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眩晕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概述 被引量:12
1
作者 闫勇 朱静静 +5 位作者 翟亮 李京旻 万千慧 左琦 陈英 吴曙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9期40-44,共5页
眩晕是临床多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中西医对眩晕的发病机制分析及综合治疗各有优势。西医学以不同病因将眩晕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并依病情急缓分别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前庭抑... 眩晕是临床多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中西医对眩晕的发病机制分析及综合治疗各有优势。西医学以不同病因将眩晕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并依病情急缓分别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前庭抑制剂、神经保护剂等药物、外科手术、前庭康复等对因、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眩晕则依据患者的病因病机,以虚实为纲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治疗采用辨证中药汤剂、针灸及穴位按摩等内服外治法。本文通过归纳眩晕中西医发病机制的最新认识,及对眩晕中西医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中西医 发病机制 治疗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温肺益气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姜婷婷 李欣倩 +3 位作者 朱静静 闫勇 李京旻 吴曙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7期3010-3014,共5页
目的观察温肺益气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门诊就诊的97例常年性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3例、中药组30例及中西药联合组3... 目的观察温肺益气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门诊就诊的97例常年性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3例、中药组30例及中西药联合组34例。西药组给予氯雷他定睡前口服,中药组给予温肺益气方煎汤口服,中西药联合组给予氯雷他定及温肺益气方煎汤口服,3组均治疗4周,随访3个月。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3个月后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评定3组患者治疗4周、3个月后临床疗效,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QLQ)评估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3个月后随访,3组患者鼻痒、流涕、鼻塞、喷嚏、下鼻甲肿胀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中西药联合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同期西药组和中药组(P均<0.05)。治疗4周和3个月后,中西药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31/34)和79.4%(27/34),中药组分别为73.3%(22/30)和63.3%(19/30),西药组分别为54.5%(18/33)和42.4%(14/33),中西药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同期中药组和西药组(P均<0.05)。3组患者治疗4周后EOS计数及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和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西药联合组均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均<0.05)。结论温肺益气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独西药或中药治疗,且在降低EOS计数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肺气虚寒证 温肺益气方 嗜酸性粒细胞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丹参止眩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前庭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朱静静 张太 +4 位作者 姜婷婷 李欣倩 吴学军 李京旻 吴曙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S01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止眩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前庭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前庭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腺苷钴胺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止眩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 目的观察丹参止眩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前庭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前庭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腺苷钴胺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止眩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前庭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70.0%,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前庭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下降(P<0.05),但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丹参止眩方能提高前庭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改善前庭症状,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止眩方 前庭性眩晕 中医证候 前庭症状评分 临床观察
下载PDF
AIM2炎症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英 朱静静 +7 位作者 左琦 杨艳 翟亮 李京旻 万千慧 邵思亿 姜婷婷 吴曙辉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00-1206,共7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而炎症反应在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炎症小体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的激活是诱发由含半胱氨酸的... 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而炎症反应在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炎症小体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的激活是诱发由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1 (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的重要因素。靶向AIM2炎症小体激活与细胞焦亡可作为临床相关疾病治疗的有效策略,本文综述了AIM2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M2 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结构与功能 调控
原文传递
温肺益气方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和Th17/Treg平衡影响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姜婷婷 翟亮 +3 位作者 李京旻 闫勇 吴学军 吴曙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观察温肺益气方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和Th17/Treg平衡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温肺益气方剂量)和观察组(100%温肺益气方剂量),每组50例。比较... 目的观察温肺益气方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和Th17/Treg平衡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温肺益气方剂量)和观察组(100%温肺益气方剂量),每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QLQ)评价AR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以及血清炎性因子IL-2、γ-干扰素(IFN-γ)、IL-4、IL-5、IL-10、IL-17的水平。结果对照组43例、观察组46例完成研究,并纳入统计分析。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鼻痒、喷嚏积分、VAS、RQLQ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流涕、鼻塞、下鼻甲肿胀积分、外周血EOS计数及Ig E水平、血清IL-4、IL-5及IL-17水平降低(P<0.05),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鼻痒、流涕、喷嚏、鼻塞、下鼻甲肿胀积分、VAS、RQLQ评分、外周血EOS计数、Ig E水平以及血清IL-4、IL-5、IL-17水平降低(P<0.05),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91.3%(42/46)高于对照组的23.3%(10/43,P<0.05)。结论温肺益气方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和Th17/Treg细胞平衡改善鼻过敏症状和促进鼻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家全民保障信息平台-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备案号:MR-31-21-0106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温肺益气方 炎症细胞因子 免疫平衡 肺气虚寒型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对缺氧大鼠前庭内侧核BKCa、NO和MAP-2的影响
6
作者 左琦 朱静静 +5 位作者 翟亮 李京旻 万千慧 姜婷婷 陈英 吴曙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91-2595,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缺氧大鼠前庭内侧核(MVN)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一氧化氮(NO)以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和原代MVN神经元分别缺氧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缺氧大鼠前庭内侧核(MVN)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一氧化氮(NO)以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和原代MVN神经元分别缺氧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原代MVN神经元状态及其MAP-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MVN组织中BKCa-α、BKCa-β表达,硝酸还原法检测MVN组织NO含量。结果:模型组MVN神经元突触结构破坏,MAP-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 10μg/mL组突触轨迹复杂度和总长度显著升高(P<0.01),MAP-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KCa-α、BKCa-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NO含量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 20、40、80 mg/kg组BKCa-α、BKCa-β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丹参酮ⅡA 80 mg/kg组NO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通过增加BKCa蛋白和NO表达,促进MAP-2生成,对缺氧损伤的MVN神经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一氧化氮 微管相关蛋白-2 丹参酮ⅡA 前庭内侧核 缺氧
原文传递
眩晕中西医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翟亮 朱静静 +5 位作者 姜婷婷 李京旻 万千慧 左琦 陈英 吴曙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90-98,共9页
眩晕是患者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是多种疾病的综合症状,涉及多学科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眩晕疾病的相关机制研究,建立了各种中西医眩晕模型及其相关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缺血性眩晕模型、颈... 眩晕是患者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是多种疾病的综合症状,涉及多学科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眩晕疾病的相关机制研究,建立了各种中西医眩晕模型及其相关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缺血性眩晕模型、颈性眩晕模型、前庭代偿模型、中医证候模型等,评价指标涉及步态实验、潜伏期测试实验、平衡实验、眼球震颤实验、异常活动监测、血流动力学检测、耳蜗形态评价、前庭神经电生理检测等。以病因分类,通过对国内外眩晕相关实验研究的中西医动物建模方法以及其相应的评估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眩晕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与借鉴,对提高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动物模型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和成分定量的丹参化瘀颗粒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静静 闫勇 +5 位作者 翟亮 李京旻 吴曙辉 苟小军 高珊珊 左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6-992,共7页
目的:建立丹参化瘀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5TC-C_(18)(2)色谱柱(250 mm×4.6 mm, 5.0μm),以0.05%磷酸水溶液(A)-乙腈(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 目的:建立丹参化瘀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5TC-C_(18)(2)色谱柱(250 mm×4.6 mm, 5.0μm),以0.05%磷酸水溶液(A)-乙腈(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403 nm、230 nm及302 nm,测定12批次丹参化瘀颗粒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归属分析及相似度评价,对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2批丹参化瘀颗粒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29个,其中8个来源于丹参、1个来源于天麻、2个来源于当归川芎药对、1个来源于红花、1个来源于芍药。通过对照品比对确认其中7个成分,分别为天麻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各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9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测定能全面反映丹参化瘀颗粒内在质量,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化瘀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原文传递
早期喉癌腔镜外科手术及放疗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京旻 马衍 向明亮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2-36,共5页
早期喉癌的治疗方式有腔镜外科治疗、开放性手术治疗、放疗等,其中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进展较快,主要手术方式有C02激光切除术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本文对早期喉癌该方面的国内外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喉肿瘤 腔镜外科
原文传递
补气散寒方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的效应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李欣倩 姜婷婷 +4 位作者 朱静静 李京旻 左琦 万千慧 吴曙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S01期174-179,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补气散寒方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顺尔宁组及补气散寒方低、中、高浓度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AR小鼠模型,分别予补气散寒方或孟鲁... 目的:初步探讨补气散寒方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顺尔宁组及补气散寒方低、中、高浓度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AR小鼠模型,分别予补气散寒方或孟鲁司特钠灌胃治疗1周,观测记录小鼠症状学积分,观察鼻黏膜组织学改变,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OVA特异性IgE以及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33(IL-33)水平。结果:补气散寒方能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部症状,减轻变应性鼻炎所导致的体质量、胸腺质量、胸腺指数的增加,能显著降低血清总IgE、OVA特异性IgE水平,以及降低胸腺中IL-17A、IL-33含量。结论:补气散寒方对AR小鼠疗效确切,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水平、降低IL-17A水平而发挥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散寒方 变应性鼻炎 鼻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