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病死亡对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
1
作者 孟晶婧 李传苍 +5 位作者 张梦鸽 蔡倩 屈梦冰 吕风景 夏丽 孙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比较2010和2020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确定因脑血管病死亡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群。方法:采用简略现时寿命表和国家疾病监测系统的2010和2020年死因监测数据集,分别计算脑血管病各年龄组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以及期... 目的:比较2010和2020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确定因脑血管病死亡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群。方法:采用简略现时寿命表和国家疾病监测系统的2010和2020年死因监测数据集,分别计算脑血管病各年龄组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以及期望寿命的增量。结果:2020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为79.56岁,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2.82 a,且均表现为女性和城市居民高于男性和农村居民。2020年脑血管病死亡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为3.32 a,与2010年(2.24 a)相比,增加了1.08 a,且均表现为女性和农村居民高于男性和城市居民。结论:脑血管病死亡对我国期望寿命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男性和城市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期望寿命 去死因期望寿命
下载PDF
2010-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传苍 周雅冰 +5 位作者 张梦鸽 屈梦冰 孟晶婧 蔡倩 范浩浩 孙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了解2010-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中国死因监测数据,收集整理2010-2020年中国居民COPD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并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目的:了解2010-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中国死因监测数据,收集整理2010-2020年中国居民COPD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并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2010-2020年,中国居民COPD死亡率从64.87/10万下降到45.88/10万(AAPC=-3.76%,P<0.001),标化死亡率从83.78/10万下降到31.29/10万(AAPC=-8.71%,P<0.001),其中2010-2012年下降速度较快(APC=-13.97%,P=0.012),2012-2020年下降速度放缓(APC=-7.35%,P<0.001)。2010-2020年,男性COPD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但两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男性COPD标化死亡率下降趋势在2012年较之前有所减慢,而女性无明显变化。2010-2020年,农村COPD标化死亡率高于城市,但两者均呈下降趋势;2010-2013年农村下降趋势较快,2013年后下降速度减慢,城市下降速度无变化。2010-2020年,中国居民COPD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各年龄组COPD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2010-2020年中国居民COPD死亡率逐年降低,男性、农村居民及老年人群体COPD死亡率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死亡率 中国居民
下载PDF
2019年恶性肿瘤死亡对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倩 李传苍 +5 位作者 周雅冰 张梦鸽 孟晶婧 屈孟冰 范浩浩 孙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了解2019年中国居民死亡率前10顺位的恶性肿瘤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情况。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蒋庆琅法编制2019年中国居民的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计算2019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去恶性肿... 目的:了解2019年中国居民死亡率前10顺位的恶性肿瘤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情况。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蒋庆琅法编制2019年中国居民的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计算2019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增长年(寿命损失年)以及寿命损失率。结果:2019年,去除全部恶性肿瘤死因人群期望寿命可提高2.68岁,增长幅度为3.38%。对期望寿命影响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寿命损失年分别为0.70岁、0.39岁、0.29岁、0.18岁和0.17岁。恶性肿瘤对85岁以上人群的期望寿命影响最大,寿命损失率为10.13%。男性、城市和东部地区居民恶性肿瘤寿命损失分别高于女性、农村和中西部居民。结论:2019年中国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寿命损失年较高,建议将肺癌作为防治重点,应关注老年群体,肿瘤防治工作应侧重于男性、城市和东部地区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寿命表 期望寿命 去死因期望寿命
下载PDF
中国居民2008—2020年故意伤害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梦鸽 李传苍 +4 位作者 孟晶婧 屈梦冰 蔡倩 范浩浩 孙亮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632,共6页
目的 了解中国居民2008—2020年故意伤害死亡趋势并对2021—2025年的故意伤害死亡率进行预测,为开展故意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8—2020)》中各死因监测点人口和分性别、年龄段、地区和城乡的故... 目的 了解中国居民2008—2020年故意伤害死亡趋势并对2021—2025年的故意伤害死亡率进行预测,为开展故意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8—2020)》中各死因监测点人口和分性别、年龄段、地区和城乡的故意伤害死亡数据,通过计算故意伤害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死亡状况,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并应用灰色模型预测2021—2025年的故意伤害死亡率。结果 中国居民故意伤害、自杀及后遗症、他杀及后遗症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11.10/10万、10.11/10万和1.01/10万下降到2020年的5.76/10万、5.42/10万和0.31/10万(AAPC=–5.85%、–5.62%、–10.77%,均P <0.001);男性和女性居民故意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12.77/10万和9.70/10万下降到2020年的6.99/10万和4.58/10万(AAPC=–5.50%和–6.12%,均P <0.001),其中女性居民2008—2018年故意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7.31%,P <0.001),而2018—2020年故意伤害标化死亡率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0.04%,P=0.995);1~4、 15~44、 45~64和≥65岁居民故意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0.02/10万、0.59/10万、0.86/10万和0.77/10万下降到2020年0.01/10万、0.31/10万、0.46/10万和0.39/10万(AAPC=–6.01%、–5.37%、–5.42%和–6.17%,均P <0.01);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居民故意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9.08/10万、14.37/10万和10.73/10万下降到2020年的4.77/10万、6.92/10万和5.90/10万(AAPC=–5.53%、–6.07%和–5.42%,均P <0.001);城市和农村居民故意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从2008年的6.69/10万和14.06/10万下降到2020年的4.18/10万和6.67/10万(AAPC=–4.56%和–6.71%,均P <0.001);灰色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居民2021、2022、2023、2024和2025年故意伤害死亡率依次为6.07/10万、5.83/10万、5.60/10万、5.38/10万和5.16/10万。结论 中国居民2008—2020年及未来5年故意伤害死亡率均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伤害 死亡 趋势分析 中国居民
原文传递
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传苍 牛卫理 +2 位作者 周雅冰 张梦鸽 孙亮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5期78-83,共6页
目的了解和评价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5年至2017年在鹤壁市传染病医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结核病患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 目的了解和评价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5年至2017年在鹤壁市传染病医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结核病患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随机抽样,采用自填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三种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完成调查的有108人,纳入本次研究的有94人。性别、婚姻状况、人均收入、医保形式、病程长度在不同疾病患者之间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得分都比国内常模高。艾滋病患者(SCL-90)量表项目总分(151.04±13.232),总均分(1.68±0.147)、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强迫症状(1.94±0.196)、人际关系敏感(1.79±0.163)、抑郁(1.82±0.165)、焦虑(1.69±0.168)、敌对(1.73±0.173)、恐怖(1.42±0.109)均高于其他两种疾病。结论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差。其中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肝炎患者的较轻。不同疾病患者之间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也不同。在对患者躯体上的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分类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结核病 病毒性肝炎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水平与变化趋势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梦鸽 周雅冰 +5 位作者 李传苍 屈梦冰 孟晶婧 蔡倩 范浩浩 孙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1-877,共7页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为伤害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主要伤害死亡数据,通过计算4种主要伤害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主要伤害死亡状况,采用Joinpoint回归...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为伤害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主要伤害死亡数据,通过计算4种主要伤害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来描述主要伤害死亡状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9年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AAPC=-3.5%,P<0.001),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0%,P=0.104)。主要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波动上升趋势,50~79岁人群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50~岁组AAPC=3.9%,60~岁组AAPC=5.6%,70~岁组AAPC=4.6%,均P<0.001)。男性主要伤害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道路交通事故和溺水下降速度较女性更快(男性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5.3%,女性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3.8%;男性溺水组AAPC=-4.0%,女性溺水组AAPC=-3.5%,均P<0.001),女性自杀及后遗症下降速度较男性更快(女性AAPC=-6.4%,男性AAPC=-4.7%,均P<0.001)。农村主要伤害标化死亡率高于城市且降速超过城市。中部地区自杀及后遗症标化死亡率最高,西部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溺水标化死亡率最高,道路交通事故和溺水下降速度最快(道路交通事故组AAPC=-5.3%,溺水组AAPC=-5.3%,均P<0.001)。结论2010-2019年中国人群主要伤害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有回升趋势,老年人、男性、农村居民和中、西部地区是未来防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水平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