周健 +1 位作者 李云淼 王晨旭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4-1371,共8页
针对双向快速搜索随机树(bidirectional 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BI-RRT)算法在全局路径规划时存在搜索效率低、路径拐点较多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BI-RRT的水面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全局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 针对双向快速搜索随机树(bidirectional 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BI-RRT)算法在全局路径规划时存在搜索效率低、路径拐点较多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BI-RRT的水面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全局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采取了极度贪心的思想、高斯偏置随机点采样方法以及启发式的节点扩展策略,同时对节点扩展和搜索树连接进行角度约束,将生成的路径进行剪枝和3次B样条优化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改进前,改进的BI-RRT在平均时间、随机采样点和平均路径上分别减少了40.5%、65.0%和24.0%。改进后的算法时间、采样点和搜索树扩展大幅度减少,路径平滑度提高且路径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水面无人艇 双向快速搜索随机树 高斯偏置随机点 角度约束
下载PDF
改进速度障碍法的无人艇局部路径规划
3
作者 赵贵祥 王晨旭 +1 位作者 王贺平 李云淼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75-3983,共9页
针对传统速度障碍(velocity obstacles,VO)法进行局部路径规划时避碰路径长、避碰时间长以及忽略紧迫局面会遇中避让责任的约束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水面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的改进VO法。将四元船舶领域和碰撞威胁距... 针对传统速度障碍(velocity obstacles,VO)法进行局部路径规划时避碰路径长、避碰时间长以及忽略紧迫局面会遇中避让责任的约束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水面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的改进VO法。将四元船舶领域和碰撞威胁距离引入VO避碰时机的计算中,确定了避碰阈值;将最晚施舵距离作为碰撞危险局面过渡到紧迫局面的临界值,构建了紧迫局面模型;设计了USV避碰模型,并通过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Collision Avoidance at Sea,GOLREGs)进行约束。比较分析了对遇、右交叉、左交叉和追越4种会遇的避碰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VO法平均路径缩短39.88%、平均时间减少44.26%,改进后的局部规划能够在保证安全避碰的条件下满足GOLREGs第8条和第13~17条的避让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路径规划 速度障碍法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水面无人艇 紧迫局面
下载PDF
色彩在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克刚 李云淼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4-35,120,共3页
色彩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色彩的设计是我们表达对所设计的对象正确运用,以及对所设计对象的正确理解的体现。一个舒适的办公空间能使人神清气爽,工作起来更有干劲。把握好色彩... 色彩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色彩的设计是我们表达对所设计的对象正确运用,以及对所设计对象的正确理解的体现。一个舒适的办公空间能使人神清气爽,工作起来更有干劲。把握好色彩空间的设计,营造出具有亲切感的环境,来满足人们对办公空间的要求,并让使用者在使用期间接受我们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空间 色彩设计 空间感 材质
下载PDF
18种不同产地沉香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品质判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云淼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1期32-33,共2页
试验通过固相微萃取质谱联用法(SPME-GC-MS)对18种不同产地的沉香和2种赝品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了赝品沉香和特定产地沉香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从而对沉香优劣性进行判别。试验采用Blue/plain萃取头(65μmPDMS/DVB),SPME解吸时... 试验通过固相微萃取质谱联用法(SPME-GC-MS)对18种不同产地的沉香和2种赝品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了赝品沉香和特定产地沉香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从而对沉香优劣性进行判别。试验采用Blue/plain萃取头(65μmPDMS/DVB),SPME解吸时间10.0min。HP-INNOWAX-60M色谱柱(60m×0.25mm×0.25μm),载气为He,1.5mL/min。20:1分流进样,扫描范围为45amu-450amu。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单酯类成分且含量≥18.0%,含有低级脂肪酸且含量≥17.0%,不含有呋喃类化合物或高度共有性化合物等条件基本可以判定是赝品沉香。通过挥发性成分分析,得出三个具有特殊组成结构的沉香样品:老挝沉香、越南活结沉香和马尼涝沉香。同时对18种沉香进行区域划分,对不同地区的沉香品质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挥发性成分 沉香产地 倍半萜类
下载PDF
电子烟雾化液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志强 李云淼 朱小梅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9年第2期17-22,26,共7页
为了解电子烟雾化液中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以乙醇和二氯甲烷为处理溶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了法式苹果派雾化液,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处理方法能够较好地去除甘油干扰,而GC-MS法则能够... 为了解电子烟雾化液中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以乙醇和二氯甲烷为处理溶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了法式苹果派雾化液,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处理方法能够较好地去除甘油干扰,而GC-MS法则能够很好地表征电子烟雾化液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与配方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表明其为适用于电子烟雾化液成分分析的预处理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雾化液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提取工艺对色谱法检测芦荟叶多酚含量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艺 李云淼 +2 位作者 冯伟博 李青梅 洪林军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0-303,共4页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芦荟叶中没食子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儿茶素(Catechin)、绿原酸(Chlorogenicacid)、表儿茶素(Catechin)、咖啡酸(Caffe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和芦丁(Rut... 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芦荟叶中没食子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儿茶素(Catechin)、绿原酸(Chlorogenicacid)、表儿茶素(Catechin)、咖啡酸(Caffe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和芦丁(Rutin)8种多酚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125 mm×4.6 mm×5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流动相B相为0.1(V/V)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DAD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45℃。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芦荟叶粉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咖啡酸、阿魏酸和芦丁8种芦荟叶多酚的总含量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最高,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过程没有加热处理,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芦荟叶多酚;该检测方法在加标为1 000~100 000μg/kg浓度范围内的回收率为98.21%~103.28%,精密度为1.29%~4.67%(n=6),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05 mg/L,检测线性范围最宽为0.01~500 mg/kg;结果表明,从芦荟叶多酚的含量及物质特性保留的角度考虑,选择芦荟叶的提取工艺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叶 绿原酸 表儿茶素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