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庸小说研究的前沿进展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以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3,共6页
在当前的金庸小说研究中,有五个方面值得高度关注:一是金庸小说研究对学术本位的回归;二是金庸小说的经典化问题;三是金庸小说研究的多方位视角;四是金庸小说研究的学术增长点;五是西方文艺理论对于金庸小说研究的意义。上述五个方面既... 在当前的金庸小说研究中,有五个方面值得高度关注:一是金庸小说研究对学术本位的回归;二是金庸小说的经典化问题;三是金庸小说研究的多方位视角;四是金庸小说研究的学术增长点;五是西方文艺理论对于金庸小说研究的意义。上述五个方面既是金庸小说研究最前沿的进展,同时也构建了金庸小说研究较为完整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前沿进展 体系构建 学术本位 经典化
下载PDF
张承志的困惑和矛盾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以建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1期4-10,17,共8页
我丝毫不怀疑,张承志的长篇小说《金牧场》对热情的青年读者具有极大的魅力,尤其是那些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女少男,更会激动地把《金牧场》中用醒目的黑体字印刷出的“美文”,寻章摘句地工工整整抄写在自己心爱的袖珍日记本的扉页上。... 我丝毫不怀疑,张承志的长篇小说《金牧场》对热情的青年读者具有极大的魅力,尤其是那些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女少男,更会激动地把《金牧场》中用醒目的黑体字印刷出的“美文”,寻章摘句地工工整整抄写在自己心爱的袖珍日记本的扉页上。然而,倘若我们的一些评论家,因此也匆忙地发出一片拍案叫绝的赞扬声,尽管这可能是由于刊物编辑逼稿过急,或许是出于其它某些考虑,但这毕竟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草原 小说主人公 困惑 牧场 黄土高原 历史文化 矛盾冲突 理想追求 小说世界
下载PDF
内外世界的对立统一——论《南行记》总体结构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以建 《天津师大学报》 1987年第4期64-67,共4页
读艾芜的小说集《南行记》,我们将沿着作者南行漂泊的踪迹,目睹人生和社会的现实,随着人物命运的变迁而沉浮。同时,还会发现在每一篇小说里无不涌动着一股潜藏的急流,它以永不止息的强力将这些小说汇聚成始终向前的长河。这股力量正是... 读艾芜的小说集《南行记》,我们将沿着作者南行漂泊的踪迹,目睹人生和社会的现实,随着人物命运的变迁而沉浮。同时,还会发现在每一篇小说里无不涌动着一股潜藏的急流,它以永不止息的强力将这些小说汇聚成始终向前的长河。这股力量正是来自那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叙述者——流浪汉“我”对人生执着的探索和追求。它不仅使这些小说成为作者艺术地表达自己人生观的最合适的形式,忠实地记录下他求索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世界 小说集 行记 心路历程 深层内涵 人物命运 叙述者 人生哲学 悲惨命运 人生意义
下载PDF
死亡的宿命——刘恒小说创作的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以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18,共9页
自《狗日的粮食》问世后,死亡——这令人类畏惧而困惑的幽灵就同青年作家刘恒手中之笔结下不解之缘,在他陆续发表的十几篇小说中,除了中篇小说《白涡》外,几乎篇篇都无法回避地触及死亡。在刘恒的笔下,死亡,时而展露出无望的苦楚,时而... 自《狗日的粮食》问世后,死亡——这令人类畏惧而困惑的幽灵就同青年作家刘恒手中之笔结下不解之缘,在他陆续发表的十几篇小说中,除了中篇小说《白涡》外,几乎篇篇都无法回避地触及死亡。在刘恒的笔下,死亡,时而展露出无望的苦楚,时而勾勒出罪恶的狰狞,时而显现出超脱的慰藉。它时隐时显,或明或暗,总占有一席不容忽视的位置。它不仅作为作家营建小说构架的不可或缺的支撑点,而且成为人物命运的必然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小说创作 自然死亡 刘恒小说 伏羲 道德评判 虚证 宿命 中篇小说 策略
下载PDF
浅谈电梯缓冲器的维护保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以建 《科技视界》 2013年第21期71-71,共1页
缓冲器是曳引式电梯的安全装置,电梯由于控制失灵曳引力不足或制动失灵等原因发生轿厢或对重蹲底时,缓冲器将吸收轿厢或对重的动能提供最后的保护以保证人员和电梯结构的安全,因此,在电梯维保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对缓冲器的相关规定,做... 缓冲器是曳引式电梯的安全装置,电梯由于控制失灵曳引力不足或制动失灵等原因发生轿厢或对重蹲底时,缓冲器将吸收轿厢或对重的动能提供最后的保护以保证人员和电梯结构的安全,因此,在电梯维保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对缓冲器的相关规定,做到维保全面具体,预防缓冲器失效的故障,确保电梯缓冲器性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 缓冲器 维护保养
下载PDF
浅谈超高层建筑内的烟囱效应与电梯安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以建 《科技视界》 2016年第4期288-288,共1页
烟囱效应是指由于建筑内外空气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建筑物内空气沿垂直方向的空气流动现象。电梯的安全运行常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电梯井道是烟囱效应的主要流动通道之一。烟囱效应的强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当超高层建筑内部产生的烟囱效... 烟囱效应是指由于建筑内外空气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建筑物内空气沿垂直方向的空气流动现象。电梯的安全运行常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电梯井道是烟囱效应的主要流动通道之一。烟囱效应的强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当超高层建筑内部产生的烟囱效应过于强烈,可能会对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从而引发电梯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超高层建筑设计和电梯安装和维护中,均应该考虑烟囱效应可能导致的安全风险,及早采取措施削弱烟囱效应产生的安全隐患,保障电梯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烟囱效应 电梯 隐患排除
下载PDF
艺术的挑战——鲁迅小说人物的审美意义
7
作者 李以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3期17-24,共8页
对鲁迅小说的人物以崭新的姿态第一次步入文坛,人们往往习惯地套用“引起普遍热烈的反响”来形容,其实,准确地说,它引起人们极大的震惊。这些人物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吻合和满足了读者内心期待的愿望,它恰恰同当时读者的期待水平和审美经... 对鲁迅小说的人物以崭新的姿态第一次步入文坛,人们往往习惯地套用“引起普遍热烈的反响”来形容,其实,准确地说,它引起人们极大的震惊。这些人物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吻合和满足了读者内心期待的愿望,它恰恰同当时读者的期待水平和审美经验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读者在难以全面接受的同时,又深感到无法抗拒的力量打破了自己固有的期待水平和传统的审美心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经验 思维方式 审美意义 价值观念 矛盾冲突 文坛 中国传统小说 小说人物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结构
8
作者 李以建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7期15-22,14,共9页
“美是呈现真理的途径。”鲁迅小说的人物,无一不是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它们之所以蕴含深广的哲理内涵,不仅由于作家本身能以哲理思辨的眼光,看待变幻无穷、错综复杂的客观世界的诸种现象,从而窥其内在的秩序和必然的联系,探索并揭示... “美是呈现真理的途径。”鲁迅小说的人物,无一不是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它们之所以蕴含深广的哲理内涵,不仅由于作家本身能以哲理思辨的眼光,看待变幻无穷、错综复杂的客观世界的诸种现象,从而窥其内在的秩序和必然的联系,探索并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更由于作家始终遵循艺术的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审美理想 哲理思辨 哲理内涵 艺术形象 作家 发展规律 深层结构 真理 客观世界
下载PDF
许地山小说创作的命运观
9
作者 李以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严肃思考人的命运和执着探索人生的意义,这是五四初期从事新文学运动的进步作家共同肩负的神圣使命。在倡导“文学为人生”的队伍中,许地山以卓然独立的风姿蜚声文坛,“反映了当时第三种对于人生的态度”许地山一生写就近三十篇的中短... 严肃思考人的命运和执着探索人生的意义,这是五四初期从事新文学运动的进步作家共同肩负的神圣使命。在倡导“文学为人生”的队伍中,许地山以卓然独立的风姿蜚声文坛,“反映了当时第三种对于人生的态度”许地山一生写就近三十篇的中短篇小说。他的小说大都以写人物命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小说 小说创作 命运观 探索人生 神圣使命 人物命运 新文学运动 人生命运 为人生 存在价值
下载PDF
“鱼非鱼”的破译——析《溪鳗》
10
作者 李以建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3期22-25,共4页
读小说,喜好先摸清男女主人公的身世简史,进而随着情节的推移变幻而浮沉,沿途也不时打探人物的隐私,这大约是读者普遍拥有的一种难以克服的嗜好。倘若想从林斤澜的小说《溪鳗》(《人民文学》1984年第10期)中寻觅一份详尽的女主人公的履... 读小说,喜好先摸清男女主人公的身世简史,进而随着情节的推移变幻而浮沉,沿途也不时打探人物的隐私,这大约是读者普遍拥有的一种难以克服的嗜好。倘若想从林斤澜的小说《溪鳗》(《人民文学》1984年第10期)中寻觅一份详尽的女主人公的履历卡,实属徒劳,因为作者即使在间接叙述和描写中也不肯多沾笔墨,还着意闪烁其词把它往“虚”里推,使其显得模糊不定。情节则简单而平淡,但要将这虚虚实实、似连非连的几大块爬梳理顺,倒也需费一番心神。隐私却有,只是既隐而不露,且直而非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男性 女主人公 女性 潜意识 社会 无价值 男人 间接叙述 隐私
下载PDF
赤土路·死海·花——许谋清小说中的意象
11
作者 李以建 《当代文坛》 1988年第1期29-31,共3页
“意象”一词在诗歌理论与批评中俯拾皆是。但“意象”来必仅属诗歌的专利,它同样存在于小说中。这在许谋清近来陆续发表的被人冠以“新乡土小说”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本身是由隐喻式的象征因素构成。象征的多义性,... “意象”一词在诗歌理论与批评中俯拾皆是。但“意象”来必仅属诗歌的专利,它同样存在于小说中。这在许谋清近来陆续发表的被人冠以“新乡土小说”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本身是由隐喻式的象征因素构成。象征的多义性,不仅导致阐释意象的多重性,而且赋予小说多层次的内涵,显出多层次的价值。意象具有的多层象征含义并非横向组合关系,而是纵向的类聚性,其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一方面,它使单纯的客观表象融入作家的复杂情感和主观思考,延扩了具体物象和意义的自身价值,乃至产生取代的效果。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小说 象征含义 隐喻式 多重性 乡土小说 死海 诗歌理论 横向组合 多义性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人物结构
12
作者 李以建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7年第6期45-50,62,共7页
活跃在鲁迅小说艺术舞台上的人物,可谓千姿百态,各各有异。他们都以自身独特的经历演播自己的人生,传达着特定历史社会现实中个人灵魂的挣扎。系统地考察这众多人物内心的自我状态,我们将发现,他们虽存有种种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大致归为... 活跃在鲁迅小说艺术舞台上的人物,可谓千姿百态,各各有异。他们都以自身独特的经历演播自己的人生,传达着特定历史社会现实中个人灵魂的挣扎。系统地考察这众多人物内心的自我状态,我们将发现,他们虽存有种种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大致归为三类:稳定的自我、不稳定的自我和扭曲的自我。这种自我状态构成人物性格内核的特质。而自我状态的差异,则赋予他们不同的表征,形成英雄、反英雄、非英雄三大人物形象系列。它们互为依存,相互作用,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共同组成鲁迅小说的人物结构,整体反映了处于特定历史阶段的民族人格的沉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自我状态 英雄人物 反英雄 自我实现 狂人日记 形象系列 社会现实 不稳定 长明灯
下载PDF
“寻根”文学和民族文化
13
作者 李以建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7年第1期32-33,共2页
文学是文化的有机构成之一,从事文化研究的工作者无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将目光投注于文学,十分重视把深入细致的文学研究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然而,多年来,从事文学研究的工作者却往往奉文学是否反映社会与历史的真实为唯一准则,忽视将... 文学是文化的有机构成之一,从事文化研究的工作者无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将目光投注于文学,十分重视把深入细致的文学研究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然而,多年来,从事文学研究的工作者却往往奉文学是否反映社会与历史的真实为唯一准则,忽视将文学及文学的研究置放在文化这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加以考察与探究,这不仅难以开拓研究的视野,而且导致对某些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仅作表面的判断与评价,无法进一步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由此视之,“文化热”的普遍掀起不啻是对文学研究的一个巨大冲击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作品 文化研究 价值与意义 深入细致 文学现象 地域文化 传统文化 开拓研究
下载PDF
略论作家风格多样化
14
作者 黄重添 李以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一“体有万殊,物无一量”。客观世界千姿万态,纷纭繁杂。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孕育着艺术的丰富性。每个作家又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对生活进行独特的艺术概括和表现,这就体现在其作品独特的风格之中。钟嵘的《诗品》写道:“汤惠休曰... 一“体有万殊,物无一量”。客观世界千姿万态,纷纭繁杂。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孕育着艺术的丰富性。每个作家又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对生活进行独特的艺术概括和表现,这就体现在其作品独特的风格之中。钟嵘的《诗品》写道:“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这是就谢灵运和颜延之的诗,指出了二者在风格上的艺术美的差异。我国古代评论家曾将风格分种别类,并进行了比较。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等八种;皎然在《诗式辨体有一十九字》中亦谈到诗有高、逸、气等风格的多样;严羽则分九种;司空图更将其细列为二十四品目。可见,作家的风格在整个文学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风格 文学创作 文心雕龙 作品 我国古代 艺术美 颜延之 司空图 谢灵运 风格多样
下载PDF
文化选择与选择文化——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位置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以建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8-60,共13页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挥舞干戚累得慌,想歇一会儿,可死活扔不掉干戚。刑天不禁想到:“是我在舞干戚,还是干戚在舞我呢?”越想越糊涂,也越舞越来劲。《...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挥舞干戚累得慌,想歇一会儿,可死活扔不掉干戚。刑天不禁想到:“是我在舞干戚,还是干戚在舞我呢?”越想越糊涂,也越舞越来劲。《新编白话山海经·海内东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文化选择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 文化秩序 社会文化 社会达尔文主义 主体性
原文传递
以经典文学“改写”的金庸小说--兼谈作为报纸连载体的武侠小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以建 《东吴学术》 2011年第4期79-86,共8页
武侠小说属类型文学作品.有其自身特定的叙事语汇、句式和语法,这可以说是理论批评界的共识。既然是类型小说.自有其诸多“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和表达方式,它使被归人武侠小说之列的作品陷人遭经典文学排斥的尴尬困境。就二十世纪中... 武侠小说属类型文学作品.有其自身特定的叙事语汇、句式和语法,这可以说是理论批评界的共识。既然是类型小说.自有其诸多“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和表达方式,它使被归人武侠小说之列的作品陷人遭经典文学排斥的尴尬困境。就二十世纪中国武侠小说而言,“程式化”的表现及其导致的种种艺术缺陷则与小说最初作为报纸连载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经典文学 金庸小说 “改写” 载体 报纸 文学作品 叙事模式
原文传递
刘再复的“悟法”批评话语——文学批评和文化思想研究的一种范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以建 《东吴学术》 2013年第2期55-66,共12页
“以悟法读悟书”,这是刘再复《红楼梦悟》一书“自序”的篇名。它既是贯穿刘再复《红楼梦》研究始终的主旨,也是构成其作为文学批评和文化思想研究的批评话语的最显著特点。
关键词 文化思想 文学批评 批评话语 刘再复 《红楼梦》研究
原文传递
北村小说解读
18
作者 李以建 《文艺争鸣》 CSSCI 1992年第3期36-40,共5页
一随意翻开一本文学理论的教科书,或是专门论及小说和叙事技巧的专著,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十分热衷于给小说作出简洁而准确的定义。其间虽千差万别,众说纷纭,亦各持己见,却无不是小心谨慎地字斟句酌,乃至因一个标点符号的移动而争执得... 一随意翻开一本文学理论的教科书,或是专门论及小说和叙事技巧的专著,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十分热衷于给小说作出简洁而准确的定义。其间虽千差万别,众说纷纭,亦各持己见,却无不是小心谨慎地字斟句酌,乃至因一个标点符号的移动而争执得面红耳赤,衍化出大块的文章见著报刊杂志。然而,在这些竞相争夺小说定义之桂冠的角逐者中,却鲜有人对小说的“意义”提出根本性的质疑。在这里,“意义”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人们已习惯于将营造“意义”视为小说创作的最高宗旨,而探寻和破解“意义”则是小说批评的金科玉律。因而,小说总被喻为潘多拉的盒子,“意义”即深藏在里头的魔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批评 小说解读 北村 小说创作 作品 二项对立 叙事技巧 理论主张 报刊杂志 叙述者
原文传递
金庸:另一支笔写时评
19
作者 李以建 《金秋》 2021年第7期28-29,共2页
提起金庸先生的大名,华人世界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知其本名"查良镛"的读者想必要减去一半,至于他的另一个笔名"徐慧之",估计连资深"金粉"都要茫然问句:"是谁?"不久前,大陆出版了一本金... 提起金庸先生的大名,华人世界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知其本名"查良镛"的读者想必要减去一半,至于他的另一个笔名"徐慧之",估计连资深"金粉"都要茫然问句:"是谁?"不久前,大陆出版了一本金庸旧作集结的新书——《明窗小札1963》,里面收录的就是他以"徐慧之"为笔名发表的时评文章。"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是香港文化人对金庸先生文字生涯的生动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先生 文字生涯 徐慧 时评 华人世界 大陆出版 一支笔
原文传递
应锦襄先生治学述评
20
作者 李以建 《厦大中文学报》 2021年第1期48-60,共13页
应锦襄治学奉行"述而不作",视"为学与为人实出一辙",追求"以文养德"的理想境界。她的学术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领域,即"比较文学"和"中西小说"。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的弄潮人,... 应锦襄治学奉行"述而不作",视"为学与为人实出一辙",追求"以文养德"的理想境界。她的学术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领域,即"比较文学"和"中西小说"。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的弄潮人,她致力于倡导和推广比较文学,包括理论的传播和发展史的介绍;努力推进中西小说比较研究,打通东西方文化之界限,探究中外小说创作和批评同贯共规的艺术规律。她学识通透渊博,见解深湛独特,更大胆尝试以论带史,广拓深掘,探幽析微,发前人所未发,其学术贡献显著,其治学风范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锦襄 比较文学 中西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