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抑瘤素M联合组蛋白H4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1
作者 包志远 李从圣 +4 位作者 杨静 胡承志 丁斌 聂开政 倪婳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抑瘤素M(OSM)联合组蛋白H4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41例脓毒症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脓毒症病人血清中抑瘤素M及组蛋白H4水平,选取年龄、... 目的探讨血清抑瘤素M(OSM)联合组蛋白H4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41例脓毒症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脓毒症病人血清中抑瘤素M及组蛋白H4水平,选取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依据脓毒症病人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清抑瘤素M及组蛋白H4的差异。结果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病人血清OSM[55.49(41.96,63.09)ng/L、108.03(58.22,86.44)ng/L比40.85(27.92,51.26)ng/L]及H4[29.93(25.09,31.74)μg/L、34.81(28.03,36.16)μg/L比25.85(22.50,28.23)μg/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中血清OSM及H4水平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H4、OSM及二者联合对脓毒症的诊断的AUC为0.79、0.76、0.83,两者联合效能高于两者单独检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病人血清OSM[108.98(53.59,103.32)ng/L比52.01(42.26,62.05)ng/L]和H4[36.94(29.96,40.58)μg/L比27.45(25.37,28.59)μg/L]水平更高(P<0.05)。OSM、H4及联合分别绘制ROC曲线计算AUC分别为0.76(0.61.0.92)、0.82(0.69,0.95)和0.89(0.79,0.99)。结论抑瘤素M和组蛋白H4能用于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两者联合对脓毒症病人诊断效能及近期预后评估的能力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抑瘤素M 组蛋白H4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的现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从圣 程立顺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679-682,共4页
急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住院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在传统药物基础上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左西孟旦、新型血管扩张剂奈西利肽及血管加压素拮抗剂托伐普坦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充血症状,可能为急... 急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住院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在传统药物基础上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左西孟旦、新型血管扩张剂奈西利肽及血管加压素拮抗剂托伐普坦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充血症状,可能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非药物治疗方面无创通气、左室辅助装置及超级滤过装置正成为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治疗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治疗进展及基础研究热点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从圣 程立顺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0期1530-1532,共3页
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临床治疗方面第3代β受体阻滞剂的问世显著降低了DCM患者的病死率;免疫干预与免疫吸附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明显改善了DCM患者的心功能,已成为DCM患者的一项辅助治疗手... 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临床治疗方面第3代β受体阻滞剂的问世显著降低了DCM患者的病死率;免疫干预与免疫吸附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明显改善了DCM患者的心功能,已成为DCM患者的一项辅助治疗手段;心脏移植是终末期DCM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基础研究方面基因治疗与细胞移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望为DCM患者开创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的抗凝治疗及心律失常处理
4
作者 李从圣 杨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5期741-744,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极高,疗效欠佳,预后不良,目前其治疗策略仍在不断改进,现就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和心律失常处理的有关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抗凝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克山病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从圣 牛小麟 +2 位作者 朱建宏 雷聪 魏谨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 探讨克山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与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感染的关系。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22例慢型克山病患者、27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28例... 目的 探讨克山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与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感染的关系。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22例慢型克山病患者、27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2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ICAM-1和CVB—IgM特异性抗体。结果 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q值分别为9.00、18、75,P〈0.01),慢型高于潜在型(q=10.15,P〈0.01)。慢型克山病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清中sICAM-1水平越高;克山病患者组CVB—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5.13,P〈0.05);克山病CVB—IgM(+)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CVB—IgM(-)患者(t=2.87,P〈0.01)。结论 sICAM-1在克山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升高可能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有关:sICAM-1水平可作为评价慢型克山病患者心功能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胞间粘附分子1 柯萨奇病毒感染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静 程立顺 +2 位作者 施有为 张良洁 李从圣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12期1186-1187,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探讨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患者共发生大于1.5 s长间期共15 456...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探讨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患者共发生大于1.5 s长间期共15 456次,23:00时至凌晨05:00时出现次数最多,11:00时至14:00时次之,最长R-R间隔为4.21 s,发生在02:16分;均合并其他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ST-T改变及交界性逸搏多见;患者记录中均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论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多发生在睡眠状态,可能与睡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关,绝大多数并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R-R长间期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合肥地区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对EMSS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承志 张泓 +5 位作者 程立顺 孟令毅 杨静 徐俊 宋志友 李从圣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合肥地区高血压急症老年患者利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调查,为进一步规范EMSS资源管理和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3月-2010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的281例高血压急症患者的发病及EMSS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目的通过对合肥地区高血压急症老年患者利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调查,为进一步规范EMSS资源管理和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3月-2010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的281例高血压急症患者的发病及EMSS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EMSS资源利用率60~80岁老年患者为56.79%,80岁及以上患者为68.29%;城区居民为60.22%,农村居民为49.00%。就诊时症状非特异和伴有急慢性合并症60~79岁患者分别为121和130例,80岁以上患者65和68例,城区居民111和118例,农村居民为75和80例。结论 EMSS资源利用率显示,城区居民高于农村、80岁及以上患者利用率高,且30 d再住院率和病死率亦显著增多。入院病人以农村居民、80岁以上、非特异症状、合并急、慢性合并症患者较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高血压急症 老年患者 资源利用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 被引量:1
8
作者 解杨婧 王爱玲 +3 位作者 郭增 李从圣 王春苗 郝玉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9期8532-8538,共7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心肌修复,治疗心肌梗死,但移植后细胞存活率低等原因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目的:探讨硫化氢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效果的影响。方法:从(100±20)g SD大鼠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心肌修复,治疗心肌梗死,但移植后细胞存活率低等原因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目的:探讨硫化氢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效果的影响。方法:从(100±20)g SD大鼠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4代时按实验分组处理,移植前2 h给予DAPI标记。将50只体质量(200±20)g雄性SD大鼠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每组10只。模型建立24 h后,分组在梗死心肌周围选择4个点,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硫化氢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硫化氢。细胞移植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Masson染色测定梗死交界区胶原。结果与结论:生理盐水组大鼠心肌纤维化严重,梗死区域无心肌组织再生;外源性硫化氢处理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比单用硫化氢或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轻,胶原组织中可见较多心肌细胞再生。硫化氢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高于硫化氢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提示硫化氢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提高移植后的细胞存活率,改善梗死后心功能,其作用优于单用硫化氢或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硫化氢 预处理 超声心动图 省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在心脏骤停患者初期复苏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夏家栋 李从圣 程立顺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9期817-818,共2页
目的比较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和标准心肺复苏术(STD-CPR)对于发生心脏骤停患者的初期复苏效果,探讨ACD-CPR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复苏的方法不同,186例心脏骤停患者被分为ACD-CPR和STD-CPR组;比较两组在复苏开始... 目的比较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和标准心肺复苏术(STD-CPR)对于发生心脏骤停患者的初期复苏效果,探讨ACD-CPR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复苏的方法不同,186例心脏骤停患者被分为ACD-CPR和STD-CPR组;比较两组在复苏开始后10、20和30min时的收缩压(SBP)、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24 h存活率及心电图(ECG)按压波形变化。结果ACD-CPR组10、20 min时SBP显著高于STD-CPR组(85.32±39.85 mmHgvs62.15±30.14 mmHg at 10 min,t=5.648,P<0.001;73.56±36.58 mmHgvs2.39±25.73 mmHg at 20 min,t′=5.350,P<0.001,respectively);自主循环恢复率(19[23.75%]of 80 vs 10[11.63%]of86,χ2=4.224,P<0.05)、24 h存活率(17[21.25%]of80vs8[9.30%]of86,χ2=4.625,P<0.05)亦显著高于STD-CPR组;另外,ECG按压波形变化方面,ACD-CPR自动按压ECG按压波形变化较规律,STD-CPR人工徒手按压按压波形变化不规则。结论ACD-CPR在改善心脏骤停患者初期复苏效果方面,优于STD-C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 标准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
下载PDF
心肺复苏发展史及2010指南简介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立顺 李从圣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310-1312,共3页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1];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已经提到复苏方法:"救自缢死…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安被卧...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1];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已经提到复苏方法:"救自缢死…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安被卧之"是指平卧位,"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是指连续胸外按压,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心肺复苏的详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肺复苏 指南
下载PDF
缺氧和无血清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生成的影响
11
作者 郭增 李从圣 +3 位作者 解杨婧 王春苗 程景林 王爱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4-20,共7页
背景:大鼠骨髓间充干细胞移植后的低存活率多与缺血微环境相关,而硫化氢可以对抗多种细胞与组织的凋亡和损伤模型。目的: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缺氧和无血清培养时间后的细胞凋亡、细胞活力、硫化氢含量及其合成酶体系的变化... 背景:大鼠骨髓间充干细胞移植后的低存活率多与缺血微环境相关,而硫化氢可以对抗多种细胞与组织的凋亡和损伤模型。目的: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缺氧和无血清培养时间后的细胞凋亡、细胞活力、硫化氢含量及其合成酶体系的变化情况。方法:取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立5个(0,3,6,12和24 h)不同的缺氧和无血清培养时间点。用SubG1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并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硫化氢的含量以及细胞中硫化氢合成酶体系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培养组相比,缺氧和无血清培养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高,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缺氧和无血清时间越长,细胞凋亡越多,活力越低,并且细胞培养基中硫化氢含量和细胞中硫化氢合成酶体系的表达也越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缺氧和无血清培养可以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硫化氢及其合成酶体系的生成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氧 无血清 细胞凋亡 硫化氢 内源性硫化氢 胱硫醚-Γ-裂解酶 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
下载PDF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泉 杨静 +5 位作者 李从圣 王勇 朱毅 陶红 张中明 郝玉瑜 《西藏医药》 2020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B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C... 目的 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B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C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每组各50例。通过对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D/F比值3项指标检测,评价对ACS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水平:A组最高,其次是C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F比值C组水平最高,其次是A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D/F比值指标对AC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D/F比值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相关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从圣 王勇 +4 位作者 朱毅 张尧 聂开政 宋瑞 杨静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654-656,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CHF住院病人76例,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CHF住院病人76例,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ST2水平;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进行分组,各组之间进行sST2水平比较。结果 CHF病人血清sST2水平在心功能Ⅱ[(0.47±0.32)ng/mL]、Ⅲ[(0.85±0.43) ng/mL]、Ⅳ[(1.41±0.57) ng/mL]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增高(均P<0.05);射血分数下降组血清sST2水平显著高于射血分数中间值组和射血分数保留组(均P<0.05),射血分数中间值组显著高于射血分数保留组(P<0.05);随着病人LVEDD增大,sST2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sST2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61,P<0.05),sST2与LVEDD呈正相关(r=0.436,P<0.05)。结论 sST2水平与CHF心功能状态有关,sST2水平可作为评估CHF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可溶性血清基质裂解素 因果律
下载PDF
Circulating Adhesion Molecules in Patients with Keshan Diseas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oxsackie B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从圣 牛小麟 雷聪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levels of 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l) and 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 (sVCAM-1)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Keshan disease (KD), ex...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levels of 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l) and 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 (sVCAM-1)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Keshan disease (KD),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xsackie B virus-specific IgM antibody (CBV-IgM) and slCAM-1 or sVCAM-1 in KD patients, and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ese adhesion molecu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KD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 The levels of serum slCAM-1, sVCAM-1 and CBV-IgM were measured by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22 patients with chronic Keshan disease (CKD), 27 with latent Keshan disease (LKD) and 28 healthy controis. The subjects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adjusted for sex and age. Echocardiography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in 22 patients with CK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KD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slCAM-1 and sVCAM-1 than LKD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P〈0.01 for all).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the 2 adhesion molecules between LKD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P〈0.05).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LVEF and slCAM-1 or sVCAM-1 in CKD patients. The percentage of CBV-specific IgM positive individuals in KD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 In CVB-specific IgM positive patients, the levels of serum slCAM-1 and sVCAM-1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CBV-specific IgM negative counterpart.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levels of slCAM-1 and sVCAM-1 suggests the progression of inflammation in KD. slCAM-1 and sVCAM-1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yocardial pathology and lead to poor myocardial function. The increased serum slCAM-1 and sVCAM-1 in KD patients may be related to CB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shan disease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l 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 cardiac function Coxsackie B virus
下载PDF
内源性硫化氢在低氧/无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5
作者 李从圣 郭碧蓉 +3 位作者 王爱玲 郭增 杨静 郝玉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43-1748,共6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_2S)在低氧/无血清(H/SD)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用H/SD处理MSCs建立H/SD诱导MSCs凋亡的实验模型,构建CSE重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MSCs,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凋亡率...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_2S)在低氧/无血清(H/SD)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用H/SD处理MSCs建立H/SD诱导MSCs凋亡的实验模型,构建CSE重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MSCs,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MSCs中CSE蛋白的表达,亚甲基蓝分光光度计法检测MSCs内源性H_2S的含量。结果 MSCs存在内源性H_2S及其合成酶CSE蛋白的表达,H/SD可呈时间依赖性诱导MSCs凋亡,显著抑制MSCs内源H_2S生成和CSE蛋白的表达;而CSE过表达则明显抑制H/SD诱导的MSCs凋亡,促进MSCs内源H_2S生成。结论 CSE/H_2S代谢途径功能障碍促进H/SD诱导MSCs凋亡,内源性H_2S参与了H/SD诱导MS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硫化氢 胱硫醚-Γ-裂解酶 低氧/无血清 凋亡
下载PDF
CSE过表达保护低氧/无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机制
16
作者 李从圣 王爱玲 +2 位作者 杨静 郝玉瑜 郭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胱硫醚-γ-裂解酶(CSE)过表达保护低氧/无血清(H/SD)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利用H/SD诱导MSCs凋亡,构建CSE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LV-Zs Green-CSE lentivirus及空载体p LV-Zs Green ... 目的探讨胱硫醚-γ-裂解酶(CSE)过表达保护低氧/无血清(H/SD)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利用H/SD诱导MSCs凋亡,构建CSE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LV-Zs Green-CSE lentivirus及空载体p LV-Zs Green lentivus并感染MCSs(分别记为CSEMSCs、GFPMSCs)。设立正常培养的MSCs(NormMSCs组)、CSEMSCs组、GFPMSCs组,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SE、Bcl-2、Bax及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ormMSCs组及GFPMSCs组相比,CSE MSCs组CSE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在H/SD 12 h状态下,CSEMSCs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CSEMSCs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FPMSCs组及NormMSCs组(P<0.01),CSEMSCs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GFPMSCs组及NormMSCs组(P<0.01);CSEMSCs组线粒体Cyt 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FPMSCs组及NormMSCs组(P<0.01),CSEMSCs组胞质Cyt 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GFPMSCs组及NormMSCs组(P<0.01)。NormMSCs与GFPMSC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E过表达保护H/SD诱导MSCs凋亡,其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胱硫醚-Γ-裂解酶 凋亡 机制
下载PDF
抑瘤素M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包志远 李从圣 +3 位作者 张琳 胡承志 宋秋鸣 武道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7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抑瘤素M(OSM)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入院的41例脓毒症患者根据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抑瘤素M水平;依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 目的探讨抑瘤素M(OSM)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入院的41例脓毒症患者根据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抑瘤素M水平;依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OSM的差异。依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OSM的差异。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者40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清OSM均明显升高[pg/mL:40.85(27.92,51.26)vs.55.49(41.96,63.09),108.03(58.22,86.44),P<0.001];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血清OSM明显升高(P=0.010);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血清OSM明显升高[pg/mL:52.01(42.26,62.05)vs.108.98(53.59,103.32),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OSM对脓毒症诊断及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785、0.764。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SM为脓毒症预后危险因素(HR=1.02,P=0.014)。结论OSM有助于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并对脓毒症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瘤素M 脓毒症 生物标记物 预后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不同射血分数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勇 杨静 +5 位作者 李从圣 陶红 代文静 张中明 郝玉瑜 施毅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不同射血分数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急诊住院部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3例,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成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68例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65例,2组内分别...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不同射血分数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急诊住院部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3例,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成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68例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65例,2组内分别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指南推荐的抗心力衰竭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观察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随访6月,比较在2种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中,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T)]变化情况,同时评估2组间主要不良反应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在HFrEF和HFpEF2组患者内,观察组LVEF值增加、NT-proBNP水平下降、6MWT增加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内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纽约心功能分级改善、主要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DD在HFrEF组内较对照组缩小更为显著(P<0.05),在HFpEF组内较对照组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在HFrEF组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HFpEF组内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更加有效的减轻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有利于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射血分数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余梅玫 李从圣 孟令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4期2596-2600,共5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确诊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确诊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血压、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心功能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HDLC分别为(137.18±14.21)mm Hg、(81.15±10.83)mm Hg、(1.47±0.31)mmol/L,均高于对照组[(126.88±13.39)mmHg、(73.28±9.20)mm Hg、(1.25±0.25)mmol/L],LDL-C、TC、TG分别为(1.55±0.16)、(1.36±0.29)、(2.58±1.13)m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84±0.21)、(1.69±0.32)、(3.79±1.1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NT-pro BNP、LVESD、LVEDD分别为(1826.64±351.11)pg/m L、(34.85±4.33)mm、(46.72±5.13)mm,显著低于对照组[(2495.03±524.58)pg/m L、(37.81±4.27)mm、(49.82±5.02)mm],且观察组LVEF为(55.51±7.21)%,高于对照组[(52.62±6.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及CRP分别为(78.64±8.11)pg/m L、(44.51±4.21)pg/m L、(7.85±1.33)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8.03±11.58)pg/m L、(62.08±5.17)pg/m L、(9.81±1.2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13.33%,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洛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强患者心功能,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沙库巴曲缬沙坦 洛伐他汀 疗效 心功能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志友 李从圣 +2 位作者 孟令毅 胡承志 群森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胺酸(Hcy)、血尿酸(SU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I病人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胺酸(Hcy)、血尿酸(SU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I病人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14 d,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减分率、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测指标(Cys-C、Hcy、SUA)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IHSS减分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ys-C、Hcy、SU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Cys-C、Hcy、SU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3/47),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缓解ACI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可能与降低血清Cys-C、Hcy、SUA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阿托伐他汀钙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尿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