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底层社会的人——二、三十年代几个短篇小说的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仲琨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4-79,共6页
新文学诞生以来,就以不同的视角、层次和色调反映了那个时代,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那是毫不夸张的。许杰的《赌徒吉顺》、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罗淑的《生人妻》这三个题材相同或相近的短篇小说,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看都是较好的作品...
新文学诞生以来,就以不同的视角、层次和色调反映了那个时代,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那是毫不夸张的。许杰的《赌徒吉顺》、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罗淑的《生人妻》这三个题材相同或相近的短篇小说,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看都是较好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都有它的艺术深度,可以称得起是那个“时代镜子”中的明亮闪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
许杰
典妻
罗淑
吉顺
心理描写
底层社会
下层人民
悲剧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思、探索的成功者——谈赵树理艺术思维方式的变换
2
作者
李仲琨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1-15,共5页
一部文学史,可以说是探索史、创新史。是在探索中发展,又是在发展中探索的历史。它反映了探索者思维方式的变换,体现了探索者创新意识的清醒和强烈,也表现了他们在实践上顽强挚着的追求。西洋文学史是如此,中国古、近代文学史是如此,“...
一部文学史,可以说是探索史、创新史。是在探索中发展,又是在发展中探索的历史。它反映了探索者思维方式的变换,体现了探索者创新意识的清醒和强烈,也表现了他们在实践上顽强挚着的追求。西洋文学史是如此,中国古、近代文学史是如此,“五四”以后的新文学更是如此。并且不仅是创作者个体寻求,更表现为新文学作者的群体探求。而赵树理在这个探索、发展的现代文学的历史河流中,是一朵光彩夺目的浪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新文学作家
近代文学
现代文学
李有才板话
艺术思维方式
文摊
探索史
家庭观念
《小二黑结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母爱的撕裂与张扬——二、三十年代新文学一个主题的转换
3
作者
李仲琨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28-33,8,共7页
母爱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但不同的时代,包含着不同的观念和内容。本文通过对二、三十年代这个伟大的转变时代的几组作品的分析,阐述了母爱由撕裂而为张扬;由只观照社会的“单细胞”而扩大为整个阶级和民族。
关键词
母爱
社会
文化
撕裂
缝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底层社会的人——二、三十年代几个短篇小说的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仲琨
出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4-79,共6页
文摘
新文学诞生以来,就以不同的视角、层次和色调反映了那个时代,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那是毫不夸张的。许杰的《赌徒吉顺》、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罗淑的《生人妻》这三个题材相同或相近的短篇小说,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看都是较好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都有它的艺术深度,可以称得起是那个“时代镜子”中的明亮闪光点。
关键词
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
许杰
典妻
罗淑
吉顺
心理描写
底层社会
下层人民
悲剧形象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思、探索的成功者——谈赵树理艺术思维方式的变换
2
作者
李仲琨
出处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1-15,共5页
文摘
一部文学史,可以说是探索史、创新史。是在探索中发展,又是在发展中探索的历史。它反映了探索者思维方式的变换,体现了探索者创新意识的清醒和强烈,也表现了他们在实践上顽强挚着的追求。西洋文学史是如此,中国古、近代文学史是如此,“五四”以后的新文学更是如此。并且不仅是创作者个体寻求,更表现为新文学作者的群体探求。而赵树理在这个探索、发展的现代文学的历史河流中,是一朵光彩夺目的浪花。
关键词
赵树理
新文学作家
近代文学
现代文学
李有才板话
艺术思维方式
文摊
探索史
家庭观念
《小二黑结婚》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母爱的撕裂与张扬——二、三十年代新文学一个主题的转换
3
作者
李仲琨
出处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28-33,8,共7页
文摘
母爱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但不同的时代,包含着不同的观念和内容。本文通过对二、三十年代这个伟大的转变时代的几组作品的分析,阐述了母爱由撕裂而为张扬;由只观照社会的“单细胞”而扩大为整个阶级和民族。
关键词
母爱
社会
文化
撕裂
缝合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底层社会的人——二、三十年代几个短篇小说的比较
李仲琨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反思、探索的成功者——谈赵树理艺术思维方式的变换
李仲琨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母爱的撕裂与张扬——二、三十年代新文学一个主题的转换
李仲琨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