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及心理因素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亚其 周晓永 李修岭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6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个性及心理因素与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3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期间来我院进行常... 目的:研究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个性及心理因素与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3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期间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1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SCL)评定。结果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结果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E分偏低,而N分偏高(P<0.05);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其在躯体化、敌对性、恐怖、抑郁、焦虑、精神病诸因子以及阳性项目数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个性及其心理因素与健康人群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对其发病率产生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性和心理因素,必要时加用调解情绪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个性 心理因素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以及术后病理差异分析(附337例报告) 被引量:37
2
作者 袁媛 周炳喜 +4 位作者 李亚其 张建民 程黎娜 贾长河 刘博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8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 337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 337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的差异等。结果共切除病灶372处,其中多发病变30例。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55.91%(208/372),漏诊率6.72%(25/372),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早癌的低估率为19.86%(29/146)。边缘/基底阳性率4.57%(17/372)。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及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提高病理的诊断正确率。ESD术前的病理活检正确率需进一步提高。ESD病理标本阳性与术前判断病变、ESD操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癌 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再出血和降低机体炎症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任广军 李亚其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再出血和降低机体炎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再出血和降低机体炎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再出血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 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1.9%,低于对照组的17.3%(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 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6、 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内镜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率及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止血治疗 再出血 炎症
下载PDF
恒牙先天缺失患者蝶鞍和颅底的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亚其 王梓千 +4 位作者 刘家琦 颜哲彬 肖楚翘 王军 熊鑫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2-588,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恒牙先天缺失患者蝶鞍与颅底的大小及形态差异。方法选取2020—2021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的3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先天缺牙数目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无恒牙先天缺失,112例);试验Ⅰ组(先天缺失1~2颗恒...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恒牙先天缺失患者蝶鞍与颅底的大小及形态差异。方法选取2020—2021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的3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先天缺牙数目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无恒牙先天缺失,112例);试验Ⅰ组(先天缺失1~2颗恒牙,104例);试验Ⅱ组(先天缺失3颗及以上恒牙,106例)。使用Uceph头影测量软件对每位患者头颅侧位片的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以及颅底相关线性和角度参数进行测量。对每位患者的蝶鞍形态进行判定。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的蝶鞍长度、深度、直径以及颅底相关的线性和角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鞍桥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蝶鞍的线性大小及颅底特征在正常人和先天缺牙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但在先天缺牙患者中鞍桥发生率更高,提示该人群的蝶鞍解剖学形态可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先天缺失 蝶鞍 颅底 头颅侧位片
下载PDF
蝶鞍与颈椎成熟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亚其 王梓千 +4 位作者 刘家琦 肖楚翘 颜哲彬 熊鑫 刘映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颈椎成熟度患者的蝶鞍形态及大小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339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其中男166例,女173例。依据颈椎成熟度将患者分为3组:组Ⅰ(青春期前);组Ⅱ(青春期);组Ⅲ(青... 目的:评估不同颈椎成熟度患者的蝶鞍形态及大小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339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其中男166例,女173例。依据颈椎成熟度将患者分为3组:组Ⅰ(青春期前);组Ⅱ(青春期);组Ⅲ(青春期后);利用Uceph头测软件对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进行测量;对蝶鞍的形态进行判定;运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Ⅲ的蝶鞍线性测量值大于组Ⅱ,组Ⅱ的蝶鞍线性测量值大于组Ⅰ(P<0.01);正常蝶鞍在组Ⅰ中更常见(P<0.05),组Ⅲ患者鞍桥发生率更高(P<0.01);不同性别患者蝶鞍的线性大小和形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颈椎发育的成熟,蝶鞍的线性大小随之增加;鞍桥的发生可能与颈椎成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侧位片 蝶鞍 颈椎成熟度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矢状向骨性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颜哲彬 肖楚翘 +4 位作者 李亚其 程巧愉 范佩迪 王军 熊鑫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1期798-804,共7页
目的比较三类矢状向骨性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84例正畸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根据ANB角大小确定患者的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类型:骨性Ⅰ类(1°≤ANB≤5°)、Ⅱ类(ANB>5°)、Ⅲ类(ANB<1... 目的比较三类矢状向骨性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84例正畸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根据ANB角大小确定患者的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类型:骨性Ⅰ类(1°≤ANB≤5°)、Ⅱ类(ANB>5°)、Ⅲ类(ANB<1°);使用10项指标确定舌骨位置;比较三类患者的舌骨位置并基于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患者的人口学和垂直面型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患者的下颌角点-舌骨点连线与舌骨点-颏下点连线的夹角(angle between Gonion-hyoid point line and hyoid point-Menton line,Go-Hy-Me)小于Ⅰ类患者,Ⅲ类患者的第三颈椎最前下点-舌骨点连线与舌骨点-蝶鞍点连线的夹角(angle between most anterior and inferior point of third cervical vertebra-hyoid point line and hyoid point-Sella line,C3-Hy-S)小于Ⅰ类患者(P<0.05)。年龄分层分析显示,未成年群体中,男性及女性Ⅲ类患者的C3-Hy-S均小于Ⅰ类患者(P<0.05)。成年群体中,女性Ⅱ类患者的Go-Hy-Me小于Ⅰ类患者,舌骨点至下颌平面的距离(distance from hyoid point to mandibular plane,Hy-MP)大于Ⅰ类患者(P<0.05),男性Ⅱ类患者的舌骨位置与Ⅰ类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女性骨性Ⅱ类患者比Ⅰ类患者的舌骨更远离下颌;未成年骨性Ⅲ类患者比Ⅰ类患者的舌骨更远离颈椎与后颅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牙合] 骨性Ⅰ类 骨性Ⅱ类 骨性Ⅲ类 矢状向面型 正畸 舌骨 下颌骨 头影测量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再手术治疗可行性分析
7
作者 何俊闯 闫宏宪 +6 位作者 田建国 魏思东 刘广波 王维伟 李亚其 张继翔 陈国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肠吻合口狭窄(PJS)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再手术行胰肠吻合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诊治的6例PD术后PJS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随访情况。结...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肠吻合口狭窄(PJS)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再手术行胰肠吻合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诊治的6例PD术后PJS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随访情况。结果6例PD术后病人出现PJS症状的中位时间为19.7(8~60)个月,表现为上腹痛(5/6,83.3%)、腹胀(3/6,50.0%)、脂肪泻(1/6,16.7%)和复发性胰腺炎(1/6,16.7%)。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主要表现为胰肠吻合口狭窄及远端胰管扩张。5例在研究期间接受了胰肠吻合口重建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胰肠吻合口重新端侧吻合、胰管结石取出+胰管支架植入、胰管-空肠侧侧吻合。中位随访时间为32(23~44)个月,5例重建手术病人术后症状缓解良好,1例保守治疗病人的胰腺炎症状仍反复发作。结论胰管支架植入、可靠的胰肠吻合技术及降低术后胰瘘(POPF)发生率是减少PJS发生的重要因素;胰肠吻合重建手术是安全有效的PJS治疗方式,但应采取个体化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口狭窄 重建手术
原文传递
内镜经食管黏膜下隧道技术切除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亚其 李晓芳 +3 位作者 邝胜利 袁媛 李修岭 周炳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390-393,共4页
2018年1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对5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位于食管中、下段水平,直径均≤3.5 cm)患者进行了治疗。建立隧道用时13~18 min,... 2018年1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对5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位于食管中、下段水平,直径均≤3.5 cm)患者进行了治疗。建立隧道用时13~18 min,瘤体剥离用时30~51 min,隧道入口闭合使用5~8枚钛夹。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及低氧血症;术后疼痛评分均≤3分,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住院时间4~7 d,随访4~24个月未见肿瘤残留或者复发。初步提示,ESTD切除食管中、下段水平的后纵隔来源支气管源性囊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纵隔囊肿 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
原文传递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EUS征象分析及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亚其 周炳喜 +3 位作者 袁媛 李晓芳 邝胜利 李修岭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分析10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 of rectum NTR)患者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征象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目的分析10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 of rectum NTR)患者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征象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TR)患者与101例直肠其它黏膜下病变(非NT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3例NTR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所有病例均经过超声内镜诊断后予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而101例非NTR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分析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两组EUS诊断结果及EUS特征比较。结果内镜超声诊断NTR的敏感性为93.20%(96/103),特异性91.08%(92/101),阳性预测值91.42%(96/105),阴性预测值92.92%(92/99),准确度为92.15%(188/204),约登指数为0.85。结论通过EUS对NTR与直肠其它黏膜下病变的诊断分析,两者超声内镜下结构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观察组的黏膜下层或者黏膜深层为中低回声病变,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晰,具有相对完整的固有肌层结构。因此EUS对NTR的诊断具有较显著的临床价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以完整并安全的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而在临床工作中,内镜医生应熟悉掌握该病变的超声内镜下的表现,做到早期诊断,并予以规范的个体化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神经内分泌肿瘤
原文传递
NBI在判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晓永 李亚其 +3 位作者 李修岭 杨玉秀 王修齐 杨惠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24期48-49,共2页
目的 研究在放大内镜下应用窄带成像(NBI)技术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体黏膜微细结构变化的特征,进而探讨NBI在判断Hp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方法 在放大内镜下应用NBI对180例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体黏膜微细结构进行观察和... 目的 研究在放大内镜下应用窄带成像(NBI)技术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体黏膜微细结构变化的特征,进而探讨NBI在判断Hp相关性胃炎中的作用.方法 在放大内镜下应用NBI对180例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体黏膜微细结构进行观察和分型,用胃黏膜组织学检查(生物电荷法)和13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分析胃体黏膜微细结构与Hp之间的联系.结果 180例患者中Hp感染阳性72例,Hp感染阴性108例,胃体下部大弯侧集合静脉分为规则型(R)、不规则型(Ⅰ)、消失型(D),Hp感染率分别为6.5%、65.2%和81.5%,其中D及Ⅰ型感染率明显高于R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放大内镜及NBI下Hp感染时胃体黏膜微细结构特点是集合静脉不规则、紊乱、模糊、甚至消失,且图像清晰度显著优于单独应用放大内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幽门螺杆菌 集合静脉
原文传递
肠结核30例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李亚其 沈守荣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主要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30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6~73岁,出...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主要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30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6~73岁,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5d至50年。最常见症状有腹痛21例(70%),腹泻13例(43.33%),低热盗汗10例(33.33%),纳差消瘦3例(10%),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1例(3.33%);而诊断性治疗在确诊肠结核中占到了70%,其余30%为病理学确诊。结论肠结核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且临床尚没有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较高的诊断措施;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沉、PPD、结核抗体、X线、结肠镜下病例检查等辅助手段,必要时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胃肠/诊断
原文传递
上消化道内镜治疗致医源性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莹 周炳喜 +2 位作者 李亚其 袁媛 李晓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内镜治疗导致医源性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Mallory-Weiss tear,MWT)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上消化道内镜治疗后发生医源性MWT患者50例为MWT组,未发生医源性MWT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内镜治疗导致医源性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Mallory-Weiss tear,MWT)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上消化道内镜治疗后发生医源性MWT患者50例为MWT组,未发生医源性MWT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内镜治疗后发生医源性MWT的影响因素。结果MWT组年龄[(66±13)岁]较对照组[(55±14)岁]大(P<0.05),手术时间[70.00(30.75,112.00)min]较对照组[14.00(10.00,25.75)min]长(P<0.05),手术部位位于胃窦/十二指肠比率(66.0%)、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比率(34.0%、44.0%)较对照组(42.0%、9.0%、18.0%)高(P<0.05);MWT组体质量指数[(23.58±2.02)kg/m^2],男性比率(56.0%),有糖尿病、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炎、腹部手术史比率(6.0%、12.0%、28.0%)与对照组[(24.13±3.19)kg/m^2、47.0%、10.0%、11.0%、2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011,95%CI:1.329~6.818,P=0.008)、手术时间(OR=1.031,95%CI:1.012~1.050,P=0.001)、手术部位位于胃窦十二指肠(OR=29.194,95%CI:2.633~323.655,P=0.006)是发生医源性MWT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医源性MWT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 上消化道内镜 医源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亚其 袁媛 +3 位作者 李晓芳 张炳勇 李修岭 周炳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0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8例RGERD患者均行ESD,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行24 h食管pH值监测...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8例RGERD患者均行ESD,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行24 h食管pH值监测,观察pH值<4的反流次数、pH值<4的时间百分比、pH值<4长于5 min的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并进行比较;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GerdQ量表评分、食管外症状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随访6~31个月,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质子泵抑制剂停用情况。结果 38例患者均成功行ESD,术后6个月患者GerdQ量表评分[(6.60±2.48)分]、食管外症状量表评分[(2.26±0.79)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5.97±3.4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60±3.87)分]均低于术前[(13.37±2.78)、(6.95±1.16)、(13.61±5.26)、(14.10±6.47)分](P<0.05)。术后6个月患者pH值<4的反流次数[(46.59±14.44)次]、pH值<4的时间百分比[(2.74±0.74)%]、pH值<4长于5 min的反流次数[(3.68±0.92)次]、DeMeester评分[(28.78±8.70)分]均低于术前[(149.50±20.21)次、(7.12±1.05)%、(9.12±1.80)次、(71.08±12.43)分](P<0.05)。术中发生黏膜下小动脉出血1例,后止血成功;术中、术后无穿孔发生;术后发热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2例,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随访6~31个月,患者食管、食管外症状及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较术前改善;内镜下复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较术前改善,贲门口无明显松弛;质子泵抑制剂停用35例。结论 ESD可改善RGERD患者食管、食管外症状及食管黏膜糜烂情况,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RGER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GerdQ量表评分 食管外症状量表评分 质子泵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