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颈段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伟聪 董炘 +4 位作者 徐杰 李仲构 游惠民 李根源 汪华侨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为临床应用提供脊柱颈段年龄性变化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察并测量了颈椎干骨标本50套(G3-7)、脊柱颈段标本正中矢状切标本15例(30侧,其中童尸2例,青年5例,中老年8例)、脊柱颈段X线正侧位片320张、CT片50张,分年龄段作统计,对特例... 目的 为临床应用提供脊柱颈段年龄性变化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察并测量了颈椎干骨标本50套(G3-7)、脊柱颈段标本正中矢状切标本15例(30侧,其中童尸2例,青年5例,中老年8例)、脊柱颈段X线正侧位片320张、CT片50张,分年龄段作统计,对特例作摄影和绘图记录。结果 (1)青少年时期同一椎体的前后面接近平行,并基本等高。随着年龄增加,前面逐渐变斜,朝向前上,前高则逐渐缩短,特别以C4-C6椎为显著,而后面的高度和斜度无显著变化。(2)在老年侧位片上,对同一椎的前、后面分别作垂线,两线相夹的角度C5-6均超过4°,而两端各椎则为3°。(3)颈椎间盘的前高和后高均随年龄老化而降低,但前高降低的总量约为后高者的2倍。(4)钩突年青时呈尖棘状,随着年龄老化向后扩展,变成矢状位的嵴状,此嵴前后长度在上位椎可超过同椎椎体的正中矢状径。(5)骨赘多见于钩突和C4-6椎体前面的上下缘,也可见于关节突和钩椎关节的斜坡,椎体后面可偶见后纵韧带骨化所成的骨赘或骨刺,罕见与前面相当的上、下缘骨唇形成。结论 颈曲随年龄增加而减小,决定因素是椎体前份和椎间盘前份高度的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颈段 脊柱 钩突 临床应用 年龄老化 临床意义 方法观 特例 垂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