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远志皂苷提取工艺
1
作者 李云行 李洪雷 +3 位作者 董诗 吴云 赵军军 李园园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4期48-51,共4页
目的:优化远志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皂苷含量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包括提取方法、提取次数、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确定对远志中皂苷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box-behnken(BBD)响应面法优化远志皂苷提取工艺。结果表... 目的:优化远志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皂苷含量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包括提取方法、提取次数、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确定对远志中皂苷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box-behnken(BBD)响应面法优化远志皂苷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远志皂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10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皂苷含量5.48 mg/mL,与预测值5.45 mg/mL,有良好的拟合性,证实此工艺可行,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皂苷 响应面 优化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水杨醛缩3,4,6-三甲氧基苯甲酰肼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2
作者 李云行 李洪雷 +3 位作者 刘冲冲 吴云 赵军军 侍慧慧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3期36-39,共4页
基于酰腙类及其配合物较强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设计了将没食子酸甲基化、酯化、酰肼,然后与水杨醛结合形成配体与氯化铜反应,形成金属螯合物的合成路线;采用紫外、红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及电喷雾质谱(ESI-MS)对金属配合物进行结构... 基于酰腙类及其配合物较强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设计了将没食子酸甲基化、酯化、酰肼,然后与水杨醛结合形成配体与氯化铜反应,形成金属螯合物的合成路线;采用紫外、红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及电喷雾质谱(ESI-MS)对金属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的紫外(UV)吸收最高峰为264 nm,另外两个特征峰为326 nm与388 nm;红外(IR:KBr,cm^(-1)):v(OH)3060,v(C=O)1601,v(N-N)2872,v(C=N)1548,v(C-N)1317。酰腙配合物的紫外(UV)吸收最高峰为273 nm,另外两个特征峰为315 nm和385 nm;红外(IR:KBr,cm^(-1)):v(C=O)1527,v(N-N)3054,v(C=N)1463,v(C-N)1339;ESI-MS:理论值为793.11,实测值为793.945;原子吸收计算值(8.01±0.5)%,实测值8.4%。经过以上分析,可推测出该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为双配体结构,符合最初的预想,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缩3 4 6-三甲氧基苯甲酰肼 配合物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新型丙二醛检测探针的构建与表征
3
作者 樊鑫 朱梦月 +6 位作者 李云行 杨明利 李园园 李洪雷 赵军军 吴云 侍慧慧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1期23-25,8,共4页
目的:制备检测丙二醛(MDA)的新型荧光探针并进行表征。方法:以PET为荧光机制,邻苯二胺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探针FX-6,所有中间体均经过1H NMR、MS确认,FX-6通过HPLC纯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检测探针与MDA反应前后的紫外及... 目的:制备检测丙二醛(MDA)的新型荧光探针并进行表征。方法:以PET为荧光机制,邻苯二胺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探针FX-6,所有中间体均经过1H NMR、MS确认,FX-6通过HPLC纯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检测探针与MDA反应前后的紫外及荧光变化。结果:成功合成了探针FX-6,且纯度超过95%,其本身荧光非常微弱,在与MDA结合后,荧光发射波长蓝移且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一款新型的荧光探针,其检测MDA的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醛 探针 邻苯二胺 紫外吸收 荧光迁移
下载PDF
新型甲醛检测荧光探针的构建与表征
4
作者 樊鑫 朱梦月 +5 位作者 李云行 杨明利 李飞飞 赵军军 吴云 侍慧慧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34-37,共4页
以PET机理为荧光机制,邻苯二胺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新型甲醛(FA)检测荧光探针F-4并进行表征,所有中间体均经过^(1)H NMR、MS确认,探针F-4通过HPLC纯化,纯度超过95%,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检测探针与FA反应前后的紫外及荧光... 以PET机理为荧光机制,邻苯二胺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新型甲醛(FA)检测荧光探针F-4并进行表征,所有中间体均经过^(1)H NMR、MS确认,探针F-4通过HPLC纯化,纯度超过95%,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检测探针与FA反应前后的紫外及荧光变化。研究发现,探针F-4其本身荧光非常微弱,在与FA结合后,荧光发射波长红移且荧光强度显著增强。证实此探针检测FA的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探针 邻苯二胺 紫外吸收 荧光迁移
下载PDF
马钱子碱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管庆霞 张悦 +6 位作者 邹淑君 孙爽 李云行 华晓丹 杨志欣 李秀岩 王艳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777-2781,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方法,并比较马钱子碱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马钱子碱NLC溶液组和马钱子碱溶液组(均以生理盐水为溶剂,质量浓度均为1.28mg/mL),每组...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方法,并比较马钱子碱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马钱子碱NLC溶液组和马钱子碱溶液组(均以生理盐水为溶剂,质量浓度均为1.28mg/mL),每组8只。所有大鼠均于尾静脉单次注射相应药物溶液(10 mg/kg),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5、20、30、40、45、60、90、120、150、180、210、240、480 min自眼底静脉丛毛细血管取血0.5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为Dikma C18,流动相为甲醇-含乙酸和三乙胺的混合水溶液(30∶70,V/V),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采用DAS 2.0软件计算两组大鼠的药动学参数,采用F检验考察两者的差异。结果:马钱子碱血药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3~66.00μg/mL(R2=0.999 6),定量下限为1.03μg/mL,最低检测限为0.515μg/mL;日内、日间RSD<5%;方法回收率为84.90%~100.88%、提取回收率为80.60%~91.98%(RSD均小于10%)。大鼠尾静脉单次注射马钱子碱NLC溶液与马钱子碱溶液后的平均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0.24±0.11)、(0.06±0.03)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90±0.22)、(0.57±0.3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88.00±6.98)、(28.50±5.87)μg·h/mL,AUC0-∞分别为(109.96±7.99)、(45.06±6.66)μg·h/mL。与马钱子碱溶液组比较,马钱子碱NLC溶液组大鼠的tl/2α、t1/2β、AUC0-t、AUC0-∞均显著增加,清除率、药物从中央室消除的一级速率常数、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两组大鼠药物从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精密度及回收率高,可用于大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的研究。将马钱子碱制成NLC后,其药动学参数变化明显,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清除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药动学 大鼠 比较研究
下载PDF
HepG2.2.15细胞对同时包载丁香苦苷和羟基酪醇纳米粒的摄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管庆霞 李云行 +5 位作者 吕邵娃 孙佳琳 张亮 封文静 王利萍 李永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81-85,共5页
目的考察HepG2.2.15细胞对同时包载丁香苦苷和羟基酪醇纳米粒(nanoparticles co-loaded with syringopicroside and hydroxytyrosol,SH-NPs)的摄取机制。方法采用沉淀法制备SH-NPs,以异硫氰酸荧光素为荧光标记物,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HepG... 目的考察HepG2.2.15细胞对同时包载丁香苦苷和羟基酪醇纳米粒(nanoparticles co-loaded with syringopicroside and hydroxytyrosol,SH-NPs)的摄取机制。方法采用沉淀法制备SH-NPs,以异硫氰酸荧光素为荧光标记物,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HepG2.2.15细胞对SH-NPs的摄取机制。结果秋水仙素为抑制剂,孵育时间在0.5~24 h范围内,阳性细胞百分数由1.9%增加到56.4%;药物浓度为125、250、500μg/m L时,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4.9%、3.4%、3.9%。氯喹为抑制剂,孵育时间在0.5~24 h范围内,阳性细胞百分数由7.4%增加到55.4%;药物浓度为125、250、500μg/m L时,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9.5%、22.5%、27.6%。结论秋水仙素与氯喹对HepG2.2.15细胞摄取有抑制作用,且HepG2.2.15细胞对SH-NPs的摄取与药物浓度、孵育时间呈正相关,推断HepG2.2.15细胞对SH-NPs细胞的摄取机制为非特异性吸附内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苦苷 羟基酪醇 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 HEPG2.2.15细胞 摄取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