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对血IL-6、CRP与R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开慧 李仁保 +7 位作者 甘宇 李凯 覃丽 杨吉恒 覃尚坚 赖一红 钟巧妮 梁东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897-2898,共2页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R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组,治疗组用真艾灸治疗,安慰组采用假艾灸,干预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R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组,治疗组用真艾灸治疗,安慰组采用假艾灸,干预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组(P<0.01)。两组RA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压痛个数及程度、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安慰组(P<0.05)。两组患者血RF、IL-6与CRP水平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安慰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能显著改善RA临床表现,并能显著降低RA患者血RF、IL-6与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类风湿因子
下载PDF
4种方法检测梅毒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开慧 李仁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4期2126-2127,共2页
目的探讨梅毒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胶体金试验(SYP)同时检测1250例血清标本,用TPPA法确证。结果RPR、ELISA、... 目的探讨梅毒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胶体金试验(SYP)同时检测1250例血清标本,用TPPA法确证。结果RPR、ELISA、SYP3种方法检测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LISA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RPR法和SYP法。结论SYP法适用于大规模体检、急诊手术和无偿献血的初筛试验,RPR可应用于梅毒治疗疗效观察,ELISA法适用于复检试验及成分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明胶凝集试验 梅毒胶体金试验 梅毒抗体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仁保 《甘肃教育》 2020年第21期83-83,共1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新形势下对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革,通过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多元化教学方法 作用 运用
下载PDF
27%戊唑·噻霉酮SC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仁保 郝绪春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5期12-13,共2页
采用27%戊唑·噻霉酮SC按照162.0、202.5、243.0、324.0 g/hm^2的剂量防治小麦赤霉病,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SC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较好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同时对小麦锈病兼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选择27%戊唑·噻霉... 采用27%戊唑·噻霉酮SC按照162.0、202.5、243.0、324.0 g/hm^2的剂量防治小麦赤霉病,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SC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较好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同时对小麦锈病兼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选择27%戊唑·噻霉酮SC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建议施用剂量为202.5~243.0 g/hm^2,对水量450 L/hm^2均匀喷雾小麦穗部,在小麦始花期(约5%左右开花)施药保护,第1次药后5~7 d补防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戊唑·噻霉酮SC 小麦赤霉病 防效
下载PDF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意义
5
作者 李仁保 《学周刊》 2022年第5期145-146,共2页
情感教育是利用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作者寄托于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切身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情感教育,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情感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 情感教育是利用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作者寄托于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切身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情感教育,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情感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情感教育,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感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控制情感的能力和发现美、鉴赏美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意义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邓树荣 梁涛 +3 位作者 李洪韬 何光银 谭并志 李仁保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1315-131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血清 心肌酶 心电图 血脑屏障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邓树荣 梁涛 +4 位作者 李洪韬 何光银 谭并志 李仁保 陈开慧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701-70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 TT- R1型血细胞分析仪 ,测定 110例脑梗死、5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血小板计数 (PL 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PCT)...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 TT- R1型血细胞分析仪 ,测定 110例脑梗死、5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血小板计数 (PL 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参数值 ,与 12 0例健康同龄人比较。结果 :PL T在脑血管病急性期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MPV在发病急性期及恢复期均增大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 ;PCT在急性期、恢复期及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DW在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期均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监测有助于了解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观察病情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血小板 参数
下载PDF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IL-6、CRP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开慧 李仁保 +5 位作者 李凯 覃丽 覃尚坚 赖一红 钟巧妮 梁天武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04,共2页
目的: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以及探讨IL-6、CRP及RF与RA患者症状关系。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成艾灸治疗组和安慰组,两组患者均按说明服用雷公藤多苷片。艾灸治疗组取双侧肾俞穴、足三里和阿是穴,每穴每次各灸3壮,隔日1次,共6... 目的: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以及探讨IL-6、CRP及RF与RA患者症状关系。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成艾灸治疗组和安慰组,两组患者均按说明服用雷公藤多苷片。艾灸治疗组取双侧肾俞穴、足三里和阿是穴,每穴每次各灸3壮,隔日1次,共60天。安慰组采用假艾柱,具体方法与前组相同。结果:30天1疗程,共2个疗程后,艾灸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62%,明显优于艾灸安慰组的总有效率43.7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CRP与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艾灸治疗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413±30、44.5±10.5、126±29)明显低于安慰组患者(561±28、58.7±8.9、192±30);IL-6、CRP及RF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成正相关,但IL-6和CRP与晨僵时间无相关性。结论:艾灸治疗能显著改善RA临床表现,并与RA患者血IL-6、CRP及RF水平改变有密切关系。IL-6、CRP及RF水平与RA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类风湿关节炎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类风湿因子
原文传递
果树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仁保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第8期26-26,共1页
生物防治对人、畜、果树不会有损害作用,但对害虫就有长期抑制作用,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文章对果树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果树虫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果树 生物防治 病虫害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心肌酶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树荣 梁涛 +2 位作者 李洪韬 何光银 李仁保 《临床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66-67,共2页
目的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感染组)分为病毒性脑炎46例(病脑组)和结核性脑膜炎17例(结脑组),另选体检正常的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 目的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感染组)分为病毒性脑炎46例(病脑组)和结核性脑膜炎17例(结脑组),另选体检正常的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组。用酶速率法测定患者血清心肌酶,同时腰穿查脑脊液乳酸脱氢酶。结果感染组血清心肌酶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病脑组与结脑组的血清心肌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组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明显高于病脑组(P<0.01)。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常有增高,检测血清心肌酶和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可作为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敏感而可靠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心肌酶 乳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